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增弼:太師椅考 | 學海遺珍

明清傢俱研習社 發佈 2022-07-13T13:42:29.423388+00:00

今天《學海遺珍》專題刊載的是陳增弼教授《太師椅考》一文,原載於《文物》1983年第8期。張端義《貴耳集》卷下:『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


今天《學海遺珍》專題刊載的是陳增弼教授《太師椅考》一文,原載於《文物》1983年第8期。


太師椅考

文 / 陳增弼

我國古典家具多數是按使用功用或結構特徵來命名的。家具以官階命名並且與具體的歷史人物相連繫的並不多,「太師椅」是一個特例。

1979年出版的《辭海》「太師椅」條說:

「一種有靠背和扶手的大圈椅。張端義《貴耳集》卷下:『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又云:『京尹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托首四十柄……遂號太師樣。』後世因有太師椅之稱。」


同年出版的《辭源》「太師椅」條在引證《貴耳集》上段文字後,又引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物帶人號」條的資料稱,「椅之桮棬聯前者,名太師椅。」於是下結論說:「今稱大圈椅為太師椅」

日本諸橋轍次著《大漢和辭典》「太師椅」條作了這樣的解釋:「宋朝太師秦檜坐過的椅子。背高呈圓形,現稱大圈椅為太師椅。」

以上幾部有影響的辭書關於太師椅的解釋,都有值得修正的地方。

一、太師椅出現於宋代,是具有摺疊結構的交椅的一種

我國家具歷史久遠,到宋代有了巨大發展。以椅、桌為代表的高型家具,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家具的主要類型。千餘年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從此改觀,這無疑是我國家具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時期。具有摺疊結構的交椅就誕生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太師椅也在交椅的基礎上被創造了出來。

從出土文物和傳世繪畫上看,宋代交椅有四種類型:

(一)直形搭腦、橫向靠背式:宋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畫卷末尾,醫生兼藥鋪主人的趙太丞家,櫃檯前有一把交椅就是直形搭腦、橫向靠背式,圖形很清晰、完整,而且形象比較準確(圖一)。

(二)直形搭腦、豎向靠背式:宋人蕭照《中興禎應圖》第五段、第六段中都有一把這種式樣的交椅,圖形也十分清楚(圖二)。

這種打槽裝板的豎向靠背,做法當比橫向靠背要進步一些,使用起來也比較舒適。這種做法,經元代而沿用於明、清。

(三)圓形搭腦、豎向靠背式:圓形搭腦又稱「栲栳圈」,是我國古代木工匠師的一大創造。宋人《蕉蔭擊球圖》上主婦使用的交椅就屬於這一類。圓形的椅圈,繩編的軟坐屜,可開可合的摺疊結構,都畫得很清楚(圖三)。

(四)圓形搭腦、豎向靠背、附加荷葉形托首的交椅:宋代人稱這種形式為「太師樣」,這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太師椅的早期式樣。

從發展看,這種功能完備、構造複雜的太師椅是四種交椅中較晚的一種;它出現於南宋,曾經作為一種家具新式樣流行一時,宋人筆記中多有記錄。

《辭海》、《辭源》都曾引錄宋人張端義《貴耳集》有關太師椅的文字,但所引不全。這則資料的全文是這樣的:

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在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尹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有之,遂號太師樣。今諸郡守卒必坐銀校椅,此藩鎮所用之物,今改為太師樣,非古制也。


文中的「校椅」就是交椅,「秦師垣」就是歷史罪人秦檜。「自來只有栲栳樣」說法不完全確切。宋代也有直形搭腦的交椅,上面提到的《清明上河圖》和《中興禎應圖》就是證明。但這裡清楚表明當時為「奉承時相」所改進的稱為「太師樣」的坐椅是一種交椅,而且是一種具有圓形椅圈,就是所謂「栲栳樣」的交椅。這種加上了荷葉托首的式樣,「非古制也」,是剛剛創製出來的新型交椅。至於它的命名,是和當時權傾東南的奸相秦檜相連繫著的。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寫了鞭撻岳家世仇的一則掌故,也涉及太師椅。《桯史》卷七「優伶詼語」條云:

秦檜以紹興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賜第望仙橋。丁丑,賜銀絹萬疋兩,錢千萬,綵千縑。有詔就第賜宴,假以教坊優伶,宰執咸與。中席,優長誦致語,退。有參軍者前,褒檜功德,一伶以荷葉交椅從之,詼語雜至。賓歡既洽,參軍方拱揖謝,將就椅,忽墜其幞頭。乃總發為髻,如行伍之巾,後有大髻環,為雙疊勝。

伶指而問曰:『此何環』曰:『二勝(聖)環(還)。』遽以朴擊其首曰:『爾但坐太師交椅,請取銀絹例物,此環(還)掉腦後可耶?』一坐失色,檜怒。明日下伶於獄,有死者。


這裡伶人拿上舞台的一件道具,或稱為「荷葉交椅」,或稱為「太師交椅」。可見太師椅就是「太師交椅」的簡稱,當時是一種帶有荷葉托首的交椅,這一點與《貴耳集》所記是一致的。

宋人王明清《揮麈錄》卷三也記載了宋代太師椅的做法,與《貴耳集》和《程史》可以互為補充:

紹興初,梁仲謨汝嘉尹臨安。五鼓,往待漏院,從官皆在焉。有據胡床而假寐者,旁觀笑之。又一人云:『近見一交椅,樣甚佳,頗便於此。』仲謨請之,其說云:『用木為荷葉,且以一柄插於靠背之後,可以仰首而寢。』仲謨云:『當試為諸公制之。』


又明日入朝,則凡在坐客,各一張易其舊者矣,其上所施之物悉備焉。莫不嘆伏而謝之。今達宦者皆用之,蓋始於此。


至於在當時這種新家具式樣是由於吳淵「出意撰制」還是梁仲謨的改進,是無關緊要的。

安有荷葉托首的宋代太師椅的形象,在宋人《春遊晚歸圖》中描繪得很清晰。《春遊晚歸圖》畫的是宋代一個高級官宦春遊騎馬而歸,馬前馬後有十數侍從簇擁,馬後一個侍從肩扛的正是一件這樣的太師椅(圖四)。

其特徵,一是具有圓形的椅圈;二是有一木質荷葉形托首借一長柄插於靠背之後,可供仰首寢息;三是具有可以開合的摺疊結構。這三點正是宋代太師椅的特徵。

二、明代太師椅是圈椅

宋代出現的直形的搭腦的兩種交椅和圓形搭腦、豎向靠背的交椅,在元、明時期仍然流行,名稱一般都稱為交椅,如《魯般經匠家鏡》關於交椅的記載就是如此。

傳世的元、明交椅實物,我們今天尚可見到。但被宋代人稱之為太師椅的那種帶荷葉托首的交椅卻從歷史上消失了。究其原因,可能與秦檜其人有關,由於人們唾棄秦檜,與秦檜有瓜葛的這種交椅也就容易被排斥了。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種附加荷葉托首的交椅結構複雜,有失堅固,當初「奉承時相」特地作幾件尚可,如果作為廣泛使用的家具,局限就太大,因而不久就歸於淘汰。

明代人常把圈椅稱為太師椅。《萬曆野獲編》中說「椅之有桮棬聯前者,名太師椅。」這裡的「桮棬聯前者」就是指圓形的椅圈,也就是「栲栳樣」。

圈椅和交椅完全不同,前者是框架固定結構,後者是可開可合的摺疊結構,兩者造型上也有明顯的區別。從家具分類學上說,它們分屬不同的亞目。因此明代的太師椅和宋代的太師椅雖然名稱一致,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繼承的關係。

明代的太師椅傳世實物很多,多有十分精美的。

載於《中國花梨家具圖考》的一件大圈椅,舒展穩重,氣度宏大,就是明代太師椅的傑出代表(圖五)。蘇州製作現仍保存在蘇州的一件杞梓木(雞翅木)太師椅,造型也很有氣勢(圖六)。

三、清代太師椅是扶手椅

清代以來,太師椅這一名稱仍為人們和工匠所沿用,但具體所指既不是帶荷葉托首的交椅,也不是圈椅,而是一種風格穩重、尺寸稍大的扶手椅。

清人李斗《揚州畫舫錄》中的《工段營造錄》說:「椅有圈椅、靠背、太師、鬼子諸式。」這裡把太師椅與圈椅並提,可見二者互相區別。清人李漁的《一家言居室器玩部》暖椅條又說:

(暖椅)如太師椅而稍寬。彼止取容臀,而此則周身全納故也。如睡翁椅而稍直。彼止利於睡,而此則周身全納故也。如睡翁椅而梢直。彼止利於睡,而此則坐臥咸宜,坐多而臥少也。


對照原書上的插圖,李漁這裡所說的太師椅指的是一種「止取容臀」的屏背式扶手椅。

為什麼把屏背式扶手椅稱為「太師椅」呢?除了表示對使用這種椅子的官宦、長輩的敬重以外,還因為晚清以後這種屏背式椅子的裝飾有時採取獅子題材的紋樣,如「獅子滾繡球」、「太師少師圖」等。

「獅」字諧「師」,「大獅」諧「太師」,「小獅」諧「少師」,於是獅子紋樣成了升官進爵的吉利象徵,受到封建士大夫的歡迎,裝飾這種紋樣的椅子也就以「太師」命名了。

例如明、清檔案(陳)7897號陳設冊中記有「二尺硬木太獅少獅椅子計八件,核銀二百四十兩」,就是證明。這種椅子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一)椅腿截斷面多為方形式或方形變體。四腿上承帶束腰的椅盤,椅子的下部儼然是一個獨立的杌凳,在結構上與椅子上部截然區分。

(二)椅盤上面安裝屏風式的靠背和扶手。靠背多採取三扇屏、五扇屏或其變體。扶手也多為屏板式。靠背和扶手做成可裝配的部件,應用走馬楔與椅盤聯結。

(三)靠背和扶手或雕獅,或雕花,或鑲嵌瓷片、癭木、鏍鈿、大理石,或雕漆、彩繪,精美富麗;平素的比較少見。

(四)椅子靠背都是垂直於椅盤。從使用功能看,反不如前代太師椅舒適。

(五)椅盤寬與深的尺寸比帝王所用的寶座要小得多,但比一般椅子略大(圖七)。

從以上對宋、明、清和近代太師椅的歷史考察,我們了解到太師椅這一家具名稱是一個俗稱,它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含義(圖八)。

如果進一步考察,甚至在同一個時代,不同地區的具體所指也可能不一樣。所以太師椅這一名稱不具有家具分類學上的意義。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