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圖新研究報告:四維出擊,立「智」圖新

認是 發佈 2022-08-09T16:11:48.383479+00:00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從 事導航電子地圖產品,應用於車載、消費電子與地圖服務領域,在車載導航 領域具有明顯優勢,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四維自 2003 年起連續七年 在車載前裝導航市場市占率超 60%。

(報告出品方/作者:東亞前海證券,李子卓)

1.智能汽車大腦,擁抱汽車智能化黃金時代

1.1.歷史沿革:始於圖商,智能出行隱形巨頭

公司前身為中國四維下屬導航部,中國四維由國家測繪局於 1992 年創 建,隸屬於國資委直屬的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 2002 年成立之初便獲得中 國首批甲級測繪資質,並於同年發布國內第一份商業化導航電子地圖,是中 國導航地圖產業的開拓者。目前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地圖廠商,經過 二十年的發展,從早期導航業務,逐漸延伸至車聯網,布局自動駕駛,拓展 車載晶片,進而推出位置大數據平台,公司目前定位「智能汽車大腦」,已 經初步實現由傳統圖商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戰略轉型。


第一階段,2002 年-2010 年:聚焦導航持續深耕。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從 事導航電子地圖產品,應用於車載、消費電子與地圖服務領域,在車載導航 領域具有明顯優勢,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四維自 2003 年起連續七年 在車載前裝導航市場市占率超 60%。2010 年 5 月 18 日,公司登陸深交所。 第二階段,2011 年-2016 年:多元化拓展業務邊界。公司通過內生外延 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將業務延伸至地圖編譯、車聯網業務、位置大數據、自 動駕駛等相關領域。公司先後收購世紀高通、中寰衛星、荷蘭 Mapscape、 中交宇科、北京圖吧,參股六分科技,投資滿電出行等公司。2012 年與豐 田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圖迅豐達提供車聯網運營服務,2014 年混改引入騰訊 戰投(目前持股 4.62%),與 HERE 成立合資公司圖新翰和共同搭建全球位 置服務平台。2015 年程鵬先生擔任公司 CEO,同年成立自動駕駛研發部。 第三階段,2017 年至今:戰略轉型完善業務布局。2017 年,公司發布 「智能汽車大腦」戰略,通過收購國內汽車電子晶片龍頭傑發科技布局車載 晶片,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具有「高精度地圖+晶片+算法+系統平台」核心能 力的企業,形成「導航地圖+車聯網+自動駕駛+大數據+晶片」五位一體業 務布局。傑發自研國內首顆車規級 MCU 晶片於 2018 年實現量產,2021 年 MCU 出貨量突破 1000 萬顆。

目前公司旗下擁有 14 家成員企業、17 家參股公司,主要涵蓋導航、車 聯網、位置大數據、車載晶片、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五大業務領域。公 司分子公司與研發中心遍布全國近 40 個城市,並在美國、荷蘭、新加坡、 日本設有子公司。

公司是前裝車載導航地圖龍頭。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數字地圖提供商之 一,擁有領先的地圖製作技術及覆蓋全國的導航電子地圖資料庫。此外,在 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等領域,公司均保持領先優勢。在前裝車載導航地 圖市場,四維連續多年市場份額第一,截至 2018Q2,四維、高德市占率分 別為 38.55%、31.50%(易觀數據測算);近年來前裝導航地圖份額有些變化, 四維一直保持行業前三,高工智能汽車數據顯示,2019 年市占率前三為高 德、四維、百度,而 2020 年前三為高德、美行科技、四維。 產業背後的隱形巨頭。與 C 端用戶較多的百度、高德不同,公司下游 客戶多為乘用車、商用車、網際網路、政企等 B 端客戶,涵蓋國內外主流的 整車廠、造車新勢力等 30 余家車企,HARMAN、BOSCH 等知名系統商, 以及騰訊、滴滴、華為等網際網路公司。騰訊地圖、微信、搜狗、滴滴等眾多 應用程式所使用的地圖相關服務,數據源最底層全都來自四維。由於國企背 景、低調作風,公司在行業外知名度極低,因而被譽為隱形的數字地圖巨頭。


股權跨界融合,兼具國資背景與網際網路基因。公司股權較為分散,無實 際控制人、無控股股東。公司原控股股東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簡稱 「中國四維」)是中國航天集團子公司,受益於「國資」背景,公司成為國 內首批獲得甲級測繪資質、首家獲得導航電子地圖製作資質的企業。2014 年 6 月,中國四維以 11.73 億元向騰訊公司轉讓其持有的 8700 萬股,轉讓完 成後,中國四維和騰訊產投分別持股 12.58%、11.28%,成為公司前兩大股 東。截至 2022 年 4 月 29 日,中國四維與騰訊產投分別持股 8.22%、4.39%。

公司機制進一步激活,整合業務資源、發揮協同優勢。公司通過與騰 訊、華為等科技企業深度合作,充分吸收科技企業對產品快速疊代、以用戶 為依託的服務理念,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公司加速轉型,積累以位置為 核心的多源動態海量數據,學習網際網路巨頭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擴展行業及 周邊生態,整合跨界資源,並推動業務創新。公司基於多年積累的跨界資源 和服務能力,利用企業雲化改造,推動企業內部的縱向一體化能力梳理和整 合,打破資源流轉壁壘,發揮協同優勢,對外形成發展合力。


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2021 年 7 月,公司發布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向 842 名激勵對象授予 1.2 億股限制性股 票,約占草案公告時公司總股本的 5.29%。首次實際授予 1.06 億股,授予 對象包括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7 人、核心骨幹 757 人,授予價格為 7.15 元/股;並於 2022 年 5 月向 139 名核心骨幹授予 1100 萬股預留限制性股票, 授予價格為 6.46 元/股。其中,業績考核目標以 2020 年營收為基數,2021- 2023 年營收增速分別不低於 15%、25%、35%,即 2021-2023 年營收分別為 24.70、26.85、29.00 億元。我們認為,本次股權激勵計劃實施有望激發公司 高管、核心骨幹的積極性,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1.2.戰略轉型:四維出擊,全棧布局協同發展

戰略定位「智能汽車大腦」。在汽車產業「新四化」變革加速、車企紛 紛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公司於 2017 年提出「智能汽車大腦」5 年戰略願 景。經過多年深耕,公司在導航、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載 晶片、位置大數據服務等領域取得長足進展,形成「數字地圖+車聯網+自動 駕駛+大數據+晶片」五位一體業務布局。 構建四維智能業務生態,賦能智慧出行。2021 年以來,智能網聯汽車 快速滲透,智能化成為產業變革的「風暴點」。為順應行業趨勢和客戶需求, 公司戰略聚焦汽車智能化,系統化、協同化地整合旗下各業務的底層基礎技 術、產品平台,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智能網聯焦點場景,構建「智雲 -智駕-智艙-智芯」四維智能業務生態,推動傳統業務向新型服務模式演進升 級,提供車城智能化全棧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初步完成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 的戰略轉型,實現向第二賽道城市智能化的成功拓展,為打造「一朵雲、一 顆芯、一套方案」整體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智雲業務:公司基於 20 年積累的地圖數據底座優勢和雲端一體化服務 能力,整合為面向智能出行、智能駕駛、智慧城市等不同場景的 MaaS(Map as a Service)業務,面向車企客戶提供導航地圖、自動駕駛地圖及位置服務, 面向政企及行業客戶提供 MineData 位置大數據平台。商業模式上,公司初 步完成傳統圖商角色轉換,憑藉在高精度地圖「底圖-更新-定位」等關鍵環 節卡位,加速推動「合規+地圖+算法+定位」業務閉環及盈利模式演進升級, 從傳統 license 模式向雲 SaaS 服務轉變,擺脫了傳統付費模式的限制性營收 問題,有效打開了盈利空間。目前已經與寶馬、戴姆勒、大眾、沃爾沃、福 特等多家國際頂級車廠以及新勢力、科技巨頭企業簽訂數據合規服務訂單。

智駕業務:公司基於高精度地圖能力,於 2021 年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 具備從 L1 到 L2.9 的全場景自動駕駛軟硬一體解決方案 Tier-1 產品矩陣。 面向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前裝量產需求,提供包括自動駕駛軟體、硬體等在 內的全棧式一體化解決方案。其中,L2 以下級別,可以實現 AVM、DMS 等 ADAS 功能。L2 及以上級別,可以支持量產車型實現 AEB、ACC、HWA、 APA、TJA 等。L2.9 級別,可以支持量產車型實現 NOA、CCP、AVP 等。 L3 及以上級別,正在加速推動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軟硬體一體化研發進程。 目前,四維圖新 ADS 已獲得部分車廠的定點,並與多個傳統車企及造車新 勢力開展了項目合作。2021 年首次以 Tier-1 身份成為凱翼汽車多級自動駕 駛系統定點供應商。

智艙業務:主要包括乘用車車聯網業務和商用車車聯網業務,面向乘用 車和商用車提供前後端智能聯網終端設備及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大數據運 營平台及場景化應用方案等。其中,乘用車車聯網業務由控股公司圖迅豐達、 滿電出行及參股公司四維智聯承擔,提供前後裝智能車載硬體及軟硬一體 解決方案、車聯網雲平台及 Call-Center 服務。商用車車聯網業務主要由控 股公司中寰衛星承擔,提供部標機、T-BOX、大屏機、PCC 等智能終端, ADASIS 等軟體,車聯網平台及 App 應用體系。2021 年汽車智能助手在豐 田量產車搭載上線,首次以 Tier-1 身份與國內頭部自主 OEM 簽訂重量級量 產訂單。

智芯業務:由全資子公司傑發科技承擔,面向汽車車身控制域、智能駕 駛域、智能座艙域、底盤域、動力域等使用場景及量產需求,提供高度集成 及軟硬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目前主要晶片產品包括智能座艙晶片(SoC)、 車規級微控制器晶片(MCU)、胎壓監測專用晶片(TPMS)、車載音頻功率 器件(AMP)等。其中,SoC 後裝產品不斷簽訂前裝市場訂單,新一代智能 座艙晶片 AC8015 在多家客戶量產車型搭載出貨;車規級 MCU 出貨量及收 入貢獻同比 2020 年實現十倍以上增幅,為上汽、一汽、比亞迪、長安等國 內頭部整車廠及新勢力車廠供貨,成功打破國外廠商多年來的壟斷;TPMS 晶片客戶群體穩固拓展,AMP 晶片已搭載國內頭部新勢力車企量產車型。

綜上,在汽車智能化趨勢下,公司定位「智能汽車大腦」,完成了商業 模式進化和服務能力升級。從商業模式看,公司與車企的合作範圍不斷拓 寬,從單業務模式延伸到多業務模式,以沃爾沃為例,公司陸續獲得數據合 規、高精地圖、自動駕駛服務的訂單。從服務能力看,公司「四維」智能業 務生態呈現出顯著的協同效應,通過對數位技術、產品邏輯的底層整合,增 強了一體化服務能力。我們認為,公司聚焦汽車智能化,通過「雲-芯-駕-艙」 全棧布局,打造「數據(合規+地圖)+晶片+系統平台(軟硬一體 Tier 1) +算法」核心能力閉環,在戰略上實現協同發展,全面擁抱汽車智能化浪潮。

