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為何說:昨日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場誤會?

文史評鑑 發佈 2022-07-08T14:46:44.215410+00:00

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侵華日軍的態度卻突然來了個180°大轉彎,聲稱:「昨日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場誤會,現在已經與當地政府協商和平解決。」

1937年7月7號,侵華日軍突然炮轟宛平城,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七七事變就此爆發,也昭示出了日軍全面侵華的勃勃野心。

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侵華日軍的態度卻突然來了個180°大轉彎,聲稱:「昨日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場誤會,現在已經與當地政府協商和平解決。」

這是怎麼回事呢?明明日軍炮轟宛平城,發起盧溝橋七七事變,準備發起全面侵華戰爭是不可爭議的事實,為何日軍在第二天卻說這只是一場誤會呢?

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這其中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隱秘和陰謀?

1937年7月7號,侵華日軍在未徵得我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突然開赴中國駐軍重點布防的盧溝橋附近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並以「尋找一名失蹤的日本兵」的謊言,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

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後,侵華日軍馬上一聲令下,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防線,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219團全體官兵戰士奮起還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頑強抗爭。

一場攸關民族命運的盧溝橋七七事變正式爆發,也正式拉開了日軍全面侵華的序幕。

次日,7月8號清晨,蔣介石正在廬山牯嶺休養一封從北平發來的特急電報,就擺到了他書房的桌案上,電報署名為「北平市長秦德純」。

蔣介石看到這個名字,心頭一跳,莫名有種不祥的預感,打開電報逐字逐句看完後,蔣介石的臉色驟然大變,額頭上滲滿冷汗。

秦德純的來電,赫然就是昨日突然發生的盧溝橋七七事變,七七事變爆發後,平津淪陷,華北告危,千年傳承的中華民族來到了生死危亡之秋。

可這個時候,蔣介石尚且心存僥倖,還猜不透日軍炮轟宛平,發起盧溝橋七七事變得真實意圖,在書房裡呆坐了大半天后,蔣介石在日記里寫出了「捫心三問」。

用三個問號表示了自己的疑慮和猶豫:「日本是否有趁我準備未完成之際,使我屈服的意思?

或者,日本是否有藉故與河北省長、第29軍軍長宋哲元為難,使華北獨立的意思?現在,日本倭寇已經開始亮刀挑釁,現在真的是決心迎戰還擊的好時候嗎?」

不過,蔣介石雖然寫在日記本上的文字很猶豫,可在發給華北地方的電報中,卻充滿了身為國民黨總統的堅定。

蔣介石給第29軍軍長宋哲元發去的電報中,這樣寫道:「應固守宛平,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允許撤退,內部須全體動員,以防日本狼子野心,將事情擴大化,第29軍隨時準備增援各部。」

與此同時,當日本炮轟宛平城,發起盧溝橋七七事變的消息,傳到革命聖地陝北延安後,毛主席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名義,向全國發表通電

「中國同胞們,現在平津淪喪,華北失守,國家告危,中華民族已經來到了生死危亡之秋的險境,我們只有精誠團結起來,實施全民抗日作戰,才能共抗時艱,這是我們全體中國人名最後的出路了。」

中共中央的這封全國通電,以最緊迫的言辭和最誠懇的態度,向蔣介石提出了繼「西安事變」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革命號召。

值此家國破碎,山河難存之時,呼籲蔣介石國民黨應暫時放下個人成見,與共產黨達成和解與合作,團結一心,一致對外,才能拯救國家和民族。

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之初,雖然華北局勢尚不明朗,蔣介石也猜不到日軍的正示意圖,但他對日本的態度卻罕見得非常強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絕不輕言退讓

「中國自強,則必具敢戰應戰之決心,之後才能免戰避戰,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收復失地之戰略目的。」

所以蔣介石當即電告中央直屬國民革命軍第6師即刻整軍北上,支援華北至7月9號左右,第6師來到河南邊境,與華北日軍對峙,以示國民黨政府雖不願主動開戰,但也絕不避戰的決心。

甚至在蔣介石的構想中,他已經做好了與日軍在永定河和滄保線持久作戰的思想準備,祖宗遺留傳承之土地,一寸一毫都是熱土,絕不會拱手讓人。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侵華日軍卻突然改變了態度。

