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到迎接無人駕駛時代的時候了

數科社 發佈 2022-08-12T21:12:02.367130+00:00

轎車自動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路上的電路為車子引導方向,一家人圍坐在車內玩著多米諾骨牌…這是有關無人駕駛時代最早的寫照。

導語:未來出行的下一站是什麼?

出品丨數科社

作者丨林木

轎車自動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路上的電路為車子引導方向,一家人圍坐在車內玩著多米諾骨牌……一張上個世紀的老舊插畫描繪出人們對未來出行的憧憬:沒有堵車,沒有疲勞駕駛,能夠安心享受旅程。

這是有關無人駕駛時代最早的寫照。近百年來,經過自動駕駛產業不斷的推進與技術競速,插畫裡的出行畫面正在逐步被投射在現實生活中。

如今,無人駕駛時代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8月8日消息,重慶、武漢兩地日前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將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全國首批示範運營資格百度獨家獲批。

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之後,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的又一里程碑。行業專家指出,「這是一個重大的、整個產業可以開始面向全無人商業化布局的起點和轉折點」,意味著兩地在全國率先向自動駕駛商業化的終極業態進行深度探索。

在這之前,深圳先一步發布了國內首部關於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8月1日已正式實施。

隨著國內智能網聯汽車法律的空白被填補,自動駕駛運營站上全無人商業化新階段,整個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進程也終於駛向了深水區。

01丨競逐「自動駕駛第一城」

廣州開放道路上,一輛印有「蘿蔔快跑」字樣、車內空無一人的自動駕駛汽車平穩駛過。

自今年6月廣州頒發《關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允許已取得遠程測試資格的車輛進行公開道路整車無人的路測以來,廣州市民對此已經見怪不怪。

過去幾年裡,國內各主要城市展開一場競逐「自動駕駛第一城」的賽跑。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長沙等40餘個省市積極出台相應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從道路測試、載人測試、示範運營到無人化等多個階段開展積極探索。

在廣州試水整車無人路測2個月前,北京剛發放了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通知書,這也是「方向盤後無人」的自動駕駛服務在中國超大城市首次放開。如今,重慶和武漢兩地又完成一次重大突破,助推全車無人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出行正式落地。

8月1日,深圳出台的國內首部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法規正式實施,讓國內無人駕駛領域有法可依。作為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陣地,深圳也一直走在探索自動駕駛領域的前列。

早在2017年,智能駕駛公交系統就在深圳福田保稅區首發試運行;2018年,深圳以交通運輸局牽頭,與多個部門組成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聯席小組,推動自動駕駛落地;次年年初,科技園片區開始有自動駕駛技術企業展開路測。

截至今年2月,深圳已開放測試道路里程約145公里,涉及自動駕駛的企業達800多家。

立法層面同樣敢為人先。2020年5月,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助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同年,《深圳市關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範的指導意見》出台,明確了載人、城市環衛作業和載貨及其它特種作業三種應用示範場景。

意見發布後,深圳媽灣港率先成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港口,南山、福田、坪山等區域則成了自動駕駛計程車、小巴、配送車等商業化落地聚集地。

在扶持自動駕駛技術自主創新層面,深圳除了培育出元戎啟行、裹動智駕等本土新興科技企業,也已吸引了百度等國內無人出行領域的頭部玩家。

今年2月,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在深圳南山區落地,初期開設近50個站點,為市民提供自動駕駛示範應用出行服務,預計今年底,出行服務區域內站點規模達到300個以上。

一位深圳海岸城的用戶分享了首次搭乘自動駕駛汽車的心得體會:看著方向盤自動轉向,感覺新奇又有趣,科技正在改變生活。

以國內最早布局自動駕駛領域的百度為例,目前旗下蘿蔔快跑已經覆蓋北上廣深的等八個城市,全國訂單量超過已超過100萬。百度相關負責人表示,蘿蔔快跑在深圳運營已有近6個月時間,整體用戶滿意度較高,對於蘿蔔快跑給予了很多優化及未來區域拓展、站點設計的建議。

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受自動駕駛出行走進我們的生活。

02丨從放開方向盤,到放開駕駛位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先後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動無人駕駛技術進步和商業化落地,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也在從最初路測到上路商業化運營途中,經歷了一個從放開方向盤,到放開駕駛位的過程。

如此前備受關注的深圳《條例》發布,階段性突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事故後的責任劃分問題,這也是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

根據《條例》,初步來看駕駛人依然承載著智能網聯汽車行駛過程中的主要責任人,但追償權利也體現出法律進一步對責任人正當權利的保護。不過如何詳細劃分責任以及後續賠償,尚沒有進行明確規定,相信接下來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其次,《條例》對數據信息安全問題發出明文禁令,包括非法收集、處理、利用個人信息;採集與本車輛行駛和交通安全無關的信息;非法採集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

最後則是關於國內自動駕駛技術從L2跨越到L3+級別的商業化落地推動。

《條例》將智能網聯汽車分為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別)、高度自動駕駛(L4級別)和完全自動駕駛(L5級別)三種類型,並要求所有符合有條件自動駕駛的車輛,必須列入相應產品目錄,即准入註冊制。

