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名媛」張艾嘉的江湖往事,她活成了所有女人想要的模樣

聲色娛樂影視 發佈 2022-07-24T20:50:57.351088+00:00

在當今的娛樂圈裡有這樣一位傳奇女性,她活得肆意勇敢,氣質卻如同一朵馥郁芬芳的百合花,高潔而優雅。她是羅大佑愛情里的小妹,讓李宗盛知道什麼是愛的代價。

在當今的娛樂圈裡有這樣一位傳奇女性,她活得肆意勇敢,氣質卻如同一朵馥郁芬芳的百合花,高潔而優雅。

她是羅大佑愛情里的小妹,讓李宗盛知道什麼是愛的代價。黃霑評價她是才子的「教母」。

她的名言是:「不可一日無戀愛。」

沒錯,她就是張艾嘉。

在《朗讀者》節目中,張艾嘉說「自己一輩子愛才子,到老都是。」

所以,她的半生故事大多都與才子有關係。

01

1953年,張艾嘉出生於台灣。

從當時的環境而言,她算是出生於一個金貴的家境。

爺爺張子奇曾是解放前的天津市副市長。外祖父魏景蒙曾為台灣新聞局局長。

父親是當時國民軍空軍軍官,母親魏淑娟是60年代的社交名媛。

叔叔張北海是著名作家,這樣的家族,地位、身份、財富等樣樣俱全。

不過,這一切並沒有給張艾嘉帶來什麼,父親在她一歲左右因執行任務,空中遇難不幸離世,張艾嘉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

不久母親改嫁,童年的張艾嘉只能跟著祖父母生活。

但隔輩的愛,讓張艾嘉從小開始叛逆。甚至把外公稀少的喀什米爾羊毛毯從中間剪開,外公不但沒有一點脾氣,反而還誇她,「穿這個披風挺好看的」。

到12歲時,母親把她接到美國讀書。

中學時期,正值美國文化大爆發時,滿大街都是嬉皮士文化。

女性解放運動,開放與自由的觀念,一時間讓美國人像瘋了一樣,張艾嘉在這種環境下,也開始放飛自我。

她滿手戴著戒指,頭戴花環打著赤腳在公園唱歌,整個人像變了一個樣子。

母親看不慣,說她一點沒有女孩子的模樣。叛逆的張艾嘉,直接把長發剪成短髮,乾脆做起了假小子。

她穿著超短裙,遊走在各種派對之間,瘋狂的談著「短暫」的戀愛,還去參加遊行,在街上大喊口號「Make love,not war」。

母親魏淑娟知道後,又擔心又生氣,索性直接讓她回到台灣。

回去之後,就被母親送到了聖心女子高級中學。

這所學校是出了名的嚴格,但對撒野成性的張艾嘉來說,並不起作用。

西方的獨立和自由,早已讓她養成了我行我素的個性。

即便管理嚴格的聖心女中,也沒能阻止張艾嘉四處唱歌跳舞、參加派對活動的習慣。

也正是因為一次派對活動,讓張艾嘉結識了徐匯中學的劉文正。

不過,張艾嘉潑辣的風格與劉文正的風情,始終有點「格格不入」。所以,劉文正把目標轉向了她的同學。

後來,張艾嘉越發覺得讀書無聊。她開始一邊學習唱歌,一邊開始做各種兼職工作。

16歲時,開始以學生歌手身份參加電台、電視台的各類節目。之後參加了中視的《每日一星》。

1972歲,青春靚麗,唱功不俗的張艾嘉被嘉禾電影公司老闆鄒文懷看中。很快,張艾嘉被嘉禾簽約,成為正式藝人。

她的才華和肆意張揚的勁頭,十分受老闆鄒文懷的喜愛,並親自為她取藝名為「張艾嘉」,寓意就是「愛嘉禾」的意思。

從出道就開始力捧,直接搭檔票房保證的許冠傑出演《龍虎金剛》。

這部影片,無論是演員還是製作班底,在當時來說,個頂個的是「頂流」。

導演是羅維,執導過李小龍的《精武門》,男一號是武俠片第一小生王羽,就連許冠傑也只是戲中的男二,可見張艾嘉有多受嘉禾的寵愛。

但一年後,事業剛有起色,她卻與有婦之夫金川談起了戀愛。

這個金川,絕不是等閒之輩,有家室的他,除了張艾嘉,還與一位叫金燕玲的女演員保持著關係。

一時間,原配、金燕玲、張艾嘉。幾個女人爭風吃醋十分轟動,四角戀發展到最後,女武生出身的沈芝華(金川原配)和金燕玲在機場狹路相逢,上去直接就是一頓耳光,扇的金燕玲兩眼冒金星。

