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水電報」挽救了大隋?

大力侃歷史 發佈 2022-08-11T18:01:00.070080+00:00

說起電報,七八十代的人印象很深刻,去郵寄,按字算錢,比普通信件要快的多的多,你這邊發過去,千里之外的郵遞員,就能第一時間電報的內容給你送到目的地。

說起電報,七八十代的人印象很深刻,去郵寄,按字算錢,比普通信件要快的多的多,你這邊發過去,千里之外的郵遞員,就能第一時間電報的內容給你送到目的地。

這是一種使用專用的交換線路以電信號的方式發送出去的遠距離通信方式,具體說就是以信號用編碼代替文字和數字,通常使用的編碼是摩爾斯電碼,你說它能不快麼?

但是隨著,bb機、手機的逐漸普及,咱們老百姓也就再也用不著電報了,也就漸漸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除了一些個需要保密通信上或專業的航空和航海上,還零星用得到。其實說起來,電報出現的年頭不長,是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產物。

可是您知道嗎,說在我國南北朝末期北周以及隋朝初年,隋文帝楊建手下有一員猛將,喚做史萬歲,名字聽起來就牛,那時候,萬歲不專指皇帝,而是一個感嘆詞,也不光是戰場上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當時人們一高興,就會向天振臂高呼''萬歲''。

是到了宋代的時候,「萬歲」才被皇帝霸為己用;名起得好,小伙子也爭氣,天生就是個當將軍的料,長的事威武陽剛,相貌堂堂,且膂力驚人,能開十餘石約400多斤的大弓,射禽獸,莫不隨所志斃之,馳騁戰馬揮槊百餘斤,衝鋒陷陣,擋著無不被他洞穿胸口,堪稱一代「飛將」,令敵膽寒。

更重要的是,他還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武功好不要命而已,熟讀兵書,擅用權謀,智力超群,整個以能文能武的全才,因戰功赫赫,歷史上與楊素、賀若弼、韓擒虎一併推崇為隋朝四大名將。

說大隋一統天下後不久,南方發生了嚴重的叛亂,主要西晉滅亡,衣冠南渡,東晉小朝廷之所以能偏安一句,靠的就是江南大門閥,江南士族幾百年間享受著極高特權,而從北方為避禍來到南方的寒門庶族一直被打壓,但北方的隋滅陳後,統治南方的可就都是北方人改變了「南尊北卑」的政治生態,大大削奪了南方舊權貴的特權,導致他們很不服,便開始興風作浪,揭竿而起反叛大隋。鬧得最凶的便是婺州汪文進、越州的高智慧以及蘇州的沈玄儈,他們勾搭成奸,一起起兵,攻城略地,稱王稱霸,攪得江南不得安生。

我國在唐代的時候,也有一種溝通訊息的快捷方式,在電報前加一個水字,喚做「水電報」,雖說不如電波快,但隋軍平陳時,因「水陸阻絕,信使不通」,大將史萬歲急中生智,想出一個妙法,把告急信放在竹筒中,浮江而下,漂到了主帥楊素那裡,戰況很快一清二楚了。

哪知史萬歲率軍逾嶺越海,平定蔡道人、汪文進,前後七百餘戰,轉斗千餘里,攻陷溪洞不可勝數,大捷而還。

隋文帝強力鎮壓,第一時間拜史萬歲為行軍總管,前去平叛。但史萬歲,沒等大部隊跟上,親率二千輕騎先閃擊婺州,也就是今天的進金華市附近,既然是閃擊,就得出其不意,他選擇了一條不問人知的野路,欲從山林密布的東陽(金華江上游)的小道抄捷徑攻擊敵人,但史萬歲一行,選一頭扎進山林,便不見了蹤影,音信全無,誰也不知道他們去哪了,會不會迷路全軍覆沒?畢竟那時候沒導航沒GPS更沒網絡,還真不好說。

是直到大半年過去了,一年,從山上向下游流淌的小溪,忽然出現了大量密封竹筒,被農民撿到,趕緊上報給了大將軍楊素,原來,這竹筒,正是因孤軍深入,「水陸阻絕,信使不通」的史萬歲靈光一閃的,發明的一種迅速傳遞消息的方式,把告知位置、戰況如何,戰損如何,敵人城防如何扽關鍵信息在竹筒中,順江而下,這才迅速讓支援的隋軍根據定位找到了他們,及時提供了補給不說,大家才發現,這兩個多月,就靠著這兩千人馬,史將軍以率軍已經殺的敵酋措手不及,澆剿滅了不少地盤的叛軍,為隋朝一鼓作氣,最終全殲叛軍,掃清了最頑固的據點。

這種漂流瓶式傳遞信息的方法,也被讚譽為水電報,傳的也不算慢不說,還別具一格,傳遞了情報,發送了定位,剷除了叛軍,堪稱最為成功的信息交流事件。

後來,隋文帝之後,他兒子隋煬帝楊廣曾好大喜功學秦始皇去北邊逡巡,不想,裝b不成反打臉,被機動性很強的突厥圍困在雁門關。被包圍的里三層外三層,不些日子,就得彈盡糧絕,束手被俘,這樣的話,挾持皇帝直殺大興城,搞不好,城破,隋朝會提早滅亡。

隋煬帝忽然想起來,被老爹曾經冤殺的史萬歲曾使用過水電報,恰好,汾水繞城,他便趕緊讓人如法炮製,派人木頭上刻上勤王詔書的字,趕緊投入汾水順勢而下。別說,還真被隋軍截獲,隋煬帝苦撐半個月,絕望之餘,援軍終於趕來,突厥被迫撤退,隋煬帝長舒一口氣,又能吃喝玩樂了,可見水電報關鍵時刻,竟然很可能意外挽救了大隋的江山,但不知是對也不對。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讚!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