1.3.財務分析:砥礪創新,轉型初成拐點已至

2021 年收入增速創上市以來新高。近幾年公司營收和利潤處於波動狀 態,2018 年和 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06%、8.25%,主要系汽 車行業整體下滑導致國內汽車市場縮量。2020 年疫情導致公司下遊客戶訂 單推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1.48 億元,同比下降 7.02%。2021 年實現營業 收入 30.60 億元,同比增長 42.48%,創上市以來新高,主要系 OEM 客戶重 點車型銷量增長及位置大數據政企合作項目加速推進,公司智雲業務收入 快速增長(同比增長 53.9%)。 業績扭虧迎來拐點。2021 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 1.22 億元,扭虧為盈; 扣非後淨利潤 6022 萬元,扭轉連續三年虧損的狀態。2022 年一季度,公司 實現營業收入 6.22 億元,同比增長 19.78%;實現歸母淨利潤 0.12 億元,扣 非後淨利潤 0.12 億元,2022 年一季度再次大幅扭虧,業績拐點確立。


2021 年公司調整業務口徑,智雲業務涵蓋舊口徑下傳統導航、位置大 數據服務、部分車聯網業務(動態交通信息)、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 務中的高精度地圖,以及增量業務合規業務。智艙業務涵蓋舊口徑下車聯網 業務中的商用車與乘用車車聯網產品及服務、智能座艙等業務;智駕業務涵 蓋舊口徑下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務中的自動駕駛軟硬一體解決方案。 按新業務口徑來看,受益於核心 OEM 客戶重點車型銷量增長以及位置 大數據政企客戶訂單持續落地,2021 年智雲業務收入大幅增長,驅動公司 收入快速增長。具體來看,2021 年,智雲、智艙、智芯、智駕收入分別為 19.97 億元、6.78 億元、3.52 億元、0.06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53.89%、 32.84%、15.72%、10.68%,收入占比分別為 65.27%、22.17%、11.50%、0.18%。

按舊業務口徑來看,車聯網、位置大數據等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例逐年 提高,目前車聯網業務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而導航業務占比逐年降低, 2016 年之前導航收入占營收比例超過 50%,2020 年開始低於 30%,2021 年 為 29.49%;晶片受成本與產能影響較大,近幾年收入略有下滑,2021 年芯 片出貨量大幅提升,晶片收入恢復增長。具體來看,2021 年,公司車聯網、 導航、位置大數據、晶片分別實現收入 11.39 億元、9.02 億元、4.57 億元、 3.52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48.10%、40.85%、54.01%、15.72%,占營收比 例分別為 37.22%、29.49%、14.95%、11.50%。

毛利率維持較高水平,整體費用率呈下降趨勢。近年來毛利率始終維 持在 65%以上的較高水平,整體略呈現下滑主要是因為公司產品收入結構 調整,車聯網業務毛利率下滑且占比持續提升。2021 年毛利率為 59.89%, 下滑 5.65pct,主要系車聯網和位置大數據整體收入規模增長導致相應運營 成本及項目成本提升所致,以及晶片上游物料成本上升。費用率方面,公司 整體費用率呈下降趨勢。管理費用率自 2018 年起逐年下降,2021 年管理費 用率為 12.40%,較 2020 年下降了 3.91pct,銷售費用率與財務費用率較為 穩定。良好的費用管控能力使得公司淨利率由負轉正,2021 年公司淨利率 為 4.11%。


人效提升明顯,整體經營效率顯著改善。2021 年公司人均創收為 70.28 萬元/人,相較 2020 年人效取得明顯提升,公司整體經營效率顯著改善。一 方面得益於公司營業收入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公司整體人員擴張規劃偏 審慎,除了晶片業務、自動駕駛業務小幅擴充人員以外,主要採用內部調配 劃轉人員來支持各業務條線的經營發展。

研發人員及薪酬占比持續提升,未來可能出現明顯的收入成本剪刀差。 公司執行較為嚴格的總量人員控制,2021 年末公司員工總人數為 4354 人, 連續兩年下降。但伴隨大規模研發人員擴張,費用支出仍維持剛性,2021 年 末公司研發人員 3014 人,研發人員占比由 2019 年的 57.88%快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69.22%,研發人員薪酬占比由 2019 年的 59.02%提升至 2021 年 的 61.98%。我們認為,公司研發人員占比及薪酬占比持續提升後,有可能 趨穩甚至下降,未來隨著收入的增長可能出現明顯的收入成本剪刀差。

訂單和定點密集落地,長期高研發投入進入收穫期。公司長期高研發 投入正進入收穫期,近期先後獲得包括寶馬、沃爾沃、福特、戴姆勒、霍尼 韋爾、小馬智行等多家知名 OEM 和系統商的訂單、定點。隨著相關訂單量 產形成收入,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為「智能汽車大腦」戰略 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研發投入將聚焦自動駕駛、汽車電子晶片等領域。

1.4.定增 40 億:堅定前行,劍指智能汽車大腦

2021 年 2 月公司完成 40 億定增。本次非公開發行 3.2 億股股票於 2021 年 2 月完成,募集資金總額 40 億元,發行對象包括外資投資巨頭、國內整 車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平台等 16 家機構和個人。扣除發行費用後,計劃投 資於智能網聯汽車晶片研發項目、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自動 駕駛專屬雲平台項目,擬投資總額分別為 16.40 億元、10.91 億元、7.35 億 元。

劍指「智能汽車大腦」戰略,完善自動駕駛產業布局。「新四化」趨勢 正在重塑汽車產業原有的產業格局,自動駕駛成為汽車發展的新方向。為積 極應對自動駕駛時代的來臨,公司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推出「智能汽 車大腦」戰略,通過藉助產業資本投資的資金,加強公司技術研發和創新實 力,構築高精度地圖&定位、車規級晶片等核心業務的高技術壁壘,增強公 司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公司在自動駕駛產業的戰略布局。


(1)智能網聯汽車晶片研發項目:本項目是對公司現有晶片產品系列 的延伸與升級,計劃開發面向不同市場的大型 SoC 晶片,包括智能座艙芯 片 AC8025、車聯網晶片 AC8267、Low cost DA 晶片 AC8005、高階智能座 艙晶片 AC8035 及視覺處理晶片 AC6815。 (2)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本項目是對高精度地圖產品 的更新與升級,計劃建設基於高精度地圖的高密度存儲系統,包括自動駕駛 信息資料庫、服務平台、服務體系,最終實現自動駕駛地圖數據的獲取、上 傳、分類、清洗、矢量化、差分、更新、發布;並實現地圖數據實時在線處 理及服務功能。 (3)自動駕駛專屬雲平台項目:本項目為公司新拓的產品線,擬將自 身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積累的技術、數據和行業經驗進行產品化和雲化,為車 廠提供自動駕駛專屬雲,是對現有雲平台的更新,對整體運營系統的提升將 起到巨大作用。可為車廠提供專業的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服務、自動駕駛測試 數據集、自動駕駛服務研發平台以及自動駕駛專屬雲平台搭建服務,以滿足 在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量產之前車廠大規模研發和測試的需求。

2.智云:轉型雲 SaaS 服務模式,打開未來成長空間

智雲業務是面向車城智能化的 MaaS 雲端一體化解決方案。公司通過 整合面向不同場景應用的地圖服務、雲端資源、平台能力,形成了精密、智 能的地圖數字底座,面向智能出行、智能駕駛、智慧城市應用需求,提供定 制化、場景化 MaaS(Map as a Service)解決方案。

MaaS 行業快速發展,整體解決方案迎來巨大發展機遇。伴隨汽車產業 變革以及數位化轉型加速,汽車產業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跨領域協作共 建、融合創新不斷增加,車輛傳感器數據與城市傳感器數據云端動態融合、 處理及閉環運營需求日益凸顯,對構建可支撐「車-路-城-雲-網-圖」六位一 體協同發展的 MaaS 雲端一體化提出強烈訴求,以時空地理信息為基礎的泛 在感知、融合交互、合規運營、智能決策的綜合解決方案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面向汽車客戶:提供車規級 SD 地圖、ADAS 地圖、HD 地圖、AVP 地 圖、高精度定位及基於此打造的雲端一體化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地圖全量或 基於 NDS 圖幅(tile-based)的格式轉換編譯及在線更新、實時動態交通信 息、在線運營服務、多模態導航軟體、自動駕駛雲平台、合規存儲及託管、 新能源汽車智能出行及一體化解決方案。 面向政企及行業客戶:提供 MineData 位置大數據平台及一體化解決方 案,並可與行業客戶、生態夥伴共同推進符合行業特點、與專業化應用場景 深度融合的定製化集成方案。

2.1.打造地圖數字底座,位置大數據不斷拓寬邊界

2.1.1.前裝導航市場龍頭,打造地圖數字底座能力

打造地圖數字底座能力,不斷贏得重點戰略客戶回歸。公司積極打造 可面向複雜場景的地圖數字底座的支撐能力,不斷推動地圖開發技術的迭 代升級,優化工藝流程和生產平台效能,加大不同精源數據的拓展和合作力 度,持續提升對軌跡數據、視覺圖像數據、衛星影像數據、行業應用數據、 地基觀測及基礎地信數據、城市傳感器數據等海量多源數據的融合處理以及「雲+端」自動化成圖能力,大幅提升數據覆蓋度、數據豐富度、更新頻 度及數據現勢性。面向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域以及智能座艙域+自動駕駛域的 跨域應用需求,對 SD、ADAS、HD、AVP 地圖等數據進行全面整合,積極 打造車規級 One-Map 支撐能力。2021 年,公司成為一汽-大眾、上汽大眾、 大眾 Global 等重要戰略客戶的供應商,服務內容包括電子地圖數據、在線 服務、NDS 編譯等。


導航是四維圖新的傳統核心業務。作為中國導航地圖產業的開拓者, 2002 年成立之初,公司便獲得中國首批甲級測繪資質,並於同年發布了中 國商業化導航電子地圖,率先開啟國內導航產業商業化之路。公司深耕導航 地圖 20 年,具備了強大的數據採集、整合以及處理能力。 導航業務:主要包括數字地圖、地圖編譯、導航軟體。數字地圖核心產 品包括智慧出行地圖產品、智慧城市地圖產品、定製化服務產品,滿足卡車 /行人/公共運輸、小區/景區/園區、商業綜合體/樓宇室內/地下停車場、高速 收費/車輛限行限號/道路施工/新能源汽車充電等日益複雜和高等級的應用 需求,具備亞米級精度及小時級更新發布能力,產品全面服務於全球領先的 汽車 OEM、政府機構、消費電子及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客戶。地圖編譯是 將原始地圖數據按不同需求,經過數據處理和格式轉換,編譯為客戶定製化 的地圖格式,可為汽車 OEM 廠商、系統商、網際網路客戶提供 NDS、NIMIF 及 MIF-G 格式地圖數據。導航軟體主要是指導航引擎軟體,支持混合導航、 大數據智能動態路徑規劃、基於多種傳感器的高精度混合定位、自然引導的 語音播報、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語音控制及語音智能搜索等功能,AR 導航 的場景化方案具有圖像分類識別、車道定位判斷等多種 ADAS 功能。