1937年7月8號深夜,正當蔣介石調兵遣將,積極與共產黨聯絡,籌備兵力部署時,發起盧溝橋七七事變的侵華日軍卻突然對外發出聲明:

「失蹤的日本兵已經找回,這只是一場誤會而已,希望可以和平解決處理。」

蔣介石得知消息後,馬上下令通過外交手段和途徑與日本進行交涉:「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絕對不能與日開戰。」

蔣介石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打算將戰事儘可能控制在華北局部地區進行解決,不得進一步擴散。

急調第6師兵進河南,就是為了向日本展示國民黨南京政府不會在軍事上繼續讓步的決心,試圖遏制日軍進一步擴大軍事行動。

7月9號凌晨,北平市長秦德純家中燈火通明,他正在與日本派來的代表,時任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就2天前突然爆發的盧溝橋七七事變展開緊張談判。

雙方一直磋商到凌晨3點左右,才終於達成了3點口頭協議:

第一,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雙方,從即刻開始,停止互相射擊。

第二,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從即刻開始停戰,各自返回各自駐地。

第三,日本軍隊退出宛平城後,由中國軍隊的冀北保安部隊,接管宛平城防,互相安好,任何一方都不得重新挑起戰端。

但令北平市長秦德純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冀北保安部隊在接管宛平城防的過程,卻進行得非常不順利。

秦德純剛與松井太久郎達成口頭協議不久,凌晨5點鐘,負責接管宛平城的中國保安部隊就遭到了日軍的圍城攻擊。在慌亂中,中國軍隊一死兩傷。

但這個時候,中國軍隊冀北保安部隊,謹遵上令,為了息事寧人,並未在第一時間進行還擊,以免事態進一步擴大化。到時候,誰都擔當不起這個嚴重責任。

結果沒想到,中國軍隊冀北保安部隊的退讓,卻讓日本軍隊得寸進尺,於當天早晨6點,再次炮轟宛平城。

狼子野心的日本軍隊出爾反爾,讓本該在早晨就結束的宛平換防任務,一直僵持到夕陽西下才正式宣告結束,中國軍隊死傷慘重。

前線中日雙方軍隊的緊張對峙,在斷斷續續地和平談判中僵持不下,而北平城內的老百姓也對前線的和談細節並不清楚,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市面上最初幾天也很正常,糧食、蔬菜、肉類等各種食品,以及煤炭等物價相對較為穩定,沒有任何波動。

大家以為宛平城的炮聲,真的只是一次意外,在國民政府的交涉下,很快就能恢復平靜。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當時的中國那麼窮,怎麼可能會有人前來攻打呢?他們圖什麼?

但實際上,從1937年7月7號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當夜,再到中國和日本展開談判,遠隔重洋的日本東京政府高層,也在挑燈夜戰,展開激烈的討論。

最終在1937年的7月11號,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的第四天,日本政府終於掀開了虛偽的面子,在世人面前暴露出了自己的浪子野心:

正式對外發布了一份提名為《向中國華北地區派兵的政府聲明》,而這正是日本政府發起全面侵華戰爭的組織動員命令。

7月11號,在日本發出全面侵華戰爭動員命令的同一時間,日本政府馬上派出一個名叫香月清司的日本人,前往天津擔任中國駐屯軍總司令。

同樣在這一天,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宋哲元,接到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命令,離開老家,在張自忠將軍的陪同下,動身前往中國駐屯軍司令部的所在地天津。

宋哲元和張自忠是帶著誠意前來,與日本方面真心談判的。但日本人卻是表面同意和談,可實際上卻又在背地裡做著侵略中國的軍事準備。

即便蔣介石已經號召全體國民黨,不要對日軍抱有任何幻想,態度強硬,涉及領土和國家主權問題,絕不退讓,企圖以戰促和。可野心日甚的日本人卻根本不管這一套,鐵了心要擴大戰爭範圍。

為了等待日本軍部增援中國的兵力抵達,「中國駐屯軍」總司令長官香月清司,特意邀請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宋哲元到北平參加談判,拖延時間。

