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我們24小時都在!」

上海靜安 發佈 2022-07-07T01:31:08.923923+00:00

芷江西路街道實有人口約6萬人,其中,外來人口占比近30%。社區800多幢居民樓棟中,老舊小區樓棟占比近73%,再加上廚衛合用多、人口密度大等,這些元素都成為「社區清零」道路上的一個個關卡和一道道坎。

在申城為期三個多月的戰「疫」中,芷江西路街道不斷迎來一次又一次的大考。芷江西路街道實有人口約6萬人,其中,外來人口占比近30%。社區800多幢居民樓棟中,老舊小區樓棟占比近73%,再加上廚衛合用多、人口密度大等,這些元素都成為「社區清零」道路上的一個個關卡和一道道坎。

為此,街道機關幹部在第一時間盡數下沉,屬地「責任」包幹,與居委幹部並肩作戰,成立了綜合協調、流調研判、追陽轉運、區域協查等專班迅速運作,將黨旗插在了戰「疫」的最前線。

戰「疫」期間,通過

及時防疫網格細化小區管理

廣泛發動黨員形成老舊小區防線

為感染者建立「一人一檔」

解決轉運實際困難等舉措,

讓芷江西路街道轄區

防疫版圖上「泛綠「的面積

肉眼可見地逐步擴大。

這些成績的取得,包含著悄悄抹過的淚、十幾斤的暴瘦、憔悴的面容,以及與家人的常態性「失聯」,所有人拼盡全力只為了一件事:「堅持到底,就一定能看見曙光!」

居民出不去的門

是他們回不了的家

從3月初開始,城上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海燕就主動放棄雙休,不分晝夜地堅守崗位。

我們都不出門了,為什么小區里還一直有新陽?」

什麼時候才能送到物資?你們樓道消殺乾淨了嗎?」

電話鈴響個不停,居民的質疑、不信任接踵而來,張海燕心急如焚。她連夜將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駕馬車」的治理制度轉化為抗疫機制,細化到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環境消殺等疫情防控各環節,並積極號召黨員志願者,建立起居民區下沉黨員臨時黨支部,共有126名志願者傾情投入。

信息透明,是消除居民疑慮和質疑的最有效方法,於是城上城「防疫日報」應運而生。這是一份堅持了45天的電子版小報,從疫情分布地圖到團購保供動態,從就醫配藥到互助公益,居民關心的內容基本都涵蓋在內。由志願者們自行建立的「小報」,成為化解居民與居委會之間矛盾最好的「潤滑劑」。

我真的很感激,他們是我這三個月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城上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海燕含著淚說。

半夜轉陽轉密、樓道消殺、安裝門磁,到最後,生物鐘好像也習慣了晚上只睡三、四個小時。由於高強度的工作和高頻次、長時間地接電話,疫情期間的張海燕手腕腱鞘炎因此發作,舉著腫脹又酸痛的手腕,她卻不敢給家人打電話,「我怕一打電話心理就破防了」,張海燕想起家中讀高二的大兒子和讀一年級的小兒子,內心無比愧疚。「居民們出不去的門,是我回不了的家」這句話不僅是張海燕的心聲,更是所有一線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疫情期間,慢性病患者的用藥也是對封控小區的嚴峻考驗。

「我這個高血壓的藥只有2天的量了,不能停的!」

「我家老頭子血糖很高,現在沒有藥了,女兒也被封在了自己的小區,怎麼辦啊,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啊!」

在60周歲以上老年人占比38%的芷江西路街道,面對各居民區上報的配藥難題,街道就醫組的領導召開緊急會議,落實與轄區醫院對接形成錯峰綠色通道、在街道醫療聯絡群更新實時情況等多項舉措。

自從做了居民區書記,我都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嘮叨,就怕有什麼是自己沒想到的。」

脫下軍裝的「兵書記」張偉說,「切斷疫情傳播源,護好居民藥罐子,是三興的一件大事、要事」。為此,張偉第一時間組成了一支由退役軍人和社區骨幹形成的「配藥小分隊」,在代配藥登記的時候,居委幹部總會不厭其煩地加問一句,無論能否配到居民指定的藥,都可以最大程度上取得理解。

登記當天,「配藥小分隊」一口氣為小區60多名老年居民完成配藥任務。「醫保卡+備註能否替換的藥品單+零錢+門牌號和配藥袋」的一條龍模式,成為了三興居民區經過多次優化的「經典」配藥流程。

每每拿到藥品,

居民們都會送上一句真誠的感謝

「真的是辛苦你們了,

幫忙解決了大問題啊!」

社區裡的另一個「配藥大戶」在靈光居民區,10個小區共約5300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冰坦言:

三個多月的時間,靈光居委會共完成了1000多人次的配藥量,讓我也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壓力山大。「

遇到難事不著急

我們24小時都在

張書記,我的孩子發高燒了,需要立刻去醫院,快點幫幫我吧!」

接到這個電話的張冰,飯還沒吃完就連忙安慰起了因為太著急而語無倫次的年輕母親:

別急別急,我們24小時都在,馬上想辦法解決。」

放下電話,他立即聯繫街道醫療救治群開具三聯單,幫著居民一起打120電話叫車。半夜,張冰剛準備躺下,又接到該居民的電話,原來她孩子已經得到醫治,眼下如何從醫院回到小區又成了新的問題。張冰立刻調動居委會現有資源,詳細規劃求醫返程人員事宜,從十二公里的具體行車路線、小區如何開展對接,到整個「護送回家」的全過程消殺。等他再次躺下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三點半了。

如果說求醫只是突發狀況,那麼「吃」的問題則是居民每天最大的需求之一。自4月浦西封控以來,張冰在社區基本保障蔬菜套餐外,還發動積極對接保供單位永輝超市,根據居民實際需求,定製了100元、150元、200元等多種不同價位的社區直供團購套餐,套餐中包含雞蛋、蔬菜、肉類及水果等。

運行了一段時間後,他又面臨新的需求。靈光居民區中80%是老年群體,團購套餐顯得不夠「老齡化」。於是,他又聯繫吳茂興餐飲定製早餐及中餐半成品套餐,包括老年群體喜愛的麵條、燒麥及包子等。

所有的團購物資都經過重重消殺,再由志願者配送到居民手上,為居民解決買菜難、做飯難的問題,打通社區物資配送的「最後100米」。

戰「疫」當前,每個基層黨支部都是一座堅強的戰鬥堡壘,每一位黨員和志願者都充當著「為人民服務」的先鋒。

身處防疫前線

誓做堅韌「守護者」

抗擊疫情,作為堅守在最前沿的居委幹部們,不可避免地面臨感染或密接風險。一旦居民區書記、主任甚至更多的居委幹部被隔離,誰去挑起這個大梁是街道領導的決定。而「臨危受命,定將不辱使命!」則是全體芷江西路街道機關幹部的光榮與信念。

我知道你是代理書記,但是家裡老人過世了,封控小區的過世人員不被受理,我們該怎麼辦?」

街道機關幹部季雲剛被派駐居民區便遇到了一件棘手事,面對「生老病死」的大事,她立馬撥通了街道管理辦、服務辦等部門的電話,仔細詢問處理流程和對接單位信息,並很快回撥電話,並協助該戶居民4小時內辦完了相關手續,家屬們一直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街道黨群中心的李嘉彬接到代理書記任務,是代管一個有著3000餘居民、5個自然小區、8個規模性租賃的居民區。面對這個疫情防控難度係數高的小區,缺少小區管理經驗的她一時慌了神,這麼艱巨的任務,自己能抗得下來嗎?疫情防控工作面廣、量大、任務重,要如何才能妥善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呢?她一直在腦中思考著。

由於該居民區書記還處於集中隔離,李嘉彬立即撥通了她的電話,就著書記發來的地形圖,快速了解了社區面上情況、封控樓棟及當前防疫的相關措施。

在趕去居民區的路上,她已將該區域的總體數據和情況了解地七七八八,心中坦然許多。隨後,她馬上召集7名塊長開緊急會議,細化全員核采方案,繪製形成了各小區的核酸檢測線路圖

手機天天被打爆,從沒有睡過一個整覺。6天後,雖然圓滿完成任務,但她想到社區里還有其他居民區也有書記、主任被隔離的情況,還是不放心,於是將電瓶車駛向了與家相反的方向。不回家休息了,直接奔赴新的任務。這一次,她接管一個有著5000餘居民、4個自然小區的居民區。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努力一直在路上!

代理書記們義無反顧地奔赴一線,源於全體機關幹部、臨時黨支部、社區黨員、志願者們盡銳出戰。自吹響戰「疫」號角的那一刻起,芷江西路街道上下一心,不斷對防控措施再審視、再推演、再部署,確保把該補的漏洞補上,把該築的防線築牢。

芷江西路街道的防疫之路註定不平坦,老舊小區在轄區中占比過半,私房、二級及以下舊里近600戶。僅趙家宅居民區就交錯並存著私房、老工房、兩萬戶工房等多種房型,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彭新海經此一「疫」已經瘦了二十多斤,這個80後大男孩曾數次落淚,「我們真的已經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疫情以「快」字為先,「以快制快、事不過夜、速戰速決」。

哪裡需要,街道的疫情防控專班就奔赴哪裡,轉運、核檢、消殺、清運,每個步驟都絲毫不敢鬆懈。與此同時,街道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紅色引擎作用,無數老黨員、老同志們衝鋒在前,猶如社區的「定海神針」一般,慎終如始地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涓滴之力匯聚成強大的抗疫合力。

踏上新征程的芷江西路街道,將在不斷前行的道路上,勠力同心、開拓創新、善作善成,不斷彰顯「芷引力」的黨建優勢,深挖社區力量、培育治理做法,將抗疫期間湧現出的自治隊伍持續轉化成社區治理中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努力開創芷江西宜居宜業、活力發展的新局面。

記者:王文瑛

圖片:王文瑛

編輯:葉苹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六邊形戰士、愛心投餵阿姨、7天瘦14斤的居委幹部……3個月後,Ta們還好嗎?丨戰「疫」者

▶黃阿忠:夏至,荷風已然

▶劇場重啟劇目定檔!7月8日起,多部爆款演出將在靜安復演

▶靜安體育館羽毛球館、網球館開放,一周預約名額被「秒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