此事讓金燕玲名聲盡毀,事業一落千丈,最後只能走香艷路線,而沈芝華則與金川離婚後遠走他鄉。

公司的高管知道後,嚴令張艾嘉儘快分手,以免產生不良緋聞影響。

但她一向習慣自由的個性,對公司的要求並不理睬。

最後,在家人朋友的調解下,與嘉禾公司和平解約。

解約之後不久,她與金川的戀情也走到了盡頭。

因為這場事件,讓張艾嘉埋沒近4年時間。

02

離開嘉禾之後,直到1975年,張艾嘉才等到戲約。

導演丁善璽邀請她出演《八百壯士》,並且給的是女一號的角色。

張艾嘉對於這個戲約十分開心,同時也非常重視。了解片中人物是個游泳健將,她馬上開始學習游泳,每天至少有半天時間都是在練習游泳。

但就在一切準備就緒,只等進組正式開機。

但等來的卻是,林青霞取代了她的角色。

為此,導演丁善璽連連道歉,只能給她安排不太重要的角色。

張艾嘉並沒有計較,反而欣然接受了這個小角色。

電影上映後,林青霞憑藉此片斬獲了最佳女主角獎。

張艾嘉雖然沒有任何收穫,但她被音樂製作人、導演劉家昌看中。

1976年,張艾嘉成為劉家昌執導的《梅花》的女主角。

在拍攝期間,兩人傳出了緋聞。並被爆出疑似二人同居。

《梅花》上映後,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張艾嘉也因此名聲大噪。

同年,她又出演瓊瑤的《碧雲天》,憑藉該戲中精湛的演技,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大獎。

隨後,她的演藝事業逐漸騰達,成為那個時代耀眼的明星。

這時的劉文正褪去了當年的青澀,在師傅劉家昌的幫助下,已在樂壇坐擁一片江山。

1977年,張艾嘉搭檔劉文正聯袂主演電影《閃亮的日子》。

劉文正帥氣俊朗的外表和不可多得的才華,早就讓張艾嘉心動不已。

這一次,她不想再錯過這個機會。

於是她主動出擊,上演了一出女追男的浪漫戲碼。

但劉文正依然不為之所動,原因是他覺得張艾嘉太漂亮了,追她的人太多了,一點安全感沒有。

正當張艾嘉黯然神傷時,羅大佑出現了。他正在為影片製作主題曲《閃亮的日子》。

此時的羅大佑還是一名醫學院的學生,課餘搞搞創作。

兩人一見如故,在一起探討音樂,暢談人生理想,慢慢地互生情愫。

兩個人從合作到暗暗相戀,感情直線升溫。

但令人意外的是,1979年,在友人的介紹下,張艾嘉與劉幼林相愛。

劉幼林年長張艾嘉16歲,當時是美聯社香港分社的社長。

她們兩人走到一起,很多人持反對意見。當張艾嘉決定結婚時,所有人都站出來反對她,提醒她不要一時被愛沖昏頭腦。

倒是她的母親比較贊同這樁婚事,母親從舊式社會走過來,所以覺得女人需要依附有權勢的男人,才能體面地過完一生。

那一年,張艾嘉25歲,成功嫁入劉幼林的豪門,本以為從此可以過上相夫教子的悠哉生活。

可是沒多久的時間,她就開始厭倦這種生活了。

每天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張艾嘉越來越覺得她的生活過於平淡。

這也使她與劉幼林的感情生活漸行漸遠。不甘平庸的她,沒多久就重新返回演藝圈。

1981年,張艾嘉受邀主演柯俊雄導演的電影《我的爺爺》。張艾嘉憑此片斬獲金馬獎影后!