而在此之前,宋哲元已經委派陳覺生、鄧哲熙到天津與日軍參謀長橋本群,和日軍參謀長專田少佐完成了接洽會談。

7月15號,宋哲元正式與香月清司完成會晤,商討和推進張自忠將軍在天津與日軍開展的正式談判工作。

18號,宋哲元再次與香月清司會面,基本議定了次日北平二次和談,為彰顯中國政府的誠意,宋哲元於7月19號與香月清司在北平結束二次和談之後,曾多次主動向南京政府致電

「報請中央批准,主動撤除國民革命軍在北平之防務,第29軍軍長宋哲元,7月19日電。」

但宋哲元的請示電報,卻遭到了蔣介石的嚴厲駁斥:

「切勿對日軍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政府已經與共產黨達成抗日統一戰線,決心傾盡全力與日決戰,誓死護衛國土不失,期盼哲元與中央保持一致思想,千萬不要被日軍迷惑,不要受到日軍欺辱。」

但宋哲元在收到蔣介石的復電後,卻對他的抗戰決心存疑,依然寄希望於「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戰爭問題」。

天真的宋哲元當局者迷,竟然真的被香月清司刻意表現出來的和善態度所迷惑,認為:「盧溝橋七七事變得戰爭問題,已經得到了和平解決,目前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並未聽信蔣介石的命令,而是固執解除了北平的軍事管制和戒嚴,主動撤去了北平的一切城防要務,以示中國政府期望和平之心。

可是,令宋哲元萬萬想不到的是,日本方面其實早就已經做好了全面侵華的一切準備。

準備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消滅宋哲元的第29軍,掃清北方障礙後,一路向南快速推進,並喊出了「三個月內,滅亡華夏政權」的口號。

日本明面上對外宣稱:「盧溝橋七七事變,只是一場誤會,現在已經和平解決。」

但卻在背地裡密謀三個月內,滅亡華夏政權,武力鎮壓中國,這樣的幕後真相,如此卑鄙無恥的狼子野心,又怎能不讓人憤怒?

而就在宋哲元做著與日本和談,企圖以談判手段解決軍事鬥爭的美夢時,遠在陝北延安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在通過各種通訊手段,密切關注著國內的時局變化,並提前預知到了:

「日本人要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北平和天津,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鯨吞東三省就不難看出,日本人的胃口很大,他們要的是整個華北、山東,甚至是整個中國。」

因此,毛主席對宋哲元在北平接連使出的「昏招」嗤之以鼻,覺得宋哲元主動撤去北平城防力量的做法,無異於是在主張日本的狼子野心。

國民黨在北平宣布放棄抵抗後,對於日本而言,平津華北地區已然盡在掌握之中,宋哲元指揮的革命革命軍第29軍,已經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砧板魚肉,無力回天了。

所以,毛主席就親筆題寫了一篇「關於抗日戰爭總方針的題詞」保衛北平和天津,就是在保衛整個華北,保衛華北地區,就是在保衛整個中國。

我們要認清現實,堅決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抗爭到底,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生死之戰,如果失敗就是亡國絕種的下場。所以,任何動搖游移,一切消極不努力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

宋哲元裁撤北平城防後,日軍捲土重來,再次炮轟宛平城,但即便如此,宋哲元對與日和談依然抱有一絲幻想,態度非常猶豫。

7月22號,蔣介石致電宋哲元,對其未經中央許可,私自撤去北平所有城防力量和防禦工事的所作所為予以嚴厲批評,宋哲元至此如夢方醒,決心盡力抵抗,希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次日,陝北延安中共中央再次就侵華日軍圍攻華北一事,對外發出義正言辭的指責宣言我們大家現在應該緊密聯繫起來,緊急動員起來。

用我們的生命去捍衛國家完整,去捍衛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尊嚴,拼盡全力去求得最後的勝利。

大敵當前,救亡圖存的正始之音傳遍四海,響徹全國,短短几天內,國內各大主流官方媒體就紛紛轉載評論了弘揚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的激昂言論。

大量的後援團、慰問團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頭,文化政治宣傳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

但遺憾的是,因為宋哲元早期的不作為,和輕信日軍的天真心態,導致7月29號,北平失守,30號,天津淪陷……

至11月11號,大名淪喪敵手後,宋哲元第29軍,損耗慘重,軍心散盡,與日軍一觸即潰,千里潰散,最終,華北失陷。

但在大敵當前的嚴峻形勢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全民抗戰之烽火即將火熱燃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