2021 年公司導航業務恢復增長,毛利率整體維持高位。公司導航業務 收入波動主要受汽車行業周期性影響。2020 年受疫情影響汽車需求下降, 國內汽車銷量持續下行,歐洲客戶導航編譯業務下滑較大,導航收入下降 22.89%至 6.41 億元;2021 年導航收入為 9.02 億元,同比增長 40.85%,占 總收入的 29.49%。公司導航業務毛利率整體維持高位,2018 年有所下降主 要因地圖編譯成本上升,2021年毛利率達97.51%,導航產品銷量不斷增加, 規模優勢明顯。


動態交通信息業務:動態交通信息由四維圖新旗下世紀高通(持股 90%) 研發運維,主要包括交通信息產品和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其中,交通信息產品 基於海量動態交通大數據及生態優勢,通過大數據與 AI 處理技術以及自主 研發的多源數據處理模型,提供基於真實道路擁堵情報反饋的精細化路況 信息和多城市封閉道路分方向路況信息,包括路況簡圖、歷史路況、城市限 行、交通預測、語音交通、道路天氣、動態停車場、動態充電樁、在線路徑規劃等服務,滿足不同應用領域以及高精度、高鮮度定製化需求。移動互聯 網產品主要通過手機 APP 以及微信小程序提供路況信息、路況查詢和路況 預測、城市限行查詢等服務。公司官網顯示,動態交通信息產品已覆蓋中國 大陸 340+城市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等,擁有 600 萬+車 載用戶,5 億+網際網路用戶,100+政企用戶。

2.1.2.位置大數據平台持續疊代,商業化拓展順利

位置大數據服務業務依託公司在導航電子地圖領域十多年積累的數據、 算法和技術優勢,面向政企和行業用戶對時空地理信息的定製化應用需求, 基於 MineData 大數據平台,提供數據匯聚、可視化展示、態勢分析、算法 預研、交互式開發、工程化落地、商業化運營及一體化解決方案。

MineData 平台持續疊代,目前包含四大模塊。MineData 位置大數據平 台持續疊代升級,2019 年 7 月,公司推出 MineData 3.0 版本,可實現從數 據接入、算法分析、精細化地圖可視化到服務發布以及運營監控的全面一體 化運作,並滿足便捷、易擴展、輕量化的訪問需求,幫助行業用戶快速實現 創新應用落地。MineData 3.0 平台包括位置數據倉庫及大數據管理平台數據 蜂巢 DataHIVE、一站式地圖可視化平台 MineMap、一站式位置大數據分析 與深度學習平台 MineLab、專業位置服務接口 MineService 四大模塊。


其中,DataHIVE 數據蜂巢是 MineData 平台的基石,是集匯聚、存管 與服務為一體的自動化數據流轉平台,可構建車輛、人物、設施以及環境實 況四類數據的數據圖譜,幫助用戶快速了解海量數據概況,定位所需的數據 內容。MineMap 是 MineData 平台的一站式地圖可視化產品,可提供基礎 地圖、三維立體、實時交通路況、動態軌跡模擬等風格各異的展示場景和效 果。MineLab 是一站式位置大數據分析與深度學習平台,提供行業級數據 開發環境、豐富的業務算法庫和全流程業務服務能力,降低位置大數據分析 的入門成本,對數據挖掘快速做出支撐和響應。MineService 產品滿足不同 行業用戶對地理位置服務及運營監控的需求,可以提供基於行業特性的位 置智能解決方案,挖掘數據潛能。

MineData 平台服務性能優良,通過權威機構檢驗。MineData 平台通過 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國泰爾實驗室的檢驗,成功取得帶有 CNAS 和 CMA 標誌的檢驗報告。測試結果顯示,MineData 平台服務性能尤為突出, 其中關鍵字搜索、行政區劃查詢、逆地理編碼、駕車路徑規劃等多種 LBS 服務均能在並發用戶數 1000 及千萬級數據量情況下,響應時間保持在 1s 內;地理編碼服務在並發用戶數 1000 及全國數據量億級情況下,響應時間 保持在 500ms 內;地圖服務性能測試結果同樣優良,矢量地圖服務、柵格 瓦片服務、地圖列印服務均能在並發用戶數 1000 的前提下,響應時間保持 在 1s 內。MineData 平台服務性能優良,支撐了系統的高可用、高並發、高 性能,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位置大數據不斷拓寬市場邊界,解決行業用戶痛點。政企及行業用戶 數位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強烈,「位置服務+」的服務業態發展迅速。MineData 平台作為面向數字孿生、智慧城市、智能網聯等領域的位置信息 SaaS 平台, 可為用戶提供高鮮度地圖數據、二三維地圖可視化引擎、多樣化 LBS 服務 及後台運營管理系統,並結合用戶多場景業務需求,量身打造具有行業特色 的專屬地圖、定製化位置服務等,賦能公安、交警、交通、網際網路、保險等 多類場景。位置大數據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移動出行、自動駕駛等領域 的市場發展邊界不斷被拓寬,解決了行業用戶跨部門業務精細化管理痛點。

MineData 廣受政企客戶認可,商業化推進順利。MineData 得到政府及 行業客戶的廣泛認可,應用於智慧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公路、智慧出行、 智慧園區、新電商/物流等領域。面向交警、公安等專業化業務場景的精細 化數據應用需求,公司加速構建豐富的大比例尺城市數據。面向「數字孿 生」、「數字中國」,公司聚焦「GIS+BIM」、傾斜攝影、視頻融合、大規模三 維場景渲染與應用能力,不斷提升位置大數據平台 MineData 產品競爭力。 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強 MineData 平台的研發及疊代,不斷推進重點行業方案 的標準化落地及開放平台的演化升級,與產業上下游合作夥伴共同探索商 業化合作模式並推進落地。

位置大數據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成為公司重要的業績增長點。近年來 位置大數據業務快速增長,該業務收入由 2017 年的 1.77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4.57 億元,2017-2021 年 CAGR 為 21%,主要受益於政企客戶合作項目持續落地。該業務毛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2021 年毛利率為 73.14%。


2.2.「合規+地圖+算法+定位」強耦合,商業模式演進升 級

2.2.1.汽車數據安全迎強監管,數據合規平台應運而生

智能網聯汽車時代,數據安全引發擔憂。隨著汽車智能化加速滲透,汽 車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可移動的智能網聯終端。智能網聯汽車由於擁有更 多輔助駕駛功能和網際網路在線功能,產生和收集了大量汽車數據。前瞻產業 研究院數據顯示,一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最高可達 10TB, 數據類型包括車輛行駛數據、車身數據、操控數據、視頻數據、圖像數據、 坐標數據等數十類。海量多源的有價值的汽車數據能夠促進智能網聯汽車 的技術發展,也是自動駕駛系統疊代升級的關鍵數據資源。但同時,日益龐 大的數據量背後是數據的安全管理與合規使用,由於汽車數據安全涉及到 國家安全、個人隱私與財產安全,引起了國家、行業和終端消費者的擔憂與 關注。

汽車數據安全進入強監管時代,2021 年成為汽車數據安全元年。2021 年特斯拉維權事件、滴滴事件等引起國家和行業監管機構對汽車數據安全 問題的高度重視,各部委密集出台系列重要法律法規,2021 年成為智能網 聯汽車數據安全元年。其中,《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於 2021 年 10 月起實行,要求車企在每年 12 月 15 日之前報送年度汽車數據安全報 告;工信部於 2022 年 2 月 25 日發布《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 系建設指南》,對「數據安全」指標的重要度大幅提升至與「網絡安全」指 標同等的地位。 汽車行業對於數據合規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隨著汽車產品功能差異 逐步降低,車企正從單純賣車轉向智能產品與網聯服務結合的新型經營模 式,數據將成為汽車的核心資產和價值增長鏈。對於車企來說,數據安全也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安心感,成為新車銷售的賣點。依法合規採集、處理終端 用戶信息,避免發生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成為車企打造客戶信任品牌和拓 展數據驅動業務的合規運營關鍵點,規範管理與合規使用數據已成為汽車 行業轉型的核心競爭力。隨著自動駕駛量產車型的加速落地,車企對於數據 合規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

數據合規平台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在國家監管加強及行業需求增加的 雙重驅動下,滿足自動駕駛數據特別是與地理信息相關的數據安全監管要 求的合規平台應運而生。數據安全是系統工程,數據安全治理和防護體系涉 及到車端、路側、雲端、通訊數據,需要從上而下建立國家層面、屬地層面、 企業層面,車內到車外,事前、事中、事後的一體化監管體系。我們認為, 具備國家甲級測繪資質,可提供包括數據合規、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數據 服務等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的企業,更受各監管機構、主機廠及行 業客戶的青睞,有望贏得先機。

2.2.2.高精地圖成 L2+自動駕駛標配,即將迎來規模化商用

地圖的發展與自動駕駛技術的疊代緊密相關。通過回顧導航地圖的發 展歷程可以發現,從最早期的面向 L0-L1 級別的傳統電子導航地圖到 L2 級 別的 ADAS(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地圖, 發展至 L3+以上的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地圖的疊代與 更新。傳統導航地圖與車的關係相關性較弱,而高精度地圖與智能網聯汽車 的發展密切相關。


高精地圖是更高精細度、更多數據維度的電子地圖。高精地圖是精度 更高、數據維度更多的電子地圖,為自動駕駛的實現提供了基礎保障。高精 地圖更為真實地反映了道路的實際樣式,涵蓋更多的圖層數量和道路數據, 圖層描繪更細緻,具有更高精度的坐標以及更加準確的道路形狀。高精地圖 包括道路級路網、坡度、曲率、限速和車道數量,車道級路網、所有車道線 和路沿/護欄的形狀點或幾何信息,車道級曲率、坡度、限速、限高等以及 用於高精度定位的特徵信息。 高精地圖成為 L2+高階自動駕駛的標配。高精地圖能夠為車輛感知提 供超視距的路況信息、車道線信息、交通標誌和環境信息,輔助自動駕駛汽 車實現車道級規劃決策,依託地圖匹配實現高精度局部定位,以減少自動駕 駛汽車對昂貴傳感器的依賴,從而降低成本、加快批量產業化。高精地圖數 據蘊含的豐富準確的先驗信息可以有效彌補車載傳感器的性能邊界,提供 安全冗餘,實現協同感知和精密定位。因此,高精地圖是實現自動駕駛不可 或缺的關鍵技術,成為 L2+高階自動駕駛的標配。

