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堂自然課: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

沐渃兮 發佈 2022-08-10T09:01:20.566960+00:00

你能相信嗎?令人討厭的蒼蠅是包括蘭花和延齡草在內的所有植物的主要傳粉者,蒼蠅能吃掉很多蚜蟲和飛蛾幼蟲,說蒼蠅肩負著全世界農作物豐收的重任也不為過。再看蚊子,它養育了魚、蜥蜴、鳥、蠑螈等萬千生物。同時,煩人的蚊蚋的親戚是可可樹的主要傳粉者,消滅一隻蚊子,可能意味著:啪!

你能相信嗎?令人討厭的蒼蠅是包括蘭花和延齡草在內的所有植物的主要傳粉者,蒼蠅能吃掉很多蚜蟲和飛蛾幼蟲,說蒼蠅肩負著全世界農作物豐收的重任也不為過。

再看蚊子,它養育了魚、蜥蜴、鳥、蠑螈等萬千生物。

同時,煩人的蚊蚋的親戚是可可樹的主要傳粉者,消滅一隻蚊子,可能意味著:啪!又少了一塊巧克力。

是的,的確沒錯,討厭的蒼蠅和蚊子,在大自然中卻扮演了可愛的傳粉者的角色。


有道是蜂鳥好,八哥壞;金花鼠惹人愛,大老鼠討人嫌。


實際上,當你仔細觀察大自然的傑作時,你會發現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上述文字來源於一本叫做《八堂自然課》裡的生動描述。

本書的作者叫蓋瑞·佛格森,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博物學家。


本書譯者高環宇先生說:作者蓋瑞·佛格森沒有介紹自己,我想他應該是一名自然學家(naturalist),這個英文單詞的詞根意思是「自然的、本能的」,而從中文的角度而言,它是「大自然的專家」,但是詞典幾乎無一例外地將其翻譯為「博物學家」。


《八堂自然課》是一本跨學科的自然哲學書,堪稱一部現代版的《瓦爾登湖》。


作者涉獵廣泛,引用生物學、醫學、化學、量子物理學、心理學和哲學的新近研究成果,教授我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八堂精品課。


這些課有關相互依存、生物多樣性、性別平等、動物如何讓我們更聰明、年長的植物如何使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等內容,讀後令人刻骨銘心,足以改變人生。

八堂自然課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接納未知

調動知覺去感受世界及其奇妙之處。對大自然的寧靜沉思是維持身心平和的靈丹妙藥。


第二課,相互依存

沒有生命可以擺脫巨大的、充滿活力的關係網。大自然是我們的靠山。


第三課,生物多樣性。

生物的種類越龐大,生命力就越強大。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種類越豐富,整個大自然的生命體系就越健康,越堅韌。


第四課,性別平等

雌性不但沒有依靠雄性,反而和雄性一起,為物種的生存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平衡。只有性別平等,我們才能過上健康和充滿活力的生活。


第五課,尊重動物

動物兄弟使我們更快樂、更聰明。尊重動物意味著除了對家人、朋友、鄰居和祖國的愛,我們還應該培養對所有生命的熱愛。


第六課,效率至上

陽光支撐起地球是因為生命能夠獲得的能量有限,那些最有效率的物種就是活得最長、活得最好的生物。

第七課,浴火重生

災難和毀滅之後,新生命總是更強壯,很活躍。


第八課,長者的價值

長者的經驗與年輕一代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協調是物種強大的保證。這些代代相傳的基本常識能保持團隊的穩定,有利於整個物種健康持續地發展。


蓋瑞·佛格森的《八堂自然課》,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行雲流水般的文筆。


翻開這本書的前言,第一段文字就極其吸引人,作者寫道:「很久很久以前,拂面的樹枝是溫柔的,滴水的聲音是暖心的,鳥鳴如鈴,蛙叫似語…」


「野玫瑰和無花果沾著露水,我們看到了;溫柔的春雨淋在身上,我們感覺到了;我們迎接柔嫩的新枝,仿佛是我們的呼吸吹綠了大地。」

短短几行優美的文字,讀者一下子就被帶入奇妙的大自然之中。


作者在第一堂課「接納未知」中強調,人類要去體會大自然,調動和發揮自身的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和視覺等感官功能,去體會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受。


例如,作者在落基山脈的荒野自由自在地閒逛時,他閉上眼睛,傾聽風聲,這裡有一段非常美妙的描寫:


「美國黑松悶聲低吟;道格拉斯冷杉長吁短嘆,發出波濤般的聲音;山楊樹的葉子像溪流一樣嘩啦啦地響;斑點榿木的聲音截然不同,像從天而降的驟雨;低地的灌木發出生硬的嗖嗖聲,麥草發出滿足的沙沙聲。在凍土的邊緣、接近世界頂點的地方,我聽到了亞高山冷杉的演奏:迎風的枝條被狂風扯斷的聲音和背風處的枝條扭曲纏繞的聲音。」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驚嘆作者是一位出色的風的鑑賞家吧。

作者用觸覺,感受溪水邊貼著皮膚的空氣冰涼濕潤;落在眼皮上的陽光暖洋洋的;指尖划過老橡樹開裂的樹皮,撫摸山楊樹和紙皮樺像塗了一層粉末的光滑樹幹;光著腳踩在涼爽露水浸潤的青草上。


