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明:建立更科學、人性化的志願填報機制勢在必行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2-08-11T11:53:51.101187+00:00

華師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磊明。編者按當前正值「雙減」一周年之際,南都教育聯盟在「灣區熱評」專欄中特設「『雙減』周年深觀察」系列評論,聯動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多位專家學者,共議「雙減」下高質量的教育方式、科學的育人理念。

華師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磊明。

編者按

當前正值「雙減」一周年之際,南都教育聯盟在「灣區熱評」專欄中特設「『雙減』周年深觀察」系列評論,聯動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多位專家學者,共議「雙減」下高質量的教育方式、科學的育人理念。

受「雙減」政策環境影響,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持續破除「唯分數」「唯升學」頑瘴痼疾是大勢所趨。總體而言,「雙減」給本屆中考帶來的變化至少有兩方面:一是中考回歸本來,普惠屬性加強,獨木橋式的選拔功能減弱,著重對正常教育教學的評定與引導;二是非戶籍生、中低收入家庭子弟有更多機會去優質公立學校上學,立德樹人大格局更公平。

本屆中考最引人關注的是:考高分人多導致高分低就現象突出。簡單講就是,不少學生中考成績和錄取結果表現出了令人難以接受的差距。因此,有些潛在問題值得各地教育管理者思考:

解決民眾不能「上好學」的後顧之憂。從「一分一操場」分分計較變成「無從拉分」,估計是本屆中考學生要面對的新事實。「拉分」是手段,本質是對無法入圍優質學校特別是名校的擔憂,甚至是對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的恐懼。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要靠大量公校和民校、普校和職校普遍提質增效,持續不斷改進等級化學校制度生態。

優化基於經驗的分數段預估上線率的志願填報機制。以廣州為例,招生錄取機制上,儘管設置了自主招生、指標到校和統招,輔之「平行志願」「錄取最低分數線」「梯度投檔控制線」「補錄」等控制策略,應試者主要還是根據中考前模擬考分數及排名。參考相關人士的建議,完成志願填報。可以說,招錄機制目前採用的抽籤形式,要求考生運氣成分比較多。這無疑不利於學校特色化發展、針對性選材。未來,改變考試嚴陣以待,填志願卻像開盲盒。還原考試作為招錄參考,建立更加科學人性化的志願填報機制,減少學生因運氣陷入不可確定和不可逆轉境地,恐怕勢在必行。比如,分數下來後,考生再報志願。

完善中考考試和成績呈現方式。「雙減」政策給命題專家提出的要求很明確,要完善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考試和分數呈現方式要體現不同科目特點。目之所見的試題簡單化,不如試題命制時減少機械記憶的比例,真正從核心素養和智識能力上下功夫度量學生的真才實學。

策劃:尹來 游曼妮

欄目主持人:孫小鵬

撰文:方征 徐文琪 鍾景迅 王迪 劉磊明

(部分資料來源:康乃馨,徐文琪,方征,小學家長作業參與:方式、行為與改進[J].現代教育論叢)

受訪者供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