高精度地圖為自動駕駛提供匹配定位、感知輔助、路徑規劃、駕駛決策 等功能。(1)匹配定位:地圖與車輛感知的結果可以做高精度融合定位,在 多場景下均可最終輸出亞米級或厘米級的定位結果。(2)感知輔助:提供車 道線的位置、類型、寬度、坡度和曲率等車道信息,與其它傳感器融合在一 起,發揮環境感知的作用。不受天氣環境、障礙物和探測距離等限制,不存 在距離和視覺的缺陷,可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安全冗餘。(3)車道級道路規 劃:可以實現車道級路徑規劃,提供自適應巡航 ACC、基於導航的領航輔 助駕駛,需要結合高精地圖和動態感知結果來實現。(4)差異化駕駛決策: 通過高精度地圖中的虛擬車道線,輔助自動駕駛車輛在十字路口、環島等復 雜場景下(沒有車道線)做出駕駛決策。

高精度地圖行業高准入門檻體現在資質、技術、資金三方面。首先,由 於地理信息涉及國家安全,地圖採集測繪有嚴格的審核制度,擁有製作高精 地圖資質(甲級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的機構不多。其次高精度地圖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地圖資料庫建設周期長,需要持續滾動投入大量資金。此外, 導航電子地圖產業具有先發優勢大而邊際成本低的特點,因此國內只有少 數企業真正具備高精地圖採集製作能力。 市場參與者主要是傳統圖商,四維圖新份額領先。傳統圖商是市場的 主要參與者,擁有大量數據的所有權。IDC 數據顯示,2020 年國內高精度 地圖市場份額前五位廠商為百度、四維圖新、易圖通、高德、Here,對應的 市場份額分別為 28.07%、21.61%、16.15%、13.07%、7.80%,四維圖新市場 份額領先。目前國內高精地圖廠商已陸續進入汽車整車廠供應鏈,高德、百 度、四維圖新、易圖通均已成為全球主要汽車廠供應商。 高精地圖商業模式尚未完全成型,潛在市場規模約為 300 億元。根據 眾多主機廠的規劃來看,2025 年前後將迎來 L4 級自動駕駛規模化集中上 市,高精地圖作為 L2+自動駕駛的標配也將迎來規模化應用階段,高精地圖 產業有望快速發展。根據《CAICV: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地圖白皮書(徵求意 見稿)》,按照 3 億輛汽車保有量及高德地圖單車百元年服務費測算,未來 國內高精地圖潛在市場規模約為 300 億元。


高精地圖未來有望向 L2 級輔助駕駛滲透。目前單車智能參差不齊,主 要受制於傳統硬體傳感器價格昂貴,從 BBA、造車新勢力的輔助駕駛硬體 配置來看,高精度地圖已經是硬體配置的必選項。從目前技術、成本和安全 冗餘考慮,高精度地圖作為傳統硬體傳感器的有效補充,可以增強單車感知 能力,同時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另一方面,目前國內 L2 級乘用車滲透率正 處於快速提升階段,CAICV 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 L2 級別乘用車滲透率 為 23.5%,2022 年 1-4 月中國 L2 級別乘用車滲透率達 31%。隨著 L2 級輔 助駕駛市場持續擴大,未來主機廠有望在 L2 級車型中搭配高精地圖。

高精度地圖是四維圖新自動駕駛業務的核心。公司布局高精地圖已久, 是國內率先布局 L3 級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量產項目的廠商。公司 2014 年 便啟動高精度地圖研發,2015 年正式孵化出智能地圖事業部,2016 年發布 第一張適用於 L3 的自動駕駛地圖和相應規則,2017 年發布支持 L4 自動駕 駛的高精度地圖。目前公司高精度地圖數據已覆蓋全國 32 萬+公里高速道 路以及 5000 公里城市道路。公司擁有面向 L2+覆蓋所有場景的高精度地圖 產品-HD Lite,面向 L3 場景覆蓋高速以及城市快速路的高精度地圖產品-HD Pro,以及面向複雜城市包括 Robotaxi 等應用的高精度地圖-HD Ultimate。

OneMap 智能地圖一體化方案具備「雲+端」自動化成圖能力。公司整 合基礎數據能力開發 OneMap 智能地圖一體化產品及應用解決方案,並持 續推動地圖開發技術的疊代升級,加大不同精度源數據的拓展和合作力度, 以及「雲+端」自動化成圖能力。在車端,除了高精度地圖數據,還提供一 站式高精度地圖應用產品賦能車廠應用,包括動靜態感知、融合定位算法、 車道級路徑規劃以及 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判斷等。在雲端, 提供地圖的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數據更新處理、地圖數據分發, 幫助 OEM 廠商快速落地自動駕駛項目。 卡位「底圖-更新-定位」等高精度地圖關鍵環節。公司在高精度地圖「底圖-更新-定位」等關鍵環節卡位,已經構築高技術壁壘。高精度地圖的生產 過程涵蓋採集、處理、驗證、發布,因此數據採集、實時更新、實時定位以 及地圖存儲等問題成為影響高精度地圖量產的關鍵因素。 底圖採集方面,公司具備多項稀缺資質(首批獲得甲級測繪資質、國際 首個通過 ASPICE L3 認證)以及行業領先的測繪覆蓋度(覆蓋 32 萬公里高 速公路+5000 公里複雜城市道路)。 實時更新方面,公司自動駕駛生態圈囊括眾多 OEM 廠商、網際網路企業、 出行服務企業,構建了雲+端生態體系(實現小時級別的更新,實時收集、 處理、融合大量來自 UGC、OEM 廠商等多源傳感器數據),並藉助自動駕 駛雲服務平台 HDMS(HighDefinition Map Service)來支撐地圖的流式分發 和 UCG 更新,具有生態、成本及技術優勢。

高精度定位方面,目前主流定位技術方案是融合 GNSS/RTK&IMU,公 司孵化六分科技,完成相對定位和絕對定位技術儲備,已在全國組建完成近 2800+個 CORS 基站,形成覆蓋全國的地基增強網絡,實時接收北斗、GPS、 伽利略、格洛納斯和准天頂五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信號,並通過雲端計算中 心計算各類空間誤差後將差分改正數據發送給各類定位終端,最終依託自 研終端 RTK 算法與組合導航算法,實現實時厘米級高精度定位。


重磅 OEM 訂單持續落地,高精地圖能力廣受認可。公司高精度地圖采 集及驗證能力,可以幫助客戶建立本地化的自動駕駛數據存儲框架、推動原 型車\量產車數據採集及自動駕駛能力驗證,深受國內外 OEM 及 Tier 1 認 可。公司 2019 年與寶馬中國簽署自動駕駛地圖及相關服務許可協議,是國 內首個用於 L3+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量產訂單;2021 年,公司與沃爾沃 汽車簽署高精地圖框架採購協議。此外,公司客戶還涵蓋嬴徹科技等商用車 以及華為、德賽西威、小馬智行等 Tier 1 客戶和系統商。 高精度地圖的收費模式有望轉變為雲 SaaS 模式。參考高德地圖收費模 式,目前高精度地圖盈利模式以 license 和服務費為主,license 單價約數百 元至千元左右,單車年化服務費約為百元左右。由於高精度地圖數據存儲容量大無法完全嵌入汽車終端,需要藉助雲服務平台,通過雲儲存及雲分發的 形式才能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和同步,收費模式上有望改變傳統電子地圖 的 license 授權模式。據公司 2022 年 6 月 8 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高精 度地圖的盈利模式從目前看會是雲服務為主的 SaaS 模式。

2.2.3.汽車數據安全「國家隊」,合規服務百億市場放量在即

數據合規平台訂單持續落地。公司在國內率先布局地圖數據服務與自 動駕駛,已與寶馬、戴姆勒、大眾、沃爾沃、福特等多家國際頂級車廠以及 造車新勢力、科技巨頭企業簽訂服務訂單,合作內容包括平台環境搭建,以 及自動駕駛相關數據的採集、處理和合規服務。我們認為,公司作為汽車數 據安全「國家隊」,憑藉「資質(國資背景+甲級測繪資質)、平台(背靠國 汽智圖+第三方獨立圖商)、服務(全生命周期數據服務工具鏈)」優勢,未 來有望斬獲更多 OEM 訂單。 資質:國資背景+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公司具有「國資」 背景,其前身為中國四維下屬導航部,中國四維由國家測繪局於 1992 年創 建,隸屬於國資委直屬的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國內首批獲得甲級測繪資質、 首家獲得導航電子地圖製作資質,中國第一家、世界第六家全面掌握開發高 端導航電子地圖的企業。由於地圖數據涉及到國家地理位置信息與數據安 全,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比較稀缺,並且未來或有收緊趨勢。據 泰伯網統計,截至 2021 年底,國內共有 31 家企事業單位獲批甲級電子導 航地圖資質,包括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等少數事業單位、傳統圖商、主機 車廠和科技公司。其中,自然資源部已於 2022 年 2 月和 3 月公布了兩批共 15 家通過覆審的企業名單,高德、百度、四維圖新、凱立德、億咖通等企 業均通過了覆審。目前公司已榮獲 ASPICECL2、ASPICEL3、ISO9001 等汽 車領域高級別數據產品資質與安全質量認證。

平台:背靠國汽智圖+第三方獨立圖商。公司背靠「國家級」動態高精 度基礎地圖服務平台國汽智圖。2021 年 9 月,公司與工信部國家級創新中 心國汽智聯、自然資源部直屬企業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等單位共同成立國汽 智圖,公司為國汽智圖第一大股東(持股 24.10%)。國汽智圖未來將以 Tier1.5 的角色,打破行業內各企業間壁壘,為高精度地圖服務提供商、自動駕駛解 決方案提供商、車廠等提供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第三方動態高精度基 礎地圖數據、傳感器數據合規及存儲和高精度地圖測評等服務,並推動高精 度地圖相關國家標準、政策法規的建立、完善和落實。公司作為行業內唯一 一家參與的技術圖商,將對國汽智圖輸出技術資源、人才資源和客戶資源。 此外,背靠國汽智圖也有望在未來的高精地圖與數據合規業務中贏得先機。


第三方獨立圖商對於主機廠更具吸引力。與百度、高德等網際網路系圖商 不同,公司是具有國資背景的第三方獨立圖商,出於數據安全與監管問題的 考量,公司更受車廠信賴。此外,公司明確表示不造車,與主機廠沒有競爭 關係。公司作為獨立第三方圖商,在數據合規業務中更具競爭優勢。 服務:全生命周期數據服務工具鏈。公司在國內較早進入導航電子地圖 製作領域與自動駕駛行業,進行了長期的數據合規採集、數據存儲管理、信 息脫敏、數據加密、合規環境構建、合規系統運維的可行性驗證和實踐,沉 淀了專業的工具鏈,可以為 OEM 構建自動駕駛開發雲和自動駕駛量產雲, 提供雲基礎設施和合規存儲,搭建安全可信、合法合規的自動駕駛專屬雲環 境,提供智能網聯汽車的功能開發、測試驗證、量產上路等全生命周期服務。

