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中國算力網絡,華為提出四個"關鍵"

觀察者網 發佈 2022-08-10T08:28:03.936281+00:00

在幅員遼闊的華夏大地上,中國人一直執著於各種「網絡」的建設。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全球最發達的高鐵網、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網、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網…

► 文 觀察者網 呂棟

在幅員遼闊的華夏大地上,中國人一直執著於各種「網絡」的建設。

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全球最發達的高鐵網、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網、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網……這些縱橫交錯的網絡推動著資源和要素在國內高效流通,也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中國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伴隨而來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超算中心、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算力樞紐等算力設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但與此同時,國內也存在著算力資源配置不均、數據流通效率有待提升、單點算力存在極限等問題。如何更好地匯聚和共享算力、數據、算法資源?建設全國統一的算力網絡和算力大市場成為大勢所趨。

今年6月中國算力網——智算網絡一期已正式開始落地,至今已有10餘個城市節點相繼接入中國算力網。而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中國這個算力大國如何才能建設好、使用好、發展好算力網絡?

華為公司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在2022中國算力大會上提出了四個關鍵要素:一要算力為本,AI先行;二要應用驅動,大模型使能;三要自主創新,持續突破基礎軟硬體;四要生態協同,產業共建。

AI算力成為未來算力的主要增量

「算力為本,AI先行」。算力作為人工智慧的三要素之一,已成為人工智慧產業化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6年-2020年,中國智能算力占比由3%提升至41%,預計到2023年,新增算力中AI算力將達到70-80%,成為未來算力的主要增量。華為也曾在《智能世界2030》報告中指出,未來10年,通用算力增長10倍,而人工智慧算力將增長500倍。

AI複雜模型、複雜場景的計算需求進一步催生了面向AI的算力基礎設施的需求,以計算中心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算力基礎設施發展迅猛,數據中心智能化升級步伐不斷提速,計算智能化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2020年10月,科技部中信所發布《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創新性提出「一中心、四平台」的指導思想:以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為主體,提供公共算力服務平台、應用創新孵化平台、產業聚合發展平台和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台。

在此契機下,過去一年多,採用昇騰AI基礎軟硬體平台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陸續建設,旨在讓AI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成為城市公共基礎資源。已上線投運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全部實現上線即飽和運營。

隨著各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陸續建成,搭建一張人工智慧算力網絡也成為必然。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2021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鵬城實驗室,聯合發布《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從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走向人工智慧算力網絡》。通過算力網絡將各地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連接成網,以「一網絡」實現算力匯聚、數據匯聚、生態匯聚。

「像建設電網一樣建設國家算力網,像運營網際網路一樣運營算力網,讓用戶像用電一樣使用算力服務。」今年5月底,鵬城實驗室的「中國算力網(China Computing NET,C²NET)」計劃首次公開。

到了6月,全球首創的中國算力網—智算網絡一期正式上線。智算網絡就是把當前各地獨立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通過連成一張網,實現最大化數據流通共享,再基於各個地方共享的算力資源,提供更高效的算力開發方案。

按照規劃,未來各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超算中心、「東數西算」樞紐節點等,都可以併入中國算力網,形成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統一算力大市場。

隨著濟南、青島、武漢三大節點近日正式接入中國算力網,全國算力一張網的整體布局正在加快發展,邁入新階段。

中國算力網新增濟南、青島、武漢三大節點

從科研創新到產業落地,大模型使能作用日益凸顯

「應用驅動,大模型使能」。

在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的進程中,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只是第一步,還需要進一步通過應用落地,驅動與創造產業價值。而這其中,大模型的使能角色尤為關鍵。

在當前的人工智慧領域,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強、模型效果更優等特徵助力其成為AI開發新範式,也是現階段AI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算力網絡匯聚了大算力和大數據,對大模型訓練來說是天然有利的條件,也為孵化新應用帶來了新機遇。

目前,大力投入大模型研發和落地的廠商以大型雲服務商為主。

例如,百度智能雲「文心大模型」,包括了NLP大模型、CV大模型以及跨模態大模型,其特色在於注重跨模態技術研發,融入海量知識進行知識增強,應用場景廣泛且落地實踐豐富。

在大模型領域,華為強調強泛化能力、模型精度的提升以及研發成本的降低。為了更好使能大模型發展,華為推出從規劃、開發到產業化的大模型全流程使能體系。該體系包括:建立大模型沙盤,規劃並牽引產業界真正需要的大模型;推出大模型開發使能平台,讓開發者能夠快速完成大模型開發;在大模型訓練出來後,攜手業界夥伴共建大模型產業聯盟,讓更多夥伴基於大模型進行場景化方案聯創,實現產業化推廣。

過去一年,產業界基於昇騰AI先後推出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大模型,如華為雲盤古系列大模型,NLP領域的鵬程.盤古、生物製藥領域的鵬程.神農和多模態領域紫東.太初等大模型。

