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個人魅力,吸引了劉伯溫,成就了大明江山

月姐隨記 發佈 2022-08-14T04:17:03.424262+00:00

大家知道,布衣皇帝朱元璋放過牛,要個飯,當過和尚。在那裡,他的師傅佛性大師,就看出朱元璋是一個身在佛中,心系塵事,不會甘心在寺里度過一生。

大家知道,布衣皇帝朱元璋放過牛,要個飯,當過和尚。

朱元璋早年為了生存,跑到皇覺寺做過和尚。

在那裡,他的師傅佛性大師,就看出朱元璋是一個身在佛中,心系塵事,不會甘心在寺里度過一生。

大師告誡朱元璋:要成就大事,首先要心中有民,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或許正是在皇覺寺那段時光,讓朱元璋身沾佛氣,也為他正朝綱打定了基礎。

佛性大師非常欣賞和看重他。更確定在當今社會上,能夠引領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走向另外一個不一樣明天的人,恐怕只有朱元璋。

而恰恰這時,總有一些人在他耳邊 吹:讓他做王。他自己也有些蠢蠢欲動。

身陷焦慮的朱元璋不知如何是好,多麼需要身邊有一個能高瞻遠矚之人,給他指明方向。多麼渴望有自己的一個智能團給自己出謀劃策。

朱元璋想到了自己的師傅,佛性大師。大師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告訴他:「先稱王未必王,後稱王未必不王。」

大師還告訴朱元璋,有人讓他繼續堅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並給了他一個紙條,讓他找紙條上的這個人。

得到紙條的朱元璋,興奮不已,搬師回朝。

朱元璋把紙條拿給大家看,問大家劉伯溫這個人怎麼樣,並問李善長:「你和劉伯溫哪個更厲害?」

李善長對劉伯溫的能力早有所聞,李善長回答:「一個劉伯溫要頂我十個李善長。」

朱元璋興奮不已,開始去尋找劉伯溫。

劉伯溫對元未政府失望透頂,棄甲歸田。在老家那段時間裡,劉伯溫去拜見了自己的老師,佛性大師。無巧不成書,此人正是朱元璋的師傅。

兩人在暢談中,談及當時的社會亂象,以及各方勢力,還有當時的朱元璋。

佛性大師介紹了一番朱元璋,並把朱元璋推薦給了劉伯溫,告訴劉伯溫:「朱元璋是一個身在佛外,心中有佛,是當今社會上成大事之人。」希望劉伯溫將來幫助朱元璋這種賢德之士成就大事,造福黎明百姓。

受恩師委託,劉伯溫也想更多了解一下朱元璋。並協同蘇坦妹在內的江南四大才子,搞一個書友蘭溪會。

書友會在緊鑼密鼓準備中。

這天,蘇坦妹為籌備書友會到街上買東西。正巧碰到了打仗凱旋的朱文正和另外一個年輕元帥。看到如花似玉的蘇坦妹, 兩個人眼睛都直了。雖軍中紀律嚴明,但朱文正就想:要把美女弄到手,自己不能享用,就去孝敬自己的叔叔,不信沒有不吃腥的貓。

氣急敗壞的朱元辭,認為他們在挑釁自己的底線,不問青紅皂白,就把蘇坦妹拉出去斬了。不是皇后馬秀英和眾官求情,也差點砍了朱文正。

斬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蘇坦妹,朱元璋算是惹怒了天下所有的知識分子,特別是以劉伯溫為首的江南知識分子。

朱元璋不知道蘇坦妹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誤殺她而懊悔不已:自己得罪了劉伯溫等這麼多精英,看來要讓劉伯溫來幫助我成就大業,是不可能的了。

劉伯溫這些人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埋葬了蘇坦妹,準備一起去聲討朱元璋。

朱元璋心裡滿是內疚,極度自責,同時也被蘇坦妹的才學折服。為表達自己深深的悲痛、自責、反省,在回京之前,朱元璋到蘇坦妹的墳前悔過謝罪。並立了一個「朱元璋罪己碑」以示謝罪,告慰亡靈。以求得天下文人的諒解。

劉伯溫他們在去找朱元璋算帳之前,又來到了蘇坦妹墳前,準備做最後的告別。

他們發現了朱元璋的罪己碑,非常欣慰和感動。滿腔、的悲憤、埋怨,傾課間煙消雲散了,他們被朱元璋的誠意深深地打動。對朱元璋的看法也發生改變。特別是劉伯溫,認為朱元璋是一個敢作敢為鐵血男兒,僅此一點,就值得信任。

劉伯溫並拋下誓言:朱元璋這人是值得尊重和信任的, 我願意跟隨這樣的人,並為他服務。

至此,得到消息的朱元璋更是心花怒放。並放言: 我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找個地方好好地趴著。

自此朱元璋、劉伯溫君臣二人的金字塔尖的天成之合,成就了大明王朝。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