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遊西湖47 三台夢跡之于謙祠

時尚之春 發佈 2022-08-07T11:05:27.588336+00:00

酷暑盛夏走進三台夢境這片景區,您就走進了一片仙境般的大綠。「野趣、閒趣、逸趣」是西湖西進景觀的特點。


酷暑盛夏走進三台夢境這片景區,您就走進了一片仙境般的大綠。「野趣、閒趣、逸趣」是西湖西進景觀的特點。而這裡滿目的清幽、靜謐、寂寞和唯美,以及景區美妙的名稱「三台夢跡」,足以喚起遊人對意境的所有美妙想像和感受……


這只可愛的水鴨,奮力撥動著腳掌,一直游在我的前面,似乎有意將我領向于謙祠碼頭……

于謙祠碼頭上高聳的牌坊
面對著烏龜潭靜靜的水面
「丹心托月」四個字格外醒目
相傳是乾隆御筆

于謙祠景區位於西湖三台山麓,西湖烏龜潭畔,面積4萬2千平方米,由于謙祠、于謙墓、詩碑廊、牌坊等四大部分組成。2003年10月建成開放,是湖西景區重要的人文景觀。
于謙,是我600餘年前的杭州老鄉,他是明代的民族英雄,和岳飛、張蒼水並稱「西湖三雄」,三座墳都埋在西湖周邊,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到了三台夢跡,應該去拜謁民族英雄于謙的安息處,三台夢跡也因于謙墓的存在而多了一份厚重。
來拜祭于謙,必須的!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了。

于謙祠,又名「旌功祠」,白牆灰瓦,簡樸而巍然。始建於明弘治二年(1489)。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經1998年修葺整治後,在于謙誕生60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前殿(序廳


序廳內有于謙祠的整體介紹和于謙祠沿革、于謙年表等。

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時,他倡議集資整修于謙祠墓,並帶頭捐獻自己的官俸。上懸匾額「百世一人」,是對于謙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

序廳正中一巨大石灰岩上鐫刻著前言,石灰岩造型取意于謙青少年時所作詩作《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也正是于謙一生剛正不阿、兩袖清風高潔品性的真實寫照。

序廳與正殿間的天井裡,赫然立著一尊威武、雄壯的鐵犀牛,身高約2米,圍長約2.5米,周身烏黑,獨角朝天,背上鑄有于謙親撰的《鎮河鐵犀銘》。黃河自古多泛濫,于謙勤政愛民,他巡撫河南期間,勵精圖治,全心治理水患。為鼓舞人民戰勝洪災的信心,在1446年,派人鑄了這尊「鎮河鐵犀」,表達了希望根除黃河水患,使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據說,原物現存於河南開封鐵牛村,成為他治理黃河的一個歷史見證。

天井右側有口井,井旁立碑,名之為「忠泉」。根據祠內清時李鐸遺碑記載:康熙乙亥年,在改建于謙祠時發現此泉,泉水色清而味甘,因念「公之大忠誠如水之在地中」,故以此命名。

正殿

正殿中央是于謙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坐像。坐像的上方,懸掛乾隆御題「丹心抗節」匾額。殿柱上懸掛明清時期名家所撰,頌揚于謙不朽功績的楹聯。

公元1449年秋,明英宗「御駕親征」,被蒙古騎兵活捉,被俘為人質,朝野震驚,史稱「土木堡之變」。遂之蒙古鐵騎一路南下揮師北京……皇弟朱祁鈺召集朝臣商議戰守大計,有人主張遷都。以兵部左侍郎代理部事身份參加朝議的于謙怒斥: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親自督戰打勝了關鍵的京師保衛戰,力挽狂瀾,對明朝有再造之功,但也以此種下了日後的殺身之禍。于謙主張擁立朱祁鈺為帝,即明代宗,次年改年號為景泰。泰元年8月,明英宗終於回到北京。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從其弟手中奪回帝位,僅僅5天後,就以「謀逆罪」處決了于謙,那一年于謙60歲。

