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容!中國最大的「跨市」地鐵群來了

國民經略 發佈 2022-08-10T13:49:58.513758+00:00

日前,《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發布,到2035年,廣州將構建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

文|凱風

中國城市的地理邊界正在消失。

01

「跨省市」地鐵大擴容


地鐵,正在將不同城市串聯在一起。

日前,《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發布,到2035年,廣州將構建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


廣州的地鐵網絡,並不局限於市內,而是向都市圈內外擴張。

根據規劃,未來廣佛銜接通道將達18條,穗莞銜接通道6條,廣州至深圳、清遠、中山、惠州等地區銜接通道各1條。

這意味著,廣佛之間通過地鐵幾乎連成一體,廣佛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同城化地區。而廣州與東莞、深圳、清遠、中山、惠州也都將有城市軌道交通連接。

無獨有偶,深圳正在謀局將地鐵線路向都市圈內的東莞、惠州延伸。

近日,據深圳媒體透露,未來深圳與東莞、惠州之間將形成跨市軌道共17條。其中,深莞之間13條、深惠之間4條。


目前,深圳6號線支線東延、深圳11號線北延、深圳22號線北延、深圳10號線東延及深圳14號線東延等5條正在研究列入五期建設計劃。

這標誌著,呼喚已久的深莞、深惠跨省地鐵,即將從概念走向現實,深圳人口和產業有望持續向兩地轉移。

屆時,在大灣區,各大城市之間不僅將有高鐵、動車、城軌連通,還有更具同城化意義的地鐵網絡貫通,大灣區將在交通意義上成為一個城市。

此外,上海、北京的跨省地鐵也在有序推進之中。

早在2013年,全國首條跨省地鐵上海11號線全線貫通,自此上海到江蘇崑山有了直達通道。未來,上海到江蘇太倉、浙江嘉興,或將有市域快軌連通。

而呼喚了十多年之久,北京地鐵終於開始向河北延伸。目前,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北京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標誌著北三縣將首次接入首都地鐵網。

此外,還有一眾二線城市開始布局都市圈內的地鐵網絡大擴張。

去年底,武漢地鐵11號線三期葛店段開通運營,鄂州由此跨入「地鐵時代」,成為繼武漢市之後、全省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目前,南京S6號線寧句城際開通運營,寧馬城際、寧揚城際、寧滁城際全面開工,未來南京到鎮江、揚州及安徽馬鞍山、滁州都將有軌道交通連接。

……

02

誰是地鐵第一城?


地鐵,為什麼這麼重要?

這是2022年上半年我國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排行


在官方文件里,地鐵被納入城市軌道交通的範疇。

城市軌道交通是廣義的地鐵,包括地鐵、輕軌、市域快軌、有軌電車、磁懸浮、APM等。

根據《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分析,與高鐵著眼於跨省交通、城際鐵路著眼於跨市交通不同,城市軌道交通多著眼於城市內部及都市圈之間。

在城市軌道交通中,地鐵多在地下運行,造價最高、審批最嚴、建設門檻也最高,但覆蓋站點更多、間隔時間最短、承載的客流量更高,拉動效應更強,價值最高。

市域快軌,更多連通中心城區與郊區、都市圈內,可以理解為長距離的地鐵,但站點較少、間隔時間更長。

有軌電車則鋪設在道路上,擁有獨立路權,審批相對較松,因此成為新城區以及二三線城市無法建設地鐵的替代選擇。

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基本都以地鐵為主,不過南京超過一半、青島近6成都是市域快軌。


03

地鐵,為什麼這麼重要?


地鐵一響,黃金萬兩。

地鐵以大客流、多站點、高頻次、準時性著稱,不僅能縮短通達時間,更能縮小不同區域之間的心理距離。

只要有地鐵連通,與主城區數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就不再是孤懸一地的遠郊區,而以北三縣為代表的省域邊界,也不再是被「嫌棄」的尷尬存在。

這些地方即使不能與強中心城市合併,但通過地鐵,也能完成都市圈意義上的一體化。

值得一提的是,地鐵具有強大的經濟效應。

從短期來看,地鐵建設是拉動經濟的利器,其帶動的固定資產投資,往往能成為穩增長的支撐。

在中長期,地鐵連線成網,則能帶動城市人口、商業、資源在區域間的重配,帶動地鐵周邊土地價值倍數級的提升。

置於都市圈的層面,跨城地鐵的存在,有助於打破不同城市之間的地理邊界。

中心城市可藉此進行軟性擴容。

即使不能通過行政手段合併周邊地市,但能通過交通、經濟、產業的影響力,也足以將周邊城市「變相」納入自己的旗下。

更關鍵的是,中心城市的軟性擴容,還會帶動核心城市的人口及產業疏解,助力都市圈的共同發展。

目前,在珠三角、長三角及首都都市圈,跨城通勤已成潮流。

數據顯示,珠三角平均每天至少有121萬人在跨城通勤。其中,藉助於三條跨市地鐵開通,廣佛兩市間平均的出行量達到 174 萬人次,位居全國前列。


隨著跨城地鐵網絡逐步成形,這一數字還會翻倍式增長,對於嗷嗷待哺的三四線樓市,可謂一劑強心針。


04

不是所有城市都有資格建地鐵


跨城地鐵的擴容,讓三四線城市得以藉助都市圈,完成了地鐵的「曲線救國」。

要知道,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資格建設地鐵。

根據2018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地鐵、輕軌建設門檻全面提高。

地鐵要求GDP3000億元以上、市區人口300萬以上、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00億以上;

輕軌要求GDP1500億以上、市區人口150萬以上、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0億以上。

前些年,包頭等城市地鐵項目被叫停,原因就是GDP和財政收入不達標;惠州一直謀求與深圳地鐵連通,但過去受制於市區人口規模而多次擱淺。

日前,基於防範地方債務的考慮,國家進一步收緊了地鐵建設的門檻。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台文件表示,嚴禁以新建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名義違規變相建設地鐵、輕軌。

今年初,據《中國經營報》報導,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細化城軌審批條件,不受理不具備條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級市的首輪建設規劃;同時規定開通運營三年後客流不達標的,不能上報新一輪建設規劃。

這意味著,即使GDP、人口、財政收入等硬性指標達標,客流量不足的也無法建設地鐵。

這就凸顯了都市圈下「跨城地鐵」的重要性,相當於給經濟體量不足的三四線城市開了一個後門。

都市圈最顯著的標誌就是「1小時交通圈」,這自然離不開地鐵、輕軌、市域快軌、城際鐵路的互聯互通。

在交通一體化的大趨勢下,位於大都市圈內的三四線城市即使不符合要求,也同樣有望貫通地鐵。

這正是大都市圈時代三四線城市的重要機遇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