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陣聯想

老馬不走日 發佈 2022-08-14T04:32:12.257655+00:00

缶是古代盛湯的陶罐,原本不是樂器,大約是古人酒足飯飽之後也要自己歌舞娛樂一下,於是有那不善歌舞者就在旁邊跺腳擊掌,其中一個無意中敲起了湯罐,感覺聲音還不錯,久而久之,這陶罐喝完湯就演奏,既是食器又成了樂器。

[讀書]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沖天焰火之後,全場燈光驟亮,一千多面缶組成的缶陣,讓無數觀眾疑惑,不知為何物,然而,隨著古裝的戰士們擊響這千年古樂,整個世界都震驚了!

缶陣,真是創意上的絕響!

缶是古代盛湯的陶罐,原本不是樂器,大約是古人酒足飯飽之後也要自己歌舞娛樂一下,於是有那不善歌舞者就在旁邊跺腳擊掌,其中一個無意中敲起了湯罐,感覺聲音還不錯,久而久之,這陶罐喝完湯就演奏,既是食器又成了樂器。

春秋戰國時趙弱秦強,兩國不斷發生爭端,為解決兩國間的問題,趙王與秦王會於澠池,進行談判。古代外交與當今無異,除了面對面的討價還價,還要弄些虛的東西使自己在氣勢上占先。宴間,秦國的大臣對趙王說:聞大王精於鼓瑟,請為秦王鼓之。瑟在中國已經失傳,但流傳下來的琴瑟合諧的成語似乎告訴今人,瑟當是與古琴相類似的彈撥樂器。趙王無奈,就在席間彈了半曲。秦國的史官當場做了記錄,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趙王為秦王鼓瑟。這時,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傑出、最智慧的外交家藺相如見趙王受辱,挺身向前對秦王說:臣聞秦王善擊缶,請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不應,藺相如端起一個大號兒的食器說,我離你很近,你若不為趙王擊缶,衛士來不及保護,我就能與你一道血濺當場。秦王一看四周形勢,無奈拿起湯罐敲了一下,只是一下!藺相如令趙國的史官也當場記下,某時某地,秦王為趙王擊缶。於是,這個故事成了中國古代智慧外交的典範。而缶做為古時的樂器,在普通國人都能見到的史料中這也是唯一記載。

古代的湯罐成了樂器,先是做成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各種聲音的缶,後來又發展出金屬(青銅)的缶,形制有圓有方,當然聲音也會有差別,就像現代使用的舞鼓或中國排鼓,都是按音高排列的數個。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的鼓,應該是從北方遊牧民族傳進來的,「鞞鼓連天」的鞞鼓就是匈奴的戰鼓。而漢民族最早的出土樂器是陶鼓,即陶製的打擊樂器(應是和缶相似的東西)。與遊牧民族的木筒蒙皮革的鼓相比,漢民族的陶鼓或金屬鼓無論在聲音、成本、製造難易、便攜性與耐用性等方面,都要略遜一籌,於是在歷史的選擇中陶鼓、缶也就被淘汰了。

北京奧運會大導張藝謀推出缶陣,把失傳數千年的古樂器重又賦予了新的生命,藺相如地下有知,當是最受感動的「人」,因為缶是與藺相如的偉業相聯繫的重要物證。

說到這兒,不禁想到中國做為一個農耕民族的特點,在音樂史上也留有清晰的印跡,如所謂「八音」。明清時西洋進來的音樂盒,在中國就叫「八音盒」,「八音」就成了音樂的代指,這名稱一直使用至今。有人以為所謂八音,是音程上的一個八度,是從1到i的八個音階。

其實,「八音」是中國民族民間樂器製做材料的分類,是指絲、竹、土、木、匏、石、金、革八種材料。一看就能發現,農耕民族用來製做樂器的主要材料也是農產品!絲是制弦用的,只要樂器有弦在古代絕對離不開絲;竹是利用其管體,而木則是許多樂器的主體部分;土是陶器,前文剛說到的缶和近年重新開發出來的塤就在八音中屬土;石主要是做罄,罄是懸掛的同一形狀但大小長短不一的石條,敲擊發音,一般為成組演奏;匏是葫蘆,並不主要指當下流行全國的葫蘆絲,那時的匏主要做為拉弦或彈撥樂器的共鳴箱用;金屬制的樂器主要是鍾,喝湯的陶罐可做缶,那喝酒的銅杯也能敲響,於是做了個大個兒的酒杯反吊起來敲,聲音悅耳洪亮,起名叫做鍾;革是皮子,這是遊牧民族的專長,木桶蒙了皮的拉弦樂器就叫胡琴,木桶蒙了皮的打擊樂器就叫鼓。胡琴進入中原,衍生為二胡、四胡、高胡、中胡、低胡、板胡,一個「胡」字,給它的出身定了性。遊牧民族的鼓流進中土,於是取代了缶。

現在重新開發出來的缶,肯定與古時的缶有很大不同,從樂器的多樣性或從打擊樂的音色上來說,多一件缶少一件缶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不過奧運會開幕表演中千面缶所形成的缶陣,其聲威、其在意料之外、其古韻與現代科技的碰撞,卻造成一種強烈的古文明的衝擊波,一種還有無數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精萃未被開發的感覺隨缶聲襲來,那未被開發的文化精萃當是一座絢麗多彩燦爛輝煌的寶庫。從這個意義上說,缶的重新開發是件極有價值的事。

壯哉!缶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