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韓東君聊中國式家庭相處:吵最大的架,操最多的心

張姐懂生活 發佈 2022-07-31T10:19:39.422461+00:00

文 | 張姐為什麼中國的家庭相處模式中,總是會和親人吵架?算不上多大的事,卻總是引來狂怒。為什麼父母們那麼愛操心?張姐今天,算是徹底明白了。因為小事,和父親大吵一架前些天張姐看到一段《花兒與少年》的視頻,裡面是楊冪和韓東君的一段對話。

文 | 張姐

為什麼中國的家庭相處模式中,總是會和親人吵架?

算不上多大的事,卻總是引來狂怒。

為什麼父母們那麼愛操心?

張姐今天,算是徹底明白了。

因為小事,和父親大吵一架

前些天張姐看到一段《花兒與少年》的視頻,裡面是楊冪和韓東君的一段對話。

韓東君在視頻中講述了和父母的事,讓張姐看著聽感慨的。

韓東君之前在國外學習,一學就是5年,和父母大概有4年多沒見。

整整4年啊,相當於國內讀個大學從來沒回過家。

韓東君在畢業後見到父母的第一面,就心酸不已:「(我的父母)變得更老了一點。」

4年未見,再見面一定是倍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吧?多年的分離,再加上明顯老去的父母,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思念,接下來一定是父慈子孝,天倫之樂。

可是韓東君接下來的話,讓張姐發現,即使是分離多年,很多中國式父母的「脾氣」也還是在的。或許在背後的時候,父母們與同齡人傾吐心聲,也可能會表揚自己的孩子,但是當與孩子面對面的時候,劍拔弩張是常態。

韓東君說,他在過年的時候與爸爸大吵一架,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大事,雞毛蒜皮而已。

如果是跟外人的話,或許幾句就應付過去了,誰也不會當做是了不起的事。可偏偏是最親近的人之間,更容易因為小事而鬧得不歡而散。

張姐覺得,無非就是想讓彼此更認同而已,希望能夠讓對方理解自己。

明明目的很單純,但為什麼造成了親人之間如此之大的齟齬呢?

我們都習慣把壞脾氣留給親人

張姐仔細研究了一下,之所以我們都習慣把壞脾氣留給親人,是因為我們對親人會有更高的期待。

外人與我們無關,而我們和親人卻是利益共同體。

雖然我們不知道韓東君和父親為什麼爭吵,但韓東君透露,是小事。

不過,這種「小事」卻是有里外之分的。

比如我們看到外人酗酒,看到外人抽菸,真的不會有太多的感覺,即使看不慣,也會自己走掉遠離。但如果酗酒或抽菸的是自己的父親或者是自己的孩子,我們通常會特別著急,甚至會口出惡言,勒令親人趕緊戒掉。

但現實情況是,往往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我們的親人不一定會聽話聽勸。強烈的心理落差,讓我們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即使像韓東君與父親多年未見,也可能會因為一點點事而吵得不可開交。

對親人發火,是知道他不會離開

寄人籬下的孩子從來不會對寄養家庭成員發火,因為他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定不會被拋棄的。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和寄人籬下的孩子,沒有區別。大家都是在扮演一個好人,處於取悅他人的狀態。

在外面,我們要不停地去扮演一個自己認為的合適的人,因為我們對外人友善,希望不論是誰提起你都能說一句:你真是好人。

可在家裡不一樣。家是讓人放鬆的地方,是讓人做自己的地方。我們不可能在家裡還保留著外面的狀態,時間長了,我們也會厭倦一直扮演人設。

在外的狀態一直很累,一直消耗我們的耐心和能量,壓力也會隨之產生。而釋放的出口,對很多人來說恰恰就是家。

我們經常聽親人說:我這麼累都是為了這個家!我在外面累死累活還不是為了你......

外人聽到這種話,肯定會遠離。但是家人,是安全的。

在心理學上,產生的這種現象叫「退行」

當你遇到挫折時,

放棄已經習慣的成人方式,

轉而退化到用小孩子的方式去對待這些挫折和壓力,

這是退行。

正是大家都了解並且熟練應用退行現象,所以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會出現另一種現象。即使父母和孩子吵得再厲害,父母依然還會對孩子操心個不停。

操心過多可能會害了孩子

提到父親,和韓東君在一輛車上的楊冪突然說道:「我爸,我感覺他還在為我操心。」

即使楊冪對爸爸一再強調公司對她很好,很照顧,爸爸依然不放心。

在父母眼裡,不管孩子多大,都是孩子。

之前大張偉在節目中還談過自己媽媽愛操心的事。

大張偉說自己再弄寫歌的事呢,結果媽媽居然在背後從大張偉的腋下把手伸到大張偉的前面,就為了給大張偉遞一瓣兒橘子。

張姐知道,不管是楊冪爸爸還是大張偉的母親,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希望能夠幫到孩子。

但對於已經成年的孩子來說,這種操心式的幫助,如果掌握不好度,可能會害了孩子。

一位教育學者在演講時曾問在場的父母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能幫孩子一輩子,那就別忍。問題是,你能嗎?」

全場沉默。

在場的父母當然希望能幫孩子一輩子,但是誰又能做到呢?

總有一段長長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這段路有喜悅,有悲傷,有可能暢通無阻,也有可能荊棘叢生......無數種可能都有,但只有一條是肯定的: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如果父母一直操心孩子,希望能夠安排好孩子的一切,那其實就是在變相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為那段需要獨自行進的路埋雷。

古人總說: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張姐不認同這種做法。

遠是有多遠?

只有放開手,大膽地讓孩子自己歷練,才能在以後未知的路中培養出無窮的智慧。只需要教會孩子處事的精神內核,其他的,隨他去吧。

- END -

本文作者:張姐,我手寫我心,享受有餘溫的人生。公眾號:張姐懂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