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變「老」,竟然是因為「防曬」不到位?

光明網 發佈 2022-08-11T21:53:14.036221+00:00

在貝努上,太陽每4.3小時升起一次,赤道上白天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近260華氏度,夜間的最低溫度則驟降至近零下10華氏度。貝努上快速的溫度變化產生了內部壓力,使岩石更易斷裂和破碎。近日,一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論文稱,小行星的表面再生比地球要快得多。

在貝努上,太陽每4.3小時升起一次,赤道上白天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近260華氏度,夜間的最低溫度則驟降至近零下10華氏度。貝努上快速的溫度變化產生了內部壓力,使岩石更易斷裂和破碎。

近日,一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論文稱,小行星的表面再生比地球要快得多。通過分析奧西里斯王號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拍攝到的小行星貝努上的岩石斷裂高解析度圖像,研究人員發現太陽的熱量在短短1萬年至10萬年的時間內,就會使貝努上的岩石斷裂。這一信息將幫助科學家了解像貝努這樣的小行星上的巨石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分解成更小的顆粒,這些顆粒可能會被彈射到太空或留在小行星表面。

研究人員表示,幾萬年的時間,聽起來可能相當緩慢,但是他們的研究團隊原本認為小行星的表面再生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觀測結果卻顯示,從地質學角度來說,小行星上的老化和風化過程發生得如此之快。

雖然山體滑坡、火山爆發和地震會突然改變地球表面,但這種變化通常是漸進的。水、風和溫度的變化會慢慢破壞岩層,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創造出新的表面。例如,如果你徒步走進美國大峽谷,你會看到明顯的岩石層:頂部的岩石層往往是最年輕的岩石,年齡約為2.7億年,而峽谷底部的岩石層則是最古老的岩石,年齡約為18億年。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數據,科羅拉多河在大峽谷中侵蝕岩石已有500萬年至600萬年的歷史。

科學家認為,貝努上快速的溫度變化產生了內部壓力,使岩石更易斷裂和破碎,就像冷玻璃遇熱易破裂一樣。在小行星貝努上,太陽每4.3小時升起一次,赤道上白天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近260華氏度(約127攝氏度),夜間的最低溫度則驟降至近零下10華氏度(約零下23攝氏度)。科學家在OSIRIS-REx首次對這顆小行星進行勘測時拍攝的太空飛行器圖像中發現了岩石的裂縫。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裂縫朝向了同一個方向是由白天和黑夜間的溫度差所導致的。

戴博及其同事測量了OSIRIS-REx拍攝的圖像中1500多條裂縫的長度和角度:有些裂縫比網球拍還短,有些則比網球場還長。這些裂縫主要朝西北—東南方向排列,這表明它們是因太陽而造成的,太陽是改變貝努地貌的主要力量,這是因為如果是滑坡或撞擊造成的裂縫,那麼裂縫就會指向隨機方向。研究人員表示:「就其形成方式而言,貝努上的裂縫與我們在地球和火星上發現的裂縫十分類似。」

OSIRIS-REx將於2023年9月24日從貝努返回地球。屆時,科學家們將能夠了解有關貝努表面的更多細節。

(據中國國家天文公眾號)

來源: 科技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