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人生:應激活人性融入社會,充分感受生命的意義

書房讀書 發佈 2022-08-15T21:30:22.212355+00:00

從本質上講,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那些不能過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過公共生活,因而不參與社會的,要麼是獸類,要麼是上帝。

原題:《聲譽是件遮羞布(三)| 張晞哲》

從本質上講,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那些生來離群索居的個體,要麼不值得我們關注,要麼不是人類。社會從本質上看是先於個體而存在的。那些不能過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過公共生活,因而不參與社會的,要麼是獸類,要麼是上帝。

——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公元前328年

人是社會性動物,從眾模仿似乎是拿手好戲,跟風、盲從是造成許多悲劇的罪魁禍首。

街頭演說、群聚群毆,推銷路演、模特走秀,網路遊戲、暴力視頻,強者霸凌、秘密社團……甚至於群體傷害事件、群體自殺事件,歷史上形形色色的運動、強權人物組織的血腥政權等等,無不給人類自身造成深入骨髓般的傷害,剎車、倒退、走上歧途、甚至於毀滅人類文明,反覆驗證社會心理學家的論述:

人是強烈的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思想、行為、道德準則深深地受到周圍人的影響。

網際網路時代風靡全世界的「快閃行動」,再一次證明了人類個體與群體的無厘頭。

快閃族最早起源於2000年3月紐約曼哈頓。一個名叫比爾的組織者召集了400餘人,在時代廣場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條機械恐龍,集聚5分鐘後眾人突然迅速離去。

快閃族是都市時尚文化中的一種,在現代人內心交流減少的背景下,強烈地希望通過塗鴉、街舞、街頭表演等刺激活動展示自我、吸引注意、「影響周圍人」,以「回歸」社會。

「快閃」,宣洩青春情緒,激發生命活力,對沖「無價值感、無意義感」,緩解生活壓力,和世界開一個善意的玩笑。他們不違法、不參與政治活動,純為搞笑或是膜拜紀念,是一種獨特的行為藝術、社會文化現象。

人類仿佛一個頑謬任性的熊孩子,建設和進步的步伐剛剛走在破壞和戰爭的前面。大戰之際,每個人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志在必得,等到塵埃落定,勝利者和失敗者都是滿臉鮮血、遍地狼藉、一蹶不振,哪裡有什麼「萬王之王」「建造狂魔」(奧茲曼迪亞斯),有的只是:

此外無一物,但見廢墟周圍,

寂寞平沙空莽莽,

伸向荒涼的四方。

(威爾·杜蘭特著《生命的意義》,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版,第25頁)

人類好像總是後知後覺、鐵血冷酷,用盡手段磨鍊考驗自己的先知,毫不留情殺害自己的救命恩人、精神導師: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蘇格拉底被毒死、伽利略被囚了幾十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布魯諾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臨刑時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將會知道我的價值。」

儘管如此,人之驕子還是前仆後繼、死而後已,在為人類自己謀幸福、開智慧、創新局的擔當中熱血沸騰、奮勇不息。就是在阡陌市井,下里巴人也義不容辭,擔當起「吹哨人」的神聖職責。一位老人的故事也許值得我們傾聽:

族譜里記載了前二十一代祖先的真實悲劇。那一年夏天,在隴西老家,我的先祖爺爺夜觀天象,發現了可能發生的水災、饑荒,他急忙告訴自己的族人鄰里,搬到高處避免可能的泥石流,存下糧食以備面臨的災荒。族人鄰里以為他失心瘋、鬼迷心竅,後來災難與饑荒真的來了,村莊掩埋、大家流離失所、很快斷了糧。倖存者蜂擁而至,搶吃的、搶穿的、霸占了家舍、活埋了先祖。

現實中雖然很少出現這麼極端的例子,但相類似的事例很多,鶴立雞群必被雞啄。

第一個帶來壞消息的人,常常是第一個被處決的人。

向蠢材預示災難的人,沒有好的報應,因為蠢材本身就是災難。

當你淪為豬群中的一員,再怎麼英勇睿智,也逃脫不了豬的下場。

沒有人心甘情願承認自己的愚蠢,因為大眾把面子看得比真理、真相更重要。

可憐可悲的自尊、無緣無頭的情緒是阻礙獲取真知最大的障礙。當災難驟然降臨的時候,愚蠢的群氓並不會感謝和欽佩曾經預警的「吹哨人」,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惱恨他、迫害他、必欲置其於死地而後快。

先知聖賢總是活得艱辛死得悲慘,仿佛他們生下來就是受苦受難的、就是改變世界的、就是強力的多餘人——「齊天大聖」。他們天縱聰慧、先知先覺,英勇神武、建蓋世功業,改天斗地、敢叫天公折服!他們移山倒海、移風易俗,惹得天怨人怒、民不聊生,從而天妒英才,老天只好趕緊把他收走,免得鬧出更大的動靜,惹怒更多的「神仙」。

「人類必然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模仿和試圖超越我們身邊的人。但是這一過程不一定就完全是無意識的、不由自主地。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有意識地選擇我們模仿的榜樣,努力做到最好,而不是最差。」

學習與模仿強者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偉人崇拜、粉絲追星、標杆榜樣、嫉妒攀比好像沒有誰能夠完全躲開,仿佛都有荷爾蒙的影子。「閱讀這些人的傳記是有價值的,因為哪怕我們永遠都不能像薩克里頓那樣勇敢,像邱吉爾那樣有遠見卓識,像曼德拉那樣堅忍,我們仍然可以強烈地希望變得更像這樣的英雄。沒有這樣的願望,我們就會沉迷於瑣碎的事情,沉迷於追名逐利。我們看到什麼人就是什麼人。」

追求卓越是人的天性。20世紀的歷史學家證明,沒有所謂「偉大的歷史人物」,只有在經濟力量和運氣支撐下產生的虛榮的傀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鄰里效應」「群羊效應」「頭狼效應」「三人成虎」恰恰就是社會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稱之為的「學習榜樣」:

「人類的大部分行為是通過觀察榜樣而學到的。通過觀察他人,人們知道了如何表現出新行為。在後來的機會中,這種知識成了行動指南。」

班杜拉在20世紀60年代初用他著名的「博博玩偶」實驗說明了這一點:……看到大人兇狠地打玩偶的孩子更有可能也去攻擊玩偶,因此看到同性的成年人兇狠地打玩偶的孩子尤其可能自己也去模仿那樣的行為。

正如《烏伙之眾》給我們的忠告:

「有些人把別人當做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

「人類有著自我欺騙的無限能力,他能夠頭頭是道地把罪惡說成美德,為了犯罪而否定美德。」

「人既無理性又自私自利,易於衝動且反覆無常,或者是把理性用在傷天害理的事情上,他既是暴力和虔誠騙局的實施者,又是它的犧牲品。」

「那些在人類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的偉大人物,如赫拉克利特、釋迦牟尼或穆罕默德,我們擁有一句真實的記錄嗎?這些人的真實生平對我們無關緊要,我們想要知道的,是我們的偉人在大眾神話中呈現出什麼形象,打動群眾心靈的是神話中的英雄,而不是一時的真實英雄。」

陽光之下無新鮮事,人性的一脈相傳實在是驚人。歷史發展的詭異超乎尋常,任是老天爺也不敢打盹,你哪裡能料到:萬人膜拜的神,轉眼之間成了萬萬人踐踏的臭無賴!

作者簡介

張晞哲,喜愛文字,偶爾塗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