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正在帥帳工作,一士兵突然衝進來提刀亂砍,為何無人去救他

秋葉侃史 發佈 2022-08-11T01:19:15.497670+00:00

眾所周知,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而他則是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雖然是一個文人,但他的一生卻功勞無數。

眾所周知,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而他則是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雖然是一個文人,但他的一生卻功勞無數。

他建立的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挽救滿清於水火之中,功成名就後他更是主動解散了湘軍,讓當朝皇帝放心,也讓自己有了長足的發展,並且安享晚年、得以善終。



在我國歷史上,曾國藩也是一個懂得官場政治、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但即使精明如此曾國藩也遭遇了一段危機的歷史。在訓練湘軍期間,有一個部下提刀沖入曾國藩的帥帳中,差點將他給殺了。

可是,在那樣的局面下 卻無一個人前去相救,這是為何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奉命組建湘軍

清朝末年、天下大亂,民間起義事情更是層出不窮,咸豐年間廣西的太平天國運動熱火朝天,滿清的統治受到了極大的震動。為此,咸豐帝不得不召見大臣尋找解決辦法。

當時,曾國藩上書道:「今日急務,首在用人......」希望咸豐皇帝能夠正視自己用人的弊端,可咸豐皇帝只是給了口頭承諾,並沒有實際行動。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南方的半壁江山,咸豐皇帝不得不從全國調集八旗軍、綠營官兵來抵禦,奈何這兩支部隊早已經不堪一擊,失敗也是必然的結果。

湘軍建立之前,清朝大致有兩個軍種,其一就是滿清八旗兵,這一個兵種全都是滿人組成的,其二就是綠營官兵,而這一個兵種則是由漢人組成的。

不管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都直接屬於朝廷的兵部管轄,但在地位上綠營兵受到八旗兵的監視和控制,前期主要是清王朝的輔助兵力,後期才慢慢成為了主力軍隊,尤其是雍正、乾隆時期。

巔峰時期的綠營兵人數高達60萬,可惜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綠營兵的戰鬥力急劇下降,早就被淘汰的八旗兵更是如此,不是太平軍的對手也在情理之中。

簡單來說,讓綠營兵、八旗兵負責民間的公共安全還可以,但若是上陣打仗則不行,可以說這兩大兵種名存實亡。為了抗衡太平軍,咸豐皇帝頒布政令,鼓勵民間發展「團練」以抵禦太平軍。

大約在公元1853年,也就是咸豐三年期間,曾國藩藉助這一個大勢,在家鄉依靠親戚、朋友的關係組織了上千人,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最初的名字為「湘勇」。

咸豐皇帝得知此事不僅沒有阻撓,反而還大力支持,並允許曾國藩自行購買槍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訓練湘軍之外,咸豐帝還讓曾國藩訓練綠營兵。

曾國藩與綠營兵的矛盾

曾國藩練兵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就是士兵的作戰能力,其二就是士兵的思想教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樣的訓練與教育下,湘軍的組建非常成功,綜合實力也很強大,可綠營士兵就不同了。



嚴格來說,湘軍只能算是「鄉勇」,而綠營兵才是正規軍,後者的地位要高於前者。可是,綠營兵因多年來管理的混亂,導致他們紀律性不高,軍心也比較的散漫。

曾國藩本想像湘軍一樣訓練、教導他們,可這些大頭兵根本就看不上曾國藩(那時他還沒成名),頻頻不服從他的調令,一個名叫清德的將領便是如此。

清德是綠營兵中的副將,與太平軍作戰的過程中比誰都膽小,戰場上隨時都準備逃跑。不過,內戰方面他可是一個好手,連曾國藩都不害怕。

每次訓練的時候,清德都會給曾國藩製造點麻煩,不是自己親自上陣,就是挑唆別人。對此,曾國藩只能上報朝廷讓咸豐皇帝來處理,咸豐則狠狠地處罰了清德等人。



自此之後,綠營兵也慢慢地學乖了,不得不聽曾國藩的命令,但是在這樣的「乖巧」下卻隱藏著更大的矛盾。如上述所言,綠營兵有正式編制,而湘軍在當時只是「泥腿子」,前者自然看不上後者。

在一起訓練的時候,雙方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有一天他們便因為「身份」這個問題爭執了起來,綠營兵一怒之下甚至還出手打了湘軍。

