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創建「東亞文化之都」|以海之名 魅力迸發—濱海區著力打造海洋文化旅遊新地標

大衆網濰坊報道 發佈 2022-08-18T06:26:52.458784+00:00

近年來,濰坊濱海區大力發展海洋旅遊,堅持與環渤海、青煙威日差異化開發、錯位化發展道路,依託濱海「靠海親水」的自然優勢,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調整發展布局,注重休閒運動、文旅融合、全域聯動,著力打造「國際水準、北方風格、濰坊特色」的海洋旅遊新勝地。

  濰坊濱海擁有60公里的海岸線,海域面積達560平方公里。近年來,濰坊濱海區大力發展海洋旅遊,堅持與環渤海、青煙威日差異化開發、錯位化發展道路,依託濱海「靠海親水」的自然優勢,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調整發展布局,注重休閒運動、文旅融合、全域聯動,著力打造「國際水準、北方風格、濰坊特色」的海洋旅遊新勝地。

  全域旅遊 蔚然成型

  河流入海 天高海闊

  濱海區擁有豐富的海洋旅遊資源,隨著4A級旅遊景區歡樂海沙灘、世界最大無軸式摩天輪「渤海之眼」、四季休閒康養地弘潤溫泉水世界等諸多特色景區的發展,與之相配套的親海游、戲水游、康養游等旅遊形式也逐漸豐滿起來,成功彌補了濰坊及周邊地區優質海洋旅遊空白,打造了海洋旅遊新勝地,讓近水親海成為濰坊人民盛夏出遊的熱選項、必選題。

  「這裡不僅有風光旖旎的沙灘,更配有豪華觀光遊艇、海上快艇、水上自行車等各種水上遊樂設施,我們每年夏天都會來歡樂海沙灘遊玩。」8月6日,來自青州的遊客房樂樂告訴記者,在她看來,濱海的配套設施每年都不斷升級,帶著一家人來濱海自駕游成為他們近水親海的理想首選。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遊客正在歡樂海沙灘踏浪戲水,處處可見「家庭團」的歡聲笑語,玩得不亦樂乎。

  「隨著暑期的到來,沙灘景區迎來了旅遊旺季,客流量最多的一天能達到5萬餘人次。」歡樂海沙灘景區副總經理張偉告訴記者,景區今年還推出了三個熱點項目,「歡樂海帳篷音樂趴」「海角5點6酒吧」「歡樂海落日市集」,進一步豐富了景區的服務內容,點亮了沙灘景區夜間色彩,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遊玩體驗。

  「從高台乘坐皮筏急速下滑,在滑道上來迴旋轉翻騰,強大的失重感讓人分分鐘無法自拔!驚險!刺激!」龍捲風大喇叭、眼鏡蛇滑梯、海嘯池舞台、彩虹滑道……每一個水上遊樂項目都挑動著遊客們的神經,遊客在弘潤溫泉水世界中無限釋放、盡情歡叫,歡笑聲飄蕩在整個樂園。

  8月5日,記者在濱海區弘潤溫泉水世界看到,雖然當天是工作日,但是前來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我們是從奎文區過來的,孩子放假了帶他來玩玩,這裡有大人玩的項目也有小孩專門遊玩區域,我們玩得很盡興。」遊客李志花說道。「景區目前周一到周五日均遊客接待量有2000餘人次,周末能達到7000餘人次。」弘潤溫泉水世界副總經理魏廣華告訴記者,暑期的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坐上摩天輪便能俯瞰到整個濱海,秀美的白浪河蜿蜒曲折,向北遠望,蔚藍的大海令人心曠神怡。」走下摩天輪,不少遊客感慨道,高空中可以俯瞰整個濱海城區和浩瀚的鹽田,遠眺渤海神秘深邃的景色;摩天輪橋下不遠處的白浪河水面上,白帆點點,美不勝收。不少遊客表示,沒想到濱海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沿著白浪河,一路經過文昌湖築夢廣場、城市藝術中心、摩天輪,再到歡樂海沙灘,這一條線景點豐富,令人流連忘返。推動海洋旅遊發展,濱海以「水」為線,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突出做好「海洋、沙灘、河流」三篇大文章,將歡樂海沙灘4A級景區、白浪河摩天輪景區與文昌湖築夢廣場以點連線、擴線成面、全面開花,串聯起產業上下游,開發自有旅遊產品、特色旅遊商品及精品旅遊線路,構建海洋文化旅遊全域發展新局面。在全方位產品體系的培育下,濱海區海洋旅遊發展邁向深藍。據介紹,藉助摩天輪的引領作用,濱海進一步豐富城市藝術中心、文昌湖、國際賽車場、白浪河景區等旅遊項目及配套設施。