東西兩側牆面的兩幅大型壁畫,描繪的就是京師保衛戰和在朝堂之上諫言的情景。


後殿
上懸王學仲題寫的「萬古流芳」匾。
兩側楹聯為:
百世式忠貞,明代元勛推傑士;
三台拜祠墓,岳家廟貌公靈長


後殿為于謙生平事跡陳列室。


于謙精神可以高度概括為「愛國、勤政、為民、清廉」。于謙在青少年時期,就立志為國,寫下《詠煤炭》的詩句,以「蒼生俱飽暖」作為人生的志向。出仕為官以後,勤政廉潔,為民請命,尤其是其「兩袖清風」的品格,在當時更顯難能可貴。


後院的碑堂

于謙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毀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惜,
要留青白在人間。

(我很喜歡這詩。
可以說,是這詩讓我認識了于謙)

祈夢殿

于謙祠右邊的偏殿目前就是祈夢殿。

恐怕您沒有想到的是,于謙居然還是杭州人的「夢神」!
這其中的緣由也甚為傳奇——

清代筆記有幾則小故事,其中一則說,無錫人鄒忠倚來杭州,特地跑到于謙祠祈夢,夢見於大人送給他一把瓜子,一數,五十四粒。後來某日在家,他夫人用瓜子做遊戲,排成「狀元」二字,一數,剛好五十四粒。不久,他參加科舉考試,先後獲得禮部初試、復考及殿試考試第一名,當時被稱為「兩狀元」。

久而久之,明朝萬曆年間,杭州人開始風行起到于謙祠祈夢的這樣一種風俗,每到冬至前夜,許多讀書人便會來到于謙祠宿夜,祈求於公賜夢,占卜前程。
故,張岱在《西湖夢尋》中寫道:「公祠既盛,而四方之祈夢至者接踵,而答如響。」


「寐而有覺",人在睡眠時的所思所想就是夢。杭州城在歷史上有著祈夢的風俗,而在明代,隨著民族英雄于謙的歸葬杭州和立祠設祭,祈夢的風俗逐漸移於三台山麓于謙祠,體現了杭州老百姓對于謙的樸素情感。


夢境還原圖


今天,于謙祠祈夢的風俗雖然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我們從文獻中追溯復原這一風俗,依然可以感受到杭州百姓對于謙的眷眷之情。

祈願牆

祈願牌上寫著「逢考必過」

于謙墓

這是典型的祠墓合一格局。
出于謙祠大門向北約50米,
可見一明式牌坊,上書「熱血千秋」四字
墓道長長,芳草萋萋,
兩旁肅立的石翁仲、石獸,為墓區平添幾分肅穆與莊嚴。


這座牌坊上有聯曰:「遠望岳墳千古並推雙少保,近鄰花港一抔永鎮三台山」,坊額曰:「熱血千秋」,贊的就是于謙。

百米墓道的盡頭,即是于謙墓。這位明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抵禦外寇的愛國英雄。竟然因「謀逆罪」在北京遭冤殺,後魂歸故土,遺骸安葬於現址。

于謙墓在1966年文革中被毀。1982年,重建于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青磚環砌,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是修復墓時重新鐫刻的,但是,這碑下的浮雕纏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為明時原物。

詩碑亭
在于謙墓北邊,
緊挨著有一個後建的詩碑亭。


環境十分優雅 素淨


該詩碑廊建於2002年,廊內陳列于謙自撰詩及後人緬懷碑刻十七塊,很值得一看。


出于謙祠即是烏龜潭側的三台夢跡景點,由先賢堂,靈泉仙館、天香法雨、雪舫等景點組成,建築具有浙江山地民居和江南水鄉民居的特點,以營造整體不境和生活氣息。




該景區著重展現了西湖湖西水系和濕地生態的歷史風貌。遊人至此,繞以林緣野卉,蘆荻圍岸,別有一番生趣。不妨乘機一游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