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輝院士:新時期下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新理念

臨牀肝膽病雜誌 發佈 2022-08-12T19:57:38.071357+00:00

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22-2030年全球衛生部門關於愛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傳播疾病行動計劃」的背景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公布,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和轉變。本刊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分享關於CHB治療新理念。



編者按


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22-2030年全球衛生部門關於愛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傳播疾病行動計劃」的背景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公布,慢性B型肝炎(CHB)的治療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和轉變。本刊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分享關於CHB治療新理念。



01

早期CHB治療理念面臨的挑戰

既往認為,達到高病毒載量(HBeAg陽性者,HBV DNA≥2×105cp/mL;HBeAg陰性者,HBV DNA≥2×104 cp/mL)、ALT升高(≥2×ULN)、肝組織學病變重(無創指標或肝組織學檢查提示肝臟存在明顯炎症或纖維化)等標準的CHB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療,而免疫耐受期、非活動期、HBV DNA水平低、ALT<2×ULN、肝組織學病變輕的患者不治療。然而,近年來這一理念越來越受到各項研究結果的挑戰。


2006年發表的REVEAL研究中,台灣對3653例30~65歲HBsAg陽性者平均隨訪11.4年,發現肝細胞癌(HCC)累積發生率與HBV DNA水平呈正相關。慢性HBV感染者發生HCC風險比無慢性HBV感染者高14.1倍。


2005~2013年間發表的來自美國、法國、韓國、印度、香港、廣州等8項研究中,ALT持續正常的免疫耐受期(IT-CHB)患者也有不同程度(5%~50%)的肝細胞炎症和肝纖維化病理學改變(詳見圖1)。


圖1. 2005~2013年間關於ALT持續正常的IT-CHB患者的組織學改變的報導


2021年,北京大學與廣東省中醫院池曉玲教授團隊合作的研究表明,無論年齡低於還是高於40歲、無論HBV DNA是否<2000 IU/mL,ALT高正常值組(>20 U/L)的顯著肝纖維化率都要高於低正常值組(≤20 U/L)(詳見圖2)。


圖2. 不同ALT水平的CHB患者肝纖維化率的比較


2009年香港研究也同樣表明,ALT高正常值(ALT正常值上限:男性53 U/L、女性31 U/L)患者發生併發症和HCC的危險性高於低正常值(男<26.5 U/L,女<15.5 U/L)患者(詳見圖3)。


圖3. 不同ALT水平的CHB患者發生併發症和HCC風險比較


因此,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2022年發布的《擴大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專家意見》(下稱「專家意見」)推薦意見3中,對於血清HBV DNA陽性、ALT持續高於治療閾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1年內連續隨訪3次以上,每次至少間隔3個月)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議抗病毒治療。


02

CHB治療新理念——關注HCC風險

CHB治療理念的更新之處在於,不僅需要依據肝組織學是否發生病變、ALT是否升高來判斷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還要看HCC發生風險是否升高。


2016年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IT-CHB有HBV DNA整合、肝細胞突變、克隆肝細胞擴增、HBV特異性T細胞應答及肝臟損傷,HCC的發生發展就已啟動。多項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期有疾病進展者,如不治療,則HCC發生風險高。例如,2017年發表的韓國8家大醫院IT-CHB抗病毒治療研究表明,治療組累積HCC發病率和累積肝硬化發病率都明顯低於不治療組;2018年一項研究顯示,未治療的輕度活動期(MA)和免疫耐受期(IT)患者,累積HCC發生率、累積死亡率或肝移植髮生率均高於接受治療的免疫活動期(IA)患者(圖4)。


圖4.未治療的MA組和IT組與治療的IA組累積HCC發生率、死亡率及肝移植率比較



年齡>30歲是HCC危險因素之一。台灣和大陸地區均報告,30歲以上人群HCC、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死亡率升高。HCC家族史也是一個HCC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2013年台灣隨訪18年的研究表明,有HCC家族史的HBsAg陽性患者,HCC累積發病率高於無家族史者;無獨有偶,2011年義大利研究也顯示,HBsAg和(或)HCV抗體均為陽性且有HCC家族史者,HCC風險高於無家族史者(圖5)。


圖5. HCC家族史為HCC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2021年美國、新加坡和台灣聯合報告,不符合「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非活動期)和再活動期」4期診斷標準的不確定期CHB患者,累積HCC發生率顯著高於非活動期患者。


2017年韓國發表的一項對875例初治CHB患者隨訪8年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低病毒血症(LLV)患者HCC累積發病率高於維持病毒學應答[MVR,定義為在接受核苷(酸)類似物(NAs)治療1年後HBV DNA持續檢測不到]患者(圖6)。


圖6. LLV患者的HCC累積發病率高於MVR患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友誼醫院尤紅教授2020年發表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雜誌上的研究表明,持續低水平HBV DNA可促進CHB患者肝纖維化進展。NAs治療78周時,HBV DNA仍為陽性的患者,肝纖維化進展發生率明顯高於HBV DNA轉陰患者(27.0% vs. 6.3%,P=0.004)。


綜上所述,「專家意見」推薦意見4指出,對於血清HBV DNA陽性者,無論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建議抗病毒治療:1)有B肝肝硬化或HCC家族史;2)年齡>30歲;3)無創指標或肝組織學檢查提示肝臟存在明顯炎症(G≥2)或纖維化(F≥2)。需要強調的是,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抗病毒治療適應證之一為「ALT持續正常但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且年齡>30歲」,而本次「專家意見」則將「家族史」與「年齡>30歲」2個條件中間的「且」擴大為「或」,只要具備其中一項,即建議抗病毒治療。


「專家意見」推薦意見5:對於隨訪1年以上,HBV DNA和ALT模式難以確定的未經治療的「不確定期」慢性B型肝炎患者,建議抗病毒治療。


「專家意見」推薦意見6:對於抗病毒治療1年以上但仍存在低病毒血症的CHB患者,建議換用或加用強效低耐藥NAs(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或丙酚替諾福韋)治療,或者聯合長效干擾素治療。


03

CHB治療新理念——減少HBV傳播和社會歧視、尊重患者意願

與其他慢性傳染性疾病(如愛滋病或結核病)類似,CHB患者(包括HBeAg陰性慢性感染者)經常遭到污名化,他們除了要應對CHB的疾病負擔,還在教育、就業、就醫等方面受到歧視。而恥感內在化會讓CHB患者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低自尊和迴避行為,給健康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2021年發表在Hepatology International雜誌的一篇名為「Chronic hepatitis B: the demise of the 'inactive carrier' phase」的綜述,提出應以「HBeAg陰性慢性感染者」取代歷史術語「非活動攜帶者」。所以面對CHB患者時,除了考慮抗病毒治療,還需要考慮:1)減少傳染源,減少HBV傳播;2)降低HCC、肝移植和死亡;3)減少B肝歧視;4)與B肝疫苗免疫聯合,可達到WHO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B肝目標。


此外,美國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治療流程(2021年修訂版)提出,對免疫耐受期患者是否啟動治療,應視個體情況而定,如年齡、生活方式、是否願意啟動治療、疾病進展風險、HCC家族史、C基因、BCP突變。有1/10免疫耐受期患者最終會發生肝硬化肝癌,因此患者願意治療就應該啟動治療,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願。


04

實現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

2022年5月,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2022~2030年全球衛生部門關於HIV、病毒性肝炎和性傳播疾病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慢性B型肝炎和慢性C型肝炎新發感染率下降90%,死亡率降低65%。


根據2020年發布的Polaris報告,我國首針B型肝炎疫苗接種率和3針B肝疫苗覆蓋率已超過全球數據,並已經達到WHO 2030年指標,血液安全、安全注射和減少危害方面已基本達標,但我國B型肝炎診斷率為22%,治療率僅為17%,距離WHO 2030年目標(90%/80%)仍有很大距離(圖7)。


圖7. Polaris報告我國消除B肝進展


美國在2022年1月、2月、4月和6月連續發表4篇重要文章,提出對成人普遍篩查慢性HBV感染,對未診斷的HBV流行率≥0.1%的人群進行普查,符合成本效益。我國一般人群中HBsAg陽性率遠遠超過0.1%,所以對一般人群進行HBsAg篩查符合成本效益。


近期,美國一項針對確診CHB患者的大樣本研究納入2016-2020年奎斯特診斷(Quest Diagnostics)資料庫中有2次HBV檢測結果陽性且間隔至少6個月的HBV感染者84916例,排除HIV合併感染者和急性B肝患者,54942例為CHB患者,其中符合美國肝病學會(AASLD)、歐洲肝病學會(EASL)、亞太肝病學會(APASL)指南和美國亞裔CHB治療專家共識(AATA共識)治療標準的CHB患者比例僅為6.7%~16.4%,大部分患者不符合現有治療標準而不予抗病毒治療。由此推算,按現有指南治療標準將無法實現WHO 2030年「HBV感染者診斷/治療比例達90%/80%」的目標。


為了達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B型肝炎的目標,2022年5月美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布了《逐步簡化慢性B型肝炎治療標準》。從血清HBV DNA>20 000 IU/mL+丙氨酸轉氨酶(ALT)升高作為抗病毒治療標準,逐步簡化至只要血清中可以檢測到HBV DNA、不論ALT是否升高都進行治療,才能實現WHO提出的「80%」的治療目標,即CHB患者如按血清HBV DNA可檢測到、ALT升高與否均治療,則治療率可達到87.2%。


在2021年AASLD年會上, Razavi-Shearer等報告,普遍篩查並治療所有HBsAg陽性患者符合成本效益。這與「專家意見」推薦意見1、2基本一致——推薦意見1:對一般人群,特別是HBV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男男性行為者、注射毒品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侶和家庭接觸者、孕婦、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抗腫瘤、抗HCV藥物治療者等進行HBsAg篩查,做到應篩盡篩;推薦意見2:對HBsAg陽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病人,應採用高靈敏實時定量PCR檢測HBV DNA(檢測下限為10~20 IU/mL)。


小 結

現階段,我們距離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CHB治療新理念不僅將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的進一步擴大,同時也關注HCC風險的消除。因此,「專家意見」建議:對一般人群,特別是HBV高危人群,應做到應篩盡篩;對HBsAg陽性者,應採用高靈敏實時定量PCR檢測HBV DNA;對於血清HBV DNA陽性者,無論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建議抗病毒治療:1)有B肝肝硬化或HCC家族史;2)年齡>30歲;3)無創指標或肝組織學檢查提示肝臟存在明顯炎症(G≥2)或纖維化(F≥2);4)不確定期CHB患者;5)低病毒血症(LLV)患者(調整抗病毒治療)。



來源:《國際肝病》編輯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