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的拯救:VT-4、殲-10、武直-10出口巴鐵,三次解決大難題

軍備解碼 發佈 2022-08-07T22:50:38.215713+00:00

連日來,我軍大批現役先進武器裝備陸續曝光參與一系列聯合演習,涉及型號之多、規模之大實屬罕見。空軍方面除了派出「一根針破一張網」的殲-20,首次公開的運油-20也震撼亮相,這種戰略機型不僅意味著我軍空中進攻作戰範圍的大幅延伸,更意味著空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的重大革新。

連日來,我軍大批現役先進武器裝備陸續曝光參與一系列聯合演習,涉及型號之多、規模之大實屬罕見。空軍方面除了派出「一根針破一張網」的殲-20,首次公開的運油-20也震撼亮相,這種戰略機型不僅意味著我軍空中進攻作戰範圍的大幅延伸,更意味著空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的重大革新。而且,這種機型不僅對於我們建設戰略空軍意義重大,對於向來與我國軍事合作密切的巴基斯坦來說,也將成為修正早年失誤的良機。

作為一個誕生不到一年就與南方宿敵印度大戰一場,之後又與印度數次交手的國家,巴基斯坦的武裝部隊長期面臨很大壓力。同時,巴基斯坦又是一個工業水平和經濟規模有限的國家。因此,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儘可能採購滿足需求的最具性價比武器,一直是巴斯基坦軍隊採購武器裝備的基本原則。不過,國際軍火市場從來不是一個清清白白的領域,巴基斯坦在數十年的採購中,不可避免地踩了一些坑,最終又往往會通過購買中國先進武器來解決,背後蘊含的種種意味讓人深思。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巴陸軍數千輛59及59改進型號已經不能滿足軍事需求,因此打算採購新型主戰坦克。經過一番研究後,巴陸軍決定與中國合作,在中方完成技術開發但裝備數量有限的二代後期坦克基礎上,發展一款第三代主戰坦克,項目代號MBT-2000「哈立德」。由於MBT-2000項目的總體發展思路,與同時期的「超七」,也就是日後的FC-1「梟龍」非常相似,因此又被稱為「陸上梟龍」。不過,正當MBT-2000按照規劃順利推進之際,印度抓住俄羅斯對外大肆出口先進武器的機會,與後者達成了合作開發T-90S主戰坦克的協議,令巴陸軍焦慮異常。

由於MBT-2000短時間內無法完成開發,印度T-90S的威脅又迫在眉睫,巴陸軍最終決定引進一批坦克作為過渡應急。經過一番角逐後,來自中國的二代後期改進型85Ⅲ,與烏克蘭繼承自蘇聯的T-80UD成為最後的競爭者,雙方也先後派出樣車前往巴基斯坦沙漠地區接受最後的考驗。最終,巴陸軍認為中國85Ⅲ型坦克火力出色,但總體整合設計水平和發動機性能有限,不能滿足對抗印度T-90S的需要,因此以8億美元採購了320輛T-80UD。對於當時經濟並不樂觀的烏克蘭來說,來自巴基斯坦的訂單意義重大,因此開足馬力生產T-80UD。就在此時,一個問題突然出現了。

由於T-80是蘇聯時代開發的主戰坦克,因此當時蘇聯各加盟國均有設計生產單位參與,在蘇聯解體後,這些參與者各奔東西。烏克蘭在生產T-80UD時,同樣借鑑了蘇聯時代的生產體系,包括火控、裝甲在內的大量設備,其實都由俄羅斯生產。因此,當烏克蘭準備向巴基斯坦交付T-80UD時,俄羅斯出於自身利益以及來自印度的壓力,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技術支持,並以侵犯俄羅斯權益為理由,要求烏克蘭不得交付T-80UD。猝不及防之下,烏克蘭為了避免違約,將倉庫中蘇聯時代生產的一批T-80殘次品修整一番,出口到巴基斯坦。

之後,烏克蘭又和俄羅斯就技術問題討論多年,再加上雙方在圖-160戰略轟炸機、SS-18「撒旦」洲際彈道飛彈等戰略武器方面也存在諸多糾葛,最終,俄羅斯默許烏克蘭向巴基斯坦出口T-80UD。到2003年,全部T-80UD完成交付,但巴陸軍在使用中,卻很快發現了問題。

冷戰期間,蘇聯陸軍的總體部署,就是依靠地面裝甲洪流形成的碾壓優勢,一路向東推進至英吉利海峽。為此,蘇聯陸軍裝備了大量先進主戰坦克。而且,由於蘇聯空軍也擁有大量戰術攻擊機和轟炸機,足以掃除蘇軍坦克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阻礙,蘇聯坦克由此一直非常重視機動性、可靠性,但對包括火炮性能等方面的考慮則比較有限。巴陸軍長期面臨印度陸軍的巨大威脅,又深受中國59系列主戰坦克高度重視火力的影響,因此對T-80UD的火炮性能非常不滿。最終通過將中國出口的穿甲彈進行適當改造(主要是銼短),從而勉強解決了火力不足的問題。而在2008年之後,中巴聯合研製的MBT-2000開始大規模生產,更先進的VT-4也在2016年進入巴陸軍中服役,雙方曾經在坦克貿易中出現的這個插曲,至此以雙方的重新深度合作而告終。

