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獎演員真的如此不堪嗎?他們到底會不會演戲?

月色28313 發佈 2022-08-13T21:42:52.364286+00:00

隨著秦腔梅花版《游龜山》落下帷幕,批評甚至含有惡意地詆毀梅花獎演員一時甚囂塵上,這些梅花獎演員真的如此不堪嗎?

隨著秦腔梅花版《游龜山》落下帷幕,批評甚至含有惡意地詆毀梅花獎演員一時甚囂塵上,這些梅花獎演員真的如此不堪嗎?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梅花獎是什麼東西。梅花獎是戲劇表演最高獎,兩年才評一次,是對一個戲曲演員在業務方面的肯定,限於名額,註定只能有少數人獲獎。儘管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梅花獎仍然是戲曲演員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

這些獲獎演員演戲怎麼樣?回答自然是肯定的。誰都不是輕而易舉獲獎的,大家都是行業精英,都有成名作品,基層劇團要是有一位梅花獎演員,大抵相當於大專院校有一位院士,對學校的名氣會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有這樣的演員,養活一個劇團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實際情況是,受各種因素影響,基層劇團還沒有梅花獎演員,就秦腔來說,梅花獎基本集中在三兩家省市級院團,這些院團高手雲集,大家都沒有什麼演出機會,收入有財政兜底,誰還練功吊嗓啊,多牛的梅花獎也能給你整廢了。

長期不登台,其實不是他們的錯,是真的沒有機會,劇場舞台也就那幾個,這麼多演員不可能都上,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號稱天天有秦腔,但是那麼多演員一年能上幾次台?這幾乎就是個怪胎,到處挖最好的演員,挖到手雪藏起來,演員也樂意進去,有編制,衣食無憂,誰願意起早貪黑,四處奔波,風吹日曬的掙那口沒什麼保障的飯吃。

說到吃飯,我曾在一家基層劇團吃過一次,一碗湯麵,面是機器壓的,湯就是開水加點醬油醋,上面漂著韭菜辣椒油,韭菜我數了數,大概有十五片。基層劇團的苦,這些人並不陌生,正因為太苦了,有機會逃離誰不走,這時候你跟他講上進心,談藝術,談抱負,談四功五法,談手眼身法步,他會覺得你在扯淡,一年可能就演個一兩場演出機會,可能還是清唱,安排個折子戲都算燒了高香,你讓他練功,練的再好有什麼用?

其實他們也想演戲,學了一身好武藝,卻沒有地方施展,這種錦衣夜行的痛苦非常折磨人,但相比生活、生存,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誰也不敢放著現成的工資不領,有空調的房子不住,卻過著顛沛流離,冬天凍死,夏天熱死,工資仍然沒有保障的日子。

所以說梅花獎演員不是不會演戲,是體制不允許他們演,在基層劇團你是龍,來這就得當蟲。舞台也就一個,就算天天演,一年也就365場,那麼多梅花獎,還有一大堆一級演員二級演員,怎麼能排過來。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評獎機構,大家就是為了爭取那個名額有限的獎項,爭取評個一級二級演員、演奏員,編劇導演作曲舞美啥的,工資獎金漲一漲。不會演戲的越來越多,要命的是他們還自恃身份指導別人演戲。好多人出去走個穴都不敢跟現場樂隊唱,自己帶的伴奏,到底是真唱還是假唱,只有他們自己心知肚明。

這種怪胎機構不解散,戲曲只能走向沒落,研究生產一堆四不像的廢品,然後相互吹捧,但這就是拿梅花獎的基礎,基層劇團還真做不來。國家把一個行業最頂尖的人才,集中在一個地方,就是為了出成果。唯獨戲曲就是為了把人才變成廢材,進了院什麼都不用干,只發工資,除了名譽就是錢,用不了多久,這些人全部就廢了。

這些院團花著納稅人的錢,為國家培養了多少人才?出了多少新作?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實現了多少社會價值?只能說演員是好演員,是體制不允許。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