100%分層走班、生涯教育「上海經驗」亮相教育部發布會

新民網 發佈 2022-07-07T01:21:36.163143+00:00

圖說: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在上海分會場介紹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發展成效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1個「雙新」國家級示範區、3所國家級示範校、100%實現高中分層走班和開展生涯教育、全市高中100%建有創新實驗室、學生社會實踐達標率達99.

圖說: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在上海分會場介紹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發展成效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

1個「雙新」國家級示範區、3所國家級示範校、100%實現高中分層走班和開展生涯教育、全市高中100%建有創新實驗室、學生社會實踐達標率達99.9%、積累30餘萬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報告、評估命名17所特色普通高中……這些數字背後,都是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深化育人改革的積極成效。昨天,教育部舉行第七場「教育這十年」「1+1」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帶著「上海經驗」亮相。

可持續發展 讓孩子「沉入」實踐場景

作為國家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上海以綜合素質評價驅動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構建了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修習課程與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四大板塊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信息管理系統,依託校外活動聯席會議制度,在市、區兩級設立2083個社會實踐基地、87.4萬個社會實踐崗位,配套開發研究性學習自適應學習平台和第三方課題認證平台,重點強化學生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經歷,基本實現「人人有實踐、人人有課題」。

「最好的教育是讓學生自我覺醒。」曹楊二中校長周飛說。在曹二的社會實踐課程體系中,必修類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有8項、選修類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有3類12項,從高一的軍訓、南京生存訓練,高二的學農、築夢計劃,高三宣誓明志、成人儀式……每個曹二學生都必須經歷或者選擇參與近20個板塊的社會實踐。很多大學都認為曹楊二中畢業的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普遍較強,與該校獨一無二的社會實踐課程體系有著必然的聯繫。在走上工作崗位的556名校友問卷中,有60.5%的校友認為,社會實踐活動對於自己的綜合素質影響最大,整整高出「學科學習」20個百分點。

2016屆畢業生吳天伊之所以成為世界上著名的羅德獎學金獲得者,就和她在高中時代曾參加了學校的特色實踐項目「博雅西部行」密不可分。當年,吳天伊與學校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到甘肅會寧,既感受到中國之大,又感受到巨大的地域差異。於是,她開始思考「地區發展的不平等」,後來又開始研究「一帶一路」「中非合作」「鄉村治理」。「好的教育不是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培養有遠大抱負的共和國建設者。僅僅為自己奮鬥是不夠的,還應該有遠大的抱負動力才最為強烈。我們今天的孩子時常動力不足,但在這樣生動的道德生活體驗場中,能給他一生帶來改變。」周飛說:「社會實踐活動要豐富有序地進行,學生才有興趣參與、有思想積澱、有德育提升。只有置身於真實的『生活場景』,學生才會有深度『道德體驗』,才能保證德育實效性。」

課程研究 讓孩子掌握學習主動權

在市西中學,有「哲學」為核心的方法思辨課程群,有「工程」為核心的綜合理科課程群,有「健康」為核心的身心修煉課程群,也有「服務」為核心的卓越公民課程群不勝枚舉。學校還設計了體育節、藝術節、文史節、科技節和英語戲劇節等系列校園文化節日……每一名學生有自己的學習「主動權」,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習內容,學習夥伴,還能根據上一學期的學業成績,申請某門學科免修。在校長董君武看來,「活動就是課程,實踐就是學習,經歷就是收穫」,只有高效的教學才能以更少的課時取得更好的效果,實現真正的輕負高質。「而這時,教師需要激發學生主動追求學習和發展的內驅動力,聚焦學生學習興趣愛好和志趣的培養,著眼學生未來的持續學習與發展。」因此,從2013年開始,市西將每周的課時都嚴格控制在38節,著眼學生高中三年整體科學安排學習時間,建立「大中小課時作息時間制度」,保證各類教育活動時間。

10年前,市西中學首創思維廣場,探索跨學科教學,將圖書館和教室的功能整合,並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造了一個開放學習空間。在這裡,學生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夥伴,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此後,學校又陸續建成了汽車、能源、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慧等20多個創新實驗室,重構了學生學習環境。董君武說:「只有把自主選擇的空間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而教師需要激發學生主動追求學習和發展的內驅動力,聚焦學生學習興趣愛好和志趣的培養,著眼學生未來的持續學習與發展。」

