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記者走漏風聲,烏軍海馬斯趁著人多發射,俄傭兵老巢被直接炸爛

主筆唐駁虎 發佈 2022-08-16T13:30:21.912412+00:00

近日據外媒消息,烏克蘭軍隊使用美國援助的M142「海馬斯」輪式自行火箭炮,對位於波帕斯納市的俄羅斯華格納僱傭兵總部發起突襲,使其遭受相當慘烈的損失。

近日據外媒消息,烏克蘭軍隊使用美國援助的M142「海馬斯」輪式自行火箭炮,對位於波帕斯納市的俄羅斯華格納僱傭兵總部發起突襲,使其遭受相當慘烈的損失。

而烏軍取得這樣意義重大的戰果,根本原因還是敵人自己太菜,送上門來——據稱是因為不久前俄羅斯軍事記者探訪華格納僱傭兵總部,在一張合影中暴露了這棟作為總部的半廢棄居民樓門牌號,結果烏軍注意到這個情報後,馬上在內線的配合下,挑了個僱傭兵總部里人最多的時候,果斷髮射火箭彈。

從公開渠道得到的消息來看,當時烏軍一共發射了7枚海馬斯火箭彈,但很遺憾,準頭差了些,只有一枚擊中了目標,可就是這一枚擁有90公斤高爆戰鬥部的火箭彈,鑽進大樓後發生劇烈爆炸。據目擊者聲稱,「現場有很多屍體被抬出大樓」。不過其指揮官德米特里·烏特金中校和背後老闆葉夫根尼·普里戈任是否在襲擊中受傷或死亡,尚無確切消息。

實際上僱傭兵活躍在各個戰場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了。目前全球約有一百多個傭兵組織,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傳統傭兵,有點像幫派組織,但內部結構嚴密,等級森嚴;二是現代軍事公司,像美國的黑水,內部與一般的公司沒太大區別;三是臨時傭兵,簡單理解就是打短工的,可能會簽臨時合同,幹活拿錢,完事走人,主要干一些正規軍不好下手的髒活累活。

華格納這個傭兵組織的歷史不算太長,其前身是俄羅斯的斯拉夫軍團。烏東戰爭時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民兵戰線崩潰,被烏軍長驅直入,眼看要失敗之際俄羅斯派了兩個支隊支援頓盧民兵,第一個進入頓巴斯的支隊指揮官就是德米特里·烏特金,他給自己取了個代號叫「華格納」,於是也就成了這支傭兵的名字由來。

一般僱傭兵是價高者得,沒有固定的僱主,但華格納的僱主大概只有克里姆林宮,因為其老闆葉夫根尼·普里戈任是俄羅斯餐飲巨頭,西方則稱他是「普京的大廚」,所以聯繫起來一看,這其中的玄機不就清楚了。以至於俄羅斯還專門修改法律,規定僱傭兵合法,可能就是為了這支僱傭兵用起來順手,順手干點髒活累活。

既然背後是富豪和克宮,還合了法,華格納招起人來自然不會吝嗇,如現在華格納在俄羅斯公開發布招兵廣告,月薪24萬盧布(約合2.6萬元人民幣),有帶薪休假,獎金可達三個月工資,受傷後治療費用由組織承擔,陣亡後家屬可得500萬盧布(約合54.8萬元人民幣)的撫恤金,待遇不可謂不豐厚。而且華格納還宣稱自己是「積極進取」的團隊,吹噓只要你來,實戰培訓,錘鍊新技能,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工作......

錢到位,畫的餅也夠大,那戰鬥力也委實不一般,如在紅利曼、波帕斯納等地區,往往是俄軍打了一兩個月都沒什麼進展,換華格納居然幾天就取得決定性戰果,至於傭兵們是不是用了一些非常規手段,這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相比起來,烏克蘭方面也有與烏軍並肩作戰的國際志願者,但俄羅斯政府稱其為「外國僱傭兵」。不同的是,國際志願者得到了烏克蘭國防部的承認,屬於烏克蘭正規武裝力量的一部分,類似法國的外籍軍團,即使在作戰中被俘,也可以作為烏克蘭正規軍的一部分要求享有正常的戰俘權利和待遇。

而華格納傭兵儘管僱主就是克里姆林宮,但俄官方從來沒有承認或提及華格納這個傭兵組織的存在,甚至在戰爭初期都不允許華格納加入對烏戰事,免得「玷污俄羅斯軍隊的光榮」——看來俄官方也知道華格納幹過的事不光彩。直到在基輔遭遇重大挫折時才讓華格納僱傭兵緊急參戰,以保護脆弱的補給線,只不過從後來的戰事進程來看,這一不顧臉面的「緊急投入」,效果也著實有限。

最重要的是,即使有官方背景,華格納本質上仍是僱傭兵,按照《日內瓦公約》即使被俘也不會被視為正常的戰俘,能得到善待那是福分,得不到善待才是正常——與以政府信用為志願者背書的烏克蘭相比,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道義上占據不了高地,人就理虧,所以華格納才會開出高薪招兵買馬,但這次記者泄密,致使總部被一鍋端,更加顯示出華格納的水平到底在哪個段位。而且據稱因為極度缺人,華格納現在已經開始擴大範圍,允許有違紀記錄的候選者報名。

不難猜測,如果戰事持續吃緊,這個情況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只是不知道到時候這支很可能水平堪憂,成分也越來越複雜,還得不到法律保護的僱傭兵組織,會是什麼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