但不知道什麼緣故,剛迎來演藝事業上的輝煌,她卻又轉向了歌唱事業上。

一向我行我素的張艾嘉,直接加入滾石唱片。

而這時的羅大佑已經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享譽一時的音樂製作人了。

他與張艾嘉3年前的緣分,再一次被點燃。

儘管張艾嘉已為人妻,但她與羅大佑朦朧的關係,還是讓外界傳出了一些緋聞。

而且,羅大佑更是用了五年時間,為張艾嘉創作首張專輯《童年》。

這張專輯的每一首歌,似乎寫滿了羅大佑的愛。

那時,羅大佑喜歡寵溺地稱呼張艾嘉為「小妹」。

所以,張艾嘉有一首歌叫《小妹》,這首歌就是羅大佑對張艾嘉感情的表達,希望她永遠是他的「小妹」。

這個暱稱從此也成為張艾嘉的另一個稱呼,至今圈內還有很多人習慣稱呼她「小妹」。

可她與羅大佑的感情,也只維持了一年的時間就結束了。

羅大佑曾用「掉進麥芽糖池子裡」來形容兩人的相處,似乎是想表達愛情甜蜜但也黏膩的感覺。

03

結束羅大佑的「歌唱事業」後,張艾嘉又開始琢磨執導影片。

這時,一名叫楊德昌男人,放棄了美國令人羨慕的工作,回到台灣闖蕩影壇。

在張艾嘉的邀請和扶持下,楊德昌開始試水,執導了電影《十一個女人》中的《浮萍》單元。從此,正式進入影視圈。

楊德昌很特別,在一群人中間,他總是冷靜地坐在一旁,只是偶爾蹦出一句話。

一邊的張艾嘉,看著滿腹才華的楊德昌,春心萌動。

兩人合作的電影取得不錯的口碑時,緋聞也是傳的沸沸揚揚。

交往期間,楊德昌更是幫助張艾嘉取得「新藝城」台灣分公司總監的寶座。

但當時的電影市場競爭激烈,當年虞戡平執導歌舞電影《搭錯車》斬獲金馬獎11項提名,最終奪得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歌曲等4項大獎。「新藝城」在台灣市場徹底站穩腳跟。

這裡面5首電影原創歌曲,其中3首由羅大佑操刀。

但張艾嘉並不認同電影的發展趨勢,她一直堅持走文藝電影路線。

可公司高層並不採納她的意見,屢試不爽的她,一氣之下辭掉了總監的位置。

1982年,張艾嘉和劉幼林的婚姻走到了窮途末路。

巨大的年齡差,帶來的鴻溝終究難以逾越。

兩人時常爭執不下,索性分居了。

不安分的內心,讓她丟掉楊德昌,又與羅大佑探討起音樂。

1985年,張艾嘉與劉幼林結束了6年的婚姻。每當談到這段婚姻時,張艾嘉坦言:「有愧於他」。

這一年,躊躇滿志的李宗盛,在女友鄭怡的推薦下,進入了滾石唱片。

彼時被稱為「小李」的李宗盛一出場,就為張艾嘉送上《忙與盲》的專輯。

他為張艾嘉操刀製作的《忙與盲》開啟了「概念專輯」的風潮,拿下1985年度百大唱片第19名。

同年,兩人還聯袂在《最想念的季節》中扮演一對假戲真做的夫妻。

高頻又默契的合作令緋聞不脛而走,兩人的關係撲朔迷離,而張艾嘉這個唯愛主義者卻完全不在乎外界的猜測。

或許,《愛的代價》是兩個人的衷腸。就像多年後,李宗盛的演唱會上,作為嘉賓的張艾嘉問他:「這麼多年,你到底有沒有愛過我。」

一時語塞的李宗盛只能用《愛的代價》回應她。

提到她與李宗盛時,張艾嘉曾在節目中說:「曾經有機會,但停止了。」

也是這一年,一次聚會上,張艾嘉遇到香港富商王靖雄,兩個人很快纏綿到一起。

王靖雄是一個有婦之夫,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但張艾嘉她卻無暇顧及這些,想愛就愛了。為了這個男人,她默默地守著地下戀情。

那幾年,是張艾嘉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時刻。

先是自編自導自演的《最愛》,把她推向巔峰。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編劇和最佳插曲四項金像獎提名,並最終收穫金像和金馬影后。英國國家電影院為她舉辦「向張艾嘉致敬」焦點專題。

之後,又被杜琪峯看中,邀請她與周潤發出演《阿郎的故事》,雖然她依舊是鍾情於文藝片。但她的演技得到行業內外的一致稱讚,無形中她被推向神壇。

1987年,她自導自演的電影《黃色的故事》中一首《一場遊戲一場夢》直接改變了王傑的人生。

一時間,張艾嘉成了殿堂級人物。

但是,一則爆炸性新聞,又將她從神壇跌到低谷。

1990年8月,張艾嘉未婚生子的消息曝光,輿論一片譁然。

面對外界的疑問,張艾嘉選擇了沉默,拒絕回應孩子的任何消息。

直到一年後,王靖雄正式辦妥離婚手續,緊接著和她低調補辦了婚禮,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文藝女神最終的選擇還是一個安穩妥帖充滿煙火氣息的歸宿。