「合規+地圖+算法+定位」構成強耦合業務閉環。根據公司公告,2021 年 11-12 月期間,公司依次與沃爾沃簽訂數據合規服務、高精地圖、自動駕 駛數據服務相關訂單。參考四維與沃爾沃的合作模式可以發現,公司「數據 合規服務-高精地圖-自動駕駛數據服務」的業務鏈條具有高協同性和強耦合 性,形成了「合規+地圖+算法+定位」強耦合的業務閉環,數據合規有望成 為其他業務的導引,有助於建立數據生態。OEM 出於數據安全下「責任主 體邊界」的考慮,更傾向於由同一家供應商提供數據合規、高精地圖及相關 延伸的自動駕駛數據服務。我們認為,數據合規是整個業務鏈條的前端環 節,未來有望複製「沃爾沃合作模式」為 OEM 提供一體化服務,即以合規 為切入點,推進高精地圖、自動駕駛數據服務等業務拓展,帶動存量業務收 入釋放。


數據合規相關服務百億市場放量在即。根據產業鏈調研以及公司已有 訂單來看,數據合規服務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在三年合同周期內,幫助 OEM 或系統商搭建雲服務平台,以及提供後續相關數據的採集、處理和合規服務, 收取前期一次性平台搭建費與後期數據管理服務費(按年按車收費)。其中, 一次性平台搭建費用在千萬級別;單車年費數百元不等,取決於使用/調取 的頻次、內容以及相關車型的銷量等因素,考慮到業務閉環帶來單車價值量的提升,單車年費有望提升到 300-500 元左右。根據國內乘用車銷量以及中 國 L2 及以上乘用車滲透率,可以測算出國內 L2 及以上乘用車保有量,預 計國內 L2 及以上乘用車保有量將從 2022 年的 722 萬輛增加至 2025 年的 3700 萬輛。按照單車年費 300 元、400 元、500 元三種情形,可以進一步測 算出數據合規相關服務的市場空間,預計 2025 年對應的增量市場空間分別 為 111.01 億元、148.01 億元、185.02 億元。 關鍵假設 1:根據蓋世汽車預測,預計 2022-2024 年中國乘用車年銷量 分別為 2255 萬輛、2310 萬輛、2395 萬輛、2536 萬輛。 關鍵假設 2:根據 IHS Markit 預測,預計 2025 年中國乘用車 L2 及以 上級別的滲透率將達 45%;我們進一步假設,2022-2025 年中國乘用車 L2 及以上級別的滲透率分別為 32%、36%、42%、45%(CAICV 數據顯示, 2021 年全年中國 L2 級別乘用車滲透率為 23.5%,2022 年 1-4 月中國 L2 級 別乘用車滲透率達 31%)。

3.智駕:進擊的 Tier 1 小巨人,乘自動駕駛東風起航

3.1.自動駕駛產業進入新發展期,ADAS 市場空間廣闊

汽車智能化行業趨勢明確,各國加快立法支持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汽 車智能化行業趨勢明確,智能化接力電動化成為汽車產業創新升級的主要 發力點。其中,自動駕駛是行業重點發展方向,在乘用車總量市場平穩增長 前提下,新車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自動駕駛技術正成為新車的主要賣點。 但自動駕駛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涉及到技術路線、社會接受度、商業模式、 法律法規等問題,其中法律問題尤為關鍵,高階自動駕駛車輛需要獲得合法 身份上路,法律法規體系缺失嚴重阻礙了高階自動駕駛的發展。當前世界主 要國家都在加快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通過立法規範並促進自動駕駛產 業發展,其中,美國、德國、日本,2016 年開始就陸續通過了自動駕駛汽 車產品認證管理和上路行駛的相關法案。

L3 處於自動駕駛的過渡階段。參照美國 SAE J3016、中國版分級標準, 將自動駕駛分為:L0 應急輔助、L1 部分駕駛輔助、L2 組合駕駛輔助、L3 有條件自動駕駛、L4 高度自動駕駛和 L5 完全自動駕駛。可以看出,L1-L2 級別為輔助駕駛,L3-L5 級別為自動駕駛。其中,L3 處於過渡階段,人類 和機器都需要參與到駕駛過程。目前 BBA 等國際知名車企,以及吉利、小 鵬、長安等國內主流車企均已具備 L3 級別自動駕駛技術,但 L3 級自動駕 駛仍存在上路難題。現階段行業層面真正在落地的是 L2 級附近的 ADAS 功 能,如 APA(自動泊車輔助)、NOA(領航輔助駕駛)等功能。


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分為純視覺感知路線和多傳感器融合感知路線。 其中,純視覺感知路線以攝像頭主導:由攝像頭主導並配合毫米波雷達等低 成本傳感器組成,依託自研晶片和算法,並通過視覺系統優化自身AI 算法, 進而達到較高的自動駕駛水平。典型代表如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 FSD,百 度的純視覺方案 Apollo lite。多傳感器融合路線以雷射雷達主導:由雷射雷 達主導並配合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組成。對於 OEM 來說,其算法和軟體層面相對薄弱,採用多傳感器方案是更優選擇。該路線 是目前的主流,玩家包括傳統車廠以及新勢力,電裝、博世等傳統 Tier 1, Google、Waymo、百度、華為等網際網路公司,以及 Momenta、經緯恆潤、毫 末智行等自動駕駛公司。

我們判斷,2025 年前市場或仍以 L2 及 L2+自動駕駛為主。在遵循漸 進式發展策略下,國內自主品牌大都將 L4 級自動駕駛量產車型落地時間鎖 定在 2024/2025 年,如上汽明確 2025 年批量投產 L4 級智能駕駛汽車,吉利 提出 2025 年實現 L4 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同時,自主品牌 OEM 不斷推出 具備 L0-L2.9 級功能的車型。從上險新車數據來看,L2 標配新車搭載率持 續提升。高工智能汽車數據顯示,2021 年國內前裝標配新車 ADAS 搭載率 約為 39.6%,L2 標配新車搭載率約為 19.5%,L2+搭載率為 8.3%,2022 年 1-5 月 L2 標配新車搭載率達 25.5%。

主動安全訴求下,ADAS 市場需求將不斷釋放。作為主動安全技術, ADAS 能有效降低多數事故類型的發生頻率。ADAS 系統利用汽車上安裝 的各種硬體傳感器,感知、收集行駛過程中的車內外環境數據,進行靜態、 動態物體的辨識、偵測與追蹤,並結合導航地圖數據,進一步運算與分析, 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潛在發生的危險,從而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 性。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提升,以及消費者對行車安全性的重視,ADAS 市 場需求將不斷釋放。

2025 年,我國 L2 及以上滲透率將達 45%,ADAS 市場規模將達 2250 億元。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以及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接受度的提升,推動 L2 及以上新車滲透率快速提高,據 IHS Markit 預測,到 2025 年中國 L2 及 以上新車滲透率至少達 45%。未來隨著自動駕駛功能的增加,也將提高 ADAS 系統的單車價值量,推動 ADAS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中汽協測 算,2020 年國內 ADAS 市場規模達 844 億元,2025 年將達 2250 億元,年 均複合增速 21.67%。


3.2.戰略轉向自駕產業鏈 Tier 1,斬獲量產訂單驗證實 力

立足高精度地圖能力,戰略轉向自駕產業鏈 Tier 1。公司布局自動駕駛 領域已久,2015 年開始搭建自動駕駛團隊,與國內外主流車廠初步開展了 基於高精度地圖的自動駕駛;2016 年完成原型車的搭建,並發布第一張適 用於L3的自動駕駛地圖和相應規則;2017年發布支持L4的自動駕駛地圖, 實現封閉區域的自動駕駛能力;2018 年進行高速場景下 L3 的自動駕駛測 試;2019 年將自動駕駛區域擴展至城區並通過路測,自動駕駛地圖通過 ASPICE CL2 認證;2020 年公司獲得合肥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 L4 級自動駕駛自動代客泊車方案可面向公共停車場/庫、最後 500 米開放道 路、園區通勤等場景。公司基於高精度地圖能力,自動駕駛相關的感知、定 位、規劃、決策、算法等技術以及全套的軟體系統,於 2021 年成立自動駕 駛解決方案事業部,正式向自動駕駛產業鏈 Tier 1 邁進。

「車端-路端-雲端」構築全面技術壁壘,未來成長可期。公司基於高精 度地圖能力,打造面向全場景(L0-L2.9 級)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成為具 備軟硬體全棧能力的 Tier 1,在「車端-路端-雲端」構築了全面的技術壁壘, 先後獲得凱翼、國內某頭部車廠 Tier1 訂單,實現 0 到 1 突破,產品力持續 得到印證,成為未來 3 年新增盈利點。公司智駕業務尚處於開拓階段,2021 年實現營收 584 萬元(占比 0.18%),隨著多張訂單進入量產階段,有望迎 來高速增長。我們認為,公司基於高精地圖能力打造的更安全可靠與更高 性價比的智駕方案,未來面向自主品牌 OEM 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有望 斬獲更多 OEM 量產訂單。

車端:公司基於高精地圖能力賦能自動駕駛,配合高精定位,更好的輔 助定位、感知和控制規劃,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感知層 面,提高感知算法效率和準確率。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車道屬性數據(車道 線類型、車道寬度等)、環境屬性數據(信號燈、路邊地標等)等大量先驗 知識,提供包括預測的感知信息以及超視距的規則信息;為其他各類傳感器 提供必要的安全冗餘,大幅降低後端算法部分計算力的要求,讓有限的計算 資源集中在道路上的動態物體。定位層面,提升定位精度、降低定位失效率。 採用多系統衛星實現高精度定位,通過自建 CORS(地面基準站)服務以及 地面控制點實現空地一體化的高精度網絡從而支撐測繪採集的信息處理, 並依託自研傳感器同步系統實現毫秒級多元傳感器的數據同步,有效彌補 車輛定位傳感器的失效場景。規劃層面,提供車道級路徑規劃。高精度地圖在雲計算的輔助下提供最新的路況,通過路網信息完成點到點的精確路徑 規劃。決策層面,為自動駕駛的預控提供重要的參考。提供場景差異化的駕 駛規則的輔助,以及在複雜場景下協助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決策。


路端:公司 ADAS 數據主幹網絡道路里程覆蓋全國公共開放可通車道 路,具備亞米級精度及小時級更新發布能力,可實現與第三方基礎導航數據 在導航及 ADAS 功能上的無縫切換和在線離線無縫對接。HD 地圖數據實 現重點城市主要開放道路覆蓋,支持全國高速道路及城市快速道路全部 32 萬公里數據的周期性更新及發布,滿足 L2-L4 自動駕駛、5G/C-V2X、高速 公路列隊跟馳、自動駕駛仿真測試等領域的應用需求。面向 AVP、CCP 等 自動駕駛場景,已經完成 HD 數據產品的設計研發並實現量產。

