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宿命!在上海層層推進下,南京已作出決策,杭州該如何抉擇

城市謀略家 發佈 2022-08-07T22:29:00.411890+00:00

滬甬、滬舟甬兩大跨海通道已被納入規劃,嘉興正在積極推進「全面接軌上海橋頭堡」建設,湖州也在積極承接上海城市功能疏解,上海大都市圈內的寧波、舟山、嘉興、湖州都在加速融入上海,杭州該如何抉擇?

滬甬、滬舟甬兩大跨海通道已被納入規劃,嘉興正在積極推進「全面接軌上海橋頭堡」建設,湖州也在積極承接上海城市功能疏解,上海大都市圈內的寧波、舟山、嘉興、湖州都在加速融入上海,杭州該如何抉擇?

在高手如雲的長三角,幾乎每一座城市都身懷絕技,不然難以在這片土地上立足。

無論長三角怎樣發展,一定是以上海為核心,這是長三角的宿命,可是上海的輻射能力實在太強,在聯動江蘇和浙江的同時,無形中又對江蘇省和浙江省的省會造成了壓力。

當富裕的東部省份都在強調強省會、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的時候,就可想而知長三角各城市的競爭有多激烈。

早在2018年,國家點名了7座城市,分別是南京、濟南、青島、廈門、瀋陽、大連和哈爾濱,其原因是這些城市在各自的省份中龍頭作用不夠、省會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

所以到了2019年,江蘇省提出全方位支持南京加快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南京也將制訂相關實施方案,使南京將切實扛起「省會責任」,體現「省會擔當」。

就江蘇省各城市Gdp來看,南京的位置的確有點尷尬,前有蘇州望塵莫及,後有無錫躍躍欲試,所以江蘇提出強省會似乎也說得過去,那麼浙江又是為了什麼?

還是在2019年,在浙江省的一次重要會議上,浙江省對杭州提出的要求是充分認識提升省會功能、發揮「頭雁」作用是杭州必須扛起的責任,是杭州贏得未來的必由之路,是杭州跨越發展的內在要求,不斷鞏固在全省發展中的龍頭地位,持續提升杭州城市的首位度。

為什麼富裕且多點開花的浙江和江蘇都在提出強省會、強調加強省會首位度?

原因很簡單,因為南京和杭州都將面臨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長三角的宿命,當上海越來越強大,當上海對浙江和江蘇周邊城市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時,南京和杭州作為江蘇和浙江的省會該如何抉擇?

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的範圍已經很明確了,包含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一共9個城市。

江蘇省GDP排名前5的城市裡,除了南京以外,都在上海大都市圈範圍內,而浙江省最強的兩個海港城市也在其列,上海正在用極強的輻射帶動能力影響周邊城市,而以上這些臨近上海的城市也在主動融入上海,這是打破了行政束縛的經濟規律,難以抗拒。

先簡單說一下江蘇。

蘇州、無錫和常州這三座城市,我想不用過多的贅述。

在蘇南鄉鎮經濟的時代,上海就與蘇錫常頻繁互動,比如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師就利用節假日和周末到蘇錫常來掙外快,為蘇錫常的鄉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管理經驗。

在蘇南外向型經濟的時代,也是因為1990年國家決定開發浦東後開啟了外向型經濟的大門,而當時蘇錫常很多鄉鎮企業和工廠就開始給上海做加工和配套,隨後,蘇錫常逐步進入外向型經濟高峰,招商引資高得風生水起、各種開發園區也拔地而起。

而如今,蘇錫常無論是產業承接還是軌道交通都在積極融入上海、對接上海,上海對蘇錫常的影響力遠遠大於省會南京對蘇錫常的影響力。

另外一個就是上海大都市圈範圍內的南通,在看到上海西部的蘇州和上海東部的浦東蒸蒸日上的時候,南通很是著急,一心想建設「北上海」。

於是在2017年,南通對外公布了江蘇省《關於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的批覆》,其中提到要求南通充分發揮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域優勢,積極參與上海大都市圈協同發展,全面推進交通互聯互通、城市功能互補、產業協同配套。

比如南通海門港新區就承接了上海不少產業轉移,比如上海的第三機場就放在南通,未來將和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共同組成上海航空主樞紐。

所以綜上所述,蘇州、無錫、常州與南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是經濟規律也是大勢所趨,那麼作為江蘇省會的南京該如何抉擇?

