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下達命令:全部消滅,不接受起義

文辰國學 發佈 2022-08-18T13:56:07.225023+00:00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攻打梅河口,守軍正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60軍第184師。戰前,林彪給韓先楚發出電報,要求只要戰鬥打響,便殲滅所有敵軍,絕不接受任何起義與投降。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攻打梅河口,守軍正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60軍第184師。

戰前,林彪給韓先楚發出電報,要求只要戰鬥打響,便殲滅所有敵軍,絕不接受任何起義與投降。

那麼,184師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隊伍?與我軍又有何淵源?為什麼林彪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戰鬥打響後,186師的命運將何去何從呢?

抗日戰場,屢建奇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為了抗擊日軍,人稱「雲南王」的滇系軍閥龍雲積極行動。

他將原滇軍的6個旅改編組建為國民革命軍第60軍,並將這支精銳帶上前線,與日寇進行了多次鏖戰。

60軍下轄著3個師,分別是182、183和184師,其中184師實力最為強勁。

其軍官和士兵都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跟隨龍雲南征北戰多年,無論是戰術素養還是作戰經驗,都在60軍中一枝獨秀。

在投入前線戰場後,184師的確做出了諸多重大貢獻。

例如在1938年的台兒莊戰役中,國民黨湯恩伯部臨陣脫逃,使得戰場形勢尤其嚴峻。

面對被動局面,184師臨危受命,與日軍著名的坂垣軍團正面交鋒,歷經三天三夜的血戰,板垣軍團非但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反倒被184師打得抱頭鼠竄。

經此一役,184師的名聲頓時傳遍了大江南北,各地人民都熟悉了這支英勇抗日的奇兵。

張沖也適時喊出「保衛中華」的口號,大幅提振了全國人民抗戰的士氣。

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大破日寇當然是好事,但貪戀權力的蔣介石卻不這麼認為,他眼看著184師以及第60軍名氣越來越大,不禁憂心忡忡起來。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任人唯親,只願意重用自己的嫡系,對於其他的地方部隊,他一率視作「雜牌軍」,184師自然也不例外。

加之龍雲在雲南地區影響力過大,蔣介石早已對他有所提防。

所以,眼見184師在抗日前線拋頭顱、灑熱血,蔣介石心中所考慮的,反而是如何打擊這支不受控制的軍隊。

遭到打壓,損失慘重

1938年,184師剛剛從魯南戰場凱旋,蔣介石立即下令,讓他們馬不停蹄趕往武漢,身心俱疲的184師戰士,在武漢損失慘重。

1940年,日軍進攻越南,導致雲南邊境岌岌可危,而蔣介石拒絕了60軍的回防請求,只同意讓184的一個旅轉戰雲南。

以一旅之力與日軍精銳作戰,結果可想而知,184師再次遭受重創。

1945年,蔣介石又計上心頭,將第23師師長潘朔端調任184師師長。

不過,此舉卻是明升暗降,潘朔端前往184師報導當日便慘遭扣押,蔣介石擺明了要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不敢再聽從龍雲的命令。

然而即便遭遇了蔣介石和日本人的雙重打擊,184師仍舊越戰越勇,在整個抗日期間立功無數。

1945年抗戰勝利之際,184師還在眾望所歸下,前往越南接受日軍投降。

可是,趕走日本人後不久,蔣介石開始全力對付曾經的抗戰功臣們,龍雲便首當其衝。

1945年9月,蔣介石授意杜聿明,在雲南發動了「倒雲」政變,將龍雲徹底趕下台。

失去了龍雲的保護後,184師的命運更加曲折。

蔣介石先是採取「一邊分化一邊打擊」的策略,收買了大量184師軍官。

隨後,他又從嫡系部隊中抽調了30人的參謀團,美其名曰支援軍隊建設,實則實施監控,在蔣介石瓦解雜牌軍的過程中,這都是常見的手法。

不過,這些手段並沒有起到預期效果。

畢竟,184師幾乎全是雲南子弟,無論蔣介石如何折騰,他們都堅決不肯服從。

尤其是師長潘朔端,見蔣介石屢屢發難,他甚至產生了投向共產黨的想法。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覺察到情況不妙,於是他火速將184師悉數運往東北,打算讓他們充當內戰的炮灰,利用東北民主聯軍的力量消滅他們。