雲端:公司在雲端具有高並發能力的自動駕駛服務平台 HDMS,雲端 平台 HDMS 通過 OEM 客戶 SLA 服務能力測試,雲端發布、車端更新融合 的產品結構已完成從研發到量產的商業化驗證。通過流式發布服務、多源數 據關聯服務、客戶圖層數據處理服務、UGC 更新服務構建「流動閉環」,並 開發了基於深度學習的自動駕駛專用視覺處理單元(VPU)及計算平台。

4.智艙:商用車前裝市場龍頭,乘用車前裝量產訂單落地

深耕車聯網多年,定位智能網聯全棧服務商。公司深耕車聯網多年, 2009 年開始組建車聯網產品研發團隊,2011 年發布趣駕業務涉足乘用車車 聯網,2013 年增資控股中寰衛星布局商用車車聯網,2015 年收購圖吧集團 並形成獨立的車聯網事業群,2018 年分拆車聯網業務成立子公司四維智聯 並引入外部合作夥伴融資。目前公司定位面向車企的智能網聯產品全棧服 務商,已具備從電子地圖數據到動態交通信息、雲平台、信息聚合、車載操 作系統、智能車載硬體、手機車機互聯、大數據賦能、網絡安全等在內的車 聯網產品組件和一體化服務能力,獲得國內外眾多 OEM 客戶的認可。在商 用車領域,與國內重卡 TOP10 企業中的 9 家展開深度合作。

公司是低調的車聯網巨頭。智艙業務主要包括乘用車車聯網業務和商 用車車聯網業務。乘用車車聯網業務由控股公司圖迅豐達、滿電出行及參股 公司四維智聯承擔;商用車車聯網業務由控股公司中寰衛星承擔。根據互聯 網周刊發布的 2019 年度、2020 年度車聯網企業排行榜顯示,四維圖新分別 位居第 4 名、第 7 名。根據搜狐汽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價值公司 100 排行 榜之車聯網企業排行榜顯示,四維圖新綜合排名第 5;而在車載信息服務細 分賽道中,四維圖新位居第 4 名,僅次於華為、百度、騰訊。


4.1.乘用車項目拓展順利,座艙前後裝市場多點開花

乘用車車聯網業務涉及智能網聯、智能座艙、新能源出行等領域,由控 股公司圖迅豐達、滿電出行及參股公司四維智聯承擔。其中,圖迅豐達由公 司與豐田汽車共同投資設立,提供 Connect 智行互聯服務與 G-BOOK 智能 副駕服務。滿電出行由公司與嘉業投資出資設立,主要產品為一站式智能充 電服務解決方案「樁家」。四維智聯成立於 2018 年,由四維圖新原智能網聯 業務分拆成立,全面負責自主品牌車廠的車聯網業務,包括地圖數據、車聯 網平台、路況數據、導航、系統解決方案。四維智聯為奔馳、寶馬、豐田、 長城等品牌車廠提供從智能導航、車聯網服務及內容、智能座艙、智能網聯 作業系統及解決方案、車聯網大數據及運營等方面的技術開發、產品開發和 服務運營。

四維智聯定位新型 Tier 1,提供軟硬體一體解決方案。四維智聯搭建的 車聯網生態集齊了網際網路企業、傳統 Tier 1 和車企,僅資方就囊括了騰訊、 滴滴、蔚來、博世、豐田等各個行業的知名企業。目前,四維智聯已經獲得 了騰訊音樂、滴滴大數據平台等投資方的技術或數據支持。四維智聯定位車 聯網生態中的新型 Tier 1 角色,傳統 Tier 1 通常以硬體為主,短板是軟體能 力、雲端能力和大數據能力,四維智聯具備軟硬體結合能力;而與只專注於 軟體的傳統車聯網企業相比,四維智聯可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提供完整或分拆兩種方案,產品鏈條組合靈活。四維智聯可為主機廠、 一級供應商提供一套完整的端到端完整車聯網解決方案;同時,其基礎雲、 TSP 車聯網平台、應用層、定製化作業系統可分類獨立提供給車廠、供應商, 產品鏈條組合更靈活,從而為車廠提供更靈活的選擇。車廠或可自主研發核 心作業系統,單純嫁接四維智聯雲端及應用從服務至作業系統,或可交付四 維智聯定製開發完整的車聯網方案。

豐田汽車智能助手正式上線,首次以Tier 1身份簽訂重量級量產訂單。 汽車「新四化」浪潮下,乘用車網聯化率不斷攀升。乘聯會與安路勤數據顯 示,2022 年 5 月中國乘用車「新四化」指數為 73,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6.8; 其中網聯化指數持續攀升至 53.3,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20.7。公司緊抓汽車 智能網聯化機遇,不斷開拓乘用車前裝市場,豐田汽車智能助手正式上線, 搭載車型已於 2021 年 11 月正式上市;2021 年公司首次以 Tier1 身份與國 內頭部自主 OEM 簽訂重量級量產訂單,智能座艙軟硬體一體化平台產品 和解決方案不斷得到車廠客戶的認可和肯定。在後裝市場,公司於 2019 年 推出的「抖 8」系列智能車機產品後向運營實現可比收入,基於後裝車機聯 網用戶規模探索的運營模式初步驗證成功;公司憑藉組織協同及產業合作 優勢,正式進入國際 OEM 後裝精品採購列表。 智能座艙產業正處於快速成長期。智能座艙主要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 統、儀錶盤、抬頭顯示(HUD)、流媒體後視鏡、語音交互系統等 HMI 交互 產品,具體功能基於座艙域控制器實現,未來座艙域有望和駕駛域打通。在 造車新勢力的強力驅動下,智能座艙產業迎來爆發,隨著單車價值的提升以 及滲透率的提升,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 2020 年中國智能座艙市場規模達 570 億元,同比增長 28.60%,預計到 2025 年將達 105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超 13%。


4.2.重卡市場持續領先,不斷挖掘新產品未來增長點

商用車車聯網業務產品矩陣豐富。商用車車聯網業務主要由旗下中寰 衛星(2013 年收購,持股 43.68%)承擔,提供部標機、T-BOX、大屏機、 PCC(Predictive Cruiser Control)等智能終端,ADASIS 等軟體,車聯網平 台及 App 應用體系。公司產品矩陣豐富,包括 PCC 預見性巡航、智能地平 線、前裝智能硬體、智能網聯大數據等 11 類軟硬體產品及平台解決方案。

面向前裝、政企、物流三線布局。目前公司已在商用車前裝車聯網、政 企信息服務、智慧物流領域呈現「三線」閉環格局,構建覆蓋卡車全生命周 期的數據生態,助力卡車廠商實現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需求,並滿足兩客一 危企業、計程車公司、物流運輸企業、駕培學校以及政府監管部門對車輛使 用效率、安全駕駛的監控需求。

不斷挖掘新產品的未來成長空間。2021 年,公司商用車節油控制策略, 與一汽解放、上汽大通、三一重卡等多家車廠達成合作;基於車聯網+地圖 +AI 算法的推薦購車、銷售線索挖掘等營銷功能獲得頭部 OEM 認可,面向 物流場景的出行地圖、路徑優化管理、行業細分場景應用在傳統 OEM、造 車新勢力等多個車廠合作項目中落地。 「雙碳」與高油價下商用車節油需求旺盛,PCC 訂單放量可期。中寰 衛星 CEO 梁永傑出席 2021 年「5G 與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時表示,中國 公路貨運車輛只占全國汽車保有量的 10%,卻消耗了車輛中 50%的燃油, 在碳排放方面占了 56%的份額,公路貨運是節能減排的重要突破口。為適 應物流行業節油的需求,中寰衛星推出了 PCC 預見性巡航控制系統,PCC 從 ADAS 地圖數據中,提取出坡度、曲率、航向等數據,結合持續優化的 節油算法,進行車輛的駕駛決策,經測試可平均節約油耗 4-8%,一輛商用 車一年能夠節油約 1 萬元。2021 年 7 月,中寰衛星商用車導航「貨車通」 上線國內首個節油導航功能,在前裝商用車市場持續領跑行業。在「雙碳」 與高油價背景下,商用車節油需求旺盛,未來公司 PCC 訂單有望放量。


商用車車聯網運營服務是未來行業核心價值所在。保障安全、降本增 效是目前城市商用車行業的核心車聯網需求,而隨著車隊與企業客戶比重 的不斷增加,對車隊管理、定製化服務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據羅蘭貝格統計, 預計 2025 年中國商用車車聯網硬體及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 806 億元,圍繞 商用車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行業降本增效增值服務的運營服務是未來行業核 心價值所在。在車輛後裝市場變現方面,公司不斷提升前後裝產品商業化附 加值,已完成二手車初步評估模型、DMS 干預模型、人證比對等的算法開 發和驗證;此外,公司與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協議,雙方 將在商用車智慧保險創新領域共同探索合作模式。

5.智芯:車載晶片厚積薄發進展迅速,打造新增長極

5.1.汽車「新四化」疊加缺芯潮,國產替代迎空前機遇

2025 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將超 700 億美元。全球汽車晶片市場整 體呈增長趨勢,2020 年受晶片供應短缺影響,市場規模同比下降 6%至 395 億美元;2021 年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27.34%至 503 億美元,恢復增長。集微 諮詢預計,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帶動下,2025 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 模將達 735.2 億美元,2021-2025 年 CAGR 達 10%。Gartner 預計汽車晶片 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期,2030 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將達 1166 億美元。


2020 年我國汽車晶片市場規模達 659 億元。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 2020 年我國汽車晶片市場規模 659.4 億元,其中,計算控制類晶片、功率半 導體、傳感器晶片的規模分別為 178.48 億元、154.07 億元、80.9 億元,占 比分別為 27.1%、23.5%、12.3%。隨著汽車銷量回暖、智能網聯化加速滲透, 我國汽車晶片市場有望快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26 年我國汽 車晶片市場規模將達到 288 億美元。 汽車晶片市場基本由國際半導體巨頭主導。全球汽車晶片市場基本被 國際半導體巨頭壟斷,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前五廠商占比接近 50%。 其中,英飛凌占比最高,2020 年市場份額為 13.2%,其次分別為恩智浦、瑞 薩、TI 及意法半導體。全球前 20 家汽車半導體公司中,只有一家是中國公 司——安世半導體(由聞泰科技收購而來)。2022 年兩會期間,廣汽集團董 事長曾慶洪表示,我國汽車晶片國產化率僅為 5%,高度依賴國外。

