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嶺文化(前3300-前2600)|長江流域第一個新石器時代考古文化

天下達觀 發佈 2022-08-13T13:52:17.168991+00:00

資料整理:蘇先生屈家嶺文化,是指長江流域第一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600年,因1955-1957年發現於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嶺而得名 。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與彩陶紡輪和陶塑的紅陶小動物,為全國原始文化中所僅有,罕見於其他原始文化。

資料整理:蘇先生



屈家嶺文化,是指長江流域第一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600年,因1955-1957年發現於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嶺而得名 。

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與彩陶紡輪和陶塑的紅陶小動物,為全國原始文化中所僅有,罕見於其他原始文化。

屈家嶺文化即是楚文化發展的基礎,是荊楚文明高度發展之源。

屈家嶺文化遺址,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發現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距今5300-4500年。

屈家嶺遺址還是長江中游史前稻作遺存的首次發現地,是中國農耕文化發祥地之一,農耕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為全國首批10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是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屈家嶺文化分為七個地區類型,分別為分布在漢東平原及漢西平原北部的屈家嶺類型、洞庭湖平原及漢西平原南部的城頭山類型、沅江中上游的高坎壟類型、峽江地區的楊家灣類型、鄂西北豫西南地區的青龍泉類型、鄂北及鄂東北地區的金雞嶺類型、鄂東南及淮河上游局部地區的放鷹台類型。

屈家嶺文化陶器以手制為主,少量輪修,燒成溫度900℃左右。

器型有高圈足杯、三足杯、圈足碗、長頸圈足壺、折盤豆、盂、扁鑿形足鼎、甑、釜、缸等,蛋殼彩陶杯、碗最富代表性。

陶器大部分素麵,少量飾以弦紋、淺籃紋、刻劃紋、鏤孔等。由部分彩陶及彩繪陶,有黑、灰、褐等色彩,紋樣以點、線狀幾何紋為主。

屈家嶺文化出現了大型分間房屋建築。這種建築一般呈長方形,裡面隔成幾間,有的呈里外套間式,有的各間分別開門通向戶外。

地面用紅燒土或黃砂土鋪墊,以便隔潮,表面再塗白灰面或細泥,並用火加以烘烤使之堅硬。

大者長14米,寬5米餘,室內面積達70平方米。


文明的形成

生產工具有磨製的石斧、石錛、石鐮、石鏃和打制的凹腰石鋤及彩陶紡輪等。

陶器中有一種施彩紋具有暈染風格的薄胎彩陶器,精美而富有特色。

已發現數處城址,其中湖南澧縣城頭山的圓形城址,直徑約310米,外側有護城河。

當時居民的房屋大多是方形、長方形的地面建築,有紅燒土居住面,木骨泥牆或直接用粘土混合燒土渣壘成牆壁。

既有單間的,也有套間或各開屋門的雙間屋。

多間式房屋的出現,顯示出建築技術的進步,同時可能反映了父系家族實行小家庭分居生活的情景。

在建房過程中,有時還把整條豬、狗埋在房基下作為奠基犧牲。

成年死者多採用土坑葬,兒童用瓮棺葬。


根據第四次發掘的成果顯示,屈家嶺遺址的文化發展序列,由早及晚主要歷經了油子嶺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周代等四個基本階段,其中石家河文化遺存和周代遺存系第四次發掘發現。

根據其分布範圍可以將其分為四區:江漢平原區、鄂西區、湘北區和鄂東區,江漢平原是其核心區域。

其中湖北省境內的有京山市的油子嶺遺址、朱家嘴遺址、宋河的長山遺址、永興的潑樹齡遺址、永興的周熊灣遺址、永興的周灣遺址、錢場的白家嶺遺址、三陽的賀畈遺址,鍾祥市六合遺址,東寶區百畝畈遺址,掇刀區團林的謝家院遺址、蕭崗遺址,沙洋縣拾回橋的蕭場遺址、五里舖的踏車畈遺址、後港的草家灣遺址、後港的葉家灣遺址、毛李的荊家城遺址,天門石家河遺址、宜都紅花套遺址、武昌放鷹台遺址、枝江關廟山遺址、松滋桂花樹遺址、公安王家崗遺址。

湖南省境內有澧縣三元宮遺址、安鄉劃城崗遺址、華容車軲山遺址。河南省境內有淅川下王崗遺址、黃楝樹遺址等。

繁榮的屈家嶺文化,在其發展期間不斷向江漢平原周邊地區擴展,屈家嶺文化沿著漢水上游發展擴張至鄂北的均縣、鄖縣等地區,其影響所及到達了河南境內漢水支流的丹江淅川和唐河流域。

向鄂南發展已達湘北澧水流域一帶,向東發展到達了鄂東平原,向西已至鄂西的荊門、當陽、枝江地帶。


屈家嶺文化的分布,幾乎遍布長江中游的江漢流域。



屈家嶺文化陶器的陶質特點是,早期以泥質黑陶數量居多,泥質灰陶次之(泥質灰陶均為淺灰色),泥質紅陶與橙黃陶很少,夾砂陶極為少見;到了中期,泥質灰陶逐漸替代了黑陶,泥質紅陶與橙黃陶較前稍有增多,並有少量夾砂陶器;屈家嶺文化晚期,仍以泥質灰陶為主,而泥質與夾砂的紅陶較前增多,並出現了磚紅色的粗砂陶器。屈家嶺文化陶器陶系發展演變序列的特色,迥異於周邊地區同期原始文化的陶系。

屈家嶺文化氏族酷愛藝術,彩繪和造型藝術水平較高。他們在與南北原始文化交融中,創造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燒造出胎體薄如蛋殼的彩陶,其製作和燒造技術水平之高,讓人驚嘆。

屈家嶺文化中的陶雞、陶羊、陶獸等造型工藝品,反映了先民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創造力。

屈家嶺文化的彩繪藝術和造型藝術,既是楚文化中漆木器燦爛多彩的源頭,也是楚文化彩繪和造型藝術高度發展的基礎。

楚文化中的彩繪漆木雕動物群小座屏,和鳳鳥虎座鼓等浮雕與透雕相結合的動物雕塑工藝品,是傳承史前屈家嶺文化中陶塑動物造型工藝技術在楚文化中高度發展的結晶。

屈家嶺文化是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原始文化。早在7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初露農耕文明的曙光。

屈家嶺文化證明中國是亞洲稻的原產地之一,屈家嶺遺址的稻作遺存是長江中游第一次發現史前的稻作遺存,屈家嶺遺址還發現了長江中游最早的粟遺存。

屈家嶺文化是長江中游流域最早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發現使中華文明的起源不再僅限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也同樣是重要發祥地,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說明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搖籃。

資料整理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