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U還是P?ThinkPad X1C便攜與性能通吃

chip奇譜 發佈 2022-08-18T11:35:57.250197+00:00

超輕薄的概念一直在變,而延續10代的ThinkPad旗艦機型X1 Carbon的定位沒有變:一線的超輕薄機身、一線的性能以及一線的商用筆記本電腦特性。其第10代產品迎來了12代酷睿處理器「分化」P系列的契機。

超輕薄的概念一直在變,而延續10代的ThinkPad旗艦機型X1 Carbon的定位沒有變:一線的超輕薄機身、一線的性能以及一線的商用筆記本電腦特性。其第10代產品迎來了12代酷睿處理器「分化」P系列的契機。

僅僅半年前,ThinkPad的旗艦機種還是X1 Carbon Gen9(11代酷睿 vs. M1:ThinkPad X1 Carbon Gen9與MBA的移動標杆之爭 ),而彼時,其第10代機型(以下簡稱X1C Gen10)已經在CES 2022上露面。X1C Gen10升級12代酷睿處理器是必然的選擇,但這一代酷睿處理器,移動平台上從低功率向高功率提供了U(也被稱為Y的9W產品;15W)、P(28W)、H(45W)和HX(55W)等多個級別,高性能的「H」暫且不算,也有3個級別的「低功耗」產品可選。

做為ThinkPad的高端系列,X1系列不斷被細分,Tablet、Fold、Nano、Titanium、Carbon、Yoga、Extreme,無一不以輕薄、高可靠、耐用以及高性能為設計初衷,而Carbon是其中的定海神針,不僅有著相對最廣泛的受眾群體,同時也是兼容並蓄的中堅。X1C Gen10更是在以往的基礎上增強了功能與性能特性,價格也維持地位,以更親民的狀態示人。

X1C Gen10仍舊採用其成名的「Carbon」碳纖維材質,其頂蓋採用碳纖維紋路明顯的水平編織方式T500碳纖維材料,取代此前X1C機型頂蓋所使用的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實際上,前者已被用於配備OLED、4K屏幕等前代高配X1C上,屬於小眾高端可選配置,售價過3萬元也不稀奇,而今天它普及至12999元的中高配酷睿i7-1260P機型(配置編號03CD)上,即紋理黑配色,CFRP為沉浸黑配色。

除了頂蓋,X1C Gen10機身框架仍採用鎂合金材料(AZ91D)打造,通體鑄壓成型。底殼更是「過分」,也由CFRP材料製成,以略犧牲金屬光澤感為代價,使黑色機身及底殼都更加堅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上圖銘文了解下東麗A305M這一材料的特性。

當然,這麼做也是有相當代價的:測試樣機內置4G LTE模塊、配備57Wh電池、2.2K(2240×1400)解析度屏幕,重量為1.20kg,而該系列的起重是1.12kg。聯想沒有對2.2K屏機型未獲得Evo認證的原因進行更多解釋,大抵與市場策略與產品規格定位有關,也從側面反襯出Evo認證的嚴苛。

但從技術特性角度上說,X1C Gen10配備了12代酷睿i7-1260P處理器,集成AI加速特性,配備人體接近傳感器(Computer Vision,慧眼感應)、Windows Hello兼容紅外攝像頭+Full HD RGB攝像頭、4麥克風陣列……智能協作特性一個不落。

4G LTE與Wi-Fi 6E等無線聯網功能一個不少,甚至聯想還附贈了15GB×12個月國內無線流量,移動商務人士到哪裡都不用擔心沒有網絡可用。具體來說,X1C Gen採用了Quectel(移遠)EM05-CE物聯網LTE Cat 4(最大150Mb/s下行、50Mb/s上行速度)解決方案。此外,X1C Gen10還提供Fibocom(廣和通)L860-GL LTE Cat 16(最大1Gb/s下行速度)4G選項,以及採用英特爾5G Solution 5000(基於MTK T700定製)解決方案的Fibocom FM350-GL的5G選項,4條天線均已預留。LTE Cat 4的預裝配置更貼近中國市場實際需求,LTE Cat 16和5G選項留給更高端配置。

最長電池續航時間超過16小時、連續高清視頻播放時間接近9小時。好吧,可能就是因為這塊實測328cd/m2的屏幕功耗略高了一點,同配置僅相差Full HD屏幕的機型,標稱「視頻」播放時長為19.7小時……通過兩組電池續航時間的數據,可以折算出高清解碼工作流的功耗約為2.9W,其中包括藍光解密造成的7% CPU負載、畫面渲染造成的14% GPU負載以及LPDDR5-5200內存/PCI-E 4.0 SSD的讀寫負載,別忘了這是在電池「高效能」模式下的xPU占用率與功耗。

