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磨一劍,湯臣倍健自主研發中國「本土菌」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極目新聞 發佈 2022-08-16T00:26:19.507356+00:00

不過,目前國內商品所用菌株多數是「國外菌」。8月12日,一株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菌」在第十七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亮相,這株名為LPB27的副乾酪乳桿菌是湯臣倍健首次發布的自主研發菌株,已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研究成果在《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多家國際知名期刊雜誌刊登。

極目新聞 雲迎 通訊員 田丫

益生菌有多火?作為一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助消化、養腸胃等健康標籤已被大眾逐漸認識。不過,目前國內商品所用菌株多數是「國外菌」。8月12日,一株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菌」在第十七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亮相,這株名為LPB27的副乾酪乳桿菌是湯臣倍健首次發布的自主研發菌株,已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研究成果在《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多家國際知名期刊雜誌刊登。

第十七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現場

本土菌LPB27耐胃酸耐膽鹽,被業界看好

經過多項體內外功能測評結果顯示,這株「本土菌」LPB27,不僅具備耐胃酸、耐膽鹽、容易定植於腸道,具有改善炎症、緩解IgE介導的過敏症狀以及促進有益菌數量等多種健康促進功能,在免疫調節等方面還可以媲美國際知名菌株。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何方教授

據介紹,LPB27亮相後倍受關注,是因為我國益生菌行業起步較晚,產業核心技術仍然嚴重依賴於國外領先企業,市面上益生菌終端產品所用的菌株85%以上源於國外,我國益生菌長期面臨「缺芯少核」問題。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科研人員認為,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和代謝水平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域的人群在腸道微生物組成有著明顯區別。因此,針對國人研發的「本土菌」對國人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研發本土菌難度大,沒想到10年研發期7年出成果

7年前,湯臣倍健前瞻性布局微生態領域研究,聯合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等權威機構從構建菌株庫開始,進行優質菌株篩選、功能評價、機制研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檢測技術及標準研究等各個方面展開科研投入。

「益生菌的自主研發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周期長,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因此對企業的綜合實力有較高要求。我們要走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菌株這條道路,就必須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湯臣倍健營養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兼)、深圳大學客座教授張旭光博士說。

湯臣倍健營養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旭光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何方教授在益生菌領域研究超過30年。他表示「當時國內益生菌才剛剛起步,這個課題並不被看好,因為絕大部分市場是被外國菌株壟斷的,我們都感覺到很難跨越這個高度」。最終,原計劃10年的研發周期提前出成果,這在他看來近乎是個奇蹟。

據悉,科研團隊選擇了胎齡在37-42周,出生體重在2500-4000g,1-4個月大的中國健康嬰兒進入菌株庫種選擇範圍。此外,還參照了國際上先進技術方法,包括利用全基因序列技術等證實了副乾酪乳桿菌LPB27安全性能。

除了保證源頭的安全性,益生菌一個重要的一個特徵,是必需活著定植於腸道才能起作用,實驗結果表明,LPB27不僅耐胃酸、耐膽鹽,腸道定植能力也有優良表現。

科研成果接連發布,湯臣倍健穩步向強科技企業邁進

2022年年初,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發出了向強科技企業轉型的願景,他提出以「科學營養」戰略引領,持續研發創新,加大自有發明專利原料及配方研發,在同質化競爭中形成差異化的優勢,將核心技術落實到產品力。

落地有聲,隨著PCC1、NAD+抗衰領域科研成果接連發布,這次在益生菌領域自主創新菌株的突破,是湯臣倍健向強科技型企業轉型跨出的又一堅實步伐。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