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色出行向時尚生活轉變——騎行運動正風行

經濟日報 發佈 2022-08-14T04:00:51.081501+00:00

不疾不徐,空氣濕潤而舒爽,綠蔭下道路蜿蜒向遠,鳥兒為你加油,風兒為你拭汗…50多歲的瀋陽市騎行達人趙安輝說,每次騎行時,自己都感到一種詩意。

不疾不徐,空氣濕潤而舒爽,綠蔭下道路蜿蜒向遠,鳥兒為你加油,風兒為你拭汗……50多歲的瀋陽市騎行達人趙安輝說,每次騎行時,自己都感到一種詩意。

山地車、公路車、場地車、旅遊車……如今的自行車可謂騎出了自己的「花樣年華」:既可代步又可健身亦可觀景。疫情防控的常態化著實為騎行運動再添一把火,也帶動騎行裝備行情走高。

「一車難求」是哪兒掉鏈子

趙安輝是瀋陽渾河騎行俱樂部的資深騎友,他明顯感覺到今年騎行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疫情期間室內健身場所關閉,更多的人通過騎行釋放健身需求。集休閒觀光、運動健身、結友社交於一體的騎行,正從綠色出行方式向時尚生活方式轉變。

把更多的自行車賽事和活動舉辦到群眾身邊。據瀋陽市體育局統計,目前瀋陽騎行愛好者人數已超70萬,大大小小的騎行俱樂部有1000多個。這同瀋陽近年來加強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分不開,自行車專用道、維修站甚至騎行驛站等越來越多。瀋陽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劉長軍介紹,騎行被稱為「黃金有氧運動」,能夠鍛鍊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性,還能提高神經系統敏捷性。減脂又減碳,新一輪騎行熱在全國方興未艾。

這股熱浪吹暖了自行車市場。7月24日傍晚,在瀋陽渾南區迪卡儂自行車賣場,來買車的顧客絡繹不絕,很多是一家人組團選購。看記者盯著貨架上一款高階公路車,營銷導購劉辰煒略帶歉意地說:「這台樣車只作展示預定,倉庫裡面一台存貨也沒有了。我了解到的,瀋陽所有自行車店的高端產品都處於斷貨狀態。」

緊俏行情同樣出現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許多門店高端自行車都面臨型號不全的缺貨狀態。記者嘗試了淘寶網購,萬元以上的中高端品牌自行車大多需要提前半個月預訂。發燒友心儀的爆款,甚至得等兩三年。劉辰煒介紹,有的廠家訂單已排到2025年,迪卡儂在國內的代工企業正在加快生產進度。有等不及的騎友把目光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某些品相較好的二手自行車,售價甚至超過了新車,「好車保值論」讓騎行騎出了「投資味道」。

「一車難求」究竟是哪個環節掉了鏈子?高端自行車值得跟風「炒作」嗎?

經常給騎友普及騎行攻略的中華騎行隊隊長呂子河是選車行家。他不認為「一車難求」是常態,提醒騎友們不可盲目跟風,道理很簡單:消耗品難成理財工具。眼下緊缺的狀況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一是前一段京津滬等自行車主產銷區相繼出現疫情,不少企業限產、門店停業,導致交貨期延長;二是國際供應鏈不穩定導致配套件供貨量緊張。比如一半以上中高端自行車裝配的都是從日本進口的禧瑪諾變速器,配件進不來,整輛車就組裝不起來。「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國內外供應鏈正在恢復,國產配件正在加速替代,不是專業級別的騎友不必苛求配置,更不宜參與囤貨炒作。」

在「春天」里追短差距

從全球來看,油價高企、經濟滯脹、疫情多發等因素疊加之下,自行車運動正強勢回歸。包括法拉利等知名汽車廠商也果斷殺入自行車賽道。有研究報告預測,全球自行車市場將持續增長5年甚至更久,保守預計,全球自行車市場價值將在2027年達到823億美元。

中國作為「自行車王國」,國產自行車能否抓住休閒時尚轉型的機遇,在市場井噴的春天裡追短差距?

數字很喜人。中國是全球第一的自行車生產國與出口國,全球自行車貿易量中超過60%來自於中國。但這個數據包括國外品牌在國內合作的代工廠及外資企業的貢獻。

美騎網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這輪騎行熱潮中,萬元以上的自行車最受歡迎。恰在這塊中高端領地,國產品牌有些力不從心。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產自行車老品牌,長期定位於城市通勤工具,主銷產品多在千元以內,包括技術利潤在內的品牌溢價能力不足。而外資品牌早已向運動時尚轉型,並通過專利研發形成智慧財產權壁壘,使國產品牌的技術突破難上加難。以千元以上的自行車變速器為例,95%的份額被外資品牌占據。核心部件「一感冒」,整車市場就「打噴嚏」。

令人欣慰的是,國內一些新銳自行車品牌憑藉創新在細分市場脫穎而出。以往國產品牌的優勢在車架的產能上,現在自行車把手、前叉、碟剎、立管等國產零部件全球市場占有率已排名第一。即使核心部件變速器也有部分品牌實現了密集疊代。

在消費者心中,賣點僅有便宜並不足夠。記者從多個騎行俱樂部了解到,目前騎友在用的山地車或公路車入手價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主要差別在車架結構和輪組質量上。高檔的車架一般由碳纖維製成,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管壁更薄更輕。令人心動的還有服務。瀋陽一家高端自行車專賣店憑藉Fitting(單車調整尺寸)服務而圈了很多「鐵粉」,測量車手的身體柔韌性和身體比例來選擇自行車尺寸和零部件,讓騎行充滿個性化舒適體驗,儘管售價倍增,定製化自行車依然不乏擁躉。消費者的升級需求,國產自行車廠商不應視而不見。

騎行攻略不只有風景

「如果真的熱愛,還是回到騎行本身來吧。」呂子河感慨。7月23日,他剛率領騎行隊從漠河返回瀋陽。

騎行很爽,準備工作卻很累。安排誰領隊、誰收隊,誰拍照、誰巡騎,走什麼線路,在哪裡吃住,具體穿什麼騎行服,戴什麼目鏡、頭盔,呂子河都「摳得細」。他提醒隊員要注意行裝與車輛的顏色醒目協調,要讓開貨車的司機有視覺辨識度。

這就涉及騎行裝備和騎行安全等問題。

騎行裝備的大件主要包括頭盔、碼錶、鎖鞋、音響、護目鏡、功率計等,小件有手套、冰袖、水壺、背包等,整個配備齊全的花銷在上千元到數萬元之間。騎行熱拉動起來的騎行裝備產業不可小覷。以騎行服為例,這幾年騎行服設計更具觀賞性,風格越來越時尚化個性化的同時,新面料不斷問世。一般來說,車輛、裝備價格的高低,與騎行技術水平略呈正比關係。沒有達到技術專業的層級,就不要礙於面子「只選貴的」。

騎行勿忘保險。趙安輝曾因為急剎車出過事故,也因為買保險在先而治病無虞。在騎行熱不斷升溫的背景下,騎行險應運而生,並出現銷售火爆的情況。有保險行業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選擇自行車等非機動車作為出行工具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其所在的保險公司今年以來非機動車保險銷售同比上年漲了2倍多。但由於騎行險剛剛起步,不少險企並未對騎行運動單獨設計險種,多靠意外傷害險來補缺。年人均不超過200元的意外險對騎行者來說並不構成負擔。(經濟日報記者 孫潛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