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文教育到互學互鑒,孔院如何促進中外高校多元化交流?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2-08-13T20:46:02.087083+00:00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題:從中文教育到互學互鑒,孔院如何促進中外高校多元化交流?作者 馬帥莎 李京澤義大利鮮花節上的巨幅中國年畫,葡萄牙阿威羅運河上的端午節龍舟,《中庸》17世紀拉丁語譯本的意英雙語重譯……近年來,孔子學院海外辦學和與之相關的教育交流正展現新的面貌。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題:從中文教育到互學互鑒,孔院如何促進中外高校多元化交流?

作者 馬帥莎 李京澤

義大利鮮花節上的巨幅中國年畫,葡萄牙阿威羅運河上的端午節龍舟,《中庸》17世紀拉丁語譯本的意英雙語重譯……近年來,孔子學院海外辦學和與之相關的教育交流正展現新的面貌。多位中外高校校長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孔院建設正在融入高校的治理體系和發展規劃中,成為提升中外高校國際化水平的多元化交流平台。

2020年6月,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成為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品牌的統籌管理和運營方,主要負責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品牌的整體管理和運作,募集資金資源為全球孔子學院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中外雙方合作機構成為舉辦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的主體,承擔具體的運營管理工作。今年是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成立的第二個年頭,中外高校間涉及中文教育的合作交流愈加頻繁。

大連外國語大學目前已在海外建立10所孔子學院,涉及9個語種。據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介紹,大外將海外孔子學院與該校相關語種二級學院進行對接,具有針對性地為海外孔院培養中文教師。劉宏說,自從轉變為孔院辦學主體後,大外將孔院建設列入治理體系和發展規劃中,學校的主觀能動性變得更強了,可以充分調動校內資源,保障孔院提質增效。

孔院建設同樣被納入了匈牙利羅蘭大學的國際化發展規劃中。2006年成立的羅蘭大學孔子學院是匈牙利第一所孔院,在其推動下,漢語已被納入匈牙利國民教育體系,成為匈牙利多所中學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以及匈牙利高考科目之一。

作為羅蘭大學副校長,郝清新兼任該校中文系主任和孔院匈方院長。據郝清新介紹,羅蘭大學孔院目前有教學點34個,主要分布在布達佩斯以及埃格爾、米什科爾茨和托卡伊等匈牙利知名城鎮,覆蓋人群從小學生到成人,每年招收各類學生2400餘人次。

郝清新告訴記者,孔院是羅蘭大學的一部分,它在中文教學師資、課程教學和學術研究等方面與羅蘭大學中文系同樣重要,「我們會挑選孔院的優秀教師教授中文系課程、參與詞典編輯等工作。」郝清新說,他帶領團隊編撰的《匈漢大辭典》目前已經進入校對階段,有望在2023年出版發行。

近年來,羅蘭大學孔子學院與其中方合作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之間的聯結變得更為緊密,包括參與北外「雙一流」建設項目中的同步課堂、中國學研究和海外實習基地建設工作等,雙方在專業建設、人員交流方面的溝通合作越來越深入。

劉宏認為,孔子學院是一個多元的交流合作平台,它可以促進中外辦學主體之間的全方位合作。合作首先體現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她舉例稱,大連外國語大學海外孔子學院在「將中國翻譯給世界」方面做了不少嘗試,其中包括對殷鐸澤的《中庸》拉丁語譯本進行重譯。

17世紀時,來自義大利西西里的殷鐸澤將《中庸》翻譯成拉丁文,並取名《中國的政治道德學》,帶回歐洲,為儒學西傳作出了貢獻。為了將中國的古代文學經典翻譯為更加容易被理解的現代語言,恩納「科雷」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羅毅文與來自該校義大利語專業的羅德尼·洛卡伊花費4年時間,對殷鐸澤的譯本進行了意英雙語重譯,於去年年底出版。

除了雙邊合作,大外與10所合作舉辦孔子學院的外國大學組成孔子學院合作大學聯盟。此外,還牽頭建立遼寧省孔子學院合作大學聯盟。這兩個聯盟又形成一個更大的聯盟。聯盟的方式促進了教育多邊交流合作,不囿於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在各大學其他學科領域也碰撞出合作火花。

劉宏還提到,孔院也在幫助提高高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大連外國語大學當初在設立波蘭語專業時,通過波蘭雅蓋隆大學孔院院長的牽線搭橋,最終與雅蓋隆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對方還專門派了幾位老師親自前往大連,幫助建設大外的波蘭語專業。

近年來,海外學習中文的熱度仍然不減,這種趨勢下如何培養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辦出孔院特色成為中外合作機構的共同關注點。

吉布地國民教育與職業培訓部部長穆斯塔法·穆罕默德·馬哈茂德表示,他們做過一次針對吉布地高中學生的問卷調查,其中有80%以上的學生表示願意學習漢語,很多學生希望到中國留學。

今年2月吉布地建立第一所孔院,初步計劃在當地5所高中開設中文課程。吉方孔院院長羅恩·賽義德·哈吉·伊斯梅爾稱,四川師範大學為吉布地孔院挑選了4名中文教師和1名志願者,未來計劃再招聘一些優秀的本土教師。

劉宏亦指出,中方院校派往海外的中文教師和志願者流動性較大,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師資問題,還是需要培養本土教師。另外,無論師資培養還是學員培訓,也要根據當地實際需求和文化特色,發展出具有特色的「中文+」人才培養模式。

「思考如何辦出特色時,應尊重和理解當地文化。」劉宏說,跨文化交流並不是單向的給予,國際中文教育不僅是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也是在幫助外國朋友用漢語講述他們的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故事,真正做到中外文化互學互鑒。(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