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言話劇《雷雨》將上演,華雯:發展滬劇先要振興滬語大環境

新民網 發佈 2022-08-08T20:50:48.475228+00:00

寶山滬劇團的試水之作——上海方言話劇《雷雨》在首輪演出獲得不俗反響後,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再度亮相天蟾逸夫舞台。

寶山滬劇團的試水之作——上海方言話劇《雷雨》在首輪演出獲得不俗反響後,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再度亮相天蟾逸夫舞台。日前,寶山滬劇團團長華雯在被問及為何要冒險去做這樣明顯會有爭議的探索時,她直言:「過去我們總琢磨著如何改變滬劇現狀,覺得傳統戲曲面臨時代挑戰已經很艱難了,但如今我們或許要直面更殘酷的現實——滬語大環境的削弱。要是大家連上海話都不說了,聽不懂了,還談什麼滬劇的未來?」

圖說:上海方言話劇《雷雨》亮相天蟾逸夫舞台 主辦方供圖

精確定位受眾人群

曹禺的《雷雨》是中國現代話劇的里程碑,被無數劇種搬演,滬語《雷雨》也是劇種看家戲之一。最初聽說華雯要率寶山滬劇團全員上陣,排演的卻是上海方言話劇《雷雨》,從圈內好友到資深戲迷都頗有微詞,「放著好好的滬劇不唱,偏要跑去搞什麼話劇」「聽講一句唱也沒了……戲曲戲曲,不唱還算戲曲?」「搞方言話劇麼是話劇團的事體呀,就不是滬劇團的生活。」面對這樣的聲音,華雯咬緊牙關:「有爭議正常額,我有心理準備。迭只戲受眾群就不是戲迷,而是或許根本伐曉得滬劇的年輕人。」

圖說:上海方言話劇《雷雨》劇照主辦方供圖(下同)

回顧這部方言話劇創排推出的過程,華雯直呼「壓力山大」:「我一顆心一直盪啊盪。」直到首演那天,當華雯沖牢傻乎乎的周沖問「四鳳心裡的人究竟是撒寧」,伊回一句「這我倒沒問」,引來台下幾個年輕觀眾的笑聲,才讓華雯的心最終落了地:「這讓我意識到,這部戲確有能吸引當下年輕人的點,我們冒險總算值得。」就連製作人許霈霖也沒料到,這部一班滬劇演員搞出來的話劇,自首演攢下口碑後,居然連演六場,後又加兩場,斬獲了20多萬票房:「我《挑山女人》做了十年,也沒有哪一輪靠觀眾自發買票能有這樣的收益。」

為了劇種再搏一次

當然,票房並不是華雯她真正擔心的是滬語環境的削弱恐怕會讓原本就式微滬劇雪上加霜。「其實早些年滬劇招生,就已經到了要跨江招募的地步。找來的學員上海話都是從頭開始教。這幾年,不但上海本地小囡不講上海話,就連中老年人也因講多了普通話,方言有退化現象。你說,要是大家連上海話都不說了,滬劇真是沒戲唱了。」

試水上海方言話劇,華雯自詡「人間清醒」:「像我們這種靠上海閒話吃飯的人,就應該將眼光放得更遠、視野放得更寬——滬劇是諸多依託滬語發展的戲曲、曲藝之一。滬劇要振興,前提是滬語大環境要振興。為此,任何有助於滬語推廣的努力都是值得去做的。」

如今劇團的生存現場,華雯心裡門清:「我們團看家戲不少,寶山區政府對我們也一直關愛有加,演演保底戲,加上政府補貼,餓是餓不死的,但就是會被市場邊緣化,越來越和如今的年輕觀眾脫節。」華雯搞《雷雨》,定位上海方言劇,拿走了所有的唱。她期待的是新時代的新觀眾:「我們一步步來,從滬語入手,讓上海味道一點一滴浸潤他們的生活。我相信阿拉上海聲音魅力,也相信喜歡上海的人必然也是喜歡這份調調的。」

曲線救國不改賽道

雖然是本著播種先培土、養戲先改善環境的目的,但戲迷也不無擔心,會不會今天做做話劇、明天試試音樂劇,嘗到了甜頭就此忘卻了振興滬劇的初衷?對此,華雯表示:「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最終目的就是為滬劇在當下找到一條出路。現在的所有探索都只為曲線救國。」

就華雯對滬劇未來的想像,是儘可能朝著滬語音樂劇方向發展:「現在愛聽賦子板的多數都70歲朝上了,滬劇票越來越難賣,像我在崇明滬劇團學戲時,一部《半夜夫妻》能在松江連演60場的盛況再沒有了。我們不能活在過去的輝煌里。」滬劇是年輕時髦的劇種,它沒有程式化表演的框框,相對其他傳統劇種更為生活化,應當更易隨著時代趨向時尚,「為何不能試著打破原有的板腔體,借鑑音樂劇的做法?這樣的試驗不一定成功,但不跨出第一步,就只能坐以待斃、等待時代的拋棄。」

圖說:今年首輪演出時,有年輕觀眾冒著嚴寒等華雯簽名

天蟾逸夫登場後,《雷雨》還將輾轉大寧劇院和浦東群藝館。這幾日,華雯帶著主創演職人員將《雷雨》反覆打磨,一個字一個詞來糾正說法、發音。而那一台具有濃濃氛圍感、貼合年輕胃口的懸疑風舞美,也將全數保留。華雯說:「馬上要開啟巡演,一度想要個簡約版舞美,試了幾稿都不滿意,就只好全數搬走,哪怕裝台一裝兩天也認了,質感最重要。」(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