像市西中學這樣堅持多年的課程創新設計與研究,只是上海教育十年來的縮影之一。

圖說:上海市市西中學學生正在開展科創實訓

分層分類 讓孩子找到最適合的路

在上海的高中走訪,你最常從校長們口中聽到的一個詞就是「適合」。為確保高中學生能夠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自主選擇等級性考試的學科組合,上海的高中學校正在「因校制宜」探索「分層走班」教學組織模式,不僅100%實現了高中走班教學常態化實施,還100%確保高中學校為學生開設生涯課程和生涯規劃指導服務,並進一步藉助基於「全員導師制」的學生發展指導模式創新,在確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同步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自主發展。

十年來,上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始終堅持特色多樣發展,加快推進高中教育從「分層發展」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的特色多樣優質發展格局轉變。全市連續實施兩輪「特色普通高中三年行動計劃」,設立了市、區兩級共90所特色涵蓋15個門類的項目學校,至今已評估命名17所市特色普通高中。自2017年上海市曹楊中學成為上海市首家市特色普通高中以來,普陀區連續四年已有四所高中被評估命名為市特色普通高中,形成了由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特色普通高中項目校共同構成的「4+4+X」特色多樣優質的區域高中集群。「學生作為個體的生命特質不同,發展路徑也不同,因此要鋪設適合每位高中學生的發展之路,就要求教育者主動把握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的戰略轉型發展契機,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域高中教育發展。」普陀區教育局局長唐曉燕說。

如今,普陀區已經率先探索出了「縱」「橫」交錯的人才一體化聯合培養模式,縱向建立特色人才的早期培養機制,有選擇地將特色課程下移至初中,激發、識別學生潛質,並給與適合的發展支持,橫向連結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深入推進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建立集團資源共享機制,推動各校共研課程、共享設施、共育人才。目前,曹楊二中教育集團、晉元高級中學教育集團「一縱」「一橫」,承擔了相應的發展任務,比如,晉元高級中學深耕「選擇教育」,建設了「因能分層、因志分類、因趣分群」的套餐式課程,創設了實體走班與網上走班相結合的育人新模式;宜川中學探索了學科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中華書院》課程,形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新樣態;曹楊中學確立了「環境素養培育」的教育特色,著力培養具備與「大環境」和諧共生、協同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生。

生涯指導 讓孩子擁有未來的夢想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在教育部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上海作為首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堅持教、考、招聯動,以高考改革和評價改革全面撬動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這其中就包括了深化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出台《加強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確保全體高中學校100%開設生涯課程和生涯規劃指導服務,探索創新基於「全員導師制」的學生發展指導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自主發展。

每位市西新生到學校報到的同時就會配備一名「生涯導師」。去年開始,學校發布創建了學術性高中的發展規劃,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某一專業領域的志趣,並通過學術講壇、學術探究日、學術節等促進學生發現自己的人生方向。

圖說: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學生在航海創新實驗室體驗海上模擬駕駛

南開大學大一學生蔡一霆是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2021屆畢業生。「高中時,在創新實驗室的航海拓展課絕對是最有趣的課程之一。」2010年,北蔡中學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這所農村歷史老校獲得了新機遇,激發辦學新活力。學校以「航海文化」為特色,成為上海17所特色普通高中一員,也為每一個學生的「揚帆遠航」架好成長航道。校長馬淑穎說,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不僅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經歷、多樣的學習方式,更要在高中這個關鍵的生命階段,引導每一個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點燃未來夢想、激發主動成長。學校立足航海衍生的航海人文、航海科技、航海工程、航海軍事、航海貿易等構建豐富內涵的課程,通過選課走班的實施方式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學校還將學生發展指導和生涯指導理念貫穿進學校以「航海文化」統領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學生心中種下「藍色種子」,把航海設為自己終身發展的志趣志向。近年來,海大附中約6成學生考入了特色培育專業領域高校。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