X1C Gen10保持了高端商用機型上配置選擇豐富的一貫特性,而針對中國消費者對高解析度的喜好,起配便是2.2K IPS型號,並提供2.8K OLED和4K非觸摸等更高規格屏幕,Evo認證大體就在這個時候丟掉的——Full HD解析度屏幕,無論有無觸摸,均為1W功耗的「low power」屏。

另一個影響功耗,但是非常「本地化」的配置就是處理器了。X1C Gen10支持編號「5」結尾的15W U系列處理器和28W P系列處理器,行貨機型全部採用P系列產品,並主要採用4P+8E的12核/16線程產品酷睿i7-1260P和i5-1240P處理器,完全未提供U系列處理器的配置。

然而成也P敗也P,高性能背後,眾多對熱的吐槽也源自於此,詳細分析稍後進行。

在平台層面,X1C Gen10系列在可選支持vPro技術的基礎上,細分為vPro Enterprise和vPro Essentials兩個版本,用戶可根據各自應用場景和企業需求選擇,這樣的高度定製化能力,同級罕見。當然,對面向零售端的機型,不帶vPro特性,再加上沒有Evo認證,樣機的掌托非常「乾淨」。

下面,我們將正式引入X1C Gen10的「陪跑」選手MacBook Air M1(以下簡稱MBA),隨著M2版MacBook Air發布,8 CPU、8 GPU+16GB+512GB及配置與X1C Gen(03CD)價格相同,MBA僅剩入門配置:8 CPU/7 GPU+8GB+256GB,價格仍要7999元。至於為何不與新款比較,還不是因為手上正好有/沒有相應機型。MBA樣機增配至16GB內存,較基礎配置價格提升1500元;此前該機採購價格為9499元,與當下MBA M2起價相同——M2大漲價是不爭的事實。

今天的MBA畢竟已經上市2年,與X1C Gen10有著明顯的代差,已經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只是不能免俗,主要配置和規格還是要走一波。

如此前所說,X1C Gen10與MBA已經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核心硬體指標有成倍的領先優勢,而功能特性細節上的差異,則進一步加上了蘋果的固執與專有因素,比較意義反而較低。

而在性能方面,MBA與使用11代酷睿U系列處理器的X1C Gen9相比就討不到便宜,與X1C Gen10的12代酷睿P系列處理器差異更大,完全是龍套狀。因此下面的數據截圖就使用X1C Gen10的,MBA的成績就藏在文字中。

「俗」的放在前面,但結論一點不俗:聯想對X1C Gen10的精心調教在Cinebench R23為代表的極限負載應用中,有著特別的呈現。從表面上看,X1C Gen10從善如流,將28W的1260P「壓榨「到64W、PL1 28s水平,這一數值對遊戲本、輕薄本可謂稀鬆平常,但對以便攜著稱的X1C超薄本就非常罕見。

然而,X1C Gen10緊湊的內部結構設計與X1C Gen9別無二致,峰值來得更高的P系列處理器性能,也更早被「調控」,早早回落至28W的穩定釋放水平——與此前Gen9的水平相同。簡單來說,X1C Gen10的處理器峰值更高(64W)、穩定值相同(28W),而其全新架構的12個核心,甚至沒有也不被允許全力發揮!

下面幾張圖是Cinebench R23多線程測試中,不同電池模式下,1260P的各核心頻率曲線,直白地說,沒有一個盡力了。針對發熱量不小的P系列處理器,聯想有意識地主動限制了其性能釋放,最佳性能模式下,性能峰值後的CPU占用率保持在85%、平均頻率1.75GHz水平。往好的地方說,這樣的「限制」確保X1C Gen10的CPU資源不會被高負載的持續應用鎖死,對其他應用保持響應能力,對保持超輕薄筆記本電腦的響應能力與敏捷性非常有利。最佳性能模式下,該機的測試成績為8504分。

即使使用外接電源,X1C Gen10的多核並行性能仍被明顯抑制,特別是最佳能效模式下,P核不僅頻率大幅降低,甚至超線程都被「關閉」。拔掉電源,X1C Gen10的性能並不因此而損失過多,平均來說下降約15%,明顯小於30%~40%的主流書評。

持續高負載對X1C Gen10為超便攜設計的散熱系統極不友好,也直接導致其左側揚聲器位置溫度超高!表面溫度局部極值突破57℃,絕對的燙手;CPU則維持在95℃。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樣超越產品定位的強行高負載行為,對X1C Gen10的性能表現影響不大,Cinebench R23 10分鐘耐用性測試(持續運行10分鐘後)的成績與此前差異不大,仍能達到8480分。