  「以加快項目建設為載體,不斷豐富產業形態,完善功能配套,擴大旅遊產品供給,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構築『春放彩鳶秋衝浪,夏戲海水冬泡泉』的四季旅遊模式,形成文旅產業鏈,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濰坊濱海區旅遊度假區(文體旅遊產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馮月玲表示。「目前我們擁有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A級旅遊景區4家。」馮月玲告訴記者,今年他們還針對轄區特色文旅景點開展了網紅游濱海暨網紅打卡地培育活動,藉助網紅和網絡大V傳播力,通過新媒體短視頻和線上直播等方式,帶領粉絲、網友深入體驗,聚焦濱海文旅網紅元素,擦亮濱海網紅打卡地名片,傳播好濱海聲音,講好濱海故事,推動濱海區宣傳和文化旅遊事業繁榮發展。如今,一座海洋城市應有的美麗、時尚、青春與活力,正在濱海展現,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和步伐。

  文化加持 賦能發展

  文化興則城市興

  「漁鹽」是濱海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自5000年前炎黃時代的夙沙氏煮海為鹽開始,就為濰坊沿海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海洋文化繪就了一抹最濃重的底色。

  濱海作為重要的漁鹽文化發祥地,填補了我國北方特別是環渤海地區漁鹽文化傳承史上的空白。為此,濱海區高度重視海洋文化、漁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與開發利用,借力文旅融合發展大勢,形成了集民俗傳統、海洋史話、現代旅遊於一體的民俗文化旅遊品牌。

  依託豐厚的漁鹽文化,濱海區大力發展漁鹽文化旅遊產業,積極將民間節會活動打造為民俗文化品牌,將傳承久遠的北海民俗「祭海節」「二月二龍抬頭」漁鹽文化民俗節賦予新的涵義呈現在公眾面前。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來自濰坊周邊及本地的鹽民、漁民和濱海民眾自發組織匯聚在一起,敲鑼打鼓,拜祭「龍王」「鹽神」,並開展舞獅舞龍、秧歌旱船等多項民俗文化活動,呈現出海洋文化遺產的繁榮之景,同時也為濱海旅遊發展注入歷史的厚重與人文情懷,樹立起了獨具一格的漁鹽旅遊品牌。其源遠流長的漁鹽文化已經成為當地旅遊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宣傳漁鹽文化,濱海區修建了北海漁鹽文化民俗館,是國內首家漁鹽文化民俗館,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廟會、鹽神節等文化活動都在這裡舉辦。往昔漁業鹽業並蒂開花,今日旅遊文化深度融合。經過幾年培育,「漁鹽」文化規模日漸擴大,活動影響力持續提升,在濱海區發現的濰坊豐臺鹽業遺址群,作為「黃河三角洲」鹽業遺址群的主要部分,已入選山東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發現」。北海民俗祭海節在2016年被列為濰坊市春節期間44項重點文化活動之一,2017年被列為「品牌濰坊」建設「一七六」行動重點項目。濱海區舉辦的「漁鹽文化節」「正月十六鹽神節」均已列入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極大地豐富了濰坊海洋文化的內涵,構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文化風景線。濱海區立足豐厚的文化資源,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加速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化,將濱海建成融歷史文化、濱海旅遊、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全力打造別具風格的海岸旅遊體驗區、河海相融的休閒旅遊觀光帶和全國知名的時尚旅遊目的地,樹立濱海特色的旅遊品牌。

