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解讀《道德經》第一章:天地之始

風評雜誌 發佈 2022-08-11T20:26:21.894917+00:00

曾仕強:我們要研究《道德經》,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可是這一來就影響了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人非常地執象,很迷那個象,看天 天象,看人 人象,看地,地象。


曾仕強:我們要研究《道德經》,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我們都很清楚,「道」並不是老子所發現的,應該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他知道一切一切都有總根源,只是當時沒有文字他沒有辦法用任何文字來說明,只好不得已一畫開天,這一畫開天那一畫,現在叫做符號,當時就叫。可是這一來就影響了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人非常地執象,很迷那個象,看天 天象,看人 人象,看地,地象。

老子呢,看到這個狀況他就感覺到如果再這樣繼續執象下去,我們遲早會被象困住,沒有辦法再繼續往前進。那對於伏羲氏來講,也是很不好的現象。因此,他就決定破「」立「」。他這個「」是要把象破掉,然後把「」立出來,但是他看到伏羲氏畫象,大家就執象,因此他也擔心,他一旦說出道來,大家就執「」了。所以一開始他就指出【道可道非常道】,是非常有警告的意思,說各位我是好心好意哈,我現在把伏羲氏當年沒有辦法講出來的我把他說出來:道。可是你們不要執迷於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實際上是用來破道的。這是我們心裡頭要很清楚的一點。當然這個道,我們現在很清楚,他是代表宇宙萬象

包括人生的一些造化都在裡面,因此這裡頭「」字非常重要。道加常字,就變常道,常道也就是恆常的道理。這裡頭有變得部分,也有不變的部分,你看這樣聽起來,它跟《易經》的道理很接近。



那老子就說啦,名可名非常名。名,就是名稱。伏羲氏當時沒有文字,老子當時文字比較成熟了,那他就是本體嘛,本來就是本體。本體也叫作形上,所以我們現在對道,究竟存不存在,道是什麼,應該比以前人少很多疑問。


天道是老子所說的東西,這句話我們說的也很清楚,孔子多半說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經里他大概都在講天道,天人合一從他們倆身上,你一定要做很合適的配合。老子是從天道出發,然後走向人道。孔子是從人道出發然後走向天道。但是最後的目標是一樣的,就是把易經最後的那個道把他宣揚出來,《道德經》他的源頭是易經,所以道德經的第一章他跟易經有什麼配合的地方呢?



旁白: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易經》,那就是一陰一陽謂道。道德經第一章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個無和有代表什麼呢?和易經中的陰陽是不是一樣的呢?


曾:《易經》他開了一個易門,叫做「陰陽」,陰陽易之門,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現在呢,道德經第一章它也開了一個道的門,什麼意思呢?有無道之門。所以第一章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個"有" 一個"無",這兩個不完全等於陰陽,否則它用陰陽就好了嘛,「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個「始」跟「母」有什麼不同?



「始」是開端,是本源,它本來是從這裡出來的;母是能夠使萬物化生的一種動力,這兩個不太一樣,一切一切的總根源叫做「無」,但是「無」裡面會產生萬物,這個要靠什麼?要靠「有」,如果沒有「有」它就產生不了東西,所以「無」跟「有」這兩個這兩個名詞,也是我們去學道德經的時候必須要好好去了解的,所以他下面就勸我們,「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ao) 」。老子的文字實在是很美,你看一個「常無」,一個「常有」。



「常無」的意思是什麼?就是我們要常常站在「無」的立場來想事情。你本於「無」的時候,你不離開「無」,而你想要觀宇宙天地怎麼變化的這種玄妙,這是有可能的。你常常本於「有」,然後你想要來看到宇宙萬物,它們看得見的部分的變化,這也可以做得到,而兩邊用的方法都一樣,叫做「觀」。



這個「觀」不簡單,觀不是用眼睛看才叫觀,觀是用精神來體驗才叫觀,我們用眼睛看其實還不如叫做「見」,看見,「觀」不一定看見。觀是要透過精神來體驗,才叫「觀」。你看觀世音菩薩她的眼睛有沒有在看你,你也不知道,可是她的觀是最高明的,你透過精神來觀比你用肉眼去觀,要明白的多。



旁白:在提出了有無的概念後,老子緊接著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在人們通常的理解中,有就是有,無就是沒有,它們是截然相反的。可是老子卻說「此兩者同」,「」「」怎麼會相同呢?



曾:「此兩者同出而異名」,這裡要一個標點符號,「此兩者同,」人後加一個標點符號,「出而異名」,你如果這樣標的話那整個意思就會完全凸顯出來。「此兩者同,」他告訴你「有」跟「無」是相同的,它只是名稱不同而已。為什麼名稱不同呢,因為它本來是在「道」裡面,出來以後給它兩個不同的名字。



「有」跟「無不是對立的,我們現在很喜歡用對立,其實世界上沒有對立的東西,它只有相對待,相對待就是彼此會互動,彼此會遷就,彼此會變化,對立就糟糕了,對立就僵在那裡了,所以我們儘量不要讓任何事情對立,不要讓它對待,彼此尊重彼此包涵,做良性的互動。



老子為什麼要在「名」之後馬上講出「無」跟「有」,他就告訴我們「無」是一個名稱,「有」也只是一個名稱,你不要太執著,你千萬不要說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這兩個是不通的這兩個是對立的,不要有這種觀念比較好。

同謂之玄」就是因為它同,所以才叫做「玄妙」,我想整個道德經的觀念,這兩個字也是很重要的,就是「玄 同」。


「玄 同」現在一般人看不懂,他認為是不同的,但是你如果站在更高的層次,看的更深入看的更廣,你會覺得那本來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呢。

玄之又玄」為什麼要用兩個「玄」,他就是說,前面那個「玄」你又要給它破掉了,否則你就會 很玄很玄,你看現在很多人一聽都說,老子玄啊,《道德經》玄啊,他就是沒有讀通《道德經》。所以「玄之又玄」後邊這個「玄」就是拿來否定前面那個「玄」,說好,你認為這個是「玄」,現在我告訴你這是不玄的。為什麼?因為它是眾妙之門

眾妙之門是什麼意思?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這個「象」是從「眾妙之門」出來的,那大家一定會想到,那這個眾妙之門就是我們平常人所講的天門了。本來就是天門,天門是似有似無,又有又無那個就是「道」。所以這樣大家就可以看出來,你向內觀可以觀到"道"體之妙,向外觀可以觀到"道"用之妙,這樣我們就把整個第一章看的很清楚。


有幾個要點:

1、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2、「常」是恆常的,不能常常變動的。

3、「名」是很不可靠的,只是名號而已,你不要太相信。

4、「無」跟「有」最要緊的一個字叫做「同」。

現在開始就是要進入說,為什麼「有」跟「無」是相同的,所以老子第二章他就把「有」破掉,為什麼先把有破掉,因為一般人痛苦的來源就是「有」,{怎麼你比我多呢,怎麼你用的東西比我貴呢,怎麼你升遷比我快呢}所有痛苦都是從有來嘛,所以人如果不把「有」破掉,那你永遠痛苦不堪。

備註:文章來源於曾仕強解讀《道德經》視頻,文字整理僅供大家共同學習,版權歸原視頻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