作者用嗅覺,感受大自然不勝枚舉的氣味:美國黃松的樹皮散發著香草的味道;夜來香和山梅花的芳香持續不散;松針帶著胡椒味兒;鼠尾草的氣味刺鼻;大雨過後的草場的氣味沁人心脾;玫瑰、草木犀和蒲公英的葉子各有獨特芳香。閉上眼睛,各種氣息撲面而來。


大自然有太多值得去聽、去聞、去觸摸的東西,不僅僅只會用眼睛看。


經常閉上眼睛去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甚至嘗一嘗,可以減少視覺依賴,因為嗅覺、觸覺和聽覺比視覺所受到的約束力小。

當我們閉著眼睛,鼻子靠近一朵玫瑰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到這是一個聞花的人和一朵被聞的花,而是欣喜地沉浸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之中。


一朵蒲公英的小絨毛從手中隨風飄遠,人們是否放棄琢磨自己,轉而思考生命,高瞻遠矚地感知世界。


作者漫步在荒野中觀察自然的時候,開始迷戀中國古代的陰陽學:兩個蝌蚪形的圖案首尾相擁,一黑一白,一陽一陰,被一個象徵著生命的圓圈圍繞。

陰陽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一對。他們合在一起的收益遠大於一加一的效果。在黑色圖形中有一個白點,在白色圖形中有一個黑點,這兩個點表達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實。


在第二堂自然課中,作者著重說明大自然一個最重要的基本特徵,即沒有生命可以擺脫巨大的、充滿活力的關係網。

作者在小學和中學就學會了早期科學觀察世界的方法,只要走進森林,就會想到「生態」,並對大自然生出一種細膩的、無法擺脫的情結。


森林在作者眼裡是絢麗多姿的,他認為,森林是人類從大自然獲取經驗的特殊通道。


例如,在聖約瑟夫河岸邊的橡樹林裡,人們利用風媒激素在樹木之間散布害蟲的信息,以此幫助大樹的莖葉建立聯合防禦體系。

那些正在被毛毛蟲咯吱咯吱啃的大樹,就向附近的黃蜂釋放信息素,黃蜂在接到信息後,飛過來產卵,這些蟲卵成蟲後,就會吃光禍害大樹的毛毛蟲,大樹因此得救。

受到同樣騷擾的蘋果樹則快刀斬亂麻,直接釋放化學物質,引來以蟲子為食的鳥。

這種利用化學語言展開的環保式對話,所蘊含的數百條信息,人類才剛剛開始解讀。


植物離不開土壤,土壤中存在一種叫做「真菌」的東西。

森林中盤根錯節的根被這種特殊的生命體——菌根真菌連接在一起。從幾百萬年前,真菌就和森林相互依存。

真菌的出現比樹木還要早一億年。

真菌長在大樹的下面,把蛛絲一樣細的管狀卷鬚插進樹根,吸取樹木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糖分。與此同時,樹木通過真菌網絡來獲取無法用其他方法獲得的氮和磷等基本營養物質。


真菌一旦在根系鋪開網絡,就會啟動防禦反應。這相當於激發大樹的免疫系統,類似於我們打流感疫苗,以增強抵抗力。


除此之外,樹木通過地下真菌網絡彼此交流,相互幫襯。

比如森林背陰處的幾株幼苗,無法獲得足夠光照,缺乏碳元素,不能長高長大,正在掙扎求生。好在真菌傳遞信息,強壯一些的大樹意識到這個問題,它們一點一點利用真菌網絡把自身多餘的碳和其他營養物質傳遞給幼苗。


林子裡有樹木患了枯萎病,這棵樹通過真菌網絡給整個森林傳遞化學信息,提醒其它樹木採取防禦措施,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整片樹林的患病率。


作者還發現,真菌的一個副業是製造廣泛的抗病毒化合物。

作者在緬因州西南部靠近國王和巴特利特湖的地方,偶然看見一顆高大的楊葉樺的樹幹有擦傷,傷口流出的樹脂為多孔菌蘑菇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


同時,蜜蜂也發現了大樹的傷口,趴在上面享用樹汁里的糖分,順便也吃下了蘑菇里的抗病毒化合物,蜜蜂在返回蜂巢後,可以避免蟎蟲的侵擾。


作者還講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他說,我們走在林間小路上,腳邊的樹木和一些小型植物時刻在散發著一種叫做「芬多精」的抗菌化合物。


我們肉眼看不見它,但是它潛伏在你吸入的每一口空氣里。到達肺部後,它會跟隨特定的神經細胞進入動脈,降低你的心率和血壓。

另一部分被淋巴徵用,可迅速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還有一些被送進下丘腦,支持重要器官的高效運轉。


伊利諾伊大學的生物學家弗郎西斯·郭博士說:人類周圍的綠色越少,其患病和死亡的風險就越高。


總之,《八堂自然課》就像一隻無形的手,牽著我們走進大自然。書里不但有自然界的生靈,還有希臘神話,歐洲傳說,北美原住民的生存之道和中國道家的養生之法。

這是一部只有博物學家才能寫就的精彩之作,它將以科學的理性與人文的真誠,撼動你的心靈。


喜歡的讀者朋友,可以仔細閱讀這本書,這裡有大自然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


大自然的美麗,是永遠也講不完的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必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