5.2.國產車載晶片開拓者,MCU 晶片量價齊升可期

傑發科技在汽車電子領域積累深厚。傑發科技成立於 2013 年 10 月, 前身是聯發科汽車電子事業部(成立於 2011 年),聯發科最早於 2010 年開 始布局車載娛樂晶片,2012 年實現量產。傑發科技專注於汽車電子晶片的 研發與設計,在行業內有深厚的積累,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在國內後裝市場處 於領先地位,在前裝市場也已被部分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 OEM 所認可與采 用,客戶覆蓋華陽、飛歌、路暢、天派、麥思美、朗光、阿波羅等後裝市場 客戶以及比亞迪、華陽、阿爾派等前裝市場客戶。2017 年 3 月,公司以 38.75 億元完成對傑發科技 100%股權的收購,全力支持傑發科技相關晶片產品研 發及市場導入,傑發科技在原有產品基礎上延伸擴展產品線。

智能座艙晶片 SoC:SoC 晶片在國內後裝市場持續保持領先地位,並 不斷簽訂前裝市場量產訂單;新一代智能座艙晶片 AC8015 在多家客戶量 產車型搭載出貨,累計供貨突破 200K,單月出貨量持續保持增長,預計 2022 年底出貨量將突破百萬顆;第二代高性能智能座艙晶片 AC8025 正在研發。 MCU 晶片:車規級 MCU 出貨量及收入貢獻同比 2020 年實現十倍以 上增幅,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公司第一代 32 位 MCU 晶片 AC781X 於 2018 年 12 月推出,已被數十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導入並量產;第二代 MCU 晶片 AC7810X 於 2020 年推出,並實現快速量產;新一代通過 ISO26262 認證的 MCU 晶片 AC7840x 於 2022 年 Q1 提前點亮正在驗證,預計 2022 年底正式 量產。與本土晶圓代工廠合作的低成本、小節點 MCU 項目正式啟動。 TPMS 晶片:公司 2016 年開始研發 TPMS 晶片,2018 年推出國內首 顆自主研發的車規級 TPMS 晶片 AC5111,打破英飛凌等國際巨頭壟斷, 2019 年 11 月實現正式量產出貨,客戶群體穩固拓展。下一代 TPMS 專用芯 片也在研發當中。

AMP 晶片:公司第一代 AMP 晶片 AC7315 於 2017 年實現量產,得到 市場廣泛認可,已搭載國內頭部新勢力車企量產車型,第二代車規 Class-AB 類功放晶片 AC7325 在數家新勢力車型量產。 新品開始進入收穫期,晶片業務有望逐步放量。根據 2020 年 11 月 24 日《關於公司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覆(修訂稿)》, 傑發科技一款新產品一般研發周期為 2 年,試銷周期為 1-2 年,在試銷期間 僅形成少量收入,在量產階段才開始貢獻收入。通過梳理公司晶片產品推進 節奏可以發現,公司新產品線 MCU、TPMS、AMP 等晶片在 2018-2020 年 大多處於試銷、導入期,僅形成少量收入,而新一代座艙晶片 AC8015 仍處 於測試和導入周期,收入貢獻有限。2021 年開始,公司多款新品進入量產 出貨階段,如新一代 AC8015 前裝量產,車規級 MCU 批量出貨,前期研發 投入逐步兌現,晶片業務有望逐步放量。


缺芯潮下,晶片業務有望帶動其他業務協同發展。公司將晶片的設計 開發與軟體算法、產品技術相結合,將晶片+導航、晶片+車聯網與晶片+自 動駕駛的能力進行深入的融合,有望收穫 1+1>2 效應。公司一直與台積電TSMC、台聯電 UMC、GF 等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合作,通過與供應商建 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及成熟的供應鏈合作模式,有效保證了產品穩定性、可 靠性和良率。我們認為,在缺芯潮之下,公司汽車晶片業務有望推動其他業 務實現與大客戶的交叉銷售,進一步發揮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 晶片業務收入恢復增長,毛利率保持較高水平。公司 2017 年收購傑發 科技,當年實現營收 5.17 億元,2018 年延續增長趨勢。2019 年開始整體芯 片業務收入有所下滑,2019 年全球汽車銷量下滑,2020 年受疫情影響,主 力產品 IVI 晶片受衝擊較大,疊加新產品線 MCU、TPMS、AMP 多處於研 發期收入貢獻有限。2021 年受益於汽車銷量回暖以及缺芯潮,公司通過與 台積電 TSMC、聯電 UMC 等 10 余家晶圓代工廠合作,保證了晶片的穩定 出貨,晶片業務恢復增長,實現收入 3.52 億元,同比增長 15.72%。公司整 體毛利率保持較高水平,與行業平均水平一致,2021 年受晶片供應緊張以 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晶片毛利率下降至 51.79%。目前國內汽車晶片市 場需求旺盛,公司行業優勢領先,晶片業務有望高速增長。

5.2.1.IVI 晶片國內後裝市場領先,座艙 SoC 晶片積極推進

IVI 晶片國內後裝市場領先,座艙 SoC 實現前裝量產。公司 IVI 晶片 自 2013 年量產以來,已歷經 5 次大的疊代,累計出貨超 7000 萬套片,在 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IVI 後裝市場市占率已達到 70%。通過持續投入研發, 公司將 SoC 產品拓展至車聯網 V2X 與智能座艙領域。2016 年 7 月,公司 推出車機業內首顆 4G 車聯網 SoC;2021 年,公司 4G 車聯網晶片已在多家 客戶量產出貨。2021 年 3 月推出新一代智能座艙 SoC——AC8015 並實現 前裝量產,在國內入門級智能座艙 SoC 賽道占儘先機。AC8015 目前已獲多 家整車廠項目定點,落地項目超 20 多個車型,累計供貨突破 20 萬顆,單 月出貨量持續保持增長,預計 2022 年底出貨量將突破百萬顆目標。

智能座艙 SoC 產品矩陣不斷完善。公司智能座艙 SoC 產品矩陣不斷完 善,從入門級 AC8015I(2.5D 液晶儀表+Display Audio)、中階 AC8025E(3D 液晶儀表+IVI 中控+360 環視),到中高階 AC8025H(3D 液晶儀表+IVI 中 控+副駕屏+空調屏),覆蓋從入門到中高端多種車型,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 求。目前客戶已覆蓋通用、大眾、上汽、一汽、長安、吉利、東風、奇瑞、 柳汽等主機廠,以及德賽、華陽、航盛、北鬥智聯、FCE、Visteon 等 Tier1。 繼 AC8015 之後,AC8025 和 AC8035 已進入研發階段,AC8025 2022 年將 有首批樣片提供給客戶進行產品開發。


整體性能與國際品牌相當,AC8015 具有高性價比、本地化服務與穩定 供應優勢。性能方面,與恩智浦、瑞薩座艙 SoC 相比,AC8015 在接口、存 儲及音視頻兼容性方面與二者相當,在 CPU 核心算力、內置音頻 DSP 等方 面更優。AC8015 集成了公司自研的 AVM、DMS 算法,Carplay、藍牙協議 棧及豐富的第三方應用,打破了智能座艙僅局限於中高端車型搭載的局面, 達到了算力與性價比的平衡。本土化服務方面,公司在合肥、武漢、上海、 深圳組建了專業的快速響應技術支持及服務團隊,從客戶選型開案、POC 樣 機、初試、量產裝車及售後質保,提供全流程技術支持和服務跟進,針對大 客戶特定需求提供專業化定製服務。供應方面,公司與台積電 TSMC、聯電UMC、GF 晶圓廠合作多年,本土供應鏈合作廠商已突破 10 家,AC8015 芯 片已成功鎖定 2022、2023 年的晶圓產能,保證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

5.2.2.MCU 晶片出貨量超 1000 萬顆,未來有望持續放量

我國 MCU 市場規模接近 300 億元。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製造自 動化與工業 4.0 需求的升溫,以及汽車電動化滲透率的提升,國內 MCU 市 場規模持續增長。據 IHS Markit 測算,國內 MCU 市場規模由 2016 年的 210 億元增長到 2020 年的 269 億元,CAGR 為 5.9%,2022 年市場規模將達 299 億元。IC Insight 數據顯示,下游應用領域中,2020 年消費電子、計算機與 網絡領域占比最大,分別為 26%和 19%,汽車電子、IC 卡占比均為 15%, 工業控制占 10%。

車規級 MCU 市場主要被國外廠商壟斷。全球車規級 MCU 市場高度集 中,IHS Markit 數據顯示,2020 年前三大龍頭瑞薩電子(占比 30%)、恩智 浦(占比 26%)、英飛凌(占比 23%)合計市占率達到 79%。由於車規級 MCU 研發周期長,認證要求遠高於消費和工業級 MCU,技術壁壘較高,目 前國內僅有幾家企業能夠實現中低端產品的量產,國產滲透率非常低。 MCU 晶片市場呈現分化,車規級 MCU 仍嚴重短缺。MCU 產品需求 持續分化,消費類電子、家電需求轉弱,工業、汽車類晶片需求仍保持堅挺。 IC Insights 數據顯示,2021 年 MCU 平均售價上漲 10%,預計 2022-2026 年 價格將持續上行。車規 MCU 方面,根據分銷商富昌電子報告,恩智浦、微 芯半導體、瑞薩、意法半導體等全球 MCU 巨頭車規產品均有價格上漲和交 期拉長的趨勢。目前車規級 MCU 短缺尚未緩解,國內 MCU 廠商具備本土 化服務與供貨優勢,缺芯潮之下有望抓住國產替代機遇實現突圍。


公司是國產車規級 MCU 領導者,2021 年出貨量已超 1000 萬顆。公司 MCU 產品包括 AC781X、AC7810X、AC7840x 等,公司於 2018 年 12 月推 出了國內首顆達成量產的車規級 32 位 MCU 晶片 AC781X,在該領域打破 國際壟斷,實現零的突破,已被數十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導入並量產。2020 年 推出第二代 MCU 晶片 AC7810X,一經推出即實現快速量產。2021 年,公 司車規級 MCU 出貨量已超 1000 萬顆。此外,公司新一代通過 ISO26262 認 證的 MCU 晶片 AC7840x,目前正在驗證,預計 2022 年底正式量產。 車規級 MCU 產品開發生態完善。公司 MCU 產品實現從 M0、M3 到 M4F 內核的車規級 MCU 全覆蓋,並應用到車身領域功能認證比較高的核 心零部件。2020 年,公司推出 AC7801X 系列車規級 MCU,與 AC781X 系 列相比,AC7801X 在功能上更加細分,降低客戶成本的同時提升了適配靈 活度,具備低功耗、高可靠性優勢,主要用於車身控制、冷卻、照明系統, 以及高可靠性工業領域,如水泵、油泵、工業風機、電機等產品控制系統。 在現有車規級 MCU 產品系列基礎上,公司已相繼布局、投入研發下一代高 性能車規級 MCU——AC7821、AC7825 系列,進一步填補國產自主高性能 車規級 MCU 的市場空白。