對於大模型來說,最關鍵的無疑還是產業化落地。去年底,基於全球首個智能遙感框架武漢.Luojia和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華為攜手夥伴成立了智能遙感開源生態聯盟和多模態人工智慧產業聯盟,陸續孵化了多個行業解決方案。

更重要的是,在大模型產業化落地過程中,產生的更豐富的數據和參數和應用場景,可以反哺大模型基礎能力,讓大模型更智能、場景適用性更好,進而對行業應用提供更大的支持,形成大模型創新到應用再到持續創新的產業正循環。

萬物根生,創新是持續突破之本

從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到算力網絡,再到最終的應用落地,無疑都離不開底層技術的支撐。

有研究表明,技術發展有著與生命演化類似的特徵。在地球適宜的環境下,生命進化是一個多樣分化過程,每種生物在「生命之樹」上繁盛演變。

技術也是如此,每一個產業領域,都對應著一個或多個「技術樹」。整個人類社會就是建築於巨大的、持續擴展的「技術森林」之中。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員工的要求。他曾形象地說道:「根不強是不行的,根扎不深,樹是不穩的,萬一刮颱風呢?」凸顯出他對根技術的看重。

所謂根技術,是那些能夠衍生出並支撐著一個或多個技術簇的技術。根技術是技術樹之根,持續為整個技術樹提供著滋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技術樹的榮枯。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人們,如果不能擁有足夠數量的根技術和根乾產業,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必然會遭遇「天花板」,被人「卡脖子」「卡腦子」。

華為持續聚焦計算根技術創新,已推出鯤鵬、昇騰、歐拉作業系統、openGauss資料庫、昇思MindSpore AI框架等一系列軟硬體,並打造面向通用計算的鯤鵬計算產業和面向AI計算的昇騰計算產業,為算力網絡構建了堅實根基。

目前,鯤鵬、昇騰計算產業已經有超過4700傢伙伴,推出超過12000個行業解決方案,在行業核心場景規模應用。在通用計算領域,鯤鵬行業技術生態滿足度持續提升,今年預計將達到65%,主流場景都已經支持,軟體生態兼容性的瓶頸已經消除。在人工智慧領域,昇騰的行業典型應用場景適配率超過50%,已經成為大模型開發的首選平台。

在作業系統領域,歐拉開源作業系統項目已經於去年底正式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歐拉正在成為多樣性計算首選的開源作業系統。截至今年6月,整個歐拉系的裝機量累計超過170萬套,新增市場份額達到19%,預計今年底將達到25%,明年將成為中國新增市場份額第一。

在資料庫領域,已有130多家企業和機構加入openGauss開源社區,3500多名開發者參與社區貢獻,openGauss社區版本下載量達到80多萬次,已經在金融、政府、電信、能源、製造、交通等行業核心業務中規模商用。

2020年3月,昇思MindSpore AI框架開源,並逐漸發展為國內最活躍的AI開源社區。目前已經吸引5500多名社區貢獻者,版本下載量超過200萬。

算力時代,生態協同,產業共建是關鍵

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以及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內生動力推動下,新計算時代正悄然來臨。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截至2021年底,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已超過1.5萬億元,關聯產業規模超過8萬億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算力發展,生態協同、產業共建無疑是關鍵。

面向數萬家合作夥伴,華為先後推出鯤鵬展翅夥伴計劃、昇騰萬里夥伴計劃、歐拉揚帆夥伴計劃,通過整合華為的技術、品牌資源,為合作夥伴共享商機和利益,助力合作夥伴與華為聯合打造解決方案,促進商業成功。

在技術開發方面,已經有鯤鵬、昇騰基礎軟硬體平台等由中國企業主導的算力基礎設施底座,也不乏昇思MindSpore、百度飛槳(PaddlePaddle)、清華計圖(Jittor)等AI深度學習框架,而最緊缺的恰恰是AI開發者生態。

面向開發者,華為通過鯤鵬、昇騰「眾智計劃」、應用創新大賽、開發者創享日等系列活動,為開發者提供交流、實踐、創新的平台,與開發者共創計算產業的未來,共享非凡成長。

今年的鯤鵬、昇騰眾智計劃將新增3.6億元激勵基金,發布4000多個相關課題,匯聚開發者智慧,引領產業創新。

人工智慧和算力網絡的發展,離不開開發者隊伍的壯大,更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就像國家多項政策中所提到的,要做到科技自主,人才是重中之重。

人社部2020年4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美AI人才數量差距懸殊,我國AI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國內供求比例為1:10,供需比例嚴重失衡。如果不加強人才培養,採取「規模化生產」的人才模式,到2025年人才缺口將會突破1000萬。

加強計算產業人才培養,補齊人才短板,顯然已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

昇騰支持BPAA第二屆應用算法實踐典範大賽

面向高校人才,華為持續強化教育部-華為共同發起的「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項目,助力高校開展教學改革,從建設新課程、落實新實踐以及探索教學新模式等方面,培養計算產業的創新人才。

未來三年,華為還計劃發展萬家合作夥伴,600萬開發者,300萬高校人才,與生態夥伴和開發者共同努力,推進鯤鵬、昇騰計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