04

與王靖雄這段感情當時也給她招來不少罵名,但為愛賭注一切的她卻無怨無悔。

或許是張艾嘉找到了理想的知己,婚後的她再也沒有傳出與「才子」的緋聞。

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事業上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1992年,和朱衛茵越過平淡的李宗盛,想起當年的張艾嘉,不禁潸然淚下,寫下那首《愛的代價》。

外界一直傳說,李宗盛寫的《愛的代價》,其實,是對她半生情路的感言,「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仿佛在訴說戀愛至上漂浪許久的她終於可以安定的釋然。

如果說李宗盛把所有的浪漫都寫給了林憶蓮,那麼太多的疼惜都寫給了張艾嘉。

1994年,張艾嘉回到了台灣,全身心投入文藝片的創作中。

《少女小漁》捧紅了劉若英,《心動》讓她獲得第一個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不過,此時的張艾嘉把養兒育女當作最大的事。

兒子奧斯卡出生後,她的重心漸漸的轉移孩子身上。

對孩子的培養,完全是按照貴族王子的標準。

小小年紀就要求他會說英語,會彈鋼琴,會從容面對攝像機。

後來,她又將兒子推上國際童裝秀,在台灣火爆螢屏。

也是因為兒子奧斯卡,改變了張艾嘉火熱的個性。

2000年,曾為張艾嘉做裝修的三個工人,在奧斯卡放學途中將他綁架了,並且索要1500萬的贖金。

最終,經歷6天驚悚時間,警察將奧斯卡成功解救出來,但這讓小小年紀的奧斯卡產生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從此,張艾嘉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那麼忙碌,不再追求各種理想,她甚至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專心地陪著兒子奧斯卡。

就這樣,整整三年時間,張艾嘉似乎成了一個專職的媽媽,除陪伴奧斯卡之外,專心做慈善,還收養了一個9歲的自閉症女孩。

直到有一天兒子奧斯卡開口叫「媽媽」,那一刻她淚如雨下,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張艾嘉的包袱終於放下。

經過這場事件之後,張艾嘉對待生活變得更加理性了。這也讓她的作品變得更加的溫暖與親情。

2004年,她自編自導自演的《20,30,40》,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從影片中看到自己。

她把青春的美麗和殘酷,成年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融入在她的作品中。

讓不同年齡的觀眾,都能從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像她曾經和劉若英講:「女人30-40歲是非常美麗的年紀。40歲後,是承擔責任的時候,對老人、對孩子、對家庭、對社會。」

曾經的張艾嘉叛逆衝動,敢於嘗試和表達。情路上的灑脫,一直讓她備受爭議,也曾遭受各種抨擊。

可她就是讓自己活得精彩,揣著好奇心嬉戲遊走在世間。

她也從不掩飾自己的情路荒唐,也並沒有因為歲月磨礪而顯現出造作。

仿佛時間給她的皮囊刻了劃痕,靈魂卻從未改變。依然自在自得,像個純真的少女。

2014年起,張艾嘉開始擔任台灣金馬獎主席。

她可以說是香港、台灣電影新浪潮的親歷者。

她更是演員、歌手、編劇、導演、製片人、出品人,在多個領域留下自己才藝閃耀出的光芒。

卸任金馬獎主席的那天,她為每一位提名的人準備了一雙帆布鞋。

並寫道:「我才不過64歲,跑起來,路仍長。」

如今,68歲的張艾嘉,再也承受不起愛的代價了。

曾經的叛逆少女,在苦痛掙扎中,終究還是被歲月磨平了稜角。

很多人覺得張艾嘉幸運,尤其很多女性羨慕她的個性,因為可以做真正的自己。

她身上那些知性優雅、肆意飛揚的標籤也習慣性的給人一種印象。

曾有人問她:「你覺得自己人生最遺憾的是什麼?」

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

她的人生活得通透自在,如今又是家庭幸福美滿,事業成功!實足的人生贏家,何來遺憾之談。

結束語

很多人好奇,她為什麼可以活成這樣?張艾嘉自己的答案是,「我是常常把自己弄得一身是傷,但爬起來還是要去打仗的人」。

她不是沒有低谷,只是從沒有因此放棄探索和嘗試。

就像她不折服歲月,64歲的時候,依然自信的地說,還能跑起來。

其實,她就是以一種更積極的姿態,去看這個鮮活、有趣的世界。

在張艾嘉身上,能看到一種獨特的魅力,知性,熱烈,真實,敏銳,灑脫。她是那個時代的另類,長久地做著自己。

她想要的是盡興,做得盡興,活得也盡興。

一個真正跳出限制的人,在意的不是限制,而是自己的內心。難道不是嗎?

對於張艾嘉人生方式,你怎麼看?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