1946年4月,潘朔端跟隨部隊由越南直接海運抵達東北,他和184師的命運開始走向截然不同的軌道。

在東北戰場上,184師再也不復當年的神勇。

一來,這是破壞和平的內戰,與抗擊外敵全然不同,184師全師上下的士氣都甚為低落。

二來,在蔣介石的安排下,184師武器裝備短缺,連後勤都難以得到保障,和林彪的精銳部隊對壘,自然難以占優。

率部起義,叛徒出現

就這樣,大名鼎鼎的抗日部隊,在解放戰爭中屢戰屢敗。

1946年5月27日,東北民主聯軍輕而易舉地拿下鞍山,林彪決定趁熱打鐵,下令第四縱隊積極向184師駐地海城發動炮擊。

在危急存亡關頭,潘朔端向蔣介石與杜聿明發電求援。

可杜聿明非但沒有任何支援的意思,反倒讓184師堅守駐地,不許撤退,發給蔣介石的電報更是石沉大海,毫無回應。

直到這時,潘朔端才意識到,蔣介石根本沒有前來援助之意,他向下屬感嘆道,「他這是想借東北民主聯軍之手來毀掉我軍啊」。

「既然你蔣介石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抱著這樣的想法,在韓先楚將海城圍得水泄不通之時,潘朔端果斷帶著師部和522團起義。

而拒絕起義、負隅頑抗的520、521團,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兩個團加起來僅有不到百人脫逃,剩下的敵軍全部都被四縱殲滅。

林彪對184師的實力十分認可,也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改造,成為解放軍的一員。

所以他對投誠的將士們以禮相待,不過,部分降兵卻恃寵而驕,其中,550團團長楊朝倫便是一個典型代表。

被俘後,楊朝綸一直很不配合,但潘朔端主動為其求情,高度肯定了他的軍事指揮能力。

林彪惜才,在徵求潘朔端意見後,決定不計前嫌,對其委以重任。

然而,楊楊朝綸卻趁機煽動部隊,抵抗解放軍的改造,他們整日遊手好閒,酗酒、吸大煙等惡劣習氣也被帶到了軍營。

正因如此,在楊朝綸等將領的影響下,不少184師的戰士都「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想要回到國民黨的懷抱。

恰逢此時,國軍在東北戰場上連連吃癟,蔣介石開始意識到184師的重要作用。

於是,他恩威並施,一邊打擊報復起義將領的家屬,一邊聲稱只要回歸部隊便「寬大為懷,不予追究。」

楊朝倫的倒戈,林彪的怒火

但「滇人滇治」的自治思想對楊朝倫的影響頗深,也深刻塑造了他的性格。

所以,在收到蔣介石不再追究的承諾後,他便開始籌備叛逃計劃。

當年10月份,杜聿明部向南滿地區發動突襲,林彪非常清楚,從硬實力而言,我軍仍然不是國軍的對手。

所以他立即下令部隊轉移,轉移途中,楊朝綸糾集了1000多名餘部,趁亂逃到了國軍陣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一周,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還和潘朔端促膝長談,暢想起東北解放的那一天。