深度受益於國產替代,MCU 晶片有望持續放量。汽車電動化、智能化 持續滲透,車規級 MCU 需求旺盛,缺芯潮下,國產 MCU 廠商有望突圍。 公司是國產車規級 MCU 領導者,先發優勢明顯,具有高技術壁壘,以及穩 定的供應體系,有望深度受益於國產替代的巨大機遇。供給端,公司與台積 電 TSMC、聯電 UMC、GF 晶圓廠合作近十年,本土供應鏈合作廠商已突 破 10 家,保證了穩定供貨。客戶端,公司車規級 MCU 具有可靠性及穩定 性高、本地化服務便利等優勢,合作車廠包括上汽、一汽、比亞迪、長安等 國內頭部 OEM 及新勢力企業,實現單月百萬級出貨。價格端,車規級 MCU 依然嚴重短缺,Yole 預計 MCU 價格 2022 年繼續維持漲勢,且部分產品單 價維持高位將持續到 2026 年;公司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動態調整價格,MCU 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有望大幅提升。考慮到車規級 MCU 需求旺盛和國產替 代機遇窗口,公司 MCU 產品正迎來量價齊升,未來有望持續放量。

5.2.3.TPMS 晶片客戶群體穩固拓展,將受益強制國標出台

TPMS 是業界公認的預防爆胎的有效技術。TPMS 全稱為胎壓監測系 統(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可以實時檢測輪胎的氣壓、溫度,及 時發現輪胎氣壓不足、過高、漏氣等情況,防止出現爆胎事故。TPMS 分為 直接式 TPMS 和間接式 TPMS,分別屬於主動防禦型、事後被動型。相較於 事後被動型,行業偏向於選擇主動防禦型的直接式 TPMS,利用安裝在輪胎 里的壓力傳感器來監測輪胎氣壓,並用無線發射器將壓力信息從輪胎內部 發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塊上,當輪胎氣壓太低或漏氣時,系統會自動報警。 各國政府立法強制安裝 TPMS。TPMS 是繼 ABS、安全氣囊後的第三 大汽車安全系統。美國自 2007 年 9 月起要求所有出廠的輕型車必須安裝 TPMS,是世界上最早強制安裝 TPMS 的國家。歐盟已立法規定從 2014 年 11 月起對於未裝配 TPMS 的乘用車不允許銷售和註冊。韓國於 2010 年 7 月 起規定所有乘用車和總重小於 3.5 噸的車輛,必須按節點安裝 TPMS。我國 於 2017 年 10 月正式發布 TPMS 強制性國家標準,2020 年 1 月 1 日起,國 內所有在產乘用車開始實施胎壓監測系統強制安裝要求,並且國內 TPMS 強制標準要求高於國際主流。


車規級 TPMS 晶片已率先實現量產,打破國外巨頭壟斷。目前國內 TPMS 上游的晶片供應商主要是英飛凌和恩智浦。公司於 2017 年開始布局 TPMS 晶片市場,於 2019 年 11 月推出國內首顆自主研發的車規級 TPMS 全 功能單晶片 AC5111 並實現量產,率先打破國外巨頭壟斷。2021 年推出第 二代全集成胎壓監測專用晶片 AC5121,各項性能指標居行業領先水平,可 用於前裝與高品質後裝市場。目前公司已形成 AC51X1 及 AC781X/7801X 的胎壓監測系統的方案,實現 TPMS 客戶群體穩固拓展。 公司 TPMS 解決方案豐富,TPMS 晶片未來有望快速放量。公司推出 4 種 TPMS 解決方案,包括面向後裝市場的獨立式胎壓監測方案、整車廠原 裝配套主流胎壓監測方案、智能座艙胎壓監測方案以及大型商用車胎壓監 測解決方案。隨著國家強制安裝 TPMS 政策的出台,公司自主研發的 TPMS 專用傳感器晶片將受益於國產替代進程,未來有望獲得更高市場份額,TPMS 晶片銷售有望快速放量。

5.2.4.AMP 晶片搭載新勢力量產車型,收入增長值得期待

車載功率放大器(AMP)晶片是汽車音響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 要是將來自主機的微弱電信號進行放大以驅動揚聲器發出聲音,每一輛汽 車至少搭載一顆 AMP 晶片。AMP 主要分為 A 類、B 類、AB 類、D 類、G 類五類,目前 AB 類和 D 類 AMP 主要在車載場景中應用,由於汽車散熱受 限,AB 類自身功耗較大,發熱量較高威脅行車安全等問題,未來趨勢是向 D 類 AMP 發展。


目前 AMP 晶片市場基本被意法半導體(ST)和東芝(Toshiba)等外資品牌 占據,其中意法半導體主要占據歐美汽車市場,東芝主要占據日系汽車市場。 公司第一代 AMP 晶片 AC7315 於 2017 年實現量產,打破國外壟斷,得到 市場廣泛認可;2022 年 3 月,第二代車規 Class-AB 類功放晶片 AC7325 在 數家新勢力車型量產。根據公司在 2020 年 11 月 24 日《關於公司非公開發 行 A 股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覆(修訂稿)》中的測算,預計全球整體 AMP 晶片市場需求將在 2024 年達到 3.5 億顆,公司 AMP 晶片收入增長值 得期待。 AMP 晶片有望與 IVI 晶片形成聯動效應。IVI 晶片與 AMP 晶片同屬 於車載影音娛樂產品,公司將藉助其在 IVI 市場的優勢成功導入 AMP 市場, 在晶片國產化機遇下,實現捆綁銷售。傑發科技 AMP 晶片具備成本優勢和 客戶服務優勢,有良好的國產替代效應,並且與 IVI 晶片形成聯動效應,具 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6.盈利預測

6.1.盈利預測假設

6.1.1.收入拆分與假設

新口徑下,公司的業務包括智雲、智駕、智芯、智艙、其他業務。 智雲業務:涵蓋導航業務、位置大數據業務、動態交通信息、高精度地 圖以及數據合規業務。其中,導航業務:行業競爭格局穩定,前裝導航市場 市占率約 40%,預計未來維持平穩增長,預計該業務 2022-2024 年收入增速 分別為 15%/10%/10%。位置大數據業務:近年來增長迅速,商業化拓展順 利,廣受政企客戶肯定和認可,2022 年上半年政企客戶大數據服務項目受 疫情影響落地延後,下半年有望加速推進,相關收入確認節奏可能順延,未 來仍將維持較快增長,預計該業務 2022-2024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25%/35%/35%。動態交通信息業務:動態交通信息業務受益於一汽-大眾、 上汽大眾、大眾 Global 等重要戰略客戶回歸,預計未來將保持較快增長, 預計 2022-2024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25%/30%/30%。高精度地圖業務: 高精度地圖成為 L2+自動駕駛的標配,公司目前已與多家 OEM 和 Tier 1 簽 訂量產訂單,隨著高精度地圖商業化開啟,該業務有望快速增長,預計 2022- 2024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40%/45%/45%。數據合規業務:數據合規業務 加速推進,公司與寶馬、戴姆勒、沃爾沃等多家核心 OEM 以及新勢力簽訂 服務訂單,頭部車廠示範效應強,市占率有望持續領先;根據公司公布的訂 單來看,今年或已開始進入平台建設階段,下半年或開始逐步確認平台建設 費收入;隨著後續更多合規業務訂單落地,相關平台費和年費有望持續兌現, 數據合規業務放量在即,預計該業務 2022-2024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162.5%/141.9%/210.2%。

綜上,數據合規是「合規+地圖+算法+定位」強耦合業務閉環的前端環 節,未來有望以合規業務為切入點,帶動存量業務收入釋放,智雲業務商業 模式完成向雲 SaaS 服務轉變,「合規+地圖」SaaS 收入放量在即,打開未來 成長空間,我們預計智雲業務 2022-2024 年收入分別為 24.83/31.95/44.64 億 元,對應同比增速分別為 24.27%/28.69%/39.71%;該業務毛利率將維持較高 水平,預計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別為 78.00%/80.00%/82.00%。

智艙業務:智能座艙軟硬體一體化平台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得到車廠 客戶的認可和肯定,首次以 Tier-1 身份與國內頭部自主 OEM 簽訂重量級量 產訂單;重卡市場持續領先,積極向中輕卡領域拓展,受疫情及商用車銷量 下滑影響商用車業務暫時承壓,隨著疫情影響趨弱,商用車業務或有可能邊 際改善。我們預計智艙業務將維持穩健增長,2022-2024 年該業務收入分別 為 8.01/9.93/12.71 億元,對應同比增速分別為 18.00%/24.00%/28.00%;該業 務為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預計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 別為 18.00%/20.00%/22.00%。

智芯業務:四大晶片產品線座艙 SoC、MCU、TPMS、AMP 均已實現 量產。根據中報預告表述,今年上半年晶片國產化順利推進,車規級 MCU 出貨量與收入均實現較大增幅。公司是國產車規級 MCU 領導者,先發優勢 明顯,具有高技術壁壘以及穩定的供應體系,目前車規級 MCU 需求旺盛, 公司深度受益於國產替代機遇,MCU 產品正迎來量價齊升,未來有望持續 放量,成長空間廣闊。我們預計智芯業務 2022-2024 年收入分別為 4.93/7.15/10.36 億元,對應同比增速分別為 40%/45%/45%。晶片產品毛利率 與市場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公司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動態調整產品價格,預計 智 芯 業 務 毛 利 率 或 大 幅 提 升 , 預 計 2022-2024 年 毛 利 率 分 別 為 60.00%/58.00%/58.00%。

智駕業務:四維 2021 年成立 ADAS 事業部,基於高精地圖能力打造面 向全場景(L0-L2.9 級)的 ADS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先後獲得凱翼、國內某 頭部車廠 Tier1 量產訂單,實現 0 到 1 突破,成為未來 3 年新增盈利點。智 駕業務尚處於開拓階段(2021 年收入 584 萬元),隨著相關訂單進入量產階 段,收入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我們預計 2022-2024 年智駕業務收入分別為 0.86/4.10/9.52 億元,對應同比增速分別為 1372.89%/376.74%/132.20%;考 慮到業務開拓期公司或以增加 ADAS 市占率及獲取更多定點合同為目標, 該業務毛利率維持行業平均水平,預計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別為 20.00%/22.00%/22.00%。

綜上,預計公司 2022-2024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38.88/53.38/77.48 億元, 分別同比增長 27.05%/37.30%/45.14%,未來三年收入年均複合增速 36.3%; 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 61.88%/61.29%/61.47%。

6.1.2.費用率假設

公司管理模式、銷售渠道等較為成熟,相關管理費用率和銷售費用率將 下降;研發人員占比及薪酬占比持續提升後,研發費用支出將趨於穩定,研 發費用率或有可能下降。隨著公司收入增長,整體費用率呈下降態勢。預計 2022-2024 年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4.9%/4.9%/4.9%;管理費用率分別為12%/11%/11%;財務費用率分別為-4.75%/-3.66%/-2.64%;研發費用率分別 為 45%/44%/43%。


基於以上假設,預計公司 2022-2024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3.34/4.72/6.93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3.43%/41.27%/46.90%,對應EPS分別為0.14/0.20/0.29 元/股,對應 2022 年 8 月 4 日 13.50 元/股收盤價,PE 分別為 95.92/67.90/46.22 倍。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