  產城融合 未來可期

  楊帆起航 乘風破浪

  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幾年的大開發,濱海正逐漸綻放出藍色城市的獨特魅力。

  如今的濱海,河海交匯、樹木豐茂,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一路景色一路「畫」,放眼望去,產業集聚區、品質住宅區鱗次櫛比、活力迸發……

  八月盛夏,湛藍的天空下,碧藍的大海上,點點白帆扮靚黃金海岸,不同級別的帆船穿梭馳騁,或大或小、衝刺競逐,都在孕育著這座新生水上運動城市生生不息的未來。

  8月7日,山東省帆船帆板隊的運動員將一艘艘帆船從庫房中拖到海邊,寬闊的硬化坡道直接連入大海。在歡樂海沙灘遊玩的遊客們不僅能享受海灘美景帶來的愜意,還能感受到專業帆船運動員帶來的速度與激情。近年來,濱海區堅持將體育融入城市,以舉辦精品體育賽事助力打造「海洋旅遊城」品牌,連續多年成功舉辦了濰坊國際風箏會、世界風箏帆板錦標賽、全國水翼帆船冠軍賽、山東省半島帆船拉力賽(濰坊站)、全國龍舟比賽、濰坊濱海馬術文化節及草莓音樂節、電音節、K歌大賽、模特大賽等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精品節會賽事,且在去年成功承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帆船比賽項目,讓濱海的帆船運動仿佛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此振翅高飛。

  作為海濱城市,濱海在開展帆船運動上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海河交匯,北部海域遼闊,海底平坦無暗礁,浪穩水清、沙細灘軟,風能資源豐厚而穩定,且輪船航線距離遠,讓濱海成為海上運動的最佳候選地之一。如今,中國風箏板國家隊永久性訓練基地、山東省帆船帆板隊訓練基地相繼落戶。「我們實施了配套設施改造提升,新建庫房900平方米,坡道3140平方米,貨櫃停放場地5000餘平方米,設置了仲裁室、丈量房等賽事功能用房,並對比賽場地周邊環境進行了整體形象提升。」濱海區旅遊度假區開發有限公司工程總監潘志水說,濱海區以高標準改造提升,建設國內一流水平的設施配套,全力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比賽環境,擁有700多個泊位的國內最大遊艇碼頭也為教練艇、競賽用艇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濱海是濰坊北部沿海開發的核心區域,勤勞智慧的濱海人民將風箏文化與海洋文化相融合,讓風箏衝浪成為了濱海區域特色文化的代表,實現了濰坊風箏文化向更加廣闊領域拓展延伸。

  而風箏衝浪在濰坊濱海的興起,則直接帶動了濱海水上運動的騰飛,也為濰坊濱海帆船運動的發展推波助瀾。2009年8月,中國濰坊首屆國際風箏衝浪邀請賽在濱海舉辦,2016年正式升級為世界風箏衝浪競速錦標賽,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11屆。從邀請賽到大滿貫,再到錦標賽,風箏衝浪比賽成功實現「三級跳」。如今,風箏水翼板項目成為奧運會、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與文化相融,濱海水上運動城市名片更加耀眼矚目;與帆船相連,濱海現代化海洋城建設愈加充滿活力。向海而榮,這片海域遼闊的土地,時尚新穎而富有激情的帆船運動,已經與風箏衝浪一起成為濱海特色鮮明的水上運動文化載體和靚麗的城市名片,也進一步推進了濱海旅遊與風箏文化、海洋元素以及現代體育元素的深度融合,二者同頻共振,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濱海寫下了絢爛的一筆。「我們將不斷整合提升海洋、漁鹽、民俗等文化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提升文旅產業集群化、規模化、品牌化,著力把濱海建設成為國際海洋運動休閒城。」馮月玲說。來源|濰坊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