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舊影,帝國最後的早晨

方待夜半聽君語 發佈 2022-08-18T06:41:04.189120+00:00

拍攝地大致包括了廣州、廣西、湖北、四川、重慶、江西、上海、河南、河北、北京、瀋陽等地,拍攝時間大致從1909年1月至6月。


張伯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1843-1928),一位美國的地質學家,曾任威斯康星大學校長及芝加哥大學地質系主任。1909年,他組織策劃了芝加哥大學以探索中國自然資源為目的的「東方教育考察」。在這次中國之行中,他一共拍攝了675幅照片,記錄了在中國旅行考察的全部行程。拍攝地大致包括了廣州、廣西、湖北、四川、重慶、江西、上海、河南、河北、北京、瀋陽等地,拍攝時間大致從1909年1月至6月。這些照片收錄在其個人的學術全集《Papers of T.C. Chamberlin》中。

當時,西方攝影感光材料,已經有了飛躍發展。感光負片除了感光玻璃,已經開始使用新型感光材料——可卷繞的「膠捲」。張伯林拍攝的照片,有不少筆直線條的拖痕。根據使用全息照相感光干板(玻璃板)的經驗,張伯林應該還是使用了玻璃感光板。那種留在負片上筆直的劃痕,只有玻璃干板保存過程中才會有。柔軟的可卷繞"膠捲,留下的劃痕不會那麼筆直且均勻。

張伯林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地質學家。與其他的專業攝影師相比,張柏林的攝影只能算是一個愛好者。他本是以一個地質學觀察者和旅行者的身份來中國,考察中國的地質地理。踏上中國的土地後,他對中國所見所聞,民風習俗感到十分新奇。

1909年的中國, 正在發生巨變,他用鏡頭捕捉了中國這塊蒼老大地上的民俗民生。在他的鏡頭裡,有廟宇宮殿的威嚴華麗,有城鎮村野的清晨黃昏,有市集廟會的熱鬧場景... 在雄偉秀美的長江三峽,他不僅拍攝了巨峰陡崖,也拍攝了古城古寺,還拍攝了峽江風帆、船家橈夫、平民百姓,有時甚至是一條河、 一座橋、一棵樹。

儘管中國攝影史上記錄的外國攝影家中,沒有張伯林的名字。但是毫無疑問,正是張伯林這種全方位的留影,使他在1909年拍攝的照片顯得格外珍貴,其照片價值一點兒也不遜色於那些早期來中國的攝影家。張伯林這些照片版權至今仍屬美國威斯康星學院所有。

100多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古老帝國最後的黃昏,千百年來遙遠、神秘的東方,最後一次展現她古老的生活姿態。三年之後,兩千年的老帝國在一片混局中走向民國,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我們習慣用兩個詞彙形容當今的中國:「天翻地覆」和「面目全非」,相似的意思表達了不同的態度。我們應當要慶幸,也應當要嘆惋。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全新的中國,在100年裡她一遍遍地被翻新、被覆蓋,直到貧窮和飢餓不再侵噬她的尊嚴和驕傲,而故土的子民也難再尋覓她舊時的身影:那個高雅、詩意和古典的中國。

我們有幸能在張伯林的照片裡看到祖先所生活的那片土地,請看一看這些遙遠東方的美麗景象,和傳統氤氳下的自然精神。因為那些本應由我們所繼承、傳襲的獨特氣質,已不復存在。








這張應是雲陽張飛廟。從照片上可清晰地看到廟宇臨江一面的牆上「靈鍾千古」四個大字。




宜昌附近農田(1909年5月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