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農業如何應對自然災害?浙江海島「新農人」探智慧化路徑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2-08-11T10:40:13.049009+00:00

可自動升降的大棚。 林波 攝編者按: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可自動升降的大棚。 林波 攝

編者按: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舟山8月10日電(林波 張真 高佳敏)可自動升降的農業大棚,實時記錄溫度、濕度等元素的電子大屏,肥水一體化的滴灌系統……這是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新農人」劉丕傑通過十餘年時間打造的農業智慧化生產場景。

2008年,因看好農業發展,劉丕傑在定海區承包土地,開始種植蔬菜。

手機上的物聯網系統。 林波 攝

經過5年的摸索,2013年,他成立了定海朔源蔬菜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番茄、茄子、青椒等本地常見蔬菜,主打特色就是『本地牌』。」

在劉丕傑看來,近年來,隨著「菜籃子」市場的豐富,民眾購菜有了更多的選擇,「很多市民喜歡買本地蔬菜,但是本地菜量少,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購買。」

基於民眾消費選擇的新方向,劉丕傑打算創建屬於「海島人」的「菜籃子」供應基地。

劉丕傑查看蔬菜生長情況。 林波 攝

在種植過程中,劉丕傑發現因地處沿海,舟山時常遭遇颱風等自然災害,「遇到颱風、內澇等情況,農業收成就很難保住。」

「靠天吃飯」的農業如何搭建應對自然災害的渠道?這是劉丕傑在創業路上一直思索的「難題」。

智慧農業就是劉丕傑的選擇,「可將自然災害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甚至不受其影響。」

如今,在定海朔源蔬菜專業合作社,10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已經搭建起高約4米的蔬菜大棚架,工人們正忙著進行內部組裝,並進行蓋膜、通電等作業。

「與以前高約2.5米的大棚相比,這個大棚可以實現農用大型機械順利進出,節省人力,裡面還能增設遮陽網、遮陽膜等,應對特殊天氣對農作物帶來的影響。」據劉丕傑介紹,該項目是舟山市首個肩高4米的高規格薄膜智能蔬菜大棚,總投資400萬元,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預計今年10月底竣工。

據悉,該項目還被列入2022年浙江省級農業「雙強」建設項目。

「10月份,我們合作社要種番茄、黃瓜等蔬菜,有了這個智能大棚的加持,生產將更加綠色高效,效益預計也能提高40%左右。」劉丕傑表示,該大棚匯集自動噴滴灌和肥水一體化系統、物聯網等自動感知終端系統,是定海區新技術、新模式試驗推廣和標準化產業化體系的試點項目,致力於打造定海區放心菜園農機農藝融合基地示範樣板。

可自動升降的大棚。 林波 攝

近年來,定海區通過科技強農和機械強農,利用科技化和設施裝備化有效提高該區農業生產效率,全力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和全產值的提升,走出一條農業新、農村美、農民富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據定海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真真介紹,目前該區已完成了十餘項農業「雙強」項目儲備,將在2023年至2025年間擇優推進。(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