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與玉文化

人民網 發佈 2022-08-14T01:34:18.224244+00:00

國人愛玉,歷史悠久。漢字中以玉為偏旁的字詞大多與美好聯繫在一起。此後的歷代文學作品中,玉文化更是占據一方舞台,釋放光芒。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清太獅少獅玉飾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圖②:西周晚期鄂國鄂侯夫人「鄂姜」墓龍形玉佩。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圖③:宋獸面紋玉卣。 安徽博物院供圖 圖④:湖南澧縣孫家崗肖家屋脊文化獠牙神像玉牌飾。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圖⑤:元鏤雕大雁穿荷枝紋玉飾件。 長沙市博物館供圖

玉,石之美者。

國人愛玉,歷史悠久。漢字中以玉為偏旁的字詞大多與美好聯繫在一起。

屈原就是愛玉之人,在他自己作品中描述了對玉的認識和感受:「撫長劍兮玉珥」「白玉兮為鎮」「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chéng)美之能當」……這裡的「珵」也是一種美玉。此後的歷代文學作品中,玉文化更是占據一方舞台,釋放光芒。

古玉無聲卻能言。玉文化貫穿了中華文明史,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也是中華文明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一個標誌。

玉器起源是與石器分化同步的。新石器時代,隨著石器加工工藝的發展,先人精心挑選顏色、韌性、硬度俱佳的美石,製作出早期玉器。「以玉事神」成為這一時期的特徵。

「玉為靈物,以玉事神」在大量玉器中得到體現。比如,紅山文化、凌家灘文化、肖家屋脊文化等,都出土了較多的人形玉器和動物形玉器。研究表明,這些雕像無論主題是人物還是動物,大多具有神秘色彩。

夏商時期,一些墓葬出土玉器有使用痕跡少的特點。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了50多件玉戚、玉鉞、玉戈、玉矛等玉質兵器。這些兵器打磨精細,體薄刃脆,多數沒有使用痕跡,因此不是實用器,而是顯示墓主身份的隨葬品。

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作樂,玉器成為禮儀的載體、階層的標誌。河南南陽西周晚期鄂國鄂侯夫人「鄂姜」墓,出土了大量佩飾,如:鳳鳥形玉佩、龍形玉佩、束絹形玉佩、弧形玉飾等。當時,佩戴串飾的數量、玉器的質量,是持有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用於禮儀的越來越少,更多被賦予道德內涵。「君子比德於玉」,以玉為貴,視玉為寶。佩玉成為社會時尚。組玉佩是當時流行的代表,其重要功能是節步。當時,社會地位越高的人,所佩戴的組玉佩串飾愈繁愈長。

漢代,絲綢之路讓優質玉料湧入中原。這一時期,玉器材質多樣,除水晶、瑪瑙、琥珀、綠松石等廣義上的玉石外,很大一部分還採用了新疆和田玉。

宋代,隨著尊古思潮的風行,產生了一種仿古玉,它們在器型、紋飾、沁色上刻意模仿古代青銅器、玉器和漆器。

遼金元的玉器創作,民族特色鮮明,風格雄奇豪放。其中,裝飾有春水、秋山的玉器最有特色。春水玉,主題為海東青狩獵天鵝或大雁,輔以蘆葦、水草及荷花等。秋山玉,表現的是秋天山林狩獵,紋飾以虎、熊、鹿、山石、靈芝等為主。

明清兩代,玉器創作世俗化特徵更為明顯,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均被賦予吉祥美好的寓意。

總之,魏晉南北朝至清代,玉器從廟堂靈物步入人間煙火。用玉來修養身心、陶冶情操、表達吉祥美好的願望,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

(作者分別為湖南博物院研究館員、長沙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本報記者王雲娜整理)《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3日 06 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