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很少有刺殺沙皇的,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為何還是被炸死?

浩然文史 發佈 2022-08-11T20:39:28.528027+00:00

在俄國歷史上,有一位沙皇,號稱農奴「解放者」,最終卻被農奴刺殺,他的死給俄國歷史帶來了重大影響。亞歷山大二世,全名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

在俄國歷史上,有一位沙皇,號稱農奴「解放者」,最終卻被農奴刺殺,他的死給俄國歷史帶來了重大影響。他就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一、偉大的「解放者」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全名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他於1818年4月29日生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雖然他並非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所生,但因為亞歷山大一世並無子嗣,皇宮上下都將他視作帝國的繼承人。


因此,宮廷上下為亞歷山大二世量身定製了培養計劃。蘇科夫斯基等大詩人教授他修辭與文學,他的父親、後來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是親自訓練兒子的軍事才能。在這樣的培養之下,亞歷山大二世同時具備了詩人般的浪漫情調和鐵一般的軍人做派。這些都為他日後的執政風格奠定了基礎。


1855年,陷於克里米亞戰爭泥潭之中的尼古拉一世逝世,正值壯年的亞歷山大二世在莫斯科加冕為沙皇。他即位後,首先著手解決克里米亞戰爭問題,派遣外交大臣在維也納簽訂《巴黎和約》,結束了曠日持久的戰鬥。外患暫歇,亞歷山大二世的目光就轉向了俄羅斯國內的百年積弊——農奴制。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讓俄國上下意識到了自己的落後,而在亞歷山大二世和一眾知識分子看來,偉大祖國落後的根源便是低效且不人道的農奴制。亞歷山大二世並不是第一個想動農奴制的沙皇,從保羅一世開始,歷代沙皇都知道農奴制存在巨大問題,但迫於貴族的壓力,並沒有採取什麼系統措施。到了亞歷山大二世這裡,歷史的重任已緊壓在肩,改革刻不容緩,他不得不去完成自己的祖輩都沒有完成的事情。為了向貴族們解釋,他說:「與其等待農奴制自下而上被推翻,不如自上而下取消它。」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經過數年的謀劃,最終決定出手。當年3月(俄歷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頒布《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關於脫離農奴依附關係的農民法令》,宣布廢除農奴制。在計劃里,他準備廢除農奴對主人的人身依附關係,讓他們獲得人身自由;還規定土地歸村社所有,但農民可以購買份地,政府將為農民預支貸款。亞歷山大二世還準備從解放農奴開始,一步步改革俄國的政府結構,讓俄羅斯帝國接近西歐列強。


因為這項廢除農奴制的宣言,俄國激進的知識分子紛紛熱情地歌頌沙皇的偉大,並將「解放者」的稱號加在了他的頭上。大家都想像著在亞歷山大二世的帶領下,俄國逐漸重回歐洲之巔,再現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的榮光。

二、被暴民刺殺的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本應該讓他威望無以復加,成為全俄人民愛戴的沙皇。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位「解放者」很快就淪為「壓迫者」,並被人刺殺而死。

所有的改革都會觸及到守舊派的利益,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也不例外。守舊貴族們紛紛抱怨沙皇此舉是動搖「祖宗之本」,將會給俄羅斯帶來災難。俄國沙皇的專制本就嚴重依賴貴族的扶持,貴族集團的離心,讓亞歷山大二世失去了一大臂膀。

除此之外,激進的改革派同樣不認可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因為他們認為沙皇的改革並不徹底,農民雖然擺脫了農奴身份,但背上了高額貸款,不得不繼續租種地主土地,人身依附關係並沒有得到改善,生活反倒更加淒涼。

