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局長提出建議:中國要分享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如同阿波羅那樣

答案在這兒 發佈 2022-07-07T03:38:58.024208+00:00

嫦娥五號帶著「新鮮」的月球土壤樣本回到地球,這邊我們還沉浸在探月工程中的喜悅時,美國的NASA坐不住了。他們的局長建議,要中國分享嫦娥五號的帶回的土壤,像他們當年的阿波羅計劃一樣。

嫦娥五號帶著「新鮮」的月球土壤樣本回到地球,這邊我們還沉浸在探月工程中的喜悅時,美國的NASA坐不住了。

他們的局長建議,要中國分享嫦娥五號的帶回的土壤,像他們當年的阿波羅計劃一樣。

按理說美國當初已經帶回了這麼多月球樣本,足足300多公斤,為什麼他們總惦記著嫦娥五號帶回來的那點土壤呢?

原來這月球上不同地區的土壤,竟然不一樣!

無價之土

我國的嫦娥五號的著陸地點,此前從來沒有探測器去過,而且採集的土壤樣本,比美國當年阿波羅採集的年輕很多

這說明一點,那裡很有可能被宇宙中的隕石砸過,所以帶來了更加年輕的成分

當年美國將1克月球樣本贈送給中國,中國僅用0.5克就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可見月球的樣本裡面蘊含著巨大的信息

在人類還沒有採集月球土壤樣本的時候,關於月球的來歷一直以來是個謎。

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人們對它的來歷有了幾種猜測。

猜測最多的就是,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關於這個假說,地球上有一個巧合。

地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如果使用岩石填海,那麼填滿太平洋所需的岩石體積恰好與月球相當。

因此在1898年,喬治·達爾文認為,太平洋是月球的發源地

地球早期還不像今天那麼堅硬,當時的它比較疏鬆多孔,所以一部分物質被地球甩了出去,形成了月球。

但是這個假說很快在1912年被魏格納推翻,它的大陸漂移學說認為,所謂的太平洋,只不過是地球億萬年的一個「瞬間」

也就是說太平洋在45億年前根本就不存在,何來的誕生月亮呢?

於是又有人猜測,月球是地球通過自己的引力俘獲的衛星,因為太陽系形成初期,還沒有成為今天的體系,所以有些混亂。

八大行星各憑本事,自己「抓」衛星,水星和金星比較「倒霉」,一顆衛星都沒「抓」到。而地球最終「抓」到了月球,並建立了地月體系

不過一切的猜想都在阿波羅計劃之後,逐漸歸於一種假說——碰撞說

阿波羅計劃帶回來的月球岩石樣本顯示,它和地球岩石某些成分一樣,但是某些成分又不一樣,感覺像是地球和另一個天體「生」下來的月球

由此科學家們認為,在大約45億年前,地球還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它是一顆巨大的「火球」,整個太陽系也混亂不堪。

一顆只有0.14個地球質量小型天體與地球相撞,巨大的撞擊直接將地球的部分物質砸了出去,進入到太空中。

小天體也被撞掉了一大塊,這些碎片和地球的碎片混在一起,並在地球的引力下,在距離地球一定位置的地方聚合起來,逐漸形成了一顆圍繞地球運行的衛星

這一切都是基於月球岩石樣本建立的,不再是憑空的猜測。

月球樣本的新篇章

如果說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的過去讓人類更加了解月球的歷史,那麼這些樣本的未來,則關係到人類新的發展方向

月球表面含有豐富的氦-3,這是一種氦的同位素,它藏在月球的土壤中。

將月球土壤加熱到700℃,就可以從中獲取氦-3。

這是一種清潔、安全的能源,使用氦-3與氘進行熱核反應,產物中只有質子,沒有中子,這就意味著沒有輻射

根據科學家的估算,月球上的氦-3儲量在100萬噸以上,而地球一年的耗電量相當於100噸氦-3參與反應

也就是說,月球的氦-3夠地球的人類至少使用1萬年

在嫦娥五號之前,只有美國有這個能力將月球土壤運回地球,這意味著當時的他們獨享著月球的資源

如今,中國也具備了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的技術,成為了未來月球能源爭奪的參與者

航空航天被譽為新時代的「大航海計劃」,誰掌握了太空,誰就掌握了未來。

地球的能源已經到了緊張的時刻,化石能源告急50年之後可能無石油可用200年之後可能無煤可燒

而所謂的新能源,還處於起步階段成本昂貴,無法大面積推廣。

對於人類來說,有機會成為未來能源的物質,都將獲得巨大的關注。

月球的氦-3就是這樣的能源備選

此外,中國帶回來的月球樣本更加年輕,對於研究月球的起源以及形成,提供另一個方面的證據

說不定,這些老一輩的假說,會因為中國帶回來的樣本被推翻,或許一個新假說會誕生

那麼中國真的不會分享自己帶回來的月球樣本嗎?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其實,以我國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我們並不會介意分享月球樣本給美國。

但是,是美國自己有規定,不能與中國航天進行合作的。

2011年,美國國會頒布了《沃爾夫條款》,裡面明確規定,美國的航空航天局,也就是NASA,不能與中國航天進行任何合作,甚至與NASA有關的企業也不可以和中國有航天合作。

NASA局長向中國要月球樣本的做法,是公然在違背他們美國自己的規定與中國分不分享沒有絲毫關係

況且,中國自始至終都希望與國外的航天組織一起努力合作,是美國一直將我們擋在門外。

如今,他們自己想要月球樣本了,搬出國際精神

那麼當初將中國排擠在各種航天計劃之外的時候,為何對國際合作精神閉口不談呢?

難道這個國際精神它是靈活的?

還是說,這壓根就是美國自己搞的薛丁格的合作精神

星辰大海

從1970年東方紅開始,我國的航天事業白手起家,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第一次載人航天,再到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建立,第一台火星車「祝融號」登陸火星

漸漸地,我們正在縮小與世界航天的差距,這一切可以說是中國以一己之力完成的。

有人很好奇,縱觀世界,發展航空航天的國家,多半都是發達國家,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何要大力發展呢?

因為我們曾經錯過了大航海不能再錯過這次的星辰大海了。

1405年,當鄭和駕駛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船舶開始下西洋的時候,哥倫布還沒有出生。

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可誰也沒有料到這不是中國航海的開始,反而是結束。

在那之後,麥哲倫、迪亞士、哥倫布先後遠航,與此同時,中國實行了嚴厲的海禁。

大航海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中國無意中的錯過,為之後的一系列事情埋下了伏筆。

我國深知當年錯過大航海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所以在航天開展的時候,我國積極參與。

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無限的,這個無限不僅是空間上的,還會資源上的。

光一個太陽賦予地球的能量,就超過了地球人類一年的發電量

更何況太陽只是宇宙中平平無奇的一顆恆星,在銀河系就有大約4000億顆太陽一樣的恆星。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也是搖籃,但是沒有人會一直生活在搖籃內,想要走出地球,就必須從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開始探索起。

目前人類飛行距離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它們已經飛躍出了太陽風層,進入到了星際空間,朝著太陽系之外的空間前進。

相信未來的一天,我國的探測器也能到達這個位置,代表我們前往星辰大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