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光明種子,打開閱讀之門——光明區圖書館十周年慶典暨「星閱光明科學季」啟動

深圳晚報 發佈 2022-08-15T23:35:59.821613+00:00

8月15日,一場特別的光明區圖書館十周年慶典活動開幕。「星閱光明科學季」帶著科學的種子與智慧的光芒正式亮相,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以更科技、更創新、更有趣的方式打開閱讀之門。十年前的同一天,光明區圖書館從一片荒草地上拔地而起。

8月15日,一場特別的光明區圖書館十周年慶典活動開幕。「星閱光明科學季」帶著科學的種子與智慧的光芒正式亮相,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以更科技、更創新、更有趣的方式打開閱讀之門。

十年前的同一天,光明區圖書館從一片荒草地上拔地而起。短短十年間,每一位參與光明區圖書館建設的人都如樸實堅韌的耕種者,懷揣培育的信念,讓濃郁的書香於光明悠遠。如今,大地枝繁葉茂,空中繁星漫天,光明區圖書館在自己創造的最美閱讀風景里再出發。

▲位於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的光明區圖書館新館

為慶祝光明區圖書館成立十周年特別打造的「星閱光明科學季」,將創新推出「光明科學正發聲」 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圍繞「科學主題」邀請科幻、科學、科技領域知名學者開壇設講,激盪思想、分享智慧,為光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貢獻文化力量。

艱難「拓荒」,踐行「開放、平等、免費」

光明區圖書館成立於2012年8月15日,相比深圳其他各區圖書館建館較晚。原光明區圖書館總館位於公明街道振明路,現已更名為紅花山分館。

▲光明區圖書館紅花山分館

如今,光明區圖書館總館位於有著最美「光明之眼」的光明文化藝術中心,與美術館、演藝中心、城市規劃展覽館組成四大功能區,成為深圳北部片區規模最大的藝術建築。

▲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賴遠美 攝

短短十年,光明區圖書館歷經兩次場館建設,這種「速度」在國內圖書館屆也屬罕見。行政區成立以來,光明區委區政府堅持高位謀劃、大處著眼,在文化建設方面「開疆拓土」,為光明文化事業帶來迅速發展的春天。深圳市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和體育中心副主任、光明區圖書館館長王凌宇表示,十年來,光明區委區政府歷任領導,都曾到光明區圖書館深入調研、現場辦公,在人力、物力上持續給與支持,為光明區圖書館的發展注入了強大而長久的推動力。

▲光明區圖書館紅花山分館

王凌宇是光明區圖書館最早的建設者之一。2012年6月,他與圖書館(紅花山分館)首次「會面」時,放眼望去還是一片毛坯房,該館的建設可謂是一場「拓荒」過程。他需要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和僅有的兩位同事一起「平地起高樓」——讓這個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的毛坯房,變成能夠面向公眾開放的公共圖書館。10萬冊圖書採購後,要立即進行條碼編目,而此時圖書館內甚至連書架還沒全部到位。書架配備、信息化機房、網絡服務的採購,只能同步緊張進行。

▲光明區圖書館紅花山分館

2012年8月15日,光明區圖書館正式開館,對於當時成立五周年的光明新區意義非凡。但是,開館的熱鬧之後,來的讀者並不如本來想像得多。有的居民帶孩子進館只是因為發現館內有空調;有的居民則是在門口觀望,顧忌進入圖書館需要收費或是辦證;於是,培養居民的圖書館意識,成了光明區圖書館要做的更重要的事——連續幾個月舉辦「走進圖書館」活動,用心宣傳圖書館理念,讓居民能夠大膽、放心地享受文化福利。

光明區圖書館始終堅持「開放、平等、免費」的辦館理念。「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在深圳公共圖書館領域體現得最為充分,無論你來自哪裡,圖書館的大門一直為你敞開。為何在「免費」已成為市民對圖書館的普遍認識時,依然保留這個理念?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的很多圖書館還沒有做到完全免費,直至2008年之後,才達成免費服務的普遍認識。光明區圖書館保留「免費」這個理念,既留下了一種記憶,也是一種樸素的堅持,更是一種提醒。

沃土「萌芽」,閱讀與傳承共振

光明區圖書館的標誌從建館初期沿用至今,形狀似展開的書本,也像破土而出、正蓬勃生長的萌芽。談及圖書館的意義,光明區圖書館一位基層館員說:「我覺得,圖書館給在這裡生活的人帶來了一種文化、一種學習、一種寄託。圖書館逐漸變成了土壤,讓閱讀種子在這裡慢慢地生長發芽。」

▲讀者在光明區圖書館新館內閱讀學習。 深圳晚報記者 余海洪 攝

▲光明區圖書館新館環境優雅明亮

十年來,光明區圖書館這片「沃土」上枝葉濃郁,一個個特色活動豐富著它的內涵。「光明大講堂」在2014年成為了光明區圖書館的文化品牌,至今已開辦230多期,如今頻率固定為兩周一場,為讀者提供交流機會,為學者提供發聲平台;於2016年開啟的「閱讀起跑線」計劃,是深圳最早的、最有影響力的親子閱讀公益活動之一,依託轄區圖書館、醫院、社康中心、幼兒園、學校、書吧等各類型公共服務資源,面向0至3歲兒童及其家長免費發放「閱讀大禮包」;十年來,光明區圖書館已先後形成包含「大眼睛閱讀繪」「小奶牛故事繪」「小太陽i閱讀系列故事會」「閱讀推廣人下基層」 「星閱光明閱讀計劃」等一系列未成年人閱讀品牌活動,為無數孩子的童年種下閱讀的種子。

▲讀者在光明區圖書館新館內閱讀學習。深圳晚報記者 余海洪 攝

▲光明區圖書館新館 深圳晚報記者 余海洪 攝

圖書館既是精神家園,也是精神堡壘,有歷史傳承的責任。光明區圖書館希望通過主動做一些工作,把這個城市流動著的許多珍貴記憶,沉澱下來。

▲《尋找光明記憶:工廠故事》

2014年,以收集整理與留存本地傳統文化歷史為主要目標的文化項目——「尋找光明記憶」正式開啟。八年多來,項目組一次次走進工廠、農場、社區,進行田野調查與採訪調研工作,全面梳理光明的農場文化、僑民文化、歷史建築和民間飲食文化,已出版圖書《農場往事》《新城舊事》和《工廠故事》,拍攝了多部獲獎紀錄片,同時在館內進行收集的相關實物展出……「尋找光明記憶」書寫是光明的故事,也是深圳的故事;是深圳經濟參與全球化的故事,也是共和國又一代奮鬥者的故事。

「枝繁」成網,書香於光明悠遠

時間來到2021年2月5日,光明區圖書館新館正式亮相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是光明區開啟高端文化設施建設的起點和縮影。其建設吸收了嶺南民居的疊院設計風格,採用「回」字形布局,在空間上圍合成一座山水庭院,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融相生,水面之上的拱形入口隱喻文化的橋樑,塑造出注視未來的「光明之眼」,現已躋身為深圳北部文化新地標,並成為光明區重要文化引擎。

▲光明區圖書館新館

作為這座山水庭院四大功能區之一——光明區圖書館總建築面積達3.5萬平方米,設計風格結合傳統與現代。新館在功能分區方面,做到了更為充分極致。一樓分別設立兒童閱覽室與兒童活動室,合理分開,互不干擾;二樓為讀者提供了完善的自助設施外,還設置了朗讀亭、青少年閱覽區、讀者自習室、供老人閱讀的「樂齡閱覽區」、經典閱覽室、視障閱覽區等閱讀功能區;三樓至五樓藏有豐富閱讀資源,設有多個特色閱覽室;六樓近期即將開放,功能先進多樣;七樓配有報告廳與採編室。新館的建設是「高質量高顏值」發展的一次重要實踐。

▲位於江南小鎮的書香亭

▲位於長圳公園的書香亭

圖書館是個系統的社會工程,其發展絕不僅僅就是一個漂亮的圖書館,它應該是覆蓋轄區一個知識的、服務的、文化的網。從0到1、從1到N,在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帶領和指導下,光明區圖書館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目前已形成一個總館、兩個直屬分館、六個街道館、三十個社區服務點和七個企業合作館的文化服務網。同時,光明區特有的自助圖書館「書香亭」現有71台,布局在區內的每個角落,形成「15分鐘閱讀圈」,圖書全市通借通還。圖書館不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做服務,工作也向外延伸:為光明新入學的學生集體辦讀書證;為入駐科學城的科學家們提供豐富的電子資源資料庫……服務網正無限向外編織。

▲特別為光明區圖書館十周年打造的「星閱光明科學季」

此次啟動的「星閱光明科學季」活動已擬定一年一辦,凸顯了光明區圖書館「人文與科學」的未來發展主題。此外,圖書館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推出的「科技人文讀書樂」正著手將前沿科學實驗與知識科普引入光明;與中國科學報合作開辦的「科學小記者」培訓活動正為光明小記者們的科學素養、科技新聞敏感度和采寫能力添磚加瓦;「科學之光夏令營」正蓄勢待發。圖書館還正力求與高校圖書館及其他專業圖書館達成合作,擴大館內特色資料庫。

▲光明區圖書館新館 深圳晚報記者 余海洪 攝

▲光明區圖書館將不斷開拓文化新內涵。深圳晚報記者 余海洪 攝

光明區圖書館的服務層次將越來越高,對象和需求都將更加明確,會更加精準地開展服務,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建設更加完善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未來,光明還將打造更多文體中心,中心內部會設立區域特色圖書館,使「普通的閱覽」轉變為「特色的閱覽」,不斷開拓文化新內涵。光明區圖書館正以趕超奔跑姿態,培育閱讀厚土,打造「書香光明」。

深圳晚報記者 李福瑩 實習生 宋思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