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公子之春申君

湯章漢 發佈 2022-08-16T11:00:46.550851+00:00

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

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史稱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本篇我們講講春申君黃歇。


一、從學子到楚國權相的轉變

黃歇年輕的時候曾四處拜師遊學,見識廣博,以辯才出眾深得楚頃襄王的賞識。公元前298年,秦國大舉出兵攻打楚國,楚頃襄王急於和秦國求和,於是任命黃歇為楚國特使出使秦國。當時時逢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攻打到韓國的華陽。韓國無力抵抗求救於秦國,秦國隨即派軍隊救援韓國 ,與魏國趙國在華陽展開激戰!華陽之戰以秦國大獲全勝而告終,魏國、趙國投降,秦王順勢命令秦軍將領白起同韓國、魏國一同出兵進攻楚國。

黃歇聽到這個消息後,上書勸秦王說,秦國和楚國是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如果秦國攻打楚國,必然會導致兩敗俱傷,很容易使韓、趙、魏、齊等國家得漁翁之利。這還不如讓秦國和楚國結盟,然後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其它國家。秦王被黃歇成功說服,於是阻止了大軍出征,派使臣給楚國送去厚禮,與楚國締結盟約,互為友國。黃歇接受盟約後回到楚國,楚頃襄王派黃歇和太子熊完作為人質去到秦國。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秦國卻不同意楚國太子熊完回國,黃歇知道秦國丞相范雎和熊完關係很好,於是試圖說服范雎。黃歇表示如果熊完能回去當上楚王,必然會感激秦國,努力維護和秦國的關係;如果不放熊完回去,楚國必然會另立太子以對付秦國,被秦國掌握得太子熊完也就變成了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范雎將黃歇的意思轉達給秦王,秦王說考慮考慮。

黃歇則覺得不能再等了,於是讓熊完換了衣服扮成車夫得以出關,而他自己卻在住所,並以熊完生病為藉口謝絕訪客。等熊完走遠了,秦國沒辦法再追到時,黃歇才向秦王說出實情,秦昭王大怒,想殺死黃歇。范雎勸道,熊完即位後,必定會重用黃歇,不如讓黃歇回去,以表示秦國的親善。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意見,因而將黃歇送回了楚國。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後,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稱為楚考烈王,黃歇被楚考烈王任命為楚國令尹,封為春申君!


有趣的是,如今上海簡稱「申」也是源自受封於這裡的春申君黃歇。黃歇未封之時,黃浦江也不叫黃浦江,而且這條河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過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濫,老百姓苦不堪言。黃歇到後,就對這條河進行治理,疏通了河道,築起了堤壩,使這條河不再泛濫,造福了當地的百姓。人們為了懷念他,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或黃浦江,簡稱申江。後來,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稱。

二、從楚國權相到大權旁落的轉變

楚考烈王很信任黃歇,將國內大小政務都交予黃歇打理,就這樣一直把持朝政有15年之久!在這期間,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當時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趙國的丞相平原君趙勝前去楚國請求救援,楚考烈王棄秦楚兩國的盟約不顧,派遣春申君領兵救援趙國。與此同時,魏國也派出信陵君魏無忌救援趙國,在楚、魏、趙三國的聯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其二,楚考烈王派遣黃歇向北征伐魯國,次年黃歇滅掉魯國,把魯國變成了楚國的一個縣。通過援趙滅魯,黃歇地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國重新興盛強大!


但在公元前242年,各諸侯國擔憂秦國的實力日漸增強,於是互相訂立盟約,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並讓楚考烈王擔任六國盟約的首腦,讓春申君當權主事。六國組成合縱聯軍,由黃歇任命龐暖為聯軍主帥,六國聯軍曾一度攻到函谷關,秦國傾全國之兵出關應戰,六國聯軍戰敗而逃。自此楚考烈王把作戰失利的罪責歸於春申君,從此開始冷落黃歇。

最後如果說想評價一下春申君,在這裡借用一下蘇軾的詩句吧:「宏才偉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萬雄師,名列四傑,聲振華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