因此,這些激進主義者偷偷組成了名為「人民的意志」的團體,密謀刺殺這位暴虐的沙皇,擁立新君。針對亞歷山大二世的刺殺行動,總共有7次之多。第一次的發起人是沒落貴族德米特里•卡拉科佐夫,他企圖開槍擊殺亞歷山大二世,最終因槍法不准而失敗。第二次則是波蘭民主主義者安東別廖佐夫斯基,依舊是因為槍法問題未能成功。第三次發生在1879年,著名的知識分子索洛維約夫開槍刺殺沙皇,又沒擊中。

三次失敗,讓弒君者們意識到,開槍射殺的成功率太低了,他們開始使用炸彈刺殺沙皇。他們在1879年、1880年先後三次在火車軌道、沙皇餐廳布置炸藥,但都被亞歷山大二世逃脫。1881年,當沙皇坐著馬車回冬宮之時,第七次刺殺開始行動。一枚炸彈拋向沙皇馬車,但只傷害到侍衛和車夫,亞歷山大二世並沒有受傷。但是,亞歷山大二世不顧侍衛勸阻,下車查看傷員。第二枚炸彈精準地落在沙皇身邊,沙皇當場被炸斷雙腿,迅速被送回冬宮。而刺殺沙皇的恐怖分子尼古拉•雷薩科夫和伊格納基被衛兵逮捕。一個小時後,亞歷山大二世傷重不治,駕崩於冬宮。


「解放者」沙皇就這樣草率地結束了他的一生。要知道,受「好沙皇」思想影響的俄國人,有著濃厚的忠君傳統,很少能做出刺殺沙皇的舉動。即使有,也大多以失敗告終。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其原因和影響都對俄國歷史非常重要。

三、被刺原因與影響

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說的舊貴族的抵制和激進派的不滿外,還和他本人的性格有關。

亞歷山大二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內心被兩種矛盾撕扯著:浪漫的文學、哲學薰陶與鐵血的軍人作風。出於積貧積弱的國情與造福子民的理想,亞歷山大二世決定廢除農奴制。但是父親尼古拉一世保守的軍事專制思想教育,同樣讓他不得不顧念舊貴族的利益。就這樣,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一直在兩者之間搖擺,他本人也成為大貴族與保皇黨、改革派與保守派相互爭取和利用的工具。一旦一方利益受損嚴重,平衡被打破,處在矛盾中心的沙皇就只能直面威脅。因此,亞歷山大二世的矛盾性格與模稜兩可的態度,為他被刺埋下了伏筆。

亞歷山大二世的駕崩讓俄國歷史的走向就此發生改變。這些刺殺者以為擁立新君後,新皇就會對農民網開一面,加大改革力度。但是,他們想錯了,即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不但沒有延續改革的進程,反而開始血腥鎮壓和高度集權的統治。他們延續了「棍棒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統治手段,打壓追求自由平等的激進知識分子,加大對農民和工人的盤剝力度,俄羅斯帝國內部矛盾越發嚴重。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慘澹的戰績引爆了導火索1917年「二月革命」,斷送了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而後來的「十月革命」更是直接讓共產主義走向全國,開闢了新的時代。從某種程度上說,亞歷山大二世的死,加速了俄羅斯帝國滅亡的進程。


文史君說

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推動了俄羅斯帝國在一潭死水中艱難前行,為俄國後來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其改革的不徹底與沙皇本人性格的不堅定,以及俄國當時過於複雜的階級鬥爭形勢,最終導致他被刺身亡。而他的死,又進一步加速了俄羅斯帝國的滅亡。不可否認的是,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群眾中的每一份子,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是不同的。重要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亞歷山大二世之死對俄國歷史的影響,便是鮮活的例子。

參考文獻

張廣翔、王目坤:《亞歷山大二世時期的書刊審查改革及其評價》,《江漢論壇》,2019年第10期;

張廣翔、李振文:《再論亞歷山大二世與俄國1861年農民改革》,《外國問題研究》,2016年第4期;

隋旭升:《「解放者」的命運——亞歷山大二世的另一面》,《俄羅斯文藝》,2004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尋珍)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