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大學的歷史沿革

ww2hj 發佈 2022-08-18T08:29:40.720505+00:00

1954年,我國確立了首批重點大學,到1978年全國共確立全國重點大學88所,到1981年,共有全國重點大學99所。

全國重點大學是一個歷史名詞。1954年,我國確立了首批重點大學,到1978年全國共確立全國重點大學88所,到1981年,共有全國重點大學99所。上世紀90年代末,211工程和985工程先後實施。全國重點大學這一稱號不再使用,由211大學取代,後來泛稱的重點大學均指211大學(高考重點線的依據,與現在一本線完全不同,現在的一本線嚴重注水。)近年來,雙一流大學建設啟動,211,985等稱謂官方不再使用,重點大學在官方層面徹底走進歷史。(文章較長,感興趣的可以讀完)

1954年全國重點大學

1954年10月5日,高等教育部發出《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範圍的決議》,確定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6所學校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這一次重點大學範圍極小,屬於示範性質,除了清北,等於各專業院校只選了一個代表。京外僅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科代表)一所,當時學習蘇聯方興未艾,可見哈工大當年的地位。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大)、北京醫學院(現北大醫學部)作為文科、農科和醫科專業院校也成功入選。

關於首批全國重點大學,歷來有1954年6所和1959年16所的爭議。筆者以為首批6所是準確的,教育部是認可的。


1959年全國重點大學

1959年全國共確定全國重點大學20所。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指定了16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

當年,教育部又追加認可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4所重點大學,使全國重點大學達到了20所。

1960年全國重點大學

1960年10月22日,中央決定在原來20所重點大學的基礎上,再增加40所重點大學,全國重點大學總數達到了64所。其中綜合性大學(文理/蘇聯式綜合大學)13所,工科院校32所,師範大學2所,農林院校3所,醫藥院校5所,外語院校1所,政法、財經院校3所,體育、藝術院校2所,軍委所屬院校3所。這次重點大學的命名,已經較為完整,基本上涵蓋了我國高校的所有門類。

1963年,增補了上海外國語學院(上外)、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南京農學院(南農),1964年又增補了國際關係學院(此時原國際關係學院已經改名外交學院,新的國際關係學院系從外交學院獨立),至此全國重點大學達到69所。這裡面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浙江大學居然63年才進入重點序列

1978年以後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國務院確定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8所院校為全國重點大學。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全國重點大學的確定由教育部主導改為了由國務院主導,這大大提升了本次全國重點大學的含金量和重要性。這次的全國重點大學,多部委聯合參與,官方確立雙重領導是一大特點,此外突出專業特色也是本次重點大學確立的重要特徵。其中以教育部以外的國家部委主管的高校占比過半,達到了56所。到1981年,全國重點大學達到了99所,經過多次合併調整,現存的共有95所。

1995年,211工程正式啟動,「211大學」開始取代原全國重點大學,逐漸成為全國重點高校的代名詞(以前高考的終點線基本上是以211大學作為劃線標準的,因此稱「重點線」)。211工程是跨世紀工程,211大學的建設,與之前重點大學更加注重大學實力和專科能力不同,更加注重區域平衡,注重向落後地區傾斜。使得許多根本沒有重點高校的老少邊窮地區,比如河南、寧夏、青海、西藏、貴州、海南等地。很多高等教育並不發達的省份居然擁有了多所重點大學,比如新疆,吉林。很多人認為雲南省的雲南大學也在211照顧之列,其實不然,雲南大學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進入了全國重點大學的序列,實力還是相當強勁的。

非常遺憾,一些原本非常有實力的原全國重點大學退出了211大學的序列。個人感覺「211工程」對於綜合性大學還是有一定偏愛的,退出重點大學序列的絕大多數是某些學科的專業院校。985工程也是如此,這也在2000年左右高校合併浪潮,爭相做大做強,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比如協和,這可是中國頂尖醫學院,不過協和與清華關係密切,招生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還有外交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在行業內幾乎都是老大的存在。

最悲催的是河北省,原有的2所全國重點大學無一倖免,唯一的211大學還在天津。只能靠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和華北電力(保定)撐著,河北成了全國高考地獄。

根據筆者統計,共有17所原全國重點大學沒能進入211行列(我在下面列表中標註了紅色。這17所學校非常可惜。現在「雙一流建設」大幕已經拉開,211重點大學走入歷史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

原全國重點大學和211重點大學對照表

省級行政區

全國重點大學

211

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語言大學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市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省

石家莊鐵道大學、燕山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山西省

山西農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大學

遼寧省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瀋陽農業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瀋陽、秦皇島)、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石油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上海市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同濟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江蘇省

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浙江省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

安徽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福建省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江西省

江西農業大學

南昌大學

山東省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河南省


鄭州大學

湖北省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湖南省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湘潭大學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

廣東省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

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大學

海南省


海南大學

重慶市

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大學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四川省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貴州省


貴州大學

雲南省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西藏自治區


西藏大學

陝西省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陝西師範大學

甘肅省

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

青海省


青海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大學

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合計

95

11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