曾國藩得知事情後立刻趕了過去,他還命令綠營的首領鮑起豹將鬧事的人給抓起來,內訌才得以停止,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沒曾想卻只是開始。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不知道是誰在散播謠言,說曾國藩要嚴懲綠營士兵為湘軍撐腰,這引起了綠營士兵的不滿。與此同時,一些被釋放的綠營兵回到營帳里後,不斷說著曾國藩的壞話,使得士兵對曾國藩更加不滿。



隨著事情的不斷發酵,綠營兵的情緒也被調動了起來,他們聯合起來去去找曾國藩要一個說法,並且要求將他們綠營被關押的士兵給放了。

起初,曾國藩並沒有把這件事情當回事,僅僅認為綠營士兵發泄完心中的不滿情緒就會走。更何況,他身為軍隊的總指揮,一番處置官兵並沒有什麼錯。

綠營士兵本來就對曾國藩不滿,看著他那滿不在乎的神情更加憤怒了,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人提著刀就闖入了曾國藩的大帳,朝他本人砍去,不殺了他誓不罷休。

周圍的綠營兵把這一幕看在眼裡,雖然也知道謀害上級是死罪,但他們也沒有前去阻止、幫忙,畢竟他們恨不得曾國藩被殺死,如此他們的利益才能夠得到保障。



幸運的是,曾國藩雖然是一介文臣,但他的武功也不弱,不斷地輾轉騰挪讓他躲過了大刀,等到了救援人員的到來。不過,在這場危機中曾國藩有幾個隨從受了傷,他自己也被嚇到了。

事後,曾國藩將此事上報給了駱秉章,此人是湖南某地的總督,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本以為駱秉章會給曾國藩出氣,最起碼會給綠營施加壓力,但前者並沒有這麼做。

駱秉章告訴曾國藩,太平軍日益猖獗,以後還要仰仗著綠營士兵呢,不能把關係鬧得那麼僵硬。最終,駱秉章釋放了相關人員,並向綠營表達了歉意,此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曾國藩看到這個處理結果只能忍氣吞聲,不久他便把5000人的湘勇分為塔、羅、王、李等十營,隨後訓練的地點也由長沙遷至湘潭,避免與長沙當地的綠營兵發生矛盾。



為何不願幫助曾國藩

如上述所言,綠營士兵不願幫助曾國藩很好理解,因為湘軍與綠營本就是兩個敵對的兵種,一方受朝廷的重視,另一方必然會被朝廷忽視,可駱秉章等地方官為何也不支持曾國藩呢?

曾國藩訓練湘軍的時候,其中一條就是「練兵」,兵要如何來訓練呢?就是以當地的土匪為訓練對象。當時,曾國藩帶著湘軍不斷南征北討,幾乎將湖南一帶的土匪清理完了。

自古以來,有一個詞語名叫「養寇自重」,意思就是只要土匪活著,一些地方官就是既得利益者。曾國藩剿滅土匪雖然是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也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但卻引起了其他官員的不滿。

其一,沒有土匪的存在,地方官私下裡的收入就會減少,清朝末年官匪勾結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二,湖南一帶的土匪常年盤踞深山中,當地衙門屢次清繳而不得,曾國藩一來就清繳完了,顯得本地官員很無能。

總的來說,曾國藩與當地官員雖然沒有仇恨,但他的行為卻損害了官員的利益,尤其是一些貪官,如此才會那麼不被同僚待見,即使被綠營官兵提刀亂砍,也無一人一官站出來為他說話。

古人曾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湘軍建成。咸豐四年,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湘軍與太平軍的戰鬥正式拉開序幕。

戰爭初期,湘軍雖然遭遇了重大的失利,曾國藩還差點憤而投水自盡。所幸戰爭後期局勢發生了變化,湘軍於公元1864年攻入了天京,太平天國覆滅。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朝廷能用得到湘軍時鼓勵他們擴充兵馬實力,但當匪患平息後就到了卸磨殺驢的時候,曾國藩也沒能逃脫這一命運。

太平天國覆滅的同一年,曾國藩官至太子太保、一等侯爵,表面上看他走向了人生的巔峰,但這背後的代價卻是湘軍裁撤25000人,從此曾國藩的實權等同於無。

此後多年,曾國藩的重點慢慢偏向於民間企業,希望通過興辦民間企業來強國,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都與之有關,配得上「晚清中興名臣」6個字。

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雖然退出了滿清權力的核心,但他的學生李鴻章卻在綻放著光芒,所創建的淮軍亦不輸湘軍,維護了清朝幾十年的統治。

對於曾國藩此人,你有什麼看法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