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龍門客棧》到《風雲再起》,香港武俠電影的飛躍與沒落

過着狼狽不堪的日子 發佈 2022-08-13T20:23:51.495148+00:00

香港武俠電影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如此,好萊塢看到了中國功夫在影片中的巨大商機,在賺足了票子的同時,也助推了中華武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

香港武俠電影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如此,好萊塢看到了中國功夫在影片中的巨大商機,在賺足了票子的同時,也助推了中華武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在國際影壇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功夫明星有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他們在好萊塢製作的影片中將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發揮得淋漓盡致,令國外觀眾瞠目結舌讚嘆不已。

自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誕生後,曾幾次掀起一波波武俠熱。進入六十年代,以胡金栓、張徹為代表的香港武俠電影先鋒人物,推出的《龍門客棧》和《獨臂刀》成為那個年代甚至今日都無法逾越的經典。第三次的武俠熱無疑是由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其武打風格既傳承了中華武術的套路又設計了新穎的動作,既拳拳到肉又線條流暢,在武俠電影的發展中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和創新,具有里程碑意義,以至於整個的八十年代武俠電影很多都受到了《少林寺》的影響。

進入九十年代,由徐克編劇、李惠民執導的武俠電影《新龍門客棧》再度掀起了新一輪的武俠熱。這部影片改編自胡金栓的《龍門客棧》,在徐克的筆下進行了新的演繹和大膽嘗試,將故事的場景移植到了大漠戈壁,以龐大的歷史背景和熱血的敘事風格將「江湖俠義」詮釋得淋漓盡致。蒼涼的荒漠、血紅的落日、險象環生的龍門客棧、江湖兒女的恩怨情仇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片中有俠義柔情,也有爾虞我詐,在充滿殺機的氛圍中是正義與邪惡的生死較量,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存在,所以在人物的塑造和場景的渲染上互相融合,構成了一幅江湖險惡的歷史畫卷。

《新龍門客棧》對當代香港電影影響很大,其地位無可替代,它開啟了新派武俠電影的先河,不但有紮實、厚重的故事框架,在場景營造、鏡頭切換、動作設計和服化道的修飾與運作上都是一流的,展現了編導們超強的藝術造詣。無論從哪個角度和層面去分析,《新龍門客棧》都是武俠電影的巔峰,令人議論最多也是該片亮點的就是在片尾刁不遇剔骨曹少欽的戲份,程小東臨場發揮的這一段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也違背了武術的常識,但作為一部武俠商業片,觀眾還是在驚呼和詫異中接受了這樣的藝術處理,竟然成為經典。九十年代初,既是香港武俠電影的黃金時期,也是徐克、李惠民、程小東藝術生涯的高光時刻,更是林青霞、梁家輝、張曼玉們藝術的巔峰。作為武俠電影,觀眾關注更多的是功夫,如何展現各派武林俠士凌厲的身手,身為該片武術指導的程小東、元彬可謂獨具匠心,他們根據正反人物的不同特點設計了不同的兵器和動作,在狼煙滾滾飛沙走石的大漠戈壁,俠士與宦官展開了血腥的生死對決,神出鬼沒,瀟灑飄逸,豪邁而悲壯,畫風極具視覺衝擊。

九十年代初的香港武俠電影發展迅猛,產出量過大,導致很多影片良莠不齊,徐克、程小東等人此時也對武俠電影到了痴迷狀態,無法控制高速行駛的創作欲望。《新龍門客棧》的成功更增添了徐克突破創新的野心,於是他們決定再續「笑傲江湖」的故事。

九零版電影《笑傲江湖》由胡金栓導演,徐克、李惠民任監製、執行導演,程小東任武術指導,相較於《新龍門客棧》,這部影片要早,片中由許冠傑、葉童主演。由於這部影片注入了胡金栓的很多思想,同時也注入了徐克的浪漫主義情懷,儘管拍攝中途胡金栓離開,卻絲毫沒有影響影片的藝術價值,甚至超越了後續的兩部,被「金庸迷」們認為最符合原著精神的一部。在拍攝第二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時候,徐克「三人組」就沒有任何羈絆了,可以信馬由韁地發揮想像力,他們內心的「江湖」在第二部得到充分展現,雖然脫離了一些原著的內核思想,但總體還是保留了原著的精神風貌,這部由李連杰、李嘉欣、關之琳主演,當年同樣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和口碑。

如果徐克「三人組」拍完了第二部就此打住,那這個系列算是比較完美的,可已經「失控」的徐克們沒有就此罷手,在他們的「搗鼓」下,《笑傲江湖》系列第三部《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橫空出世。這一部《笑傲江湖》系列其實已經完全脫離了前兩部的故事脈絡,除了東方不敗保留了《笑傲江湖》的人物以外,其他的人物及故事情節與《笑傲江湖》已經沒有了一點關係。作為本片導演的程小東,將令人炫目的吊威亞發揮到了極致,片中人物的武功已經超出了科學的範疇,東方不敗的那句「你有科學,我有奇功」的雷語至今都縈繞耳旁。編劇徐克似乎也很不用心,故事缺乏思想性,其情節有生拉硬拽的嫌疑,更是缺少了《黃飛鴻》中對封建政治的批判和譏諷,《風雲再起》完全淪落成一部純粹的商業武俠電影,除了角色們飛來飛去,影片毫無深度和意義。

《新龍門客棧》作為新派武俠電影的代表,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它開啟的一派畫風註定是要載入史冊的。《新龍門客棧》的成功,是香港武俠電影發展的一個質的飛躍,跨度之大,令其他同類影片望塵莫及。同樣是徐克「三人組」,在《新龍門客棧》獲得空前成功之後,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就將武俠電影拍成了《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那樣,實在是令人唏噓。在那個武俠電影扎堆的年代,以電影為產業的商業時代,電影吸金的誘惑催生了很多創作者和投資者,隨著許多所謂的武俠電影淪為炮灰之後,許多投資者或撤資或倒閉,最終,香港武俠電影的時代很快落幕。

武俠電影作為一個類別,本可以持續健康地發展,就像六七年代那樣,不急不躁,不溫不火,偶爾出一部驚世駭俗之作,振作一下電影創作者的士氣,也彌補一下影市的低迷。正是有了這樣的創作空間和市場需求,才使很多編導有更多時間和機遇去認真踏實地搞創作,因為那是個商業利益不太重的年代,藝術家們可以靜下心來琢磨藝術的事情,而不是天天簽合同、談片酬。香港武俠電影的沒落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在新的時代如何創作武俠電影,是值得創作者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當然,寶刀未老的徐克這幾年將自己擅長的江湖情結和動作元素融入進了主旋律戰爭影片中,這也不失為一種創新,不過,值得觀眾回憶的武俠電影,還是那個風起雲湧的九十年代,為我們留下了歷久彌新的珍貴影像。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田戰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