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個怎樣的人?簡樸謙卑、家不蓄財,用盡半生經營名聲

蕪史 發佈 2022-08-16T11:38:08.486372+00:00

王莽擅長沽名釣譽,鼓吹仁義道德,使自己罩上聖人的光環,製造天命所歸的假象,其手段之高,古今罕見。

王莽擅長沽名釣譽,鼓吹仁義道德,使自己罩上聖人的光環,製造天命所歸的假象,其手段之高,古今罕見。


王莽,出身於漢朝的外戚王氏家族,他從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為人處世之道,一躍成為家族寄予厚望的後起之秀,

又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步步走上了皇位,將兩漢「攔腰截斷」,

他能發跡,還要從他的姑母——皇太后王政君說起。


王氏家族顯赫的源頭——王政君


王莽的祖父王禁,本是漢宣帝時期的小廷尉史,好酒好色還娶了一堆小老婆,嫡妻李氏見丈夫如此離譜不免也寒了心,一怒之下與他和離,改嫁給了河內郡的苟賓為妻。

要是按照王禁這散漫的做派,王家就算等到猴年馬月也難發跡,可幸運的是,李氏給他生下了個長相標緻的女兒名叫王政君

本來王禁對這個女兒沒怎麼在意,想著等她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嫁出去就完事了,可真等這一天來臨,王禁頭都要大了,怎麼回事呢?

不知怎地,王政君的婚事是屢生波折

第一樁婚事剛剛訂下,她的未婚夫就死了,王禁即便是想捂住這個消息,但世上哪裡有不透風的牆呢,很快街坊鄰居都議論說此女克夫,眼看著自家女兒有孤老終生的風險,王禁急得猶如火燒眉毛,

好在不久,自命金貴的東平王劉宇上門提親了,雖說是納妾,但也讓王禁樂開了花,可萬萬沒想到,這個未來金龜婿也沒等到做新郎的那一天就一命嗚呼了

王政君兩度未嫁喪夫,在當時也算是一樁大新聞了,

這下王禁也慌了,不知道自己女兒到底是個什麼來頭,慌忙請來了個相士,誰知相士給了他一個大驚喜說:此女貴不可言。

王禁深以為然,立刻想到當今皇帝劉詢氣宇軒昂的模樣,當即就做起了當皇帝老丈人的美夢,於是請來老師教習女兒各種才藝後,在她十八歲時獻入了宮中。



王政君是入宮了,可壓根就見不到漢宣帝劉詢(劉病已),王禁的「老丈人美夢」眼看著要泡湯了,命運竟突然將王政君推向了太子劉奭。

當時劉奭最寵愛的司馬良娣病死了,這個女人心機非凡,她自嘆命薄卻不甘心讓那些與自己爭風吃醋的女人們得意,臨死之前下了一劑「猛藥」對劉奭控訴說:是宮中的姬妾對我百般詛咒,才到這個地步的。

劉奭本就沒有主見,聽信了司馬良娣這番精心編造的「遺言」,竟沒有絲毫懷疑,自此之後對東宮內所有姬妾恨之入骨,更不要說同她們親近了.......

太子遲遲無子,這讓皇帝劉詢格外惱火,可想到無辜慘死的亡妻許皇后,又不忍心斥責這個窩囊的兒子,只得另想辦法,讓王皇后給太子尋覓新人。

王皇后倒也盡心,很快就在宮中挑選出了五名女子,將她們一番打扮後送到了太子面前,此時劉奭滿腦子想的都是司馬良娣的音容笑貌,哪有心思注意皇后宮中多出的幾名女子,

等到女官長御詢問他到底看中了哪一個時,劉奭這才知道這是皇帝老爹的「美意」,他也沒膽子拒絕,只得敷衍說了句「此中一人可」

女官不明所以,想到有一名女子坐得離太子最近,且似乎太子多注意了她兩眼,因此認定太子屬意的就是她,遂將她送到了東宮,這名女子就是王政君

不用說,劉奭對王政君壓根沒有什麼興趣,匆匆過了新婚之夜後,便將她忘到了腦後,然而他沒有想到,王政君竟懷孕了,十個月後生下了一名男嬰,

皇帝劉詢很高興,隨後就給予了王政君正式兒媳的身份——太子妃

公元前48年,漢宣帝劉詢去世後,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王政君就戴上鳳冠成了皇后,她的兒子劉驁也成了皇太子。


王家,如履薄冰的日子


漢元帝劉奭並不適合坐上皇位,史書說他「柔仁好儒」

沒有主見卻十分迷信儒術,他看到皇帝老爹任用的官員大多為「法吏」,就進言說:「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一句話把漢宣帝氣得火大,拉下臉來訓話道:「我朝自有漢家的制度,本以『王道』與『霸道』兼用,哪是純用德政能行的!況且俗儒死讀書不識時務,喜歡肯定古人古事,否定今人今事,使人眩於虛名,不做實事,怎能委以重任!

這個時候,漢宣帝才意識到自己這個兒子不是當皇帝的料,他有了想換掉太子的想法,想改立張婕妤的兒子、「明察好法」的淮陽王劉欽,

只是又想到被人害死的亡妻許平君,對這個窩囊的兒子怎麼都狠不下心來,只能無奈嘆息說「亂我家者,太子也」,最後還是將皇位傳給了他。

正像漢宣帝擔心的那樣,漢元帝劉奭登基後,中樞皇權被削弱了個七零八落,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角逐,國政混亂

這個時期,王昭君也是因為不願出錢行賄,被畫師醜化遠嫁匈奴了,

然而對於這樣的統治危機,劉奭始終未能覺悟,千年後司馬光也很感嘆地評價說「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漢元帝這個人太好被糊弄了.......

正所謂「上行下效」,皇帝偏好儒術,

底下的臣子們自然就開始沽名釣譽,手捧儒家經典卻空談仁義道德的大有人在,沒幾個干實事的,

這其中就包括王政君的娘家。

作為一位皇后,王政君是庸碌無為的,甚至在爭寵方面也極其失敗,漢元帝劉奭壓根就不喜歡這個唯唯諾諾的皇后,也從未把王家放在眼裡,草草給自己老丈人王禁封了個侯爵就不再想理會這一家子,

不僅如此,

若不是漢宣帝劉詢在世時很喜歡劉驁這個皇孫,還親自給他取了字叫「太孫」,再加上外戚重臣史丹等人力保,王政君母子恐怕早就落得母子俱廢的下場。

王政君不得寵,其娘家王家的日子當然也就很不好過,一邊擔心王政君被廢,一邊又擔心好不容易得來的家族風光消散,

一大家子過得可謂是如履薄冰,只能捧著書製造個奮進的假象,努力保住自己的外戚地位。

就在磕磕碰碰中,漢元帝劉奭在當了16年的皇帝後,於公元前33年去世了,

王政君的兒子劉驁終於即位為帝,是為漢成帝

王政君搖身一變就成了當朝太后。


王鳳專權,五侯當朝



元帝一死,王家可是鬆了一大口氣,這下真的熬出了頭,

對於當時來說,王政君兒媳許皇后的娘家雖然硬氣,可許家勢單力薄,許皇后也沒有兒子,同為外戚,卻不如太后娘家這般人多勢眾,

更何況漢成帝登基後,王政君就迫不及待地慫恿兒子提拔自己的娘家人,

眨眼的工夫,她的同胞哥哥王鳳就當上了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同母弟弟王崇則封為安成侯;

幾個異母兄弟除了已經去世的王曼,其餘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則一律封為關內侯,

形成了「王鳳專權,五侯當朝」的局面!

按照當初劉邦的祖訓,「臣屬非功臣不得封侯」——侯爵是要封給功臣的,

當年衛青為漢朝立下了多大的汗馬功勞,也不過是侯爵;李廣之子李敢力戰匈奴,不過也是個關內侯,

王家人憑什麼統統封侯?

就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就在王家人各個封侯拜爵不久,長安城內忽然黃霧四起,遮天蓋日,終日不散,

早就對王家外戚大肆封侯有所不滿的群臣,都認為這是上天為示警「太后諸弟全都無功封侯」而顯現的異象,王鳳也自覺理虧,連忙上書請辭

然而漢成帝不准還下詔慰留,可見他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硬生生為王氏外戚專權開闢了道路。

漢成帝無心理政,偏好女色,王家便趁機操縱了朝政,其中王鳳權勢最重。

朝中大臣稍有不滿,便會被王鳳以各種藉口處死,如京兆尹王章因對成帝說「今政事大小皆自鳳出,天子曾不舉一手,這是王鳳欲使天子孤立於上,專擅朝事以便其私......」,結果就被王鳳誣陷他為大逆罪 ,死在了獄中。

從此以後,王氏一族貴盛無比,已經懶得再用書本包裝門楣了,一個個驕奢淫侈,奢華無度:

金銀珍寶,四面八方來獻家家姬妾成群,奴僕上千「羅鐘磬,舞鄭女,作倡優,狗馬馳逐;大治第室,起土山漸台,洞門高廊閣道,連屬彌望」府第宏麗,可比皇宮,歌舞不絕,狗馬奔逐作威作福,無人敢問........

從來外戚勢力之大,沒有到這種程度的,公卿百官是敢怒不敢言。

然而,就在王氏一家沉浸在驕奢淫侈之中時,

卻有一個人的表現與王家格格不入,這便是王莽


格格不入的王莽



王莽生於漢初元四年(前45年),是王政君的侄子。

他的父親王曼,是王政君的異母兄,不過死得早,沒趕上漢成帝給舅舅們封侯。

王莽的童年,是在王家的緊張氛圍中度過的,前面說到漢元帝不喜歡王政君,總想廢掉她的後位,王家是過了十幾年謹小慎微的日子,

對王莽來說,最為不幸的是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王曼死後,王永和王莽這對苦命的兄弟,不得不依附叔父們一起生活

王家得以翻身時,王莽也剛好長大成人,

他的堂兄弟們,因著父輩的蔭護,仗著侯門少爺的身份,一個個飛揚跋扈,好不風光,

相比較而言,王莽家就寒酸多了。

但不管怎麼說,王家當時權傾朝野,王莽總歸還是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想要抖抖威風總還是有辦法的,

可他並不這麼做,

他生活儉樸,獨守清淨,讀書勤苦,與自己那些遊手好閒的堂兄弟們都不親近,反倒是喜歡結交京城中的名士,還尊沛郡的陳參為老師,向他學習儒家典籍。



至於待人,王莽也是十分謙虛恭讓,有口皆碑。

兄長王永去世後,王莽對待寡嫂也是有禮有度,從未惹下過口舌是非,也把王永的遺子王光當作自己的兒子來撫育,

還把王光送進了太學,讓他讀書。

一天王莽帶著了羊、酒去慰問王光的老師,就連王光的同學,也各有所贈,

這個舉動當時在太學院就引起了轟動,當今太后的侄子竟然親自帶著禮物來看望寒酸的老師,恐怕在此之前是從未有過的稀罕事,有誰能不為這樣的王莽而折服呢,

而這樣的王莽,在諾大個膨脹的王氏一門中,又是顯得是那麼格格不入,他也因此成了當時的道德模範。

王莽侍奉諸位叔伯也是十分周到的,王家子孫一個個忙著聲色犬馬的生活,哪裡顧得上父輩,王莽的叔伯隨著年紀漸長身體也都大不如從前,

王鳳生病時,

越是需要兒子侍奉的時候,自己的兒子越是不見蹤影,偶爾過來瞧瞧也不過是裝模作樣,反倒是作為侄子的王莽,衣不解帶在病榻前服侍,每逢吃藥他都要先嘗一口,個把月把自己弄得蓬頭垢面,好不狼狽

王鳳見此情形,當然是感激萬分,因此他在去世前,特地囑咐妹妹王政君,要她多多關照下王莽這個侄子

太后王政君聽了大哥王鳳的囑咐,想到諸兄弟如今都已富貴,唯獨王曼早死,門庭冷落,心中也覺悲哀,

於是就讓兒子漢成帝將24歲的王莽拜為了黃門郎,這個能親近皇帝的肥缺。

王莽的叔父王商,也受了不少侄子的照料,後來主動提出要把自己的封邑分一半給王莽讓他也封侯,

王家鬧出這一動靜,自然瞞不了朝臣、名士,不少有眼色的人也跟在王商後面聯名上書,把王莽的德行才幹狠狠地誇了一通,

漢成帝順水推舟將王莽封為了新都侯,官職升遷到了秩比二千石的光祿大夫

就這樣,剛剛30歲的王莽成了王家他這一輩分中最顯達的人,將眾多遊手好閒的堂兄弟甩在了身後。


一個普通人,在突然大富大貴後,各種各樣的誘惑往往會聚集在身邊,很多人禁不住誘惑,開始一步步墮落,

王莽也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道曙光,

不過他並沒有因為地位升高就變得驕躁,反而爵位越高,他就越謹慎,還一如從前那般簡樸謙卑,家中也不積蓄財富,甚至傾其俸祿接濟門客、窮人,不僅備受朝野名流稱讚,在民間也深受愛戴。

時間一久,王莽的名氣已經超越了他那些大權在握的叔叔們。


真面目初現端倪

王鳳死後,王商也短暫地當了一段時間大司馬,王商去世後,王莽的七叔王根繼為大司馬

當時,王政君的外甥淳于長因在漢成帝將趙飛燕立為皇后的事情上出過力,深受漢成帝信任,也恰好趕上王根到了快退休的時候,不少人都認為接任大司馬之位的應當是淳于長

在這件事上,王莽的真面目初現端倪

他為了扳倒淳于長這個他仕途上的「絆腳石」,暗中收集了很多淳于長的「罪行」,並趁著去探望叔父王根時,「透露」出這樣一個消息:淳于長暗中為接替擔任大司馬已做好了準備,他已經給不少人封官許願了.......

他見叔父果然大怒,隨即又有意無意地說出淳于長與廢后許氏私通之事,正在氣頭上的王根哪還管這事是不是真的,當即就向太后匯報了此事,結果淳于長被抓進了大牢,死在了獄中。

王莽不費吹灰之力,「借刀殺人」除掉了他的競爭對手。

後來,王根病重,臨死前舉薦侄子王莽來接替大司馬之位,上上下下許多得了王莽好處的人也都奔走不休,爭著給他說好話,

就這樣,時年38歲的王莽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後,「眾望所歸」下出任了大司馬

此時王莽的行為舉止,並不因他位極人臣而稍有減退,反是愈加增進。

一次,王莽的母親生病,朝臣們免不了要派出夫人前往探視。

女人都愛打扮,尤其是這群貴婦,但凡出了家門無不是珠光寶氣、綾羅綢緞於一身,

等她們綺羅飄曳地走進王莽家的大門,見一女子穿著質地粗糙的衣服、套裙僅到膝蓋,過來迎接,大家看她這身幹活的打扮,都認為是王莽家的僕婦,

誰知這女子不是別人,正是王莽的妻子,

貴婦們一個個都差點驚掉了下巴,她們怎能想到堂堂大司馬的夫人,衣著怕是連她們府中的下人都不如,

回到家後紛紛講給自己的丈夫,

男人們要比她們淡定得多,畢竟整個京城誰不知大司馬節儉,不過這超乎常情的節儉也讓他們著實意外。

看來,王莽在經營自己的名聲方面,是花費了大力氣的

不過,王莽只當了一年多的大司馬,漢成帝就暴斃在了趙合德的房中,

苦心經營的事業也幾乎前功盡棄。


被掃出了京城



漢成帝沒有兒子,繼承帝位的是成帝的侄子——定陶王劉欣,是為漢哀帝。

劉欣登基後,尊奉王政君為太皇太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可王家就變得不是那麼回事了,

哀帝有自己的祖母傅太后(太皇太后),這位傅太后也大有來頭,當年她還是漢元帝劉奭的寵妃傅婕妤(後為昭儀),

王政君母子的地位,也差點被傅昭儀和其子劉康取代,漢元帝多次流露出改立劉康的想法,

誰知兜兜轉轉,兩個女人再次在皇宮相遇

王政君本不願意將劉欣立為太子,可精明的傅太后早就賄賂了趙飛燕和趙合德兩姐妹還有大司馬王根,

沒等王政君翻盤,漢成帝就暴斃了,於是劉欣繼位,其祖母傅昭儀也就成了實質上的太皇太后,劉欣的母親丁氏則成為丁太后,

這種後宮出現「四個太后並立」的怪象,在史上是難得一見的,

王政君和傅太后這對昔日的情敵,當年就已經有了很深的積怨,隨著哀帝繼位,這種積怨更深了,免不了要有一番爭鬥......

兩個老太太之間的「拼殺」,當然不是打鬥在一起,她們身後的娘家才是對方首要攻陷的「陣地」。


為了一雪前恥,傅太后先是將自己娘家人也拉入了朝廷,明著暗著開始跟王家對著幹,接著又四處搜羅王家的罪證,全面向太后王政君一家「開炮」,

皇帝畢竟跟王家沒有血緣關係,王政君也不是個有頭腦的人,她很快就招架不住敗下陣來,

王莽則是拼命掙扎,竭力貶低傅太后、丁太后的法定地位,說她們只是藩王的姬妾,哀帝既然是入繼大統,那就應該尊奉漢成帝的母家,不應以個人的骨血之親破壞國家的大義......

王莽本來想從這方面進行「道德綁架」,從而阻止傅、丁二姓外戚勢力的膨脹,可哀帝當時已經十九歲了,哪會聽王莽的,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位都坐上了,他能沒有自己的想法麼,

結果就是王莽被扣上大不敬的罪名,被掃出了京城,打發回封邑居住了。

王家就這樣被新的外戚體系,擠出了權力的核心。


逼死兒子,重啟呼風喚雨的人生



多年來韜光養晦,眼看就要付諸東流了,王莽怎能甘心?

表面上看他整日在府中閉門不出,實際上暗中仍與京城方面保持聯繫,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

可就在王莽不動聲色地謀劃回京奪取之際,他的兒子王獲闖了禍,殺死了一個官奴。

就王家的勢力來說,王獲殺奴是可以矇混過去的,這對王莽來說本就算不得多大的禍事,可偏偏傅家那邊壓根不可能放鬆警惕,

這件事若是不能妥善處理,很容易會成為把柄被他們利用

王莽思索再三,喊來王獲讓他自我了結,即使王獲苦苦哀求讓父親將自己送官治罪,王莽也沒有心軟,生生逼迫兒子在自己面前自刎而死,

隨後,王莽將此案報給了地方官,既消除了存在的隱患,也為自己博得了「大義滅親」的名聲,更重要的是,事後一批官吏臣連連上書,稱頌王莽的德行操守,認為不該免去他的官職,要求哀帝將他召回,

在這種形勢的逼迫下,哀帝只好將王莽召回了京城。

本來哀帝也留了個心眼,沒給王莽什麼官職,可王莽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先是傅太后和丁太后死去,

不久年紀輕輕的漢哀帝劉欣也一命嗚呼了(公元前1年),沒有留下兒女。

關於漢哀帝之死,民間流傳出他與董賢「斷袖」的故事,可他年僅二十五歲,誰能說得清他是不是死於非命呢?

最高興的莫過於始終康健的老太后王政君了,

她一聽這個消息,迅速衝到哀帝宮中拿走了玉璽,重啟了呼風喚雨的人生。

王莽重新坐上了大司馬的位置,王家也鹹魚翻身,回到了核心.......


王莽的政治野心



由於漢哀帝無子,王莽故意選擇哀帝年僅9歲的弟弟中山王劉銜來繼承皇位,是為漢平帝,

九歲的小皇帝當然不能親政,所以太皇太后王政君要「臨朝稱制」,實際政務則委任給了王莽了。

王莽重掌大權後,先將趙飛燕和哀帝的皇后小傅氏廢黜,又將她們攆去守墓,兩個女人都自盡身亡。

至於傅、丁二姓的外戚及依附於他們的官員,當然也不會有好下場,要麼被免職,要麼被掃地出京,不過當時的朝中,讓王莽感覺忌憚的還有一個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王莽的叔父王立

王立是王莽父輩中唯一一個還在世的人,其實王立從未跟侄子有過衝突,可他在王家輩分最高,他說的話老太后難免會聽從,

王莽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姑母太后,竟提出遣送叔父出京的要求,就這樣王立也被侄子打發出了京城

其實到了這個程度,王莽的政治野心已逐漸暴露出來,

不過他並沒有操之過急,而是忙乎著經營自己的名聲,巴結當時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



孔光這個人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很有影響力,但他膽小怕事,易於掌控。王莽軟硬兼施,將孔光當作自己排斥異己的工具,但凡反對王莽的人,都讓孔光上奏彈劾,而自己則在暗中收割利益,

偶爾還會拉上自己的黨羽——堂弟王舜、王邑、親信甄豐、甄邯等人,

在朝堂上演「雙簧記」,

老太后王政君的手裡,雖然捏著整個西漢的命脈,可她沒有呂雉那樣的才幹,她唯一熱衷的事恐怕是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她哪裡能察覺出侄子王莽的心機呢,

即使大臣們向她建議給王莽封個「安漢公」,老太太還沒醒悟,還覺得自己侄子實至名歸,竟真同意了,還在王莽的迷惑下,將他的黨羽封爵,

於是王莽與其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

這個時候,太后王政君已經七十多歲了,年紀確實也大了,再加上她本就不愛管政事,在一些人的提醒下,毫不猶豫地下詔政事皆由「安漢公、四輔平決」

這樣,漢朝的大權,就全部轉移到王莽手中。


殺掉兒子,堵住悠悠眾口


王莽雖然手握大權,但他仍對老太太王政君竭盡奉承,不是帶她出遊,就安排一些節目取樂,哄得老太后對這個侄子更加信任了。

搞定了老太后,王莽繼續在朝中和民間經營名聲

功臣及諸侯王的後代,凡以各種原因失去爵位的,都加以恢復;官吏年老退休後,發給原俸祿的三分之一;孀夫寡婦、孤苦老人,都由政府給以救濟;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鬧災害時,把皇家園林改成「收容所」安置災民........

從此,天下百姓都說王莽是個大好人,朝臣更是紛紛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雖然王莽在為自己造勢方面極為成功,但他想到漢平帝的祖母馮氏、母親衛氏也不免格外警惕,他擔心再重演一出新外戚奪權的戲碼,乾脆就將馮氏和衛氏阻留在了中山,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長子王宇對自己父親的所作所為很是不滿,

王宇更擔心以後漢平帝長大了會報復王家,於是想了個辦法,叫人乘黑夜在門上灑上豬狗血,打算誘騙父親王莽把衛氏接回皇宮,

結果,這個行動在實施過程中被門吏發覺,捅到了王莽面前。

當王莽得知這是自己兒子干出的混帳事,氣得咬牙切齒,通常來說這也算不得什麼大事,頂多是兒子太不省心了而已,

可萬萬沒想到,王莽這個人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當即就將參與此事的一伙人:長子王宇、兒媳婦呂焉、呂焉的哥哥呂寬、王宇的老師吳章,統統抓起來關進了大牢,

第二天,就有人送了王莽的一封書信給王宇,令他立即自殺......

這是王莽第二次逼死兒子了,若說早些年的時候王獲殺奴死有餘辜,那麼如今王宇何錯之有?

王宇的妻子呂焉,因為她當時身懷六甲,等生下孩子後也要被處死;最悽慘的是吳章的下場,主意是他出的,被送到長安市中,肢解而死......只有呂寬,被關押逃過一劫

可王莽真的是想放過他嗎?


很快呂寬的用處顯示出來了:經過不斷的審訊,他的供詞越來越豐富,牽連的人越來越多.......

結果一件小事竟然「扯出」一樁大案:敬武公主,梁王劉立,王莽的叔父王立、堂弟王仁,以及其他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共達數百人被扣上了謀逆的罪名,

這些人要麼被殺、要麼自盡,天下震驚,

不幸的王宇,成了父親王莽腳下的「墊腳石」,王莽通過殺掉自己的兒子,堵住了悠悠眾口,一舉掃清了他的障礙。

此後不久,即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王莽的女兒嫁為漢平帝的皇后,成了正兒八經的國丈,從名份上擺脫了橫在他與皇室之間的太后王政君。

儘管他自以為將事情做得滴水不露,實際上不少人已經漸漸看出,王莽的野心實在不小。


索要傳國御璽,稱帝


這時的漢平帝已到了快親政的年齡,王莽當然不願意讓他接過政權,這年(公元6年)冬天年僅十四歲的漢平帝劉衎暴斃在了未央宮,死因成謎。

漢平帝去世後,王莽將漢宣帝的玄孫、才兩歲的劉嬰立為皇太子,並由自己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這個時候,明眼人都知道王莽離真皇帝也就半步之遙了,他想稱帝的心思是無論如何都瞞不住了,

最先站出來反抗王莽的是劉氏宗族,

居攝元年(公元6年),安眾侯劉崇率百餘人攻宛,因人少失敗;居攝二年(公元7年),東郡太守翟義打出「為國討賊,以安社稷」的旗號起兵;居攝三年(公元8年),期門郎張充等六人密謀劫殺王莽,擁立楚王.......

可惜的是,在王莽長達半生的偽裝下,他們醒悟得太晚了,這些「反莽活動」由於十分倉促,被相繼鎮壓了下去。

到了農曆公元8年,有官員向王莽報告,說是武功縣的孟通在掏井時,挖到—塊白石頭,上有朱紅文字,寫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接著,符命圖書層出不窮,內容無一例外都是說王莽為「真命天子」的,但凡獻上此類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了這樣的誘惑,一些人為了升官發財,想盡辦法製造「異象」,

王莽見時機已到,進入高祖廟祭拜後,戴上皇冠即了天子位,這一年王莽54歲。


王莽即帝位前,派人到老太后王政君那裡要傳國御璽,直到這一刻老太太才醒悟過來,直罵他豬狗不食,奪取漢家天下,還憤恨地將御璽摔到地上破了一角......

王莽拿了這御璽,做了十五年皇帝。


王莽的結局


期間,王莽通過改制試圖「復古」周制,打造他心中的理想社會,然而他並能解決西漢末年以來的土地兼併以及流民問題,

相反,由於他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民族,大興土木,反倒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成千上萬的百姓死於非命,

人禍加上天災,土地荒蕪,物價昂貴,這個曾被追捧為「聖人」的人終究成了帶給百姓災難的人,

百姓不堪暴政,紛紛揭竿而起,死在了商人杜吳的手裡,首級被斬、屍身被分裂,頭顱也成了歷代皇室的收藏嬪,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才被焚毀。



王莽是早有預謀篡位,還是因朝政腐敗君主昏庸而滋生出「救世」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他用了半生將自己偽裝成「聖人」博取聲名,又通過輿論包裝自己,他的為人是令人懷疑的,

他在道德上越是表現得背離常人,心中越有可能隱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局,這一切誰能說不是為了篡奪漢室而做的準備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