相比之下,MBA的單次測試成績最高為5562分,10分鐘耐用性測試的成績為4671分。環境溫度高(室溫28℃)加持續高負載,對無主動散熱設計的MBA極為不利,和性能幾無損失的X1C Gen10相比,不僅性能損失更大,達16%,而且大面積52℃高溫的底殼,絕對的燙腿。

總的來說,Cinebench這類測試,對超輕薄機型來說意義不大,大家一起擺爛。

超輕薄機型放棄絕對性能而追求高敏捷性和高響應能力,這就離不開CrossMark Pro測試。在輕負載、多任務並行、負載場景中,1260P的P+E核結構與數量、更高的運行頻率以及毫秒級性能/頻率響應能力彰顯。

在聯想設置的限定下,無論是外接電源還是使用電池,X1C Gen10不同電源模式,特別是最佳能效模式與其他兩種模式之間的性能差異達50%,而最佳性能模式與平衡之間差異很小,這保持了ThinkPad一貫的性能表現。對X1C Gen10的用戶來說,使用平衡或者自動模式,就能獲得幾乎最好的性能表現,同時電池消耗較小,具有更好的性能功耗比。

隨著X1C Gen10升級至12代酷睿P系列處理器,其性能水平較同定位的X1C Gen9(酷睿i7-1165G7)又有了長足的提升,CrossMark Pro在電源供電的最佳性能模式下得分提高了23%,也足足領先MBA 23%。

電池供電情況下,MBA與X1C Gen10的成績差異縮小了,這主要「得益於」聯想對後者電池續航時間的苛求。同樣高清視頻連續播放測試中,MBA的電池續航時間為9.5小時,略優於X1C Gen10測試樣機,但是不要忘了,後者可選多個規格的1W屏,僅更換屏幕後仍播放相同高清視頻,折算電池續航時間約為14.6小時,仍遠超MBA。

MBA的長續航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專屬應用優化、專屬硬體加速及CPU低通用負載條件下,這和x86平台講求的高系統兼容性、高CPU通用性方向正好相反。若MBA應用優化不佳/CPU承載通用負載,酷睿增加專屬硬體,那麼結果就加速反轉了。

WebXPRT 4測試基於瀏覽器加速完成,Edge與Safari基於相同的Chromium引擎,對12代酷睿的P+E結構與M1的P+E結構都有較好的優化,剩下比拼的結果就有賴於處理器核心的效率了,酷睿i7-1260P更勝於一籌。

V-Ray、HandBrake和Blender都是流行的開源或共享視頻編解碼/渲染引擎,它們對新硬體支持更及時、新特性應用更激進,酷睿i7-1260P占盡人和,速度更快並不奇怪。

反觀Adobe全家桶及蘋果原生應用,前者的保守(保持更好的兼容性)與後者的專屬加速,MBA的性能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領先優勢,但優勢非常小。

以Procyon辦公生產力測試為例,酷睿i7-1260P數量更多、頻率更高、SIMD指令支持更完整的核心,與MS Office套件配合,實現了高速低功耗的理想境界。通過下方處理器負載不難看出,一方面處理器每次Boost都能達到4GHz甚至更高水平,瞬間功耗超過40W水平,快速完成工作負載,另一方面處理器處於較高溫度狀態,減少散熱系統的功耗及噪音,從高性能與低消耗兩個方向為高便攜度優化。

工作完,X1C Gen10還可以用來簡單娛樂一下,無論是音響還是畫面質量,遊戲本都比不過它。《英雄聯盟》中2.2K解析度高畫質,該機速度可達100fps以上;降低解析度至Full HD,更可在10 vs. 10團戰複雜場景中保持100fps以上速度,流暢性不錯——MBA只有看人家玩了。

同樣都是超輕薄機型,X1C Gen10從性能到功能再到用途,保持了PC產品的全能優勢,更憑藉12代酷睿P系列處理器帶來的性能,與X1C系列的10代產品以來的便攜性、全天候網絡連接能力,成為移動商務人士理想的隨身機型。

如果純論輕薄或性能,X1C Gen10與其包括MBA、MBA M2在內的競爭者相比,有著對高性能與功能特性完整等方面激進且極盡的追求。追高性能是此代產品在高負載場景測試中散熱翻車的根本原因,而在移動商務及個人用戶實際的輕負載使用條件下,熱的問題不會發生和暴露,速的優勢將被放大。

另外,X1C Gen10的「便攜」被貫徹到產品使用的各個維度,不僅外形尺寸、重量及續航方面的便攜,減少附件攜帶、降低電源依賴、簡化線纜連接,一台筆記本電腦就能實現桌面上的完整功能與應用,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便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