相比於國產坦克出口巴基斯坦的艱難歷程,殲-10與巴基斯坦的緣分,又有一番別樣滋味。大約2006年,巴基斯坦與美國達成協議,引進一批能掛載AIM-120中距空空飛彈的F-16C/D,並將巴空軍已使用20多年的F-16A/B進行大規模升級,使之具備應對印度蘇-30MKI機群的能力。不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巴空軍裝備的F-16總數依然有限,不得不考慮引進一款輔助型號。恰在這時,我國在殲-10A基礎上改進的三代半殲-10B橫空出世,完全具備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技術實力。

不過,由於當時殲-10B仍然使用俄制AL-31F系列發動機,看似性能不俗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先進航電也缺乏足夠的驗證,因此殲-10B最終未能進入巴基斯坦空軍服役。巴空軍從約旦手中獲得了一批經過升級的二手F-16A/B,成為巴空軍主力。然而,沒過幾年,印度又從法國引進了更先進的「陣風」F3型戰鬥機,使得巴空軍再次面臨新的威脅。而這時美國出於和俄羅斯、法國爭奪印度空軍訂單的需求,拒絕再為巴空軍F-16機群進行升級。這時,生產數量已超過200架,性能非常成熟的殲-10C進入巴空軍視野,成為對抗印度「陣風」的最佳選擇。如今第一批6架殲-10CP已經交付,第二批8-10架預計將在近期飛往巴基斯坦。總數為36架的殲-10CP,已經洗刷了當年殲-10B被淘汰的尷尬。

很有意思的是,國產武直-10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也與殲-10非常相似。早在2016年,武直-10就參加了巴陸軍下一代武裝直升機競標,但最終由於動力系統對沙漠高溫環境的適應性有限,加之土耳其向巴基斯坦開出了非常優惠的條件,我們的這項出口最終失利。巴陸軍在當時花費超過40億美元,分別從美國引進了24架AH-1Z以及30架土耳其T-129。但巴陸軍沒有想到的是,不僅24架AH-1Z由於兩國關係的變化而中止(只交付了3架),30架T-129也由於土耳其在北約內部的特立獨行,最終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這時,裝備改進型渦軸-9C發動機、解決了複雜地形適應性難題的武直-10最新型號,在國際航展上公開亮相。鑑於印度引進的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已形成戰鬥力,巴陸軍急需一款先進武直與之對抗,改進型武直-10再次進入巴方視野。根據巴基斯坦民間智庫7月底披露,中巴兩國已經達成了交易武直-10MP型武裝直升機的協議,預計首批將在2023年交付,總採購數量大約30到36架。這意味著繼殲-10之後,武直-10也憑藉自身的持續升級,重新獲得了外國用戶的認可,成為中國軍工先進技術走出國門的代表。

至於開篇提及的運油-20,則涉及到另一件罕為人知的事情。早在1998年,印度空軍就乘著蘇聯解體的機會,與蘇聯時代負責總裝伊爾-78加油機的吉爾吉斯斯坦,達成了以2500萬美元單價引進6架全新伊爾-78的協議。到了2006年,6架伊爾-78交付印度空軍後,巴基斯坦空軍也與烏克蘭商議,以不到3000萬美元的總價,獲得了3架伊爾-78,並在完成巴空軍要求的改裝之後(巴空軍裝備的美制F-16是硬管受油裝置,而伊爾-78原本只有軟管加油裝備),於2011年完成交付。看起來,這是巴空軍的一次巨大成功,僅以略高於一架印度伊爾-78的費用,就獲得了3架大型伊爾-78,但事情的真相併沒有這麼簡單。

在經過不到5年的使用後,巴空軍對於3架伊爾-78故障頻頻、妥善率奇低的表現非常不滿,但這時烏克蘭已經沒有技術也沒有精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巴基斯坦最終求助於同樣裝備了伊爾-78的俄羅斯,而後者開出的改進、維護帳單高達3800多萬美元。顯然,巴方「貪小便宜吃了大虧」。更重要的是,對於印度空軍6架伊爾-78,以及正在招標的新一代空中加油機項目,巴空軍已經沒有什麼應對辦法,雙方的戰略平衡即將被打破。就在此時,運油-20不僅震撼登場,近期還曝光了裝備國產渦扇-20的完全版運-20,這意味著運油-20的性能不僅將會實現進一步提升,在對外出口時也沒有了任何阻礙。也許就在不久之後,外界將看到運油-20出口型號與殲-10CP、「梟龍」Block3並肩作戰的景象。

多年來,國產各類軍事裝備的動力系統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這一點在參與巴基斯坦軍事項目競標時表現得非常明顯。隨著各型國產發動機性能的全面突破和持續提升,大量先進出口型號進入巴基斯坦軍隊服役,也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對於巴基斯坦軍隊來說,這些性能出眾、價格理想、交付迅速的軍事裝備,堪稱是最完美的外購武器,有效化解了多次外購軍備曾經遭遇的故障頻頻、維護複雜、政治干擾等難題。而對於我國來說,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向巴基斯坦出口先進軍事裝備,不僅有利於維護南亞大陸的戰略平衡、確保西部邊境局勢的穩定,而且也是國產武器展示實戰性能、贏得更多國際買家青睞的良機。雙方各取所需,並最終各有所得,這也許就是真正的友誼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