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觸發最高級別警報 它會成為下一場大流行嗎?高福、張文宏等專家這樣說

新民網 發佈 2022-08-10T21:04:36.464891+00:00

「猴痘較長時間以來是一種被忽視的傳染病,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出現後的幾十年來,猴痘疫情很少出現在非洲大陸之外的地區。

圖說: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來源/東方IC

「猴痘較長時間以來是一種被忽視的傳染病,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出現後的幾十年來,猴痘疫情很少出現在非洲大陸之外的地區。然而,今年5月以來,一種屬於西非分支的毒株在許多國家大規模傳播。」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尼古拉斯·貝爾泰嚴肅表示。

今天(7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發起,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委員會、上海市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傳染病聯盟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了「猴痘病毒研究及防控應對論壇」。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從猴痘病毒基礎研究、猴痘疫情流行病學及傳播、臨床診斷和防治等多個視角介紹了科學研究和防控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圖說:猴痘病毒研究及防控應對論壇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供圖

公共衛生新威脅

猴痘病毒與人類歷史上曾肆虐數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親」,同屬於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1958年,科學家在一組用於研究的猴子體內首次發現這種病毒,當時這些猴子出現「痘狀」傳染病,猴痘病毒因此得名。

當前,猴痘疫情已成為人類公共衛生健康事業面臨的新威脅與挑戰。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的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世衛組織的最高級別警告,目前僅有新冠與脊髓灰質炎同處於這一警報下。8月4日,美國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以加強對猴痘疫情的應對。

截至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尚未發現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多位參與研討的專家認為,這和新冠疫情防控中「外防輸入」密不可分。不過,面對這種在全球快速傳播的傳染病毒,及時啟動針對性研究以及防控相關準備已迫在眉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梳理了進入新千年後,人類面臨的7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爆發的脊髓灰質炎、同年夏季在西非出現的伊波拉、兩年後的寨卡病毒、再度席捲而來的伊波拉、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有就是此次猴痘疫情。

「包括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不定期出現未知的新發突發傳染病不斷威脅人類健康,對全球公共衛生產生重大威脅。」高福指出,「應對衛生應急事件的三步驟是科學要求真,公眾理解、參與、依從,以及行政決策要務實。」

熟悉的「陌生」對手

自1970年剛果(金)發現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以來,猴痘主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流行。迄今全球報告的多數病例分布在剛果(金)、剛果(布)、中非共和國、奈及利亞、喀麥隆等非洲國家。

然而,今年5月以來,非洲以外報告猴痘病例的國家和感染病例數不斷增多,目前共有83個國家報告了逾2萬例確診病例。8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關於全球猴痘疫情趨勢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全球前一周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增加了18.7%,其中歐洲和美洲報告了過去一個月的大部分新增病例。

在高福看來,猴痘和新冠病毒不一樣,它曾經和人類已經交過手,但人類對猴痘的研究還「差口氣」。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梁小珍介紹,迄今為止能夠感染人的痘病毒已有不少,除了天花病毒的宿主範圍僅限於人之外,猴痘病毒等痘病毒宿主範圍還包括了動物——這就造成了猴痘病毒較難根除。

「猴痘病毒和皰疹病毒有些類似,約有197KB(某段DNA分子中含有一千個鹼基對),編碼的蛋白也非常多,約有190個。」梁小珍說,猴痘病毒基因序列兩端區域主要是特異性基因,用以調節宿主範圍或病理;序列中間區域是保守區域,與其他痘病毒有90%的序列同源性,這部分基因參與了病毒的轉錄、複製和組裝。

尼古拉斯·貝爾泰研究員透露,通過猴痘病毒基因組的測序分析和比較,當前出現了兩個主要進化分支:剛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兩個分支序列上存在一定差異;感染之後引起的病徵和病死率也不同。此外,兩種進化分支引起宿主細胞的反應也不相同,主要體現在細胞增殖和細胞生存、死亡的調節上。「剛果盆地分支具有更強的傳染力,臨床上症狀也更嚴重,同時致死率更高。」貝爾泰指出,「現在在歐美流行的猴痘病毒,則更接近於西非進化分支。」

梁小珍介紹,當前針對猴痘開展的基礎科研主要是動物模型的構建,而對於猴痘病毒如何去調節病毒顆粒最外層包膜的形成和釋放,病毒在細胞中的轉錄機制等方面,研究並不充分。她呼籲,應當在猴痘病毒感染的分子機制和宿主免疫反應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科研資源和研究力量,以促進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普通人群R0小於1

「迄今為止唯一被人類消滅的病毒是天花。促進根除,這幾點很關鍵。」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表示,「首先,人類是唯一已知的病毒宿主;其次,極少或不存在無症狀攜帶者的狀態;再有可以使用有效的疫苗;以及接種疫苗可預防或改善疾病的預後。」對比而言,新冠病毒現在造成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這也是防控的難點所在。

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的最新研究稱,報告的病例主要發生在與其他男性發生性接觸的男性中,出現了生殖器和/或肛周病變、直腸炎等症狀。但值得警惕的是,前驅症狀不一定會出現——這就意味著猴痘也存在無症狀階段。

儘管當前病例出現了不同特徵,但張文宏指出,猴痘仍具有特徵性,即堅硬的丘疹樣病變,而無論患者出現皮疹抑或是發燒、淋巴結病等前驅症狀,都意味著具有了傳染性;直到患者病灶結痂、結痂脫落並形成新的皮膚層,傳染性才會消失。

從全球來看,已報導的病例中包括了一些女性患者,也有數例兒童患者,這就提示非性行為的密切接觸還是會造成猴痘的傳播。張文宏分析,直接或間接接觸體液或病變組織;接觸污染物;長時間面對面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共用毛巾、寢具,與猴痘患者皮膚接觸等高中等風險暴露都可能成為傳播途徑。

「但猴痘病毒並不像新冠病毒一樣,可以通過呼吸道輕易傳播。這也就表明,猴痘病毒在普通人群中的R0(基本傳染數)將會小於1。」張文宏補充說。

研究表明,接種天花疫苗預防猴痘有效率接近85%。痘病毒有別於冠狀病毒,變異有限,因此天花疫苗的接種對於猴痘是有效的。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指南指出,猴痘嚴重病例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當前,尚無批准用於猴痘病毒感染的特定治療方法。」張文宏說,「臨床上主要採取對症處理,包括併發症處理和心理輔導。」

與會多位專家透露,我國大陸尚沒有確診病例報告,但有關部門已意識到了此次猴痘暴發和以往零星爆發不同,存在輸入性病例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隨著全球病例數的增加而增加,需要提高警惕。

那麼,普通人群是否需要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猴痘呢?在張文宏看來,自1980年世衛組織宣布根除天花到現在已有40餘年時間,即使打過天花疫苗,保護效率已經下降,喚醒免疫記憶也需要時間。「事實上,已知的猴痘高危人群非常局限,症狀也相對較輕。因此,要做好重點人群的預防、醫學教育和科普,同時要把牢疾病早期的診斷和隔離關。」他說。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