蕭華緊握著潘朔端的雙手,動情說道:「從東北到西南的民主潮流,終於在這一刻匯合了」。

正因如此,楊朝倫的叛逃行為令他們始料未及,林彪得知此事後,更是怒不可遏。

他當即吸取經驗教訓,對投降的國軍不再一味寬大,而是剛柔並濟,對他們進行徹底的改造後,才允許納入革命隊伍。

回歸國軍後,楊朝綸野心勃勃地向蔣介石與杜聿明提議,要重建184師,對東北民主聯軍進行「嚴厲打擊」。

蔣介石果斷接受了他的提議,以叛逃的1000餘人為基礎,打造一支新的184師。

而楊朝倫也順利獲得晉升,從團長升任為副師長,從此更加死心塌地地給蔣介石賣命。

當然了,蔣介石和所有國民黨反動派的負隅頑抗,都無法改變歷史的趨勢。

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進行,東北民主聯軍越戰越勇,多次重挫國軍,期間還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

此消彼長之下,我軍實力激增,和國軍相比完全不落下風。

不僅如此,林彪本人極為擅長大規模戰役的指揮,在他的調度下,東北民主聯軍屢戰屢勝,南滿地區也逐漸被我軍全面掌控。

1947年5月,國民黨在整個南滿只剩下梅河口這一個關鍵陣地,林彪下令對梅河口發動總攻,而鎮守的國軍,正是楊朝倫麾下的第184師。

對於這支叛逃的部隊,林彪早已失去耐心,所以才會在戰鬥打響前給韓先楚下達那樣的命令——殲滅所有敵軍,絕不接受任何起義與投降。

林彪的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楊朝倫自然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對於東北民主聯軍,這是壓力巨大的圍殲戰。

而對於184師,這更是破釜沉舟的一戰,所以,戰鬥一經打響,便尤其激烈。

同樣的出身,不同的命運

楊朝倫為人狡猾,在東北民主聯軍發動進攻前,他已經在梅河口周圍派兵布防。

此外,他還利用火車站、工廠等重點地帶修建了大量工事,並下令全師上下固守。

在戰鬥初期,這樣的防線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過,林彪是何許人也。

他立即洞察了184師防線的疏漏,決定從火車站發動突襲。

火車站是梅河口一帶的交通樞紐,遍布工事,一旦打開了缺口,便能逐步瓦解駐守的敵軍。

在韓先楚的指揮下,3縱、4縱輪番上陣,與184師展開了沒日沒夜的血戰。

整整5天后,184師終於無以為繼,露出了頹勢,林彪則趁勝追擊,一舉殲滅了184師6000餘人,並活捉了其師長陳開文。

比較遺憾的是,狡猾的楊朝倫趁亂逃出,沒有落到我軍手上。

不久後,他捲土重來,再一次組建起184師,在蔣介石的首肯下,新的184師不再屬於60軍,而是歸於93軍麾下,待遇更好,武器裝備也更先進。

在楊朝綸看來,蔣介石對他恩重於山,他發誓要幫助國軍打贏內戰。

然而,軟弱、腐朽的國民黨部隊根本已是強弩之末,失敗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悄然打響,林彪果斷決定,先下錦州,再攻長春,10月15日,錦州順利解放。

而守城的184師,第三次被殲滅,楊朝倫猶如喪家之犬,從此再也沒有受到蔣介石的重用。

可是楊朝倫賊心不死,還暗中策應國民黨,直到1950年,他的一切抵抗終於化作泡影。

被逮捕後,對於如何處理楊朝綸,陳賡也曾經徵求過潘朔端以及184師另外兩位軍官馬逸飛、魏瑛。

三人經過討論最終一致認為楊朝綸該受到應有的懲罰,老首長潘朔端親自簽發了處決的命令。

這個頑固的反動派,就這樣黯然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結語

抗日戰爭時期,60軍、184師都是讓敵軍聞風喪膽的名字,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然而,內戰開始後,它們卻突然隕落,蔣介石甚至將60軍稱作「60熊」,而184師更是屢次遭到全殲。

不過,在歷史的十字路口,60軍軍長曾澤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維護了國家的和平,而184師的楊朝倫卻執迷不悟,一條道走到黑。

新中國建立後,他仍舊盤踞昆明,對革命成果造成了嚴重威脅,識時務者為俊傑,曾澤生和楊朝倫南轅北轍的命運,是這句話最完美的註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