南京心裡也知道光提強省會也是不夠的,必須要對周邊城市有絕對的輻射力才能形成集聚效應,才能讓自己在長三角立得更穩。

所以在2021年,南京都市圈橫空出世,成為全國首個由國家正式批覆規劃的都市圈。

細看南京都市圈的成員,居然有安徽的馬鞍山、滁州、蕪湖和宣城,這就能看出來長三角的競爭有多激烈,各大城市都在不斷的打破行政邊界的束縛尋求更好的發展。

南京都市圈這可是目前國家批覆的唯一一個跨省都市圈,不得不說極具前瞻性的南京找到一條發展上限極高的路,人們總是調侃南京為徽京,但我認為南京很聰明,面對上海大都市圈的層層推進,南京早就開始打造、鞏固自己的都市圈,形成了以南京為核心的聚集效應。

其實從近些年國家出台的文件里就能看出,都市圈被提到的次數越來越多,這也印證了未來大城市的發展模式,城市群是一個大概念,細分下來一定是都市圈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每一個核心城市都在拉攏周邊的成員,每一個成員都在積極融入最想融入的都市圈,單打獨鬥時代已經過去。

而杭州也迎來了同樣的問題。

以單個城市來看,杭州幾乎無可挑剔,從2010年到2020這十年的人口增量來看,杭州排名全國第6、長三角第1,十年增長了300多萬人口。

在高手如雲的長三角,杭州近十年人口增量能奪魁,這足以證明杭州的綜合實力是過硬的,但杭州這座城市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在長三角突出重圍,走得非常不容易。

因為早在1953年,蘇聯專家為杭州制定城市規劃的時候,就建議杭州發展以休閒療養為主的旅遊業,適當發展一些輕工業。

隨後的杭州也的確在大搞旅遊業,但是試想如果今天的杭州還是以旅遊業為主導的城市的話,那也就不可能在長三角突出重圍了,再加上全球疫情的影響,很多城市的旅遊業直接就拉胯了。

杭州的資源稟賦在長三角來看其實並不好,一沒有寧波這樣的深水良港,二沒有鐵礦等原材料,這也是杭州曾經喊了那麼多年工業興市效果不好的原因

這也導致很多公司只好把總部放在杭州,把工廠放在寧波和台州,比如吉利汽車,為啥這樣布局,因為杭州沒有大型滾裝碼頭。

我之前說了長三角每一座城市都身懷絕技,杭州也不例外,從2000年杭州成為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開始,杭州在網際網路上開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數字經濟、電子商務、信息化產業,杭州搞的如火如荼。

到了2019年,杭州又推出了新製造業計劃,將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形成數字經濟與製造業「雙引擎」。

綜上所述,杭州的未來還是非常可期的,但是杭州遇到的問題不是杭州本身,而是杭州周邊,因為都市圈時代已經來臨。

杭州都市圈內的成員湖州和嘉興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員,湖州和嘉興都在積極對接上海,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這就類似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中間重疊的安徽城市一樣,而馬鞍山、滁州等城市明顯更加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

如果說嘉興和湖州在陸地上離上海較近,受到上海的輻射影響較大可以理解,那麼寧波和舟山又是怎麼回事?

從上海租借港口開始就埋下了伏筆,這個舉動讓上海和舟山、寧波的港口聯動變得更加頻繁。

早在1995年,上海就看上了浙江的大小洋山島,因為1992年上海提出建設深水港的計劃時,也對外高橋、金山咀等多個港口進行論證過,但都不符合深水港的要求,因為航道較淺、岸線不足,所以上海只能南下,向浙江舟山租借島嶼建設深水港。

而據前段時間《國家公路網規劃》專題發布會上透露,滬甬、滬舟甬兩大跨海通道已納入此次國家規劃,也就是說未來上海和寧波、舟山的互聯互通將更加緊密,一是強化沿海通道,二是強化港口聯動,三是寧波、舟山加速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我們肉眼可見浙江的嘉興、湖州、寧波和舟山都在積極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對於浙江省的省會杭州來說,未來該如何抉擇?

一,杭州得加速打造自己的都市圈,加大力度與湖州、嘉興、紹興、衢州、黃山互聯互通,加大力度與周邊城市形成階梯式產業配套,形成良好的產業互補式發展,以杭州為核心形成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集聚效應,杭州都市圈儘量在上海大都市圈之前得到國家的正式批覆,搶得先機。

二,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提高城市能級,利好更多政策傾斜,浙江省應在杭州打造國家中心城市上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