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曲散潮絕,揚州依舊在

新民網 發佈 2022-08-09T01:12:33.518174+00:00

廣陵,揚州的古稱。今天的揚州依然很美。美在二十四橋明月夜,美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明月的高蹈絕俗,一掃飲酒、彈唱、聲伎之塵歡,不高卑見色,有溝渠望星。「京口瓜洲一水間」的瓜洲古渡,是揚州歷史上的名勝,交匯大運河和長江的遠水悠悠。

廣陵,揚州的古稱。

今天的揚州依然很美。美在二十四橋明月夜,美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明月的高蹈絕俗,一掃飲酒、彈唱、聲伎之塵歡,不高卑見色,有溝渠望星。

「京口瓜洲一水間」的瓜洲古渡,是揚州歷史上的名勝,交匯大運河和長江的遠水悠悠。《南史》曰:「江右稱潘陸,江左稱顏謝。」北地南貌的揚州,得地理形勝及山川便利。攜北岸潘岳、陸機,挽南岸顏延之、謝靈運,文魁相偕,一時星辰。高僧鑒真從這裡啟航東渡,杜十娘在這裡怒沉百寶箱。

曾經的揚州無比輝煌。歷史上的「揚一益二」之說,那是名副其實的。未來經不起預測,過往卻耐得住回溯。今天說說廣陵曲,說說廣陵潮,這是今人不見舊時月的千古傳說。

《廣陵散》,著名十大古琴曲,因魏晉琴家嵇康善彈此曲著稱。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刑前,他嘆惋:《廣陵散》於今絕矣!

《廣陵散》全曲「紛披燦爛,戈矛縱橫」,貫注了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古人嘆曰:「嵇生之為是曲也,其當晉魏之際乎!」此曲音主商,商為秋聲,天將搖落肅殺。其晉乘金運,商為金聲,此所以魏將被晉取代。

司馬懿受魏明帝顧托後裔,臣奪君之義,司馬氏將篡也。當時,王陵等四人相繼為揚州都督,有匡復魏室之謀,皆為司馬懿父子所殺。揚州故廣陵之地,有言散敗於廣陵之意,或曰魏散之自廣陵始。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所謂止息者,晉雖暴興,終止息於此也。這個古琴曲是有典故支撐的,它脫胎於《聶政刺韓王曲》。為報韓王殺父之仇,聶政「漆身為厲」「吞炭成啞」,習武練琴,易容埋名,以琴師入宮,為韓王演奏。終從琴匣抽出利刃,刺死韓王。此曲有激昂之調無磅礴之勢,排弦掃撥之間,多有煢煢孑立、踽踽獨行的或悲或泣。這就頗為犯忌了,據說後世君王不願聽聞,它暗藏僭越之聲。《太平廣記》載,此曲乃一幽靈傳予嵇康,並約定,此曲不得教人。曲隨人去,《廣陵散》終於散去。

千年前的揚州還有個著名的廣陵觀潮。今人只曉得有錢塘觀潮,哪知還有廣陵觀潮?

其實,揚州、鎮江的廣陵潮比今天的錢塘潮更加波瀾壯闊。只是由於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廣陵潮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末已消逝了。

廣陵觀潮也是在中秋時節。南朝樂府民歌唱道:「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搖。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

兩千年前的揚州「襟江帶海」,位於長江和東海的交匯口。長江入海處也是一個大喇叭形狀,海潮上溯到此遭遇江岸「漏斗」收束,形成濤涌雪浪,聲勢駭壯。後因泥沙淤積,入海口不斷東移,揚州逐漸成了一座沿江內陸城市。

魏晉隋唐,曲終人散,潮息絕響。一個人文之勝,銷聲匿跡;一個自然之景,偃旗息鼓。揚州的天籟之魂,一失廣陵散,不堪拜伏;二失廣陵潮,辭不朝覲。從此,再難引清流於前,更無振芳塵於後。

我感覺揚州是一座地北面南的城市。瘦西湖的一個「瘦」字,少了點春綠,多了些秋霜。既吐鋒露銳,又藏蕙掩蘭,使人不免有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之念。

廣陵曲散了,揚州仍在。廣陵潮絕了,瓜洲古渡仍在。以揚州的性情,應該產生不了《廣陵散》的。揚州應該什麼樣?我不禁想到袁子才的一句詩:「平日風骨嶙嶒甚,每到低頭總為卿。」向北,不失金戈鐵馬之劍氣;面南,總有那一低頭的嫵媚。(俞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