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九十平米的房子在香港會被稱為「千尺豪宅」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發佈 2022-08-14T04:31:10.872967+00:00

從1851年至1861年的短短十年間香港的人口就由3.2萬人驟升至12萬人。到了20世紀30年代香港就已成為一個擁有近百萬新移民的大型城市。

香港從地圖上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不過短短百餘年歷史。從1851年至1861年的短短十年間香港的人口就由3.2萬人驟升至12萬人。 到了20世紀30年代香港就已成為一個擁有近百萬新移民的大型城市。香港從1842年起就開始為適應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的新形勢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不斷拓展城市面積。從那時起香港的土地面積從1055.61平方公里一直增加到了如今的1106.66平方公里。

儘管香港不斷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拓展城市面積,但土地面積的增加始終比不上人口的增長。畢竟填海造陸是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漫長時間的工程,然而人口的增長卻是呈幾何倍數在膨脹。截至2019年香港的土地面積比起1842年只增加了不到5%,可香港的人口卻突破了750萬。土地的增長速度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使得香港成為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我們不妨拿香港的土地面積與世界主要城市進行對比:紐約的面積為1214.4平方公里;上海的面積為6340.5平方公里;北京的面積為16410.54平方公里;東京的面積為2155平方公里;倫敦的面積為1577平方公里;新加坡的面積為724.4平方公里;深圳的面積為1997.47平方公里; 廣州的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顯然1106.66平方公里的香港在世界主要城市中面積並不算大。

香港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山太多了。比如新加坡的面積就比香港還小,但新加坡適合開發的平原地帶卻並不見得比香港少。目前香港沿海的平原地帶已開發得差不多了,但香港政府對開發內陸土地一直持謹慎態度。現在香港大約還有70%的土地處於未開發狀態。這主要是因為環保組織的阻攔。本來土地就稀少的香港由於有大量土地被禁止開發二導致居民住房非常緊張。

香港可謂是真正的「寸土寸金」。謹慎的土地使用政策使香港得以保留大量的原始森林環境。如今香港的人均綠地占有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可一方面香港人也承受著相對較大的住房壓力。住房恐怕是最能體現香港社會貧富差距的一個主要方面。在香港繁華都市光鮮亮麗的背後至今仍有超過22萬人「蝸居」於遍布全港的11萬間劏房之中。那麼香港劏房的居住環境究竟是怎樣的呢?

10平方的房間放上一個床之後就剩下很小的位置。衛生間和廚房連在一起,而洗衣服只能在地上完成。這10平方的房間還不是一個人住,而是一家人住在裡面。有時兩個人想在房間內走動都十分困難。當然這是香港社會最底層窮人的居住環境,而不是說所有香港人的居住條件都這麼差。不過劏房問題確實反映了香港社會客觀存在的問題,因為社會最底層人群的生活問題同樣需要得到關注。

2021年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指出:當中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期盼那時的香港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發展更加均衡,社會更加和諧安寧。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屆時將告別劏房、「籠屋」。話說回來750多萬香港人口中畢竟只有22萬人住劏房,那麼其他香港人的居住條件又怎麼樣呢?我們不妨以張晉、蔡少芬一家的居住條件作為參照物。

為什麼以他們家為參照物呢?首先張晉、蔡少芬夫婦算是高收入的明星人群,但比起李嘉誠、何鴻燊這些頂級富豪又有很大的差距。像張晉、蔡少芬這種影視明星在香港社會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群體: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如那些頂級富豪,但比起普通老百姓仍算是相對比較好的。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張晉、蔡少芬一家6口在香港的住房卻只有80平方米。

八九十平米的房子在大陸其實很常見,但在大多數香港人眼中就是所謂的「千尺豪宅」了,因為絕大多數香港人奮鬥一輩子也買不起這樣的房子。我們習慣於用「平方米」這樣的單位來衡量房屋面積,而香港人更習慣於用「英尺」作為房屋面積的計量單位。1平方米≈10.76平方英尺。八九十平米的房子換算成英尺之後就是八九百多英尺。香港人通常把這樣的房子四捨五入說成是「千尺豪宅」。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房價確實是相對比較高的。雖說並不是所有香港人都居住在如牢籠一般狹小的劏房、「籠屋」,但在同等收入水平的前提下香港人的居住條件在某些方面確實還不如內地。既然連「皇后娘娘」蔡少芬都只能住80平米的房子,那麼普通香港市民居住的房子通常只會比這更小。2016年香港82.2%的家庭住房面積在20至70平米之間。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僅有4.7平方米。

蔡少芬一家6口住80平米的房子,那麼他們家的人均居住面積大約是13.3平米。這明顯超過了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所以蔡少芬一家的居住條件在香港來說算是相對不錯的。當然這裡必須提到的一點是香港的房屋面積是不計算公攤面積的。換句話說蔡少芬一家80平米的房子就是實際使用面積80平米,而中國大陸80平米的房子還得扣除掉公攤面積後才是實際使用面積。

蔡少芬家80平米的房子實際上相當於大陸90~100平米之間,所以有些人從電視上看他們家的房子就會覺得好像不止80平米。當然90~100平米的房子在內地也很常見,所以內地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把這樣的房子稱為豪宅,但在香港人均居住面積有限的大前提下八九十平米的房子真就能被稱為「豪宅」了。在香港要想真正住得好除非是富豪:從淺水灣1號到100號全長5.3公里住的都是香港的頂級富豪家庭。

何鴻燊的豪宅加上花園面積達到了2000平方米。李嘉誠在深水灣道79號的豪宅光占地面積就達到了500多平方米。香港其實是聚集超級富豪最多的地方。事實上香港的富豪指數甚至超過了紐約。長期以來郭得勝、李兆基、李嘉誠、鄭裕彤各自的家族就是香港商界的四大頂級豪門望族。香港商界四大家族發家致富無一例外都是靠房地產業起家。香港人多地少的客觀現實本就決定了房價相對偏高的客觀現實。

香港的房地產商們出於自身利益又不斷抬高香港的房價。這就造成了香港小市民買房的艱辛。香港人計算房屋面積之所以用平方英尺這個單位固然有與內地在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使然,但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香港的房價實在是太貴了。通常越貴重越珍稀的東西計量單位就越小。就比如全世界的黃金都是用克來計算的,你有見過黃金按斤或噸來計算的嗎?

2021年香港每平方英尺房屋單價數據大致如下:中西區23200元港幣、灣仔區20515元港幣、南區20287元港幣、油尖旺區18591元港幣、東區17209元港幣、西貢區16399元港幣、九龍城區15998元港幣、深水步區15719元港幣、沙田區15115元港幣、觀塘區14160元港幣、荃灣區13752元港幣、大埔區13050元港幣、元朗區12374元港幣、離島區12229元港幣、北區12043元港幣......

包括距離香港中心城區相對較遠的離島區在內沒任何一個區域的房價低於10萬元。要知道1平方英尺大約只等於0.09平米。我們暫且拋開那些像牢籠、棺材一樣極其狹小的房屋不提,那麼稍微正常一點的香港房屋至少也是每平米上百萬的售價。在香港買八九十平米的房子隨隨便便花掉上千萬實在太正常不過。這也難怪香港人會把八九十平米的房子稱為「千尺豪宅」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