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究竟是怎麼死的?史書很隱晦地告訴你:可能是蒙恬出賣了他

千里煙伯 發佈 2022-08-18T14:26:48.979621+00:00

而秦始皇即位之後,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成功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而秦始皇即位之後,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成功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之後,他又統一度量衡、貨幣等,保障人們的基本的生活。

可建立偉大功績的秦始皇他所建立的秦朝,僅僅存在了兩世就慘遭滅亡。

而很多人都認為大秦帝國之所以這樣,很大的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繼位者——胡亥聽信奸臣的讒言,殘害忠良,推行暴政,以至於最後激起民憤……

然而實際上,秦始皇去世後,皇位本是傳給自己的大兒子扶蘇,有人說「扶蘇」是秦國避免滅亡的希望,但最後皇位卻由胡亥上位。

那麼扶蘇究竟是怎麼死的,史記很隱晦的告訴了我們是蒙恬出賣了他。

性格溫和,敢於直鑒

扶蘇從小就機智過人,且性格溫和。在政治方面也及其有遠見,而且扶蘇這個名字出自《詩經》,扶蘇意味著樹木繁榮生長。

秦始皇為他取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對於這個兒子的喜愛以及對他寄託的無限期望。

作為長子,扶蘇深受秦始皇的格外重視,但是許多人都認定扶蘇一定會繼承秦始皇的大統地位。雖然表面秦始皇並沒有表現出來,但通過胡亥和扶蘇的對比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更加重視長子。

不過秦始皇對於扶蘇的教育更多的是打壓,在高壓的打擊之下,扶蘇經常懷疑秦始皇不喜歡自己甚至是對自己厭惡。這也造成了扶蘇的心理越來越自卑,為之後他面對假遺詔絲毫不懷疑選擇自殺埋下了伏筆。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這句話就是用來形容扶蘇的。由此可以看出扶蘇容貌過人,性格溫和。

扶蘇對待所有人都是彬彬有禮,這樣的性格受到人們稱讚。可在秦始皇看來,一位合格的君主性格太過溫和一定治理不好國家。

秦始皇自然希望自己的長子手段強硬一點,這樣才能繼承好自己所打拼下來的皇權。

他和扶蘇的矛盾發生在「焚書坑儒」中,當時秦始皇下令將460名術士在咸陽進行活埋,作為儒學的忠實愛好者,扶蘇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他上書勸諫秦始皇認為他這樣坑殺術士的行為,會導致天下不安定。這個建議直接惹怒了秦始皇,他下令將扶蘇發配到上郡地區監督大將軍蒙恬的部隊一起去修築長城、抵抗匈奴。

但其實秦始皇看似發落,其實暗地裡是在為扶蘇鋪路。

秦始皇去世,胡亥即位

但當時扶蘇並沒有想到這點,他低估了父親對他的重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離開了人世。在他去世之前,叫來了自己的心腹趙高,讓他起草詔書讓長子扶蘇即位。說完之後,就離開了人世。

可秦始皇的遺詔,只有趙高一人知道。

但趙高因為之前和扶蘇出現了矛盾,他擔心如果扶蘇即位之後對於自己的地位會產生威脅。

深思熟慮之後的趙高,決定篡改秦始皇的遺詔。趙高急忙找到了胡亥,告訴了他自己的想法並且還將丞相李斯拉入自己的陣營。

三個人經過考慮,決定將原本屬於扶蘇的皇位讓胡亥來即位,並且偽造了一份遺詔,裡面記載了扶蘇和蒙恬的罪過,並且命令他們自殺。拿到遺詔之後的扶蘇悲痛欲絕,他不敢相信父親會賜死自己,他徑直走向屋中,決定自刎。

在他自殺前,蒙恬一直勸說他查明遺詔的真相,但由於父親去世和假遺詔帶給他的悲傷和本該屬於自己的皇位拱手變成他人,兩件事情交織起來,扶蘇還是自殺。他去世之後,胡亥坐享漁翁之利,被稱為「秦二世」。

蒙恬出賣了扶蘇

其實,對於扶蘇的死因後世流傳了各個原因,但史書中隱晦的告訴我們,是蒙恬出賣了扶蘇。

當初扶蘇被秦始皇發配到蒙恬軍中,讓他監督。看似監督,但當時蒙恬奉命修築長城,手中握有30萬精兵強將。而扶蘇到來是來控制蒙恬的軍權。

所以看似秦始皇將他發配,實際上是為了讓他更好的掌握實權,為之後他繼承大統奠定好基礎。

所以扶蘇到來後,蒙恬也是很配合,將自己30萬的兵權都交給了扶蘇。可面對假遺詔,扶蘇為什麼會選擇自殺,按理說他清楚的明白皇位是自己的。

這裡面的重要人物就是蒙恬。當時蒙恬在扶蘇要自殺之時,就勸說他,因為秦始皇從來沒有立過太子,並且讓扶蘇和他肩負著守護邊疆的重責,這關乎著國家安定,是非常重要的職責。如今只有一位使臣,遺詔的真假尚未可知,他勸說扶蘇查明真相。

但扶蘇已經被悲傷蒙蔽了雙眼,於是反駁蒙恬,自己並不想違抗父親的遺願之後就揮刀自刎。其實對於扶蘇的死因一直總說紛紜,但《史記》隱晦的告訴了我們,可能是蒙恬出賣了扶蘇。

為什麼會這樣說,這是因為當時蒙恬沒有堅定地站在扶蘇的身邊。

據《史記》記載,當時蒙恬手中握有30萬大軍,如果他不滿胡亥直接可以起兵造反,以他的軍事能力自己稱帝或者扶持扶蘇登基都是可以的。

那為什麼蒙恬沒有這樣做,究其原因,不過是蒙恬不想為了扶蘇而冒險罷了。

蒙恬所做的也只是勸說扶蘇先查明真相,但是這樣的勸說對一個內心極度求死的人來說沒有絲毫作用,但凡當時的蒙恬決定輔助扶蘇登基,那麼扶蘇就不會決定自殺。

此外,其實蒙恬沒有起兵造反還有一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管扶蘇和胡亥誰成為帝王都不會影響到他的地位,只不過他忽略了人心。

此時的趙高因為篡改遺詔讓胡亥登基,成為了胡亥的大紅人。而因為趙高與蒙恬的弟弟蒙毅有私仇,趙高之前觸犯法律,蒙毅直接判趙高死罪。最後還是秦始皇認為刑罰太重,趙高才免於一死。不過因為這件事,趙高從此便憎惡蒙毅。

因此蒙恬最後也身首異處。

總結

如果秦始皇九泉之下知道自己的心腹會篡改遺詔,不知道他作何該想。但換句話說如果秦始皇當時對扶蘇的教育多一些鼓勵,這樣扶蘇在面對假遺詔時就會產生一些懷疑,就不會立馬自殺。

而對於蒙恬來說如果當時他選擇扶蘇,並且毅然決然的支持扶蘇。那麼結局或許會有所不同。至少扶蘇和蒙恬兩人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可惜蒙恬當時並沒有堅定的選擇,這才讓他們倆都身首異處。

當然,從蒙恬的角度來看,他做的也沒有錯,畢竟作為臣子,他只要做好臣子的本分就行,如果讓他在沒有弄清楚事情真相的前提下,為了公子扶蘇,「舉兵造反」,確實也不太現實。

對此,你怎麼看呢?

關鍵字: