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30年代,看八九十年前的康巴漢子

方待夜半聽君語 發佈 2022-08-18T06:06:38.228583+00:00

1939年,舔犢情深的康巴漢子 孫明經 攝。在藏人中間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法域衛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

1939年,舔犢情深的康巴漢子 孫明經 攝


在藏人中間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法域衛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用通俗的話說出來意思就是:衛藏因為佛法而興隆,安多因盛產良馬而傳世,康巴因為人俊美而留名。

康巴藏區,位於青藏高原的東部,地理區域涵蓋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那曲市東部、青海省玉樹州、雲南省迪慶州、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垻州的一部分,而這兩年新晉網紅丁真的家鄉正是在甘孜州的理塘縣。

今天不談丁真,讓我們回到上個世紀,通過當年那些探險家們的鏡頭,看一下八九十年前康巴漢子的真面目。

1920年代的稻城央邁勇雪山 約瑟夫·洛克

1930年,貢嘎雪山 阿諾德·海姆 攝


阿諾德·海姆(Arnold Heim)生於1882年3月20日,從1908年到1911年以及從1924年到1928年,他在蘇黎世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擔任私人講師,然後在1929年至1931年在中國廣州的中山大學任教授。1930年,由他為領隊的中山大學中外聯合考察隊來到川西的甘孜地區進行地質學考察,這支隊伍的目的是「研究打箭爐(康定)南北世人罕知之大山之地形及地質」。

1920年代的稻城仙乃日雪山 約瑟夫·洛克 攝


約瑟夫 ·弗朗西斯 ·查爾斯 ·洛克(Joseph Francis Charles Rock ,1884–1962)。美籍奧地利探險家。1906年洛克來到美國,1911年進入夏威夷大學,主要從事植物學研究,1919年洛克成為植物學教授。1922年,洛克受美國農業部的派遣,前往亞洲尋找抗病毒的栗樹的種子。從1922年-1949年,洛克在中國27年,足跡走過雲南、青海、四川等地。他以「植物學家」的身份來到中國,採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寄回美國;同時他也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工作,他的文章和照片,記錄了中國西部的山川風物、民族群落和人文風俗,以及他的探險經歷,向讀者展示了壯美的自然景觀和神秘的東方風情。

1937年,雅礱江外的雪山牧民 莊學本 攝


莊學本(1909-1984),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大師。1934年至1941年,獨自奔走行攝於土司割據、盜賊橫行的西南山地與西北荒野,拍攝萬餘張照片,書寫近百萬字調查報告、遊記以及日記。1941年舉辦西康影展,20萬人次前去參觀。

1930年,爐霍的馬隊 阿諾德·海姆 攝


1939年,白玉的藏民槍手 孫明經 攝


1930年,理塘當地藏民 阿諾德·海姆 攝


1930年,道孚的牧民 阿諾德·海姆 攝

1930年,道孚的騎馬者 阿諾德·海姆 攝

1930年,道孚的牛皮船與船夫 阿諾德·海姆 攝

1930年,道孚的凍湖 阿諾德·海姆 攝


1939年,過溜索的康巴人 孫明經 攝


孫明經(1911—1992),祖籍山東,生於南京。著名電影教育家,我國高校電影學科奠基人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一生從事電影教育。編寫7部電影、攝影教材,拍攝電影約50部。1937年從華東至西北的科考萬里拍攝;1938年至1939年的川康科考攝影;1942年至1945年的雲、貴、川科考拍攝。一生拍攝了數以萬計的照片,經歷浩劫,照片大多散佚,只剩五千餘幅。

1930年,攜帶鹿角的騎牛者 阿諾德·海姆 攝

1930年,道孚的牧羊人 阿諾德·海姆 攝

1937年,橫渡冰雪雅礱江的藏民 莊學本 攝


1939年,一個康巴漢子 孫明經 攝

1939年,一位德格貴族 孫明經 攝

1939年,白玉的一個村長 孫明經 攝

1930年,理塘的伙子 阿諾德·海姆 攝

1937年,石渠戴狐皮帽的少年 莊學本 攝

1937年,甘孜縣戴著頭飾的少年

1939年,德格的一位青年警察 孫明經 攝

1939年,巴安(今巴塘)拿著鼻煙的藏人 孫明經 攝

1920年代,阿墩子(今德欽)瀾滄江河谷的藏民 約瑟夫·洛克 攝

1930年,新龍的父與子 阿諾德·海姆 攝

1930年,道孚的朝聖者 阿諾德·海姆 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