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帶給我的思考

父母圈 發佈 2022-08-16T04:30:01.984198+00:00

家庭教育,是當代社會的新名詞。對於接觸過家庭教育的父母來說,這個詞也許不算新穎,甚至耳熟能詳。我本身是一個注重家庭教育的人。

家庭教育,是當代社會的新名詞。對於接觸過家庭教育的父母來說,這個詞也許不算新穎,甚至耳熟能詳。但在現實生活中,對這個名詞,真正理解他意義的人,其實並不太多。

我本身是一個注重家庭教育的人。我還記得在二十多年前,因為自己對家庭經營的重視。婚前我就看過一些育兒書。所以,我在帶第一個孩子的三歲階段,孩子還算是比較聽話的。但是當孩子到了三歲以後,進了幼兒園,我那點可憐的認知,已經完全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

我開始困惑,痛苦,迷茫,面對孩子,不知所措。經歷了現代所有媽媽必經的心路歷程。但我是一個不願意在困惑中一直迷茫下去人。於是開始各種育兒方法的尋找。那個時候不知道有心理諮詢,所以最開始就是向身邊有經驗的人打聽,或者買一些書回來看。但是發現好像沒有什麼用。發現書上的方法根本用不上。這也是好多買書育兒的媽媽的共同心聲。所以看了書以後,進入新一輪的迷茫。後來知道了心理學,但其實也不知道心理學是幹嗎的?有什麼用?感覺心理學挺高大上,好難懂的樣子。更是沒有聽過家庭教育一說。後來因為一個朋友開始接觸心理學,也是不夠系統。總之尋尋覓覓這麼多年,走過不少的彎路,過程很曲折,直到今天終於接觸到系統的家庭教育,我才找到那個困惑我已久的答案。以下我想說的這個案例,給了我許多的思考與惆悵。

案例分析:女孩,14歲,初中三年級。性格內向,膽小,遇到事情,總是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到了青春期,許多事情不敢去嘗試。總是喜歡往後退。和父母關係想親近,但是總隔著點什麼。媽媽一直是全職媽媽,陪伴的時間也不少,不過媽媽的情緒不穩定,甚至暴躁,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發現孩子什麼都比別人慢,內心很崩潰。

通過跟媽媽詳細的溝通發現,孩子媽媽是一個火相性格,脾氣大,情緒不穩定,固執,目標感強。而這個孩子是水相性格,慢性子,怎麼催也快不了,動手能力弱,注重家庭關係的和睦。這個孩子,在父母和親戚的眼中,就是一個典型的「笨小孩子」類型。

媽媽雖然懂得一點與嬰兒溝通的知識,但是對於性格特點卻完全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人生八階段也完全沒有聽過。通過這次對家庭教育的系統理論學習了一輪之後,發現這對母女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母女兩個性格不合。

水相孩子想要和睦穩定的家庭氛圍,火相媽媽性格的脾氣大,情緒不穩定,對這個水相孩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從媽媽的角度來說,在媽媽的內心深處,是不能接受孩子做事慢,反應慢,什麼都比人家慢半拍的這些行為的。所以每次一想到這些,就無限焦慮和憤怒,甚至懷疑這真的是自己生的孩子嗎?這種懷疑,雖然媽媽沒有說出口,但是在許多的言語和行為中表現出了對孩子的不接納。而水相性格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周圍人對她的不接納。媽媽說,現在回想起來,她的這種不接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心靈的災難。

  1. 錯過孩子的敏感期

因為孩子是水相性格,從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得特別安靜。孩子各個階段的敏感期表現也不是特別明顯。媽媽回憶說,記得孩子在爬的階段,沒有開始爬行,媽媽強行訓練,每次都讓孩子哇哇大哭。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循序漸進。導致孩子後來都不願意爬,孩子到了一歲直接走路。錯過了最好的爬行階段,同時也錯過了鍛鍊孩子的四肢和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媽媽回憶說,如果當初知道家庭教育的人生八階段,她一定會用更多的而心去陪伴孩子慢慢成長,這樣就不至於錯過孩子最重要的敏感期。其實水相的孩子真的很好帶。因為自己的無知,讓孩子差點抑鬱了。

三、母女兩個形成迴避型依戀關係,影響社交和學習成績

因為媽媽的脾氣大,情緒的不穩定,導致孩子人生八階段的0-3歲安全感建立的不健康,3-6歲,孩子主動感不僅沒有建立起來,反而停止成長了。這讓孩子後來勤奮感地建立這一塊,更加地處於停止狀態。孩子變得表面看起來越來越聽話,其實後來才發現,她的心理積攢了太多的負面情緒,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因為她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對抗父母,對抗老師和同學的關係上,一直到初中三年級,都沒有真正意義交過自己的朋友。好不容易交個朋友,就特別地在乎。會很容易被這個朋友牽動自己的情緒等,讓孩子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社交恐懼症。另外,因為孩子與周圍人長期處於內心對抗和掙扎的狀態中,導致孩子長期處於無精打采的精神狀態,成績自然也好不了,似乎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孩子這樣無精打采的狀態,曾經也讓媽媽一度感特別地憤怒。

日子就在這樣的迷茫,困惑,尋找中慢慢地過著,這一過就到了孩子14歲。媽媽突然發現,孩子長大了,原來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那麼的短,一晃就過去了十幾年而不自知。但是媽媽還是很努力地去學習。去改變自己。終於開始系統學習家庭教育。才慢慢地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開始重新去思考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後來的生活中,媽媽開始做以下調整:

1,跟孩子重建健康的依戀關係,即安全型的依戀關係。

從以前的情況來看,孩子和媽媽是處於迴避型的依戀關係。媽媽這個時候做出的調整是,每周帶孩子去爬一次小山,一個月去登一次有些難度的大山。在這個過程中。媽媽給了孩子不少的安全感,正面的鼓勵,平和的情緒,耐心和諧地溝通,平穩的生活節奏,全然接納孩子的心態,讓孩子的心慢慢靠近媽媽的心。現在孩子開始向媽媽吐露一些心事,有困惑也會願意和媽媽溝通。慢慢開始依賴媽媽。

  1. 重建孩子的價值感。

孩子已經初三,本來學習很緊張,但是很幸運的是,剛好趕上雙減,所以,在雙減政策下,給了父母和孩子更多的相處時間,媽媽願意把每個周末都用來陪孩子,一起爬山,一起露營,一起跳繩等體育運動。家庭裡面有什麼重大決定,會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會參考孩子的意義,並給更多的正面回應。讓孩子擁有家庭價值感。

媽媽跟身邊人說,孩子過幾年就成年了,趁著上學的周末,多陪陪她。盡力做一個極盡溫柔又溫暖的媽媽。

  1. 尊重孩子的決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重新建立孩子的主動感,勤奮感,為青春期的「角色同一性」打好基礎。

支持孩子這個階段所有的決定,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決定,都儘可能地去支持孩子的行為。也許孩子當下的很多決定,對她來說,看起來不太好,但媽媽都盡力去支持她屬於這個階段的奇思妙想,孩子非常地開心。孩子的社交在慢慢走出來,成績也開始緩慢上升。這個過程媽媽的行為幫她很好地建立青春期發展的關鍵點,「角色同一性」。幫助孩子重新去建立屬於自己的能力感。讓她以後的人生路走得更有價值。

這個案例給了我更多的思考機會。本來孩子在0-3歲建立安全感,只要三年的時間,但是我們事後去補課,卻不是三年就能夠做到的。包括3-6歲的主動感建立,6-12歲的勤奮感的建立。有些人可能需要一生的時間去治癒。不過案例中的這個孩子還算是比較幸運,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雖然已經到了青春期,但是媽媽主動去和孩子和解,總好過孩子未來去自己療愈,相對自己去療愈,媽媽的主動出擊,對孩子來說,還是節省了不少療愈的時間。也輕鬆不少。能早一天開始補課總好過晚一天補。

因此,當代的媽媽,如果不懂得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行為,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現代化高素質人才,應具有自覺進取的精神,紮實淵博的學識,創新應變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和強壯的體魄。作為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並根據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來養育,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要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家長不僅僅是孩子慈愛的父母,循循善誘的導師,而且還是真誠的朋友,這樣,才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對於我本人來說,學習家庭教育,除了讓我本人受益,讓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受益,我覺得我也有一個使命,就是用星星之火去燎原,去傳播家庭教育,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幫助到更多的父母,更多的家庭,去懂得家庭教育,讓更多的孩子受益,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做家庭教育,需要這份感恩和情懷。需要一份大愛的精神!

作者:俐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