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於追責,這些600多年前的磚上刻有「質檢員」姓名丨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

長江日報 發佈 2022-08-15T11:52:19.655585+00:00

襄陽城牆城磚。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呂映雪)「襄陽城牆上,部分城磚寫有制磚者、工匠、監磚官員、擔保人等人員的名字……」8月9日下午,「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襄陽都市圈探訪團來到襄陽臨漢門城樓,襄陽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黃健向探訪團介紹了襄陽城牆上的特別城磚。

襄陽城牆城磚。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呂映雪)「襄陽城牆上,部分城磚寫有制磚者、工匠、監磚官員、擔保人等人員的名字……」8月9日下午,「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襄陽都市圈探訪團來到襄陽臨漢門城樓,襄陽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黃健向探訪團介紹了襄陽城牆上的特別城磚。

襄陽臨漢門城樓。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你們看這塊城磚,為『洪武十六年制』,距今已經600多年了。」登上襄陽臨漢門城樓,黃健指著展示區的一塊城磚介紹道。探訪團成員看到,這塊磚上刻有銘文「襄陽府穀城縣提調官縣丞宋忠修司吏許英□的當人何仁倫 作匠易應才 人戶□□□ 洪武十六年□月□日」(記者註:因年代久遠,有的字跡模糊,無法辨認,便用□代替。)黃健說,大致意思是這塊磚的監工是宋忠修和許英□,擔保人是何仁倫,工匠是易英才。

「這些磚上為何要刻人的名字?」面對探訪團成員的疑問,黃健介紹,是便於日後對責任事故的認定,監督機制十分完善,這說明明朝是中國造城史上管理最嚴格的一段時間。他說,目前發現的明洪武十六年的城磚有20塊,分布在襄陽城牆小北門至夫人城段,有的刻有這樣的銘文。「在襄陽城牆還發現了其他時期的城磚,也刻有銘文,但內容沒有這麼嚴謹、豐富。」

從襄陽城牆上遠眺漢江。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黃健說,明代是襄陽城牆發展的最高峰,明王朝統治階級當時十分重視城牆的修築,希望最大限度保證城牆的安全。於是,明朝時期對襄陽城牆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增強了襄陽城牆的防禦能力。

襄陽城牆是我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牆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水、峴山天然屏障,山川環衛,所以號稱鐵打的襄陽」,黃健介紹:「襄陽城城垣周長7.3公里。護城河最寬處達250米,是全國最寬的人工開挖的護城河。」

襄陽城牆。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沒想到古代就有十分嚴謹的監督機制了。」看到城牆上的銘文,探訪團成員、荊州市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學生李雙雪覺得古人非常有智慧,這一塊塊城磚,都是歷史的見證,值得細細品讀。

襄陽都市圈探訪團特邀專家、武漢市社科院研究員、歷史所原所長張篤勤說,襄陽城牆歷史悠久,站在這裡,對面就是漢江。漢江是長江的支流,襄陽坐落在漢水流域,孕育的深厚的歷史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內容。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