前兩種需要具有人工駕駛模式和相應裝置,並配備駕駛人,完全自動駕駛類型則不必需,但只能在相關部門劃定區域、路段行駛。同時,也是首次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准入登記、上路行駛等事項作出具體規定。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分為L0-L5六個級別,一位專業人士給出通俗易懂的區分方式:L1-L5分別對應著,不用腳、不用手、不用眼、不用腦和不用人,從L3級別開始,可以理解為不需要時刻監控等待接管,不需要處理緊急事件便能安全停靠,以及完全不需要司機。

就當下國內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落地情況來看,L2到L3級別之間有著一道亟待跨越的分水嶺。

從技術層面而言,國內絕大部分汽車產品還滯留在L2+的階段,也有少數像百度這種已經解鎖L3-L4級別的科技巨頭。如最近剛發布的百度第六代量產無人車Apollo RT6,就搭載了比上一代更強的L4級自動駕駛能力。

但Apollo RT6將在蘿蔔快跑上使用,也就是投入到Robotaxi中。對於私家車而言,受法規因素制約,汽車企業只能在量產車型上開放至目前允許的L2級別。

而有了深圳《條例》鋪墊,重慶、武漢雙城開啟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運營試點的突破性意義也在此,首先意味著相關政策開始放開,以及對應的管理規則的基本形成。其次將為我國無人駕駛政策創新、技術進步和廣泛應用產生示範帶動作用,從而加速推動國內自動駕駛產業從L2+到L3-L4的整體跨越。

百度方表示:「可以載人,允許收費,意味著這個行為不再是測試行為,而是商業化運營行為。我們從測試主體變成運營主體,這是根本性的變化。」

03丨下一個站是什麼?

7月21日,百度在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發布了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RT6,並宣布明年可以量產、上路。

RT6將以往無人車頂上顯眼的雷射雷達等傳感器融到車身中,從外形來看已與普通SUV無異,汽車內部的前排支持模塊化配置,可以加裝座椅、售賣機、辦公桌、遊戲機或是行李架,也可以裝上方向盤,支持人類駕駛模式。

當方向盤真正被解放時,車上娛樂、車上辦公成了人們對於未來出行的一個重要想像。這不禁使人發問:那張插圖中的無人出行時代到來還要多久?

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預測,L4高級別自動駕駛將在2020-2025年真正實現,率先應用在卡車、共享計程車等專用車輛。私家車要預計晚個5年,在2030年左右的節點實現,而L5的自動駕駛至少要等到2035年後。

現實答案是,如今任何人站在北京亦莊街頭,都能用手機下載相關APP,叫來一輛「方向盤後無人」的Robotaxi。在廣州、重慶、武漢,空無一人的汽車將能自己行駛在路上。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法規的不斷完善,無人駕駛的下一站將是實現規模化商業落地。

如蘿蔔快跑已經在北京、重慶、陽泉、武漢等地開啟了正式收費運營,目前,蘿蔔快跑訂單量已經達到了100萬單,日均單量和月度總單量在穩健增長。

過往,擋在無人車商業化落地面前的不只是技術問題,還有比較現實的成本問題。

自動駕駛是個燒錢賽道,開發成本極高,早期的無人車單輛僅硬體成本就超過10萬美元。就拿多數無人車的標配雷射雷達來說,屬於高精密機械,成本造價高昂。無人車正式上路前,需要大量的路程數據,這就意味著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搭載著昂貴設備的測試車積累數據。

如今,這一現實問題也得以突破。百度剛公布的RT6生產成本為25萬元,比上一代百度無人車便宜了一半,基本是業內的十分之一水平。百度CEO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表示:「未來打無人車要比現在打車便宜一半。」

當成本進一步下降後,無人駕駛的普及會比人們想像的要更快。據了解,Apollo RT6將在明年下半年小批量投入到蘿蔔快跑試運營,年規劃產能會根據運營部署節奏,從萬台到十萬台逐步攀升。

而要實現插圖中百年來無人出行的願景,光有無人車還不夠,同樣不能忽略智慧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數位化管控。

以河北保定為例,依託於百度的車路協同、大數據和AI技術,在主城區建設176個ACE智能路口,實現對車輛的一體化管控及信號燈的智能配時,使得保定市區高峰期擁堵指數已下降了4.6%,四條主幹道車輛行程時間平均縮短了約20%。

李彥宏將其稱為:智慧的車,聰明的路。

事實上,如今中國自動駕駛產業不僅在技術和應用上領先,在市場上的接受度也逐漸增高。

據市場調研機構J.D. Power發布的「2021年中國消費者自動駕駛信心指數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信心指數達到了50分,遠高於美國消費者的36分,說明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更高。

據媒體報導,北京亦莊一小伙,一年內打百度無人車高達600多次,也就是說除去節假日平均每天要坐兩趟,成為一年內全球打無人車最多的人。

或許,中國用戶和中國企業早已為迎接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做好了準備,未來,相信智慧的車和聰明的路會越來越